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论文

时间:2024-09-27 14:14:14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供应链管理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供应链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管理论文1

  摘要:库存管理是当前成品油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成品油因其固有的特性,所以在其库存管理环节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当前我国成品油仓储物流管理,并结合销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供应链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希望在相关建议和优化方案的提出,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成品油是由原油开采出来后经炼油企业加工完毕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可以市场供应的合格石油制品,其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等。而成品油库存管理则是当前成品油供应链中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之一,它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提升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如何开展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更详细的探索和研究。

  1当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供应链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环节,成品油相关企业在库存管理上都或多或少的做了一些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或推进,但是从目前整体形势来看,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我国众多地区中的成品油库存管理工作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引进和推广而被搁置一边,而仍然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的管理效率相对比较低,很难准确的掌握企业需要的相关工作信息,这也将对我国成品油库存工作效率造成较为严峻的影响[1]。甚至一些老旧、偏远或区域内重合油库在库存管理上信息化程度低下甚至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和自动化的管理仍在明显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因此在成品油的实际管理中如果一些环节的对接不够准确,成品油的供应速度势必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造成影响。

  2管理策略

  为了将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库存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框架中主要包含了成品油库存成本、相关费用和需求等环节。对于当前成品油的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策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RQ策略。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成品油库存量的检查,一旦库存量达到了订货标准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发出订单,并将每次的订单量设置为Q。通常情况下,如果成品油的需求比较大,缺货成本较高的过程中,采用此种方案也是最为恰当的方式。2、RS策略。在对成品油库存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库存量小于订货水平就出现了订货行为,就需要订货的数量达到最大的库存量,我们对这个环节中的库存量用S表示[2]。这也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按照成品油的库存情况进行管理策略的选择。

  3对成品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的策略

  针对建立的库存模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反映出的问题,应根据成品油供应情况进行策略优化,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完善:

  3.1充分引进信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想提升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成品油库存管理过程中大幅度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这项工作应着重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成品油库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种方式对库存管理的监测进行强化,加强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与销售ERP系统、加油站零售管理系统、二次物流配送系统等系统端口的融合对接,实现各大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交汇对接,从而实现对库存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便于在工作中更好的实现准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信息自动的及时通知给相关工作负责人员,方便相关岗位人员对物流信息的动态掌握,实现对库存的`及时补充[3]。(2)完善对成品油收发存环节动态监控,从而更及时和准确的了解成品油的库存变化,有效的保障将信息准确的提供给实际业务操作者或经营决策者。(3)强化对成品油库存自动化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控制或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减少在库存管理工作中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更有效实现对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3.2强化对油库的优化

  强化对油库的优化布局,是当前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管理工作中十分关键的工作环节[4]。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资源进货渠道、销售流向和油库辐射范围等综合因素实施对油库性能进行完善,对其功能进行提升。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品油周转的效率,随之要形成系统的配套的物流优化运行方案。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成品油仓储品种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对各个区域内需求的品种进行满足,在此种背景下实现对库存的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库存管理利用效率节省库存工作的管理成本。其次根据油库的区位重新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对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风险较高的油库或同一地区运输半径重合的油库进行优化关停,以减少后期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也减低现有库存铺底量的占用,盘活现有库存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是当前成品油管理供应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库存管理的好与坏会对成品油供应和物流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对成品油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这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相关企业或是个人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库存量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采用解决对策,更好的带动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辜勇,杨子清,高东旭等.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xx,4(12):87-88.

  [2]尹微.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xx,32(9):58-58,62.

  [3]朱泽.基于VMI的成品油库存优化及系统开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xx,58(2):189-190.

  [4]王波.基于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成品油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8(2):37-39,41.

供应链管理论文2

  1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还能影响物流管理,即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改变生产力,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能够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及物流运行计划,以便物流管理有针对性的落实,提高物流管理质量。所以,供应链系统下对企业物流管理予以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使之青睐本企业,成为稳定的客户,那么企业的竞争实力将增强,在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2供应链系统的说明

  供应链系统是指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系统。它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到产品形成的完整过程,也包括了企业主要目标和业务过程的合成。由此可以确定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目的性及层次性特征。(1)整体功能特征。因为供应链系统涵盖了产品形成及销售的全过程,那么此系统势必具有多种功能,并且灵活的运用这些功能来调节和控制原材料、生产、销售等环节,从而保证产品生产和销售循环进行。这充分说明了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特征。(2)目的性特征。其实,供应链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生产速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而这一目的在系统运行之中凸显出来了。所以,所供应链系统具有目的性特征无可厚非。(3)层次性特征。通过对供应链系统构成来看,确定不同企业所构建的该系统不尽相同,但却与本企业管理模式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希望在管理模式实施下,能够对供应链系统予以层次化的管理,使该系统能够在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供应链系统还具有层次性特征。

  3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将物流管理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确物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使物流管理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当注意在供应链系统下合理的调整物流管理,最好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如此能够使企业高度重视物流管理,并且积极与供应链系统相结合,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以便对整个物流过程予以动态化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保证企业物流运输良好运营。3.2对服务内容和方式予以创新。(1)创新服务内容。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客户群越大,就能够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在强化物流管理之际,应当注意创新服务内容。也就是在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增值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拓展服务类型,并且注意细化各项服务,以便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梳理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切实为客户考虑和服务。(2)创新服务方式。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参与到与客户有关的物流管理中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创新服务方式,也就是对供应链系统中产品销售环节予以了解,尽可能地获取客户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进而通过实施多方式交易等服务方式,让客户感受到互动交易、便捷支付的好处,从而满意企业的服务。3.3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企业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的引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系统有效结合,这就意味着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那么企业能够实施跟踪物品生产销售、运输情况,为物流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使之优化调整,有针对性的展开,加强对物流设备、物流风险、物流人员等方面予以有效的管控,尽可能地保证企业物流运输良好的,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努力。

  4结语

  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保证物流运输状态良好,尽快地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并且感受到企业优质的服务,更加青睐本企业。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将物流管理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对服务内容和方式予以创新、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等措施来优化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双军.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科技风,20xx(6).

  [2]刘欢.基于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初探[J].现代营销(旬刊),20xx(10).

  [3]杨芃博.基于供应链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xx(18).

  [4]李玉强.关于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23).

  作者:马天啸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供应链管理论文3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的更新。集成供应链运作模式就是企业运作管理中新型模式,该种模式是在企业原有运作模式基础上,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出发点,促进企业供应商、客户与企业之间合作。同时集成供应链模式也为企业运作拓展客户提供了基础。而物流管理则作为集成供应链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物流管理本身的所具有的功能,如物流范围、物流功能、物流主体等,来实现企业集成供应。而对企业基层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研究,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前言:供应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在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市场中竞争局势逐渐激烈,很所企业的运作模式逐渐从内部发展,转移到了企业外部的市场资源运作中。基于这样的市场发展背景,就形成了新的企业也原作模式——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在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下,促进企业实现获益。

  1集成供应链的运作管理模式

  1.1供应链管理内集成界面的整合分析

  企业内集成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主要在采购运作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生产运作、分销运作等方面的集成运作。在不同的管理界面中,都包含着战略层面的`内容,如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等。在企业中制定集成战略计划,实际上就是对以上三个管理运作战略的整合。其中管理方法的实际整合,主要在供应链管理思想指导下,以成本、质量、以及创新等方面的相互权衡,来实现精确化的管理。而管理内界面的集成,主要是在采购运作、生产运作以及分销运作管理基础上,进行统一化的整合,该中供应链内界面的融合,是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1.2供应链管理界面的介质与实体价值活动的整合分析

