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论文常用(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
近年来,虽然国家从各方面都在加大煤矿安全监管,但煤矿安全事故仍时常不绝于耳,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面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一、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像六枝工矿集团这样一些老矿井,条件差,效益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非正式群体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人与人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彼此组合到一起,如师徒、校友、老乡等。在煤矿的正式群体中,不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而且还对人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影响职工的行为效率。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浓厚的群体意识,成员之间感情密切,利益一致,彼此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促进了群体间信息的沟通,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另外在每个非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是自发产生的,虽然没有组织赋予的正式职务和权力,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优越条件,如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体贴别人等,因而在成员中有很高的威信,往往比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
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时,它可以协助正式群体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一些正式群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不同的心理需要。但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抵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安全生产。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作用,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保持和建立成员的价值观,目标态度等使其行为稳定;可利用组织进行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互敬合作精神;可利用其为人员提供归属需要使其安心工作。
三、奖惩机制与煤矿安全管理的关系
人会对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对个人的行为实施奖励,从而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即正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就是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作为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手段之一,它能及时矫正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确保组织安全有效的运行,如果用法不当,非但不能调动煤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严重挫伤职工热情,影响安全管理者与职工的沟通,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因此,在煤矿中要科学地运用负强化,坚持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强化理论,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四、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亲情管理
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能够悉心关照,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就会有较大的功效。从人作为感情动物的特性来说,你关注我,我也会想着你,形成员工与公司忧乐与共,共同进退。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亲情管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煤矿工会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邀请部分死亡职工家属为“三违”问题作报告和职工在下井前要面对其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弄清每个员工的基本家庭情况,在职工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职工送去家庭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如资助困难职工的子女读书等。
只有企业亲情管理员工,员工才会倾情奉献企业;只有企业有了家的温暖、爱的亲情,员工有了归属感、稳定感与成就感,企业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受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亲情管理等观念制度的影响,对煤矿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一个人的心里活动是其外在行为的内在根据和驱动力;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受内部心理所支配,所以人的行为表现必有心理上的原因。如果心理不正常,行为就要出问题,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煤矿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外在因素对职工心理的影响,加强对职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2]孙健.王玉海,等.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xx.
[3]马金华,王春福.企业管理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
[4]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xx.
[5]曹阳.让亲情化管理凝聚人心[J].中国职工教育,20xx,49.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2
一、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1瓦斯监控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由地面中心站、数据接口、井下分站、各类传感器及控制器等组成。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生产环节的各种数据信息,将无形的环境气体状态转变为可视、能比较、直观的数字信息。进而通过地面计算机的控制达到保障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率,杜绝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事故隐患,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
1.2矿井通讯系统
井下通讯系统不仅能加强井下生产人员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于实现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矿调度通过矿井通信系统能够调度指挥,使厂、矿区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能够方便、及时地了解、掌握厂、矿区内各处的生产动态,使各部门各岗位紧密协调的开展工作,同时保障各部门各岗位向调度中心及时汇报、快速了解信息,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调度中心可传达领导决策,继而监督工作的落实效果;调度设备可以达到快速、方便及时了解第一手信息,在一些紧急事务和抢险应急处理中能有效地提高安全系数。通过调度通信设备对整个厂、矿区内各重点部位的调度,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和控制以及预防违规操作、事故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利用汇报传达的通话录音提供准确的资料给有关部门备案。
