三十年代苏南农村私塾教育盛行之动因

时间:2023-04-30 17:34:0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十年代苏南农村私塾教育盛行之动因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苏南地区私塾盛行,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与塾师在“乡村人脉网络”中的作用及其享有的“软性权力”有关。

【摘  要  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史研究

三十年代苏南农村私塾教育盛行之动因

  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救国”风行一时,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也是新名词迭出:生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艺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军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新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推行从表面看亦是轰轰烈烈。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私塾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盛行。私塾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30年代的中国极其发达,据1935-1936学年度的统计,塾师人数约110,933人,学生数约1,878,351人,仅江苏省塾师即有24,259人,学生数为436,647人。[1]

  私塾的盛行,作为民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投资选择的结果,展现了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当局迥异的心态背景,然而长期以来却缺乏对这种心态以及这种心态所凸显的复杂的农村文化背景的考量。本文拟从剖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素称发达的苏南地区私塾及塾师的状况入手,以私塾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消费群体——农民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回应。

    一、三十年代苏南私塾之概况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民国时期的私塾,较之科举时代,其功能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举时代,私塾是国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公学、义学、书院并行不悖,私塾的教化功能与地位为国家与社会所认同。民国以前的私塾有经馆、蒙馆之分,分别承担着读书仕进和略识文字的两大功能。随着科举制的废除,新式学堂取代了私塾的前一功能,民国时期的私塾已无经馆、蒙馆之分,[2]其所授内容亦已被视为“腐朽不堪”,私塾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观念上已不为政府和主流社会认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当时苏南的私塾情况。

  当时教师所授课程大都依旧,间有思想开通之塾师讲授国文、算术、尺牍等科,但大都仍以《三字经》、《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等为课本。教馆大多条件简陋,许多教馆没有窗户,光线昏暗,课桌椅制式不一,而师资亦参差不齐。据曾参加过塾师训练班工作的高馨圃回忆,“其中受训的就资格言,有逊清的禀贡生、秀才,有民国成立后的小学毕业生,还有些从前考秀才未取的童生和粗通文墨而教学多年的塾师……就年龄言,有须发皓然的老者,有初涉社会的青年,最可异的是,有几位塾师曾受过完全的中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3]

  当时的私塾教法多为灌注式,对初级学生,一般只读书识字,不加讲解。然而就是这样看来死板的私塾,却在乡间大行其道,在与学校争夺生源时常占上风,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当局徒呼奈何。无论从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人数上还是民众拥护程度上,私塾的号召力都远远高于新式学校,这从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来:镇江入学儿童共计11,346人,私塾儿童即占8700人。无锡入私塾学童达5,592人。据《江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概览》介绍,本省入学

[1] [2] [3] [4] 

【三十年代苏南农村私塾教育盛行之动因】相关文章:

看经典私塾教育的作用08-14

私塾04-29

盛行04-29

试析通感之动因与意义建构05-01

关于盛行音乐的作文04-28

关于盛行音乐的初中作文04-27

新苏南模式演进04-27

幽默话语的前提动因04-30

苏南农村经济转型中的青年经济价值观变迁04-30

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物现状及对策分析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