  在供应链管理界面中,包含很多介质,这些介质都是真实存在的,如物质实体、信息以及资金等。对这些实体介质进行相互整合,需要在价值实体下来实现,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产品的加工与生产等。对于物质实体的整合,其实际的结果就是产品,通过生产线上的制造,以贯穿于物流体系中的设计,来实现生产计划。已资金流为例,资金流的整合,是在产品订单履行的环节中,将付款以及结账相互融合到物流信息中来,进而促进供应链中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1.3管理模式整合

  企业集成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的整合实际上是指对采购运作、生产运作以及分销运作等环节的整合。整合模式主要通过管理思想、管理组织以及管理方法,对管理界面中的各种介质进行分析,针对界面中的非实体活动价值特点,并结合外部供应和销售市场环境中诸多变化,逐渐形成能够适应实际企业集成供应链运作的管理模式。

  2集成供应链运作中的物流管理分析

  2.1物流与供应链

  在很多研究领域中,物流的概念与供应链概念同时出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认为物流就是供应链,在很多领域中将二者交叉使用。实时上,虽然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但是物流在使用范围上以及使用功能上远不如供应链广泛。学术上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运输与物流的教授呼吁, “让我们停止称呼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可能在供应链中扮演者关键的角色,但是在供应链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更多,同时还需要公司集成供应商与客户,由此可见物流与供应链之间的差别。”供应链在发展形式上并不是一对一的纵向与横向的交易链条,供应链是网状的形式,能够实现集成与管理之间的相互协同。

  2.2物流与供应链之间的差别

  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物流已经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的物流,而是被进化了的物流体系,即使是这样,物流也不能被认为供应链。物流与供应链之间依然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可以说供应链在内涵上更加的丰富,供应链的优势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络结构方面。供应链是一个网络结构,而物流则是一个物流渠道,以低成本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第二,业务流程。在供应链中包含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与市场化、回收管理以及订单履行等。第三,管理部分。在供应链中其管理部分主要包含运作计划、工作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方法等。物理管理要素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供应链是对不同功能部分的活动关系进行整合,其实际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客户满意,并保障企业能够有较大的盈利。而与之相对应的物流,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全部功能只是供应链中功能的一种,物流系统要想实现客户的满意,需要与市场销售相互合作,并与会计以及财政相互联系。

  2.3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进化

  物流管理需要在不断的进化与改革中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物流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前提,将物流的成本最小化。那么如何提升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中的关键,首先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因素就是物流活动。物流活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对物流成本的高低难以控制。一般情况下物流成本还与企业的实际采购、生产、市场策略等息息相关。为了促进物流管理发展,需要在物流管理中,充分结合供应链运作优势,促进物流管理实现进化。

  在实际的物流管理进化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该阶段物流概念刚刚出现,物流只是局限于单一化的运输、货物保管等功能。在该阶段的物流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小,物流优化比较简单。第二阶段,该阶段中物流功能管理趋向于统一化,与第一阶段相比,管理范围更加的广泛,同时物流空间能够实现优化。同时第二阶段的物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功能,如仓库配置方面、货物装卸以及搬运等。

供应链管理论文4

  1、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

  1.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现代通讯将生产、流通到用户端联系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且降低总成本,而将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链结构,结合物流等运输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商业行为。作为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具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优势,因此在信息流通速度和掌握上具备独到的优势。

  1.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成本价格,关于这个层次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一方面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并得到采购和供应的双赢,因此在选择上要考量供应商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合作的达成和双赢效果的建立;第二个方面是确定采购质量、时间、数量、价格,综合来讲,质量、数量、时间上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价格是否合适,但往往企业直接忽略质量对价格的影响,因为质量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因素,而从数量和采购时间上赢得价格方面的优势。

  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2.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下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采购管理直接与供应方发生联系,对整体供应链管理的原料准备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其特点体现在与传统模式相对比增强了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使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相应能力加以提升。与原料供货商及半成品供应商取得了联系和沟通,加强了生产需求和物资供应之间的关系。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运行提供效率保证和功能实现,相比传统模式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更具时效性和基础效率,为产品的塑造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2.2.1以外部管理为工作重心

  不再把价格作为采购重心,而是以市场的响应度和采购柔性为依托,根据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协调、高效为原则建立的新的合作关系从而促成整体化运营。

  2.2.2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

  因为采购过程涉及采购供应计划、生产、输送、出库、验收、入库等繁杂的手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将整个过程作为对象,把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统一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采购过程的总成本和效率达到完整的最优效果。

  2.2.3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关系

  双赢体现在区别于传统的简单买卖关系,而将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市场信息方面的共享到供应商接受企业给予的技术改良建议等形成多维度的交流和联系,从短期合作变成长期合作,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和供应商都得到产业效益优势。信息化采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区别于传统采购在于具备互联网电子商务这样的现代化采购模式,通过网络的实效特点具备采购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采购,结束传统采购的繁琐的手续,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具备择优选择的优势,具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和供应商供应信息化,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

  3、供应链条件下企业采购有效管理途径的建立

  3.1运用JIT方法进行企业采购管理

  JIT方法即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在该种采购模式下要求企业选择数量较少的供应商以方便管理和价格压低;对于信息要求高度共享以配合企业完成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生产计划;化短期合作为长期合作,长期供应关系的产生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对供应商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量;进行小批量采购,在运输上采取混合运输等方式减少运输成本;并且要求交货准时,这是作为准时采购的中心目的,以此提高精度采购的作用,对市场产品需求做出及时回应。

  3.2建立与供应商紧密的合作的采购管理模式

  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好的供应商在长期合作中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原料,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进行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建立途径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技术、管理甚至资金上给予供应商提供支持,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用本企业的价值观去影响供应商。

  3.3加强企业采购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

  对采购人员的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以实现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在供应链内企业共赢的目标。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包括价格激励、信息激励、订单激励、参与制造等从而实现采购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局面。约束机制的建设主要涉及到采购权利约束、采购制度约束、采购监督约束、采购利益约束这四个方面,在采购过程因为权利纷争、制度的不健全、监管监督的不到位以及利益的驱使造成采购的结果失去了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目的,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在采购管理中需要避免的,所以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采购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采购管理则针对企业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进行了区分和优势列举,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需要结合新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企业管理体制,结合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模式针对供应商和采购人员进行调整,以实现新市场状态下的企业盈利和多方面共赢局面,通过前期的评估准备到通力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达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共赢是目前市场化环境合作共生,强强联合的有利方法,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供应链管理论文5

  摘要: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要实施低碳化经营,在对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健全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煤炭研发投入、加强煤炭供应链的低碳管理、推进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构建节点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升煤炭供应链绩效,实现煤炭企业低碳供应链的创新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低碳经济;煤炭企业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推广低碳技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煤炭产业如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如何完善供应链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绩效,已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识别出煤炭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高碳环节,运用适宜的低碳环保技术,通过各个节点企业的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低碳产品和服务。