1.3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下井人员的数量、位置和个人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以知道事故区域工作人员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考勤,不仅可以记录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入井时间、出井时间,而且可以绘制工作人员形迹路线图;对进入危险区域的工作人员提出警告;根据形迹路线图监察巡检人员工作是否到位。它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的人员情况动态反应到地面计算机系统,对于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总数和分布状况,从而对矿井日常运作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此外,在紧急状况下,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和图形,及时掌握事故地点的人员信息,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以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1.4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是根据煤炭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的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分布式监测、控制系统。适用于煤矿供电系统的远程测控,实现地面调度中心对井下供电设备的遥测、遥调和遥控(三遥),并可生成多种记录和统计报表,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可使煤矿井下高压、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煤矿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该系统在提高煤矿用电的智能化和保证用电的可靠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电质量对煤矿安全和正常生产的影响很大,停电意味着停产,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随着煤矿井下开采强度的提高,煤矿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显得十分重要。完善的电力监控系统可以保证井下电网的安全运行,并可实现供电的“移峰填谷”,给煤矿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杜绝因停电造成的瓦斯超限、水量突出等安全隐患。
1.5视频监视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由图像采集、数据编解码、信号传输、信息存储及显示等部分组成。视频监视系统把井下各生产环节的现场情况实时地传输到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供各级管理人员实行远程调度现场管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地面或中心监控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因此,视频监控系统是现代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为煤矿企业提高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决策提供了快捷、可靠的科学方法。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解决了煤矿井下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同时由于信息采集及时,领导决策果断,从而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语
随着大量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各类信息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此,普及、提高、应用各类的信息系统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有效途径。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3
一、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企业内部管理
(一)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
煤矿企业在选购安全计量器具时,要严格把关,必须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四证一标志”齐全(包括生产单位提供的防爆合格证、检验合格证、计量器具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技术先进的系统配套产品。采购计划要合理考虑计量器具的备用数量。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验收首先要对设备的包装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其次对计量器具的技术性能等技术参数进行重点核验,要确保验收合格的计量器具能够满足监测系统的安装使用要求。
(二)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布置安装
煤矿企业对要投入使用的安全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照矿井既定的设计方案,严格核定各种计量器具的安装位置和相关技术要求。矿用安全计量器具的布置安装,应优先参照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技术条件进行,收稿日期:20xx-10-23作者简介:刘向峰(1972-),男,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但不得与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AQ1029-20xx《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6201-20xx《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安全标准中的要求相违背。此外,计量器具的布置安装也需要确保其在系统中的相关配套产品性能与其本身的技术性能要求相匹配。
(三)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
对于投入使用的安全计量器具,系统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和技术档案。管理台账可以按照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分类方法予以分别建立。条件具备时,企业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对安全计量器具实现动态管理。安全计量器具的技术资料应力求详尽,能反映出每台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用和运行状况;诸如按设备型号、编号逐台建账,及时填写安装时间、布置地点,运行中发生的维修、保养,以及报废、更换、拆除时间、拆除原因等,确保对使用过的计量器具及其运行状态能够具有可追溯性。对安全计量器具的维护,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规范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如果产品说明书中的内容与相应的强制安全规范的要求发生矛盾时,必须优先执行强制安全规范的内容要求,或明显优于安全规范内容要求的产品说明书内容。在用设备的维护要根据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或安全规范规定的时限,组织有技术、有经验的专职人员统一安排进行。对安全计量器具的维修,必须确保维修过后器具的各项计量性能均符合标准,并由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签字后方可交付使用,填好维修记录登记入册。
(四)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是指计量器具或器具所处的测量系统能够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其测量结果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按照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要求,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可分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两大类。对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等规定要求实施。对于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企业可依据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自行合理确定相应器具的溯源方式和周期。对需要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要确保检定校准环节的合法性。要认真核查检定校准实施机构的资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对于由企业内部实施调校的计量器具,在确保调校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的同时,要确保调校所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溯源性和稳定性。
(五)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报废更新
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原价80%以上,不如更新经济的;严重失爆不能修复的;遭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六)煤矿安全计量工作人员的管理
煤矿应建立安全计量工作管理部门,配齐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监测工,经培训合格方能上岗。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在启用过程中,需要组织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的人员,包括安全计量器具的验收、安装、使用、维护、维修、调校、巡查等岗位人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安全计量工作中的新入职人员和工作岗位变动人员,均需按照新上岗人员进行重新培训、考核,以资格确认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对这类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着重突出安全工作的严肃性和计量工作的规范性。实施培训的机构和人员要具有符合相关要求的资质和能力,培训的内容要包括安全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环节和内容,确保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具有工作范围所要求的足够能力。
(七)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制度建设
