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试论理解的教育过程观

时间:2021-10-02 08:48:08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理解的教育过程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系张天宝

试论理解的教育过程观

    摘要:"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为主要任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

    关键词:理解、唤醒、体验、视界融合、对话

    "理解"是西方解释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解释学看来,理解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和研究方法,更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它对于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对于实现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对于个体的人生经验的增长和扩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必须高度重视理解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理解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意义。?

    一、理解的内涵

    西方解释学的研究重心经历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本体论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极大地改变了解释学的研究方向及理解的内涵。纵观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理解观:?

    (一)理解是一种认识

    在古希腊,古典解释学是一种对《圣经》等古典文献的注解和解释的技术、技巧,理解就是去发现、揭示那些已假定蕴藏在圣典中的上帝的意图。?

    文艺复兴以后,解释学逐渐超出了解释圣典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具体文献的解释方法和规则,而试图把解释学扩展到人类的一切表达方式。这样,解释学就转变成为适用于对整个古代文化和各个领域的普遍的理解方法和解释规则。例如,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ErnstDanielSchleiermacher,1768-1834)认为,解释学是一门"避免误解的艺术",这种艺术表现为在理解典籍、文献、历史时,理解者能自觉地运用恰当的理论、方法,在语言分析和心理转换的统一中,避免误解和曲解,完整地再现出作品的真实意蕴。但是,由于理解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距离、历史环境造成的词义上的变化以及对作者个性心理的缺乏了解,使理解容易产生误解,"哪里有误解,哪里就有解释学"。因此,在理解作品时,理解者应消除自己的成见,从自己的心境进入到作者(古人或他人)的心境,避免曲解作品的真意,这样就可以实现"理解一位作者像作者理解自己一样好,甚至比他对本人的理解还要好。"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解,就是指由理解者向他人或作品的精神心理状态转换的过程,从而在心理上重新体验作品和作者的心境与精神状态,实现对作者和作品的精神世界的重建、复制,"理解与解释历史是对已失去的进行重建"。理解的认识论意义将理解视为一种认识过程,这样,理解就被限定为理性或主体的认知活动,造成了理解的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使理解成为一种达到某种认识的工具和手段,沦为了理性的附庸。?

    (二)理解是一种研究方法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认为:"自然界需要解释说明,对人则必须去理解。"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自然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事物的因果关系方面的知识,缺乏意义上的内涵,对自然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