  1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煤炭企业供应链由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组成,物资供应商提供煤炭生产所用物资,煤炭企业组织原煤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和煤炭销售,煤炭运输企业将煤炭产品送达客户。基于物资采购、煤炭生产加工、煤炭供应3个业务流程构建的煤炭企业供应链模式,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下,使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价值不断增值[2]。供应商要提供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煤炭采掘企业提高回采率,实现低碳开采;煤炭加工企业提高原煤洗选比例;煤炭销售企业建立封闭式储煤场,防止煤尘污染,减少原煤因自燃排放二氧化碳;煤炭消费企业对燃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先进燃煤技术,提高煤炭燃烧率;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对废旧物资进行分类和改造,实现循环利用。因此,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上协作伙伴要共同治理高碳污染,利用新技术研制低碳产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20xx年,我国煤炭产量37亿t,占全球总产量48.3%,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72.8%,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与日剧增[3]。20xx年,多名院士以“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和“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两个重大能源战略咨询项目为依托,以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为低碳供应链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我国煤炭企业集团在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建立了煤炭供应链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包括供应商库存、配送、煤炭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主要模块以及基础数据维护、综合信息查询等辅助模块,以煤炭企业为核心,通过采购、运销等职能部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联系,对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协同管理取得了实效[2]。但是,煤炭产业目前处于结构性过剩、粗放经营发展的态势,煤炭产量、煤炭净进口量和库存量持续上升,说明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同时,对煤炭供应链的低碳发展缺乏系统的考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仍然很严重。

  2.2煤炭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煤炭供应链低碳经营动力不足

  煤炭企业身处高碳产业,实现低碳经营的成本高,煤炭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无法衡量低碳发展获得的收益,加之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奖惩力度不大,链上多数企业低碳经营动力不足,削减了先期低碳投入的煤炭企业积极性,导致已经竣工的低碳项目开工不足。

  2.2.2组织结构不合理

  煤炭企业的物流系统大多实施两级管理,设立直属物资供应处,下属单位设立供应科。这种管理体制部门协调性差、整体利益考虑的少、职能部门间协作不紧密、信息不畅,造成物流系统运作效率低。同时,煤炭企业未设立环境管理部门,缺乏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门研究。

  2.2.3各节点企业未实施有效的低碳管理

  供应商出于成本因素低,易耗品设计上很少考虑循环利用和环保要求,造成一些材料在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加大煤炭企业的环境处理成本;采掘企业在设备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回采率低和开采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煤炭运输企业网络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物流设施防护不到位,形成煤尘污染;煤炭消费企业未使用能源梯级利用的转化设备和除硫、除尘防护设备,致使燃烧后余热大量浪费和污染物直接排向大气;物资回收企业基于技术和成本考虑,在没有法规约束的情况下,未实施科学的废物收拣和分类管理,使废物变为污染物[4]。

  2.2.4供应链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煤炭供应链中,很多煤炭企业已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但对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等信息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投入不够,致使整个信息网络没有做到信息共享畅通,未发挥集成效应[5]。

  2.2.5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

  供应链管理需要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成本核算、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环境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煤炭企业地处偏僻、工作环境差、生产安全系数低等问题吸引和稳定技术管理人员难度大,同时,缺乏对相关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和激励机制,使供应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3低碳经济下提高煤炭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对策

  3.1宏观方面的对策

  3.1.1建立和健全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能源生产方面,对《煤炭法》《环境保护法》等涉及能源、环保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突出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对已经实施的法律《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要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在能源节约方面,完善《节约能源法》,制定和完善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和消费中的节能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贯彻落实《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处理办法,逐步将煤炭低碳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倡导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使低碳产业集群化,为企业的低碳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煤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证,如ISO14000认证,提升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6]。

  3.1.2政府多渠道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研发投入

  围绕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加大对煤炭关键共性问题的研发投入,对煤炭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设备更新改造。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能源税和环境税为收入建立的财政基金重点支持煤炭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

  3.1.3加强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管理

  政府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立市场管理机构,以政务公开形式使碳排放权交易在市场机制下运行;开征碳税补贴节能减排成效好的企业,违规碳排放企业惩罚额度要大于碳排放权交易成本,以此规范煤炭企业的碳排放。

  3.2微观方面的对策

  3.2.1树立煤炭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煤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树立低碳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企业文化,倡导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进行低碳经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如煤炭开采企业在开采区和塌陷区周围增加植被以增加碳汇,引导煤炭消费企业的低碳价值观、低碳消费模式和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激励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实现高碳资源的低碳发展。

  3.2.2加强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低碳管理

  在物资供应环节,物资采购商提供低碳产品需求信息,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采购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低碳环保产品,采购时通过集中采购或供应商管理策略降低库存成本。在煤炭开采环节,采用先进的采掘设备和技术、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回采率;通过矸石发电、矸石建材以及土地复垦回填等措施来减少煤矸石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建立资源节约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坚持节奖超罚,规范员工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在煤炭洗选加工环节,提高原煤入洗率,采用洁净煤技术,降低原煤中夹带的杂质,减少煤炭消费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煤炭运输环节,煤炭运输企业要使用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输空间,加强物流管理,降低运输工具及煤尘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煤炭消费环节,要采购洗选后的`优质原煤,并使用节能环保燃烧设备,使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降低碳排放,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在煤炭物资回收环节,煤炭企业转变废旧物资处理理念,由末端处理转变为协同处理,各个环节都要减少废旧物资的产生,增强整个供应链协同处理能力。

  3.2.3推进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加强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煤炭企业作为科技投入主体,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低碳技术联合攻关,在型煤加工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气化技术、水煤浆技术上加大投入,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梯级利用,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常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煤炭企业开展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废弃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2)加快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转化与应用。煤炭企业应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构筑共性技术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联盟主体,煤炭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投入,与煤炭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在低碳方面遇到的技术瓶颈。通过小规模尝试,对转化成本进行分析,评估该项技术转化后的投资回报率,决定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同时也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纳高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的科研实力。

  3)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节点企业的协同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要加大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搭建网络平台。建立煤炭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煤炭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煤矿安全系统、煤炭清洁利用系统、环境保护系统和外部供应商信息系统、销售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废旧物资回收信息系统能够集成,减少牛鞭效应,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快速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通过信息共享使煤炭加工企业实现精细的数字化配煤,也可以外包形式,由信息经营商来收集煤炭供应链的整体信息,提高信息管理的专业水平,从而降低信息共享成本。

  4)完善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组织及人员配备。成立煤炭企业环境管理部,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煤炭供应链的各环节低碳化标准,协调相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事项。人力资源部要做好规划,提供优厚待遇,多渠道招聘相关专业人员,提高煤炭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

  4结论

  在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结构要求在物资供应、煤炭生产、煤炭加工、煤炭销售、消费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实施低碳化经营,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低碳供应链管理还缺乏系统思考,针对低碳经营的法规政策、组织结构、供应链信息管理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煤炭供应链绩效,实现低碳供应链的有机集成和协调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中国产业信息网.20xx年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

  [4]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xx,18(3):14-19.

  [5]宋彧,刘洪德.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xx(7):700-703.