煤矿安全计量工作在抓好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各类岗位责任制等管理的建设和实施。制度具有明确的规范作用。只有用制度来管事,管人,管责,安全生产才能等到保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新增制度的编制,也要重视己有制度的修订完善。要努力保持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和创新性,使之切实为安全生产提供完善的管理依据。
二、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外部监督
在煤矿安全计量工作方面,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检查主要由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共同实施。
(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监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着力加强对煤矿企业的计量监管,引导和帮助煤矿企业提高计量法制意识;指导煤矿企业建立和完善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计量管理制度。同时,要定期对煤矿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考核、发证和后续监管工作;结合计量授权证后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授权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管;着力提高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加大对煤矿计量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鉴于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专业性较强且涉及防爆安全等特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煤矿安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培训工作,条件具备的应优先委托国家矿山安全计量站具体承担,并协助企业做好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二)煤矿安监部门的现场监察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将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监察作为实施煤矿安全国家监察的重要内容,列入监察执法计划。对未按规定配备、配齐煤矿生产所必需并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的煤矿,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使用不符合计量法律、法规或者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煤矿企业,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对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按期检定的,应责令其限期申请检定;对未按规定进行定期调校的,应责令其停止使用并限期改正。此外,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做好与煤矿安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机构的业务沟通工作。
总之,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分类指导、分工合作的原则,共同制定相关的煤矿安全计量监督具体管理措施,研究解决煤矿安全计量方面的有关问题,并形成定期磋商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联合组织开展对煤矿企业的计量监督检查,从根本上推动煤矿安全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4
摘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增加,通过分析当前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可以发现,尽管现在我国机电技术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但仍有许多问题,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机电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把机电设备用于生产煤炭的企业,让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当中的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完善。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仍然不到位,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不仅要注意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机电设备水平,还要注意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水平。
1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设备陈旧老化
煤矿操作生产环境非常恶劣,对煤矿机电设备性能要求比较高,煤矿生产和保证质量的同时,煤矿设备必须有效操作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煤炭生产效率。但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原因主要如下。煤矿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在采煤生产过程中故障频发,致使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有些煤矿公司因为资金不足或节约投入,对煤矿机电设备系统不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使得高新技术机电设备操作系统无法运作,形成采煤出产功率低下,对煤矿安全生产形成巨大的影响。
1.2技术专业性水平差
我国煤矿从事勘察、开采、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主要表现有几点。培养专业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及安全生产的人才能力偏低;煤矿工作人员对所学的机电技术管理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招揽人才时,缺乏机电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储备及培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安全生产显得极为缺乏和困难,导致煤矿生产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1.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的有效能够给煤矿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在,中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严重的缺乏,这也导致没有系统可以基于机电技术管理,对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也存在执行较差的状况,也会影响其在系统中的作用。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机电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数量少,质量差,这也直接导致了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实现。第二,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这也直接导致实际的执行时间,技术管理系统存在的漏洞。
2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好机电技术管理的策略
2.1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
想做一份好工作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改善机电技术管理本身的是必不可少的。在机电技术管理中,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必须做得很好。首先,需要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提高机械和电气技术管理人才引入,在招聘的时候,重视应聘者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鉴定、员工必须做岗前培训;第二,需要员工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检查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想留住人才必须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
2.2重视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管理体系
机电技术管理的管理系统操作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企业机械和电气技术管理,必须注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合理科学的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的机电技术,确保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和操作。其次,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建全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两个职责,确保每个人的责任。最后,需要完善监督制度,以确保管理体系作用真正实现。
2.3加强设备现场管理,提升设备运行质量