  [6]20xx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xx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供应链管理论文6

  【摘要】目前市场的竞争逐步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射频识别技术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与集成化,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文章探讨了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RFID技术所发挥的效应,并就中国普及RFID技术所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RFID技术;供应链管理;效益;障碍;共享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发生于该链上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服务提供商、零售商以及顾客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1]。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交给正确的客户,并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客户服务最优。供应链体系只是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要真正提升供应链管理绩效,则需要进行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现阶段供应链中的信息采集模式采用的是“人工+条形码”的方式,此方式有着如下不可避免的缺陷:人力成本高;数据包含信息量小,不能及时反映产品需求变化的信息;信息不能交互传递。因此,要改善供应链中的管理效果,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必须从根本的技术入手,从而改变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模式。

  一、RFID技术简介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特性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通常由读写器、标签、天线以及控制器(PC机)组成。

  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远距离识别、可批量读写、编码全球唯一、信息容量大、不依赖可见光、安全保密性好等优良特性。同时RFID标签可以用于潮湿、多尘等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中,克服了条形码一旦被撕裂或污损,扫描仪将无法扫描和识别商品的现象。此外,由于信息容量的限制,条形码只能识别一类商品,而RFID标签的'编码为96位的二进制编码,能够识别单件商品。进而减少货品在各个节点企业中的处理错误。可见RFID技术能大大提高物流管理、零售库存管理的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二、RFID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RFID技术使得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与集成化管理。下面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典型路径来阐述RFID技术所发挥的效应。

  (一)制造环节

  利用RFID标签信息可实现对整个生产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自动化识别与实时跟踪,进而减少人工识别成本。采购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的管理系统读取库存品的RFID标签信息,快捷地决定是否补货或退货,大大地优化了采购管理。

  (二)供应环节

  在射频天线工作区内,货物的RFID标签上所有数据(如生产厂家、货品名称、数量、批号、编码、生产日期、发货地址和目的地址)都通过天线传输给阅读器,最后输入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进行处理,进而实现了高效率的后台信息管理。

  (三)分销环节

  现场盘点人员将来自于不同企业的商品信息扫入RFID标签信息处理终端,就可以实现自动接货和派货处理,这种无缝流程极大地缩短了物流时间,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其结果是形成灵活、高效、可靠、低成本运作的供应链。同时,商品的流动情况可以被后台管理系统自动监控。

  (四)零售环节

  RFID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信息,将其传到终端管理系统,接着从消费者的信用卡中直接扣除货款。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准确地跟踪各种商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在恰当的时候才订货,由此缩短了订货周期,及时地满足顾客需要,大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利用RFID的标签信息,零售商可以更好地给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即使顾客的购物凭据已经丢失了。零售商通过访问后台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商品的RFID标签信息,即可为客户提供服务,也有利于确定引起问题的环节。除此之外,RFID技术还可用于商品的有效期监控,当某种货物超过了其规定的有效期,标签就会发出警告。

  (五)运输环节

  货物外包装上安装的RFID标签,在运输检查站或中转站设置阅读器,这样不仅增加了核查点的效率,也实现了运输货品的可视化管理,实时地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如果将GPS/GIS系统与之配合使用,完全可以实现对运输过程的全信息监控和追踪。

  三、目前中国普及RFID技术所遇到的障碍及解决方案

  (一)RFID标签的价格之高使得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据最新消息,STMicro公司提供的最新价格是5美分(不过是10万个批量的单价,并不包含天线和封装成本)。显然,如果在牙膏、刀片、口香糖之类小物件上使用,很有可能超过物品本身的价值。经研究,只有把RFID的标签价格下降到(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3美分以下,才有可能应用于单件包装消费品。

  一般来说,愿意尝试新技术的企业数量越少,其单位产品中花费在新技术上的代价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在RFID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我们得打破“多米诺骨牌陷阱”,只有当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之中后,才有可能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让整个供应链的千万家节点企业来分担成本。而作为企业与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供应链中某些企业成功地应用了RFID技术后,行业协会应该对此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形成示范效应,而这种正反馈将会引导整条供应链的良性发展。

  (二)适合中国国情的RFID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RFID标准方面,目前全球有两大标准阵营:欧美的Auto-IDCenter和日本的UbiquitousIDCenter(UID)[2]。这两套标准还处在初级阶段,互不兼容,如欧美的标准采用UHF频段,为860MHz~930MHz,日本的标准采用的频段为2.45GHz~13.56MHz。这使得RFID产品在不同市场和应用上产生混乱和孤立。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频点的RFID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存在技术水平不高、标准规范不完整等诸多问题。

  纵观几千年的世界科技史可以发现,几乎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其应用之初都会出现标准混乱的问题。由于RFID的技术标准涉及到保护知识产权和“占领行业制高点”,我们需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之间可以开展紧密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协调RFID技术标准,以求在动态合作中为这一新技术寻找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RFID数据会受到安全性挑战

  如果有人破译了某家公司的RFID信息密码的话,就可以提着一个装有复制功能的探测设备的公文包在公司内走一趟,从而轻易得到该公司的各种商业情报及信息。从目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来看,保证RFID数据安全的有效途径有:物理隔离、双标签联合认证、身份验证和数据访问控制等。

  (四)RFID标签的大量使用会有的副作用

  当RFID标签被大量使用的时候,例如大型购物场所,人们可能陷在一个充满电磁辐射的危险环境中,给人们健康带来损害,对于长期与RFID接触的人员,可能因此患上罕见的疾病。

  面对现代社会对“环保”要求,应建立一个确保RFID标签有效回收与利用的管理体制:采用“谁获益谁负责”的原则,即产品生产商在利用RFID标签获益的同时,也有义务回收处理,或者增缴RFID标签的环保税。

  我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但相对来说应用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优势。因此,我国应抓住这一时机产学研相结合,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以适应全球制造中心的需要。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推动下,制约RFID技术应用的诸多问题都将会得到圆满解决,利用RFID技术来打造透明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绩效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侯书森,孔淑红.企业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2]王信,薛小平.RFID系统数据安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1).

供应链管理论文7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方法,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渠道。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4.1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4.2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4.3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4.4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xx(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xx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xx(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xx(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供应链管理论文8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矛盾的不断凸显,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解决三者矛盾的问题,着重分析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

  当今社会,环境己经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该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看成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从而保证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可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我国企业长期运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实施供应链管理,即在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的同时,进行全面优化,将客户需求、对原材料生产、供应、加工、包装、物流、营销、消费及回收服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整合。

  供应链上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传统企业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它只顾及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而其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及所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问题并没有考虑到。新的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必须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绿色供应链内参与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于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与提高相关活动的速度、准确性、与环境的友好程度等途径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此研究的较多,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环境法规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Webb,L、Steve Lippman、Geoffrey J.L.F.Hagelaar、Jack 、Steven V. Walton);从环境绩效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Porter,M.E、 vander Linde,C.、Sinding,K、Beamon,B.M);从绿色合作角度研究绿色供应链(Hall、Jeremy、Ken Green、Barbara Morton)。在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概念介绍、集成特性、体系结构、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绿色供应链概念及内容研究(但斌、刘飞、时炎、侯先荣、郭素金、武春友、朱庆华、汪应络、王能民、蔡舜山、李庆涛);基于绩效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周勇、郑任、郭婷婷、孙晓博、刘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成员间的合作研究(曹杰、廖媛红、王洪刚、李向东,阎洪、窦一杰、朱庆华,田一辉)等。

  尽管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与企业界在内各个领域的关注。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比较认同王能民对绿色供应链界定: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以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的以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为原则的从资源开发到产品的消费过程中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回收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是由供应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环境、规制及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运动的集成。从绿色供应链的定义来看,其具有不同于传统供应链的内涵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目标是自愿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以及实现与环境相容,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关联。(2)从系统构成来看,其成员较传统供应链要广。(3)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运动的基础上的。

  二、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并降低库存成本。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中间商、零售企业等)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减少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需求信息能够准确快速的传递,从而减少盲目生产和库存。其次,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产生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供应链中各结点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使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各结点企业将相互合作、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耽搁,并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准确地反应,促进各结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提升各接点企业的美誉度及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绿色供应链在节约能源和原料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的治理费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得以扩大。另外,随着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促进我国企业更大限度的参与国际竞争。