加强设备安装质量,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可以优化安装过程,由有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消除了安全隐患;电气、机械的安全部门需要严格审批的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做好质量检查,在质量验收,进行后续活动之前,提高设备运行的质量,提高设备维护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设备检查;建立科学的检查标准,完善设备维护人员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故障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维护机电设备,以确保设备维修工作实施效果,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停产检修计划,直到它们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批,后续维修工作,维修后对设备进行检查、调试,合格的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和使用。
2.4增加资金、科技的投入
煤矿生产过程中,因为对机电设备的不正当操作和让其不断地工作,会出现老龄化和磨损的情况,但现在的检测手段和现代设备维护技术太差,解决煤矿机电设备使用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目前的情况,需要增加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促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利用。可以根据不同型号、不同机电设备的规格,开展设备部件或配置中积极的研究,对于不合理的设备配置,积极更新,及时更换,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足够的资金的基础上的`。煤矿生产需要使用各种类型的机电设备,设备管理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机电结构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通常需要使用高效电源和智能电网,在煤矿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中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分析,在技术不断创新和设备升级工作的同时,都需要资金支持。
2.5落实基础管理,服务安全生产
2.5.1加强基础管理
为了能让煤矿机电管理的基本管理得到加强,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到三点:生产中建立起“机电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在使用机电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机电设备正常工作,最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在工作中的功能,使机电设备得到优化。在运用机电技术之前,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网络图在地面上安装以及调整机电设备。在机电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安排特定人员对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和特点进行总结。
2.5.2严把配件入矿的质量关
在机电技术的使用中,煤矿企业应当选择由大型制造商或指定厂家购买设备和配件。在购买过程中,要仔细检查零件和材料生产许可证、产品认证、产品性能评估报告等,以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和设备符合标准。当设备和材料进入工作地点时,还需要对附件和材料的资格证书进行检验。在电气插件和电机或变压器等设备进入工作区时,要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和测验,确认符合标准后才可在矿场中使用。
3结束语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为日常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设备优点,消除隐患,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在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鹏彬.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19):148-149.
[2]刘岩.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讨[J].电子制作,20xx(01):96+64.
[3]余厚升.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J].门窗,20xx(08):181.
[4]马国庆.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05):40.
[5]韩中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03).
[6]王晓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02).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5
摘要:阐述行为安全理论的方法原理及其工作机制,规范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流程,评价企业基本状况并设计行为安全目标,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观察,纠正与规范其行为,根据反馈信息提出完善行为安全管理的策略。实践发现,企业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落实到煤矿生产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行为安全;煤矿;安全管理
0引言
近年,中国煤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式,为了改善煤矿生产的现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于煤矿企业的整治力度,通过对近年来煤矿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发现,行为管理不到位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来说,中国大部分煤矿企业还未形成完善的行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具备针对性与系统性,难以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煤矿生产中,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是行为安全理论贯彻与落实的主要障碍。而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落实是控制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对行为安全理论可靠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监督与考核体系的不足
煤矿企业的监督与考核体系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及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比较注重数据统计结果,管理人员大多实行突击检查,缺乏对于煤矿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导致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未建立员工安全行为与考核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煤矿企业认为仅通过检查与制度管理就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难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使事故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发生,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于某些缺乏经验的员工来说,为了能及时完成工作而不按照相关具体流程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违反安全生产的规定,产生一系列安全隐患[1]。
1.2员工积极性不高
煤矿行为安全理论有效落实的根本出发点是员工,而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随机抽查,导致大部分工作人员放松警惕,未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行列中。管理人员忽视员工积极参与的重要性,难以改进安全管理的现状,无法激发员工参与的活力。大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制定安全管理规定约束员工行为,员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员工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后,只要未产生安全事故也不用承担相关惩戒处理,这类现象不仅不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同时也难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1.3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制定奖惩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预防矿井生产事故方面能产生一定效果。但仅是奖惩制度还远远不够,奖惩管理方式促使员工将个人精力主要集中于避免惩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相关控制制度的建立激发员工落实安全行为的动力。在安全检查过程中,管理人员与煤矿生产人员的身份相对冲突,而安全检查的局限性及管理人员不适当的管理方式均是阻碍行为安全理论落实的主要原因。
2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行为安全管理的准备