  2、实现供应链各结点企业之间的多赢

  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各结点企业的共同选择。绿色供应链把原料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之间相互协调,使需求信息得以快速正确的传递、流通渠道保持通畅,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市场。

  3、提高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适应性

  我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新月异。市场化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多元化竞争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另外,国际化大型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化竞争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竞争。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实施科学合理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绿色供应链内各结点企业进行管理,在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的同时,努力实现与环境的相容。这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1、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推广尚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起源于国外,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也基本上都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际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基本上局限在一些国际型大企业,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还未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宣传与推广。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发展经济,依旧遵循先发展后治理的旧观念,依然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形成绿色生产的观念。

  2、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环境急需改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还需不断的完善。例如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监督的有效性得不到体现,致使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直接交纳相应的费用与罚款,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诸如此类的情况提高了制造商的收益,使制造商的成本外化合法化,而导致供应链各结点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不一致,造成环境恶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各结点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追求整体利益与环境相容,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改善宏观环境刻不容缓。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忽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依据传统理念,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供应链各结点企业过分强调消费和需求的主流作用,甚至为了降低库存,不惜夸大和炒作虚无的概念,而实际上并无任何创新,致使消费陷入误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不能够提升环境社会效益和企业内部效益,还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各结点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引导和宣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责任,没有考虑供应链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而影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势必以牺牲外部的利益为代价,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1、企业转变传统环境观念,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

  企业必须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供应链,在将环境纳入到成本控制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明确企业在绿色供应链中的位置,分担风险并致力于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使个体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的高度。高层领导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们的价值观对于成功的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高层答理者传统的观念,使其树立新的“绿色”理念,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营造和宣传企业的绿色文化,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凝聚力,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创造企业的“绿色品牌”。

  2、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管理

  核心企业首先应慎重评估和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只有供应链上所有结点的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遵守同样的环境标准,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核心企业不仅要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传统因素,还需要通过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并在绿色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将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全面了解供应链成员的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另外,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强调信息的沟通与实施的合作。制造商、供应商与销售商不仅要能敏锐捕捉市场的绿色需求,还要及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宣传其产品的绿色性,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供应链成员间及时、有效地共享相互的知识创新也尤为重要,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把环境信息加入到公司的日常交流中,加强供应链成员间信息与知识交流,从而实现绿色供应链的高效率运行十分关键。

  3、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全面贯彻“绿色”理念

  按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同样也是为保护人类的健康生话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全方位的绿色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原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以及废弃物的绿色回收。通过全方位的过程管理,供应链上的各结点企业可以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技术、管理为手段的清洁生产,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治污染、提高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全方位的过程管理是以全面贯彻“绿色”理念为基础的,没有“绿色”理念的支撑是不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而“绿色”理念的全面贯彻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4、建立学习型企业,不断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作为一种比较前沿的理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其模型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绩效评估等方面理论研究尚待完善,所以,我国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关注理论界相关的新成果,并通过实际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将自身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发动员下的创新精神,不断完善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实际运作当中,企业可以组织相应的学习小组,激励小组成员积极相应企业需要,关注并学习最新的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定期相互交流相互所掌握到的信息,努力使信息共享,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另外,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要能够及时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完善相应的宏观环境,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法制的规范和保障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供应链模式的利润率,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制定、实施、执行严厉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正确引导企业的绿色行为。例如,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发现违反相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使其接受处罚的成本要极大的高于其治理污染物的成本,或者一经发现类似行为,立即使其停止生产、营业,直至其生产、经营行为达到相关标准为止

供应链管理论文9

  供应链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作为一个战略性手段,供应链系统确保了一些企业能够迅速而稳定地发展,这归功于完善的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供应链含义与特点分析

  (一)供应链含义分析

  供应链其实是一种供需网络,各种产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供需网络,这个网络涉及到了生产商、批发商以及消费者等等,这样来看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网络式的物流体系。各个企业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而节点之间又是相互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供应链不仅实现了连接供应商与用户的纽带作用,也使得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增值[1]。

  (二)供应链特征分析

  多个企业采用节点方式组成节,因此也就出现了模式与类型多样的企业,供应链结构也就比较复杂,这是供应链的复杂性。第二个特点是系统性,供应链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状供需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互相联系彼此相依。系统有共同的任务与目标,各个要素以竞争或者是合作形式完成这个目标,改变了传统的采购、制造等活动分离的模式。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也是其他供应链的构成部分,企业在运行时是动态变化与相互交叉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改变自己的运行机制,更好地迎接挑战与解决问题。

  二、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物流管理不足之处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物流管理取得较大发展,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来分析其观念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仍旧是传统产品供应销售方式,只是单纯地在企业内部实施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职能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不利于企业进行系统合理分工,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也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与作用。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流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应该积极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与理念,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效果。

  (二)企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没有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其中,物流管理的服务效率也不能提高,物流设备较为落后陈旧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发展的需要。与物流设备陈旧落后相对应的就是物流管理规范缺少,企业在物品储运过程中不能实现整体管理与运转,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偏低[2]。

  (三)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少

  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交流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深入与广泛,现在物流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具有很强素质的人才,更加需要具备很强外语能力的人才。但是我国现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比较落后的`,无法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物流管理体系要求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供应链系统中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改变陈旧落后的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物流管理要想真正地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就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然后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特点,计划制定出合适的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方案。改进改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还要在思想观念上改变,现代性的企业应该逐渐地改变企业经营方式,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思想理念,重点关注物流服务内容创新、拓展服务类型等的服务理念。物流服务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实物服务方面,还应该给客户提供特色信息服务,积极主动地与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自己一套专业与特色的服务方式与理念,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企业物流管理

  现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可以应用到企业中去,实现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物流工作效率,企业在开展信息流服务工作时,应该以实物物流为基础,从而做到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要与客户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拓宽物流服务渠道。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日益成熟并且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上充当着重要角色,这种电子贸易方式充分地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以顾客需求作为导向,紧密地将供应链系统中的节点联系起来,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效率,又吸引了新客户加入,拓展了物流服务新项目[3]。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借助使用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力量,更换物流服务设施设备,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三)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创新管理等最终依靠的还是专业物流管理人士,这些人才成为了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多种物流管理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必须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符合企业物流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积极履行优胜略汰人才选拔原则,给表现优秀人才提供好的工作机会。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鼓励其积极进行进修,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方面知识与技术经验,根据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一些有管理才能与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四、结语

  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是我国企业发展道路,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经验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企业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出企业面临的物流管理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改进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首先要改变思想理念,将以往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摈弃,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更新物流管理与服务的思想观念,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多种物流管理阿人才,做好人才储备支持工作。

  作者:程娟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电商系

供应链管理论文10

  在现代企业中,物流工作巳经成为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进人21世纪后,物流管理工作逐渐的倾向于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之中,这是一场新的革命。不但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本身的水平,更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它能够有效的将供应链当中所有的节点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一体化。从本质来说,供应链的管理是一种协商性质的机制,而物流管理则是一种计划性的机制。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来达到对“需求与存货”信息的分享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较少、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⑴。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而言,它不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而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也是最关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物流工作中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优化物流系统,使物流系统进一步发挥出更佳的效果。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2.1供应链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任何两个节点企业之间都存在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因此,在整个供应链中,需求与供应不但是节点企业之间所共享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概念。因此,需求与供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供应链的市场占有份额以及成本。另外,战略联盟身为供应链运作的原理,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重视、强调战略管理。

  2.2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的管理

  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而言,它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供应链所包含的节点企业看作成一个整体,然后去强调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它是以技术扩散、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配置以及有效的机制等途径来从根本上达到经营一体化管理的效果。

  2.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顾客价值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还能通过服务水平的改善来提高顾客的价值。所谓的顾客价值包含了人员价值、产品价值、形象价值这三个方面。对于供应链而言,顾客的需求俨然是拉动供应链的动力所在。因此,只有通过供应链下游到上游企业之间的传递,通过生产具备较高顾客价值的产品,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达到稳定运转的效果,从而为整个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3.1物流管理更具敏捷性

  对于物流系统而言,经过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业流程的重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在物流管理中以消除不必要过程的手段,来对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这为供应链敏捷性、精细化运作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3.2物流管理实时监控

  对于物流的实时监控而言,整个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以及信息的`透明化能够对其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通过对共享信息的增加,能够让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及时的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进行一个较好的了解、掌握。实时监控,不但能够有效的增加物流信息的透明度,还能对物流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作出精准的定义与判断,从而有效的控制、节约物流成本。

  3.3有效减少库存总量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工作中,各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的共享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助于物流工作集成化管理的开展,不但能够减少供应链中每个企业的“不确定性”,还能有效的减少每个企业自身的安全库存量。

  3.4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

  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是供应链能够获得协调运作的先决条件。在供应链中,如果缺少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就会出现运输的货物无法按时到达、采购物资中途受阻、不能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等问题的出现,这将使得供应链的合作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存在的问题

  4.1物流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低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部分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基础设施比较单一,根本无法较好的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此外,部分企业因为自身对于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方面不够重视,^艮大程度上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与金钱,制约了整个物流工作的效率,不能实施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无缝链接”的管理理念m。而对于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以及企业和外部市场的信息交流而言,更是有弊无利。这些现象将大大的降低企业供应链应具备的功能与作用。

  4.2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与销售当中还处于“粗放”的发展方式。这样受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影响的现象,将促使这些企业无法对现代物流服务进行较好的认识,不能针对性的去对整个物流的链条进行系统的管理。由于这种对物流服务的不重视,将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最终对整个企业的价值带来负面的影响。

  4.3传统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目前,“小而全”、“大而全”、“仓储、运输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这些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仍然保留在一些企业当中。在这种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下,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便是物流活动的主要依靠。这样的情况,将直接促使无法实现仓储、采购、配送等环节的充分整合,从而无法对内部供应链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这对社会化专业分工而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低水平、分散的管理模式,必定会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对物流成本的责任主体进行较好的认识,最终的物流管理效益也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

  5.物流管理创新的实施

  5.1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敏捷化

  充分利用条形码技术、“EDI”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来对物流管理中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处理、分析、更新,从而将实时的信息及时的传递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中。另外,对其进行实时的控制与协调,利用信息共享、集成运作方式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供需达到无缝链接的标准,从而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适应性、敏捷性,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物流信息的竞争力优势。显然,就目前看来,物流信息的竞争巳经逐渐演变成为了整个现代物流的竞争。

  5.2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一体化转变

  对于以智能专业化、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传统物流管理方式而言,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而“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将有效的打破这些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问题。它是在一个高层物流经理的领导之下,将采购、储运、配送和物料管理等物流活动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组织单元,从而促使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框架。一旦实现了企业内部“一体化”的组织框架,对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合作而言,就相当容易了。因此,作为企业本身,应该将现有结构中的功能进行有效的合并与集合,从而逐步的将物流的功能独立出来,充分的体现自身的价值。

  5.3物流组织虚拟化

  对于企业来说,“虚拟组织”能够有效的将资源导向型企业与任务导向性企业的网络组织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虚拟组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以及快速相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物流作业能够有效的透过信息的电子网络来进行整合。而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企业能够通过对自身物流运作核心能力的借助,以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成员以及电子网络连接的手段,来较好的完成相应的物流活动W。因此,对于虚拟组织能否顺利运转而言,跨组织物流信息的系统建设是当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6.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该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创新物流管理方式。同时,还应该全面了解市场变化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坚持柔性化管理,从而确保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供应链管理论文11

  1我国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存在的现状

  对于我国工程项目来说,由于工程项目的不同,采购流程也具有差异性,主要在采购的方式、采购的来源以及采购的对象等细节上表现出来。从整体来说,采购流程如下:

  (1)完成项目施工方案设计后,房地产企业的材料员要按照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材料的清单,对总计划以及分计划的采购部门进行材料需求的制定。

  (2)采购员要按照材料的计划,采取议标或者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材料的供应商。

  (3)在供应商确定后,房地产企业要与供应商进行采购合同的签订,根据合同的内容,要提醒供应商及时的交货。另外,当货运送到工地后,就需要房地产企业派代表或者专业的工作人员同监理工程人员对货物的质量、数量进行验收工作。

  (4)在确保货物合格后,供应商就要求买方开具发票并付款。

  2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特点、缺点

  (1)典型的非对称信息。对于传统采购管理来说,首先考虑的就是选择供应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采购时,需要在多个竞争性的供应商中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同时还要求采购方要保留部分的信息,供应商获得的信息量越多,竞争的机会就越多,这样以来对采购方就不公平。

  (2)质量验收检验的控制难度大。传统的采购模式,只能使用事后把关的措施对质量和交货期进行有效的控制。质量的验收检验是采购部门事后把关的重要工作,并且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3)供需关系竞争大于合作。就传统的采购模式而言,双方的关系则是临时、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大于合作关系。在进行公开招标时,较多供应商是降低投标的价格而中标。供应商为了短暂的利益,就会致使产品质量进行一定的降低,更为严重的是供应商利用市场的突变以及采购方存在的困难来实施要挟行为。

  (4)采购周期长以及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由于采购需要通过计划收集以及公开招标等过程,所以,采购的周期较长。另外,双方的合作较为短暂,若存在材料的增加以及减少现象,供应商不一定按照采购方的实际需求进行供货,则是根据合同进行供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要求对方增加费用,使供应方得到更多的谈判筹码,这样就会对项目的工期产生严重的影响。

  3供应链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策略

  采购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部分,工程项目供应链制约着采购管理,然而工程项目供应链包括工程项目内部供应链、外部供应链。在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中,采购管理要与多变、复杂的供应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物流供应渠道,这样以来就可以及时的进行货物的供应,以此满足客户的需要。对于采购管理来说,则战略层面的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供应链采购管理在进行外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考虑供应商的选择以及战略伙伴关系的因素,从而可以解决采购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满足采购供应的要求,另外,要禁止只是为了满足生产的供应而寻找战略伙伴。对于战略层面的采购管理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材料资源的集成。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需求的多样化,房地产企业要以自身的资源能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很难的进行生存,因此,就要求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对资源进行集成,通过采用外部资源来增加市场的竞争。

  (2)信息的集成、共享。对于采购管理来说,信息的集成、共享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由于供应商对市场的控制,房地产企业只有通过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才可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较迅速的反应,及时的发现市场存在的规律,从而确保企业的利益。

  (3)提高房地产企业的业务能力。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来完成,对核心业务进行培养和开拓。