a)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团队。安全管理团队是保障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基本,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煤矿开采经验,才能保障对员工行为安全的有效指导,保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用性;b)煤矿企业应当对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模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行为安全管理的根本内容。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后,才能对员工的生产行为进行评估与更正;c)煤矿企业安全行为评估。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措施前,管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矿井地形、地势等基本环境的了解,与员工深入交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及影响安全的根本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更准确、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采纳员工的建议与意见,为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行为安全的实施观察
a)分析行为安全的情况。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行为制定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观察表,按照安全行为规定、煤矿事故调查报告及各个生产岗位的具体职责记录与评估员工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员工安全行为的评估不仅指矿井开采的各项流程,还应当包括员工从进入矿井至工作结束离开矿井的整个工作流程,如矿工是否按照规范化的标准执行各项工作、各项设备系统的运行是否顺利、工作环境的各项气体检测是否符合标准等;b)安全行为与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人员只有明确行为安全的基本准则才能够掌握自身的工作需求,所以管理人员应当将安全行为的措施传达至每位员工。而管理团队则根据评估标准审核员工的具体行为,使员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降低事故突发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统一员工的评估标准,只有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2]。
2.3行为安全管理的干预与反馈
a)行为检查及引导。在员工基本了解行为安全理论后,管理人员应当定时检查该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各种不安全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教育与引导,利用自身行为纠正员工的错误。同时,管理人员应当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所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讲解,使员工认识到不规范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b)管理人员在进行行为检查及引导后,应做出总结与归纳,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发现行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策略。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企业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使其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鼓励更多员工参与到行为安全建设中,以积极的态度保障行为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c)员工行为的适当调整。管理人员应当适当调整员工煤矿开采环节中的各项行为,如在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员工应当提高注意力,实时检测瓦斯的浓度,严格控制煤尘的基本情况并严禁带入火种。而对于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定则可以清除,使员工能够清晰地掌握重点工作流程,同时,管理人员应当将事故高发区的基本情况通知至每一位员工,提高全体成员的警惕性。
3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保障机制
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人员有效、持续的执行才能实现管理的系统化,使该管理工作落实到煤矿生产中,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的行为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3.1健全行为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关人员应当意识到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考察与分析,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健全安全行为目标评价制度、安全监督与监测制度、行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行为调查统计制度等,并充分发挥其价值,以此推动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煤矿企业也应当制定行为监管制度,通过对矿井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与监督,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引进信息化技术进行煤矿开采。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转变员工以往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通过对违规行为的举报与严惩,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对行为安全的重视,有利于员工积极主动规范工作流程,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
3.2完善行为考察机制与激励体系
完善行为安全考察机制与激励体系,将员工作为行为安全管理的中心,并将煤矿生产过程作为考察工作的重点,树立正确的行为安全管理观念。另外,煤矿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行为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改变以往行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加大对员工生产行为的控制力度,从根源上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采取激励体系控制工作人员的根本行为,通过不断创新与思考,用正确、高效的模式作为强化手段,在强化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统计行为安全的实施数据,通过对结果的干预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能力。而在煤矿生产行为安全制度中制定违规违纪的处罚机制,并给予员工申报权利,充分体现行为安全管理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通过奖惩情况的及时通报与公布,使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3建立行为安全培训平台
目前,许多煤矿员工受自身文化条件的约束,并未全面了解行为安全的基本理论,而有的员工由于自身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这些情况均阻碍行为安全理论顺利实施。因此,煤矿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建立员工行为安全培训平台,比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到矿工培训基地,通过专家的现场示范与训练,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强化行为安全理论的印象。企业将行为安全培训与行为安全管理有效融合与统一,根据员工实际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使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训练安全生产技能,通过矿场火灾、爆炸的虚拟演示与演习,使员工产生一定的敬畏感,进而养成安全生产的行为习惯[3]。
4结语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中国研究利用的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煤矿企业并未涉足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到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与完善。研究分析表明,煤矿企业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运用到煤矿生产中,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有关人员应当积极分析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措施。通过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运用,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奠定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禹敏,李月皎.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20xx,3(22):118.