  4供应链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措施

  (1)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供应链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这样以来房地产企业和供应商就会实现信息的共享、风险的共担以及共同获得利益等。对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说,则要求双方之间相互信任以及合作。所以,就可以体现出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与外部的资源进行集成和优化的特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采购管理两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整体的供应链采购管理增加责任感以及利益的共享,对未来需求具有预见和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确保供应方案设计的稳定性。

  2)采购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使企业对采购管理进行更好的控制,还可以满足采购的需求,使不必要的产品检查得以有效的消除和减少。

  (2)维护好合作伙伴关系。就供应链上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基本上经济都是独立的。由于一些利益和机会的诱惑,房地产企业可能会隐瞒一些信息,这样就会导致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产生破坏的影响,就会破坏对方的经济利益。所以,采购管理要集中在双方互相合作关系的维护方面。

  5结束语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供应链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是一种较新的形式,研究方法和理论还不够完善,仍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修正。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能力,还可以节约采购的成本。除此之外,还体现了供应链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价值所在。

供应链管理论文12

  1.加强进货渠道的把关,把好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第一道防线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的购入药品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分别是:常用的基本药物;求购的药品以及特殊药品[1]。针对这三部分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严格包好进货渠道关,把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的第一防线关,防止在进货之时出现药品安全质量问题。针对常用的基本药品,应该通过医疗机构的药事委员会进行讨论,并且进货的药品企业必须是在本省药品的招标网络中所招标的企业。针对求购药品,则必须根据病人的需要,由病人提出申请,然后由该病人的主治医生、药剂科的主人和主治科主人以分管院长等各责任方共同签字才能够进行药品的购入。针对特殊性药品,必须严格根据药品管理办法和规定的程序进行购买,购进的药品企业也必须是具备有相应的药品供应资格。

  2.加强药品入库的把关,防止在入库之时出现药品质量问题

  在药品购入后,需要切实的把好药品的入库广,避免在入库之时出现一些药品安全质量问题。针对已经采购的药品必须由该药品的采购员、药品的保管员以及药品库存管理员三方责任人共同对药品的品名、数量、规格、商标、批号、批文、厂家、有效期、药品外观以及采购的内容和计划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并且要详细的填写相应的药品入库验收登记表,在各方签字之后才能够入库[2]。

  3.加强库内药品的养护,防止在药品保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入库之后的药品也必须加强养护和保管,防止在药品保管过程中出现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库内药品的养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3]:其一是对库内药品进行常规的养护和保管。针对已经进入了库存的药品,药品的养护人员应该根据药物的特性、种类、保存要求等进行分类,合理存放,并且注意保持药品仓库的干燥和通风,注意一些药品的避光防潮。另外一些需要进行低温保存的药品则应该根据要求放入冰箱或者专门的阴凉保管库。并且需要对于库内的药品进行每日早晚的监测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果超过或者不足药品湿温度的管理要求必须及时调整。而对于一些中药材等必须加强老鼠、蚂蚁等虫类的预防,注意防霉等,注意定期对这些药品进行翻晒。及时对药品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对于出现损耗、质量出现问题等药品必须及时的进行清理,或者先进行登记,然后集中处理。对于特殊的药品则必须严格根据各自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保存和管理。其二是针对库内药品的有效期进行跟踪和管理。药房或者药库的管理员应该每月对库内的药品进行有效期的检查和清理,并且对于有效期短于半年的药品进行登记,对于其品名、规格、批号、数量以及有效期等填写入册,并且填写相应的“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并将此表及时送往药剂科,以便药剂科及时进行药品的调剂。

  4.规范药房药品的领用,避免在药品领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为了切实防止在药品领用过程中出现的药品安全质量问题,必须严格规范药房药库对药品的领用。在领用时,经办人必须对于领用的药品外观质量、有效期、品名、规格等各项信息进行详细的核对。对于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应该填写“近期药物催销表”,以便药剂科及时和临床联系,并且及时合理的对快要到期的药品进行调剂,加强与医药生产和销售公司的联系,以便及时退换药品或者报销药品。

  5.加强药品发放的管理,把好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出口

  药品的发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药房和药库管理的人员在进行药品发放时一定管贯彻执行药品的“先进先出,先产先用”原则,不能够贪图省事随意进行药品的发放。如果发放的药品有效期短于半年则必须向领取药物的.人员解释说清楚,由药房经办人严格按照药房的用药情况决定是否领用。这对一些有效期不足三个月的药品,药物经办人必须切实向需要用药的病人解释说明,让其充分明白有效期限,并且由病人自己决定是否请主治处方医生进行药物的更换。对于病人使用的临床药物,必须在药袋上严格注明药品的品名、使用方法、规格、有效期和批号等。

  6.加强用药后的药学监护,避免用药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用药后的药学监护是进行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对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各个临床的医生和护士要及时的进行药品的使用情况登记,药剂师定期派人到每一个科室收集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然后上报到药监局。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各科必须及时的将药品使用情况上报到药剂科,以便及时召回该药品,及时与厂家联系,以便查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结论

  药品的质量管理直接到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加强药品供应量全程质量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药品的质量管理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采购药品的原材料,药品的生产加工、药品的流通和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一些药品质量问题,而药品的制造商、供销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和个医疗机构以及药店等构成了现代药品供应链的主要载体,因而,药品供应链全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药品供应链质量管理安全体系对于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和促进药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对于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药品的质量,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晨,黄海. 基于医院药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计划研究[J]. 中国药房, 20xx(45):4230-4232.

  [2] 于香荣,姜梅菊. 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的体会[J]. 心理医生:下, 20xx(9):56-57.

  [3] 申俊龙,曾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xx(07): 500-503.

供应链管理论文13

  摘要: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更为广泛性的意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做了深刻的阐述。

  关键词:

  现代物流 供应链 整合管理 重要意义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迅速席卷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世界大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是国内,更来自于国外,对于企业来说,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等,在服务行业更需要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应该从服务和降低成本上着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在当前情况下,只在制造等单一方面有竞争力是难以在这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当前企业只有具备其他企业所部具备的各种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基于以上所介绍的背景下,企业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以前并没有受到过重视的物流行业,物流行业也开始成为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的有效方式,并且还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的重要筹码和优势。我们在实践中,经过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用的规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由原始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包含三部分的内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中,物流供应链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起着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为了能够具有更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物流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不仅需要对物流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来协调分散的物流资源,对其进行制造和市场活动,而且必须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更为广泛性的意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

  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主要是供应物流的规范、高效运转。这个运转本身包括对企业用料单位的全程控制。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要建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供应链实施管理的关键是规范运作、制约有效。在管理中要在供与需构成的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按照市场要求运行,引进市场机制。供应链环节运作办法、业务部门、机制、效能监察等共同构成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

  1.2 要建立制度管理体系和模型,强化基础管理。供应链有序运作,进而实现高效益,要靠电网式的系统化制度模型予以保证。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包括采购方式、合同、库存、台账、资金结算、奖惩等。

  1.3 要建立“人本”管理模式,制度的长期规范运作和严格执行,靠被管理者遵守的行为准则,靠管理者全面监控。提高素质、创造发展环境,把个体目标和链条总目标和链条价值实现融为一体。这实际上突出人本的管理格局。为此,要在变他律为自律,主动工作等方面通过途径把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自我主动创新和增强质效的人本管理。

  2、我国企业应用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意义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对我国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的走向全世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些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和分析,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和必要的。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中,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相互促进。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下,实施有效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现代物流超大信息量收集处理、统一分类、高速快捷的反应、及时准确地配送到位,这些在物流产业中应该是较为现代的观念;而供应链就是从物质的招标、合同签订、供货、验收、保管、发放,这些相比较而言就是传统的物流。对这两种物流方式进行整合,能够使得企业所需的物质供应更高效、更快捷,企业生产更有保障,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时间成本等,突出显示其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中的重要角色。

  3、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下面就从汽车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图1可以看出,零配件供应商在整车生产厂周围设立中间仓库,按照整车厂的要货指令,为整车生产厂提供及时的配送服务。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采购供应物流体系。

  在这个供应链中,仓库是整个采购供应物流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但由于这些仓库分别属于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或由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租赁,一般规模较小、数目繁多、信息化投入不足、标准化无法推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起不到整车生产厂与零配件生产供应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相反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重了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负担,而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的资源准备状况也无法掌握,造成要么库存水平高,要么发生缺件引起整车生产厂停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将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物流进行有效的整合,由分散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进行管理,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①采取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向整车生产厂配送的方式可以增大采购批量,集中采购以后,运输批量也增加了,有较好的运输规模,降低了运输成本;②从大型物流中心向整车生产厂集中配送其所需的物料,这样可以使生产管理人员专心致志提高生产效率,不必像以前那样要花费大量精力协调缺料带来的各种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的整合管理的有效实现,对于企业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传统企业中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体现,贸易协作问题也突出了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向导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得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更为有效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顾客订购管理过程,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等一些措施。总而言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既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但是它又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这样市场经济又给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建设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使得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我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3.

  [2]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

  [3]马士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赵林度.开放的物责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xx.9.

  [5][美]D.J.Bowersox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供应链管理论文14

  一、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1)跨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的成本管理都是指单一公司内部,而供应链成本管理,要考虑到供应链整体所涉及的企业,每个节点企业的成本变化以及每个节点之间的合作方式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整个成本的变化,所以供应链成本管理要统筹兼顾到每个节点的活动与行为,以达到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最优化。

  (2)整体流程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不局限于产品的成本管理,可以向前拓展到产品设计阶段,向后拓展到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的阶段。通过向前向后的优化,使得整体供应链的成本大大降低。以达到全局成本最优化。

  (3)管理手段丰富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的使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供应链、客户服务、采购管理等系统使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实现跨企业的成本管理。

  二、管理会计在YJ公司中供应链中的应用

  (一)TD企业介绍

  TD公司是一家国企改制之后的全资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是美国快消品牌巨头在华最核心的合作伙伴,作为供应商至今已有20余年的合作史。20xx年,YJ公司获得了美国快消品牌巨头在中国区95%的电商渠道独家授权,并且拥有各大电商平台的排他授权。20xx年起又进一步加强了合作模式,加强人员的培训,高层之间的互访以及委派,共同建设供应链,优化的资金结算链条,使得YJ公司成为中国电商业内领先的企业。

  (二)TD供应链结构

  (1)高效的物流体系。作为一个电商渠道的供应商,需要面对两种客户,第一种是B2C,是经营活动直接对广大的消费者,比如天猫商城上的各个旗舰店,京东商城的POP店等等。第二种是B2B,面对的是电商平台,比如天猫超市、京东自营、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等。对于第二种类型,及时的信息处理以及人员对接就可完成比如发全国24个仓库等任务,是一般的贸易商通过内部的改革就可完成的。最困难的也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第一种,对B2C的物流体系构建,难点在于电商具有瞬时产生大量需求的能力,需求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要求在7天内的时間快速反应,这一点对于物流的构建,资金链的.强度有很大的考验。YJ公司采用与品牌方深度合作的方式,同时引入专业的物流公司,在中国建立8个物流中心,2个仓中仓(即物流仓库直接嫁接在工厂中,减少一个收货理货环节。用于解决紧急大批量送货的问题)使在中国范围内的消费者平均收货时间控制在2天内,并且大大降低了物流中损毁的问题。

  (2)庞大的资金支持。YJ公司作为一家国企改制的单位,继承了改制前的地产实业,配合以灵活的金融方案与品牌方的支持,使得在处理诸如双十一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既能达到既定目标,又能使资金链不断裂。同时庞大的资金支持使得YJ公司在供应链的升级中顺畅自如。

  (3)快速的信息处理。YJ公司在对供应链信息处理中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对于工厂,全中国工厂货物的生产状况,生产计划有实时同步的更新。第二点:对于客户,通过合作开发的信息系统,将每一位顾客的地址进行解析,优先分配至最近物流仓库,对于客户的订单进行拆分,合并,使得物流成本最优化,资源分配最优化。并且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动态调整各个分仓的配比。

  三、管理会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TD公司的采购管理来说,不能光靠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法对采购数量进行确定。因为这种方法只考虑到了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应全面分析生产与销售环节。YJ公司作为一个电商供应商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处理瞬时大批量需求的能力,所以更需着重考虑到销售环节,以最复杂多变的B2C渠道为例,与上下游的沟通变的尤为重要。需要加强与电商平台的沟通,建立完善的销售计划。电商是瞬息万变的一个战场,节奏非常快,经常会突然产生一些营销活动,使卖家措手不及。品牌方作为工厂,节奏很慢,需要YJ公司在其中协调,加强品牌方、供应商、电商平台三方的沟通,确立一个完善的销售计划。签署合作协议,使得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四、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平台继续完善。虽然现在YJ公司实现了对企业销售情况的实时掌控,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没有落实到位。比如,大型活动还需要进行预包装,以应对大量订单的涌入,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将客户多个订单合并以降低物流成本,也导致营销策划方面无法指定关联销售的方案。又比如产品的软转换(换包装没换条形码)导致产品新老包装的混乱,光靠人工的分拣,无法保证100%的准确。再比如促销活动之后,无法直接通过实时的销售订单进行财务核算。必须通过数据公司进行清洗之后才可以用来结算。

  (2)物流环节需要更紧密的配合。现在对于物流环节还处于一个被动处理问题的阶段,经常是出了问题才能解决。不能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点,而且在商品运输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监控,也无法及时联系到货物负责人。导致出现突发情况无法召回货物,无法对运输时效进行严格管控。

  (3)增加多渠道供应链协同能力。在实际运营中会出现产品的滞销,或者品牌方产品的生产计划出错导致的积压。这样的情况需要线上线下几个渠道去互相消化库存。又比如会出现在双十一这种活动中互相抢商品卖的情况,导致全年计划的节奏混乱。

  五、解决方法

  (1)进一步优化信息网络。升级仓库的管理系统和工作台,使用电子分拣货架,使货物的分拣时间大大大缩短。优化数据接口,统一数据标签,使一份数据报表可以多方面共享使用。培训相关工作人员,使员工可以熟练掌握系统以发挥最大效能。

  (2)升级物流智能化水平。对货车安装GPS和通讯系统使得运输过程没有盲点。与物流公司深化合作,开启大客户绿色通道,优先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

  (3)建立协调小组,使各个渠道打通成为一体。建立协调小组,从企业角度出发改变各个渠道各自为战的现状。加强各渠道之间的信息交换。统筹协调产品的销售,使销售管理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供应链管理论文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对策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供应链管理的论文08-12

供应链管理论文01-28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思想”论文04-28

做好供应链管理探析论文04-30

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的运用论文05-05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的流程分析论文05-04

供应链管理中的文化风险研究论文05-04

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作用与影响论文05-05

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探讨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