[2]师小永.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4(15):31.
[3]栗继祖,陈新国,撖动.ABC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xx,7(15):71.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6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煤矿出产的能源量对经济的贡献达到了70%。但在高产值的资源量背后,却是一次次重大的安全事故,煤矿的开采虽然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同样也带来了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加大煤炭开采量、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控制论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的现状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为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减少和能源开采量的提高建言献策。
1控制论的基本认知
1.1控制论的内涵及发展
控制论是研究在系统内部总体对其下个监管部分的调控功能的科学理论[1]。控制论大部分被应用在安全管理方面,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指导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事故的安全负责人和领导者,深入了解需要控制的系统内部各项工作的工作情况和需要控制的具体对象。除此之外,还要对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相关设备和工作数据等基本资料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在已掌握的信息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安全控制小组,制定严格的安全事故负责制度和工作规范,对员工的工作定期进行绩效评价,最终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控制论从创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截止到20世纪50年代末,历史上将其称为经典控制论,在经典控制论的理论体系中主要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残留问题,即机器自动化问题。而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控制论,现代控制论的研究范畴要远远超过经典控制论,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机器控制,而是转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控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维持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控制论中的科技成分大大增加,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荣誉了运筹学、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等新的知识体系。
1.2控制论的原则
控制论主要有六大原则,分别为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和分级控制原则、反馈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和等同原则[2]。闭环控制原则指的是在控制论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内部明确控制对象和控制的最终目的,并在现有基础上对需控制的对象进行评价,同时保留评价结果直到控制完成后的最终绩效评价。分层控制原则指的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的应用要分层次进行,类似于阶梯状的演进方式在系统各机构内部进行递进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控制对象的需求和最终目的。分级控制原则指的则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控制要有侧重点,分清楚控制力度的轻重,不仅仅要注意整体的控制,还要注意每个部门的个体控制。反馈原则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数据和收集的信息必须及时地向上级反馈,且反馈的信息必须先经过系统内部的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后才能纳入整体的控制体系之中。动态控制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原则,通俗来说就是系统内部需要控制的部分在允许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其对自身的自动化控制。等同原则是控制论中最重要的也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不论是在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因素都必须大于系统中的被控制因素,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内部控制因素对被控制因素的控制。
2我国煤矿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业中,85%的开采方式都是以下井挖煤为主,且在能够开采的煤矿中,50%的煤矿是瓦斯含量相当高的高危矿井[3]。由于工作人员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的涌出量就会越来越大,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据社会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国家已发现的煤矿中携带自然爆炸危险的煤矿占总煤矿的51%,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业的发展进程。不过,相比于十年前,我国现阶段煤矿业开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安全管理上也提高了安全系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减少了20%左右,发展前景良好。
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其法律基础。在控制论的指导下,中央政府认识到了控制煤矿安全因素的重要性,颁布了《煤矿安全管理办法》,从法律上给予控制论的工作以支持[4]。不仅如此,中央政府还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先保证总体运行的有序性,再在总体之中找出存在问题的个体,有针对性的下到地区进行安全控制。在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的管理工作中,监督的力度必须要大大增强,对于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背《煤矿安全管理办法》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如果不知悔改,则必须要予以警告,严重者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或暂时关闭该煤矿,直到安全管理工作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工作。
3.2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国家在“安全第一”的总控制原则的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5]。健美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可以全面的掌握国家各个城市各地区的煤矿分布和开采情况,对于曾有过安全事故的二次煤矿进行严格控制,并掌握每个煤矿具体的开采数据和安全信息,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网,辅助安全监测网的工作。不仅如此,安全监测网还具有对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功能,借助互联网的远程遥控功能实现远距离的现场救助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3.3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
在全国性的安全监测网的基础上,为了更细致的管理煤矿安全,贯彻落实控制论的基本要求,国家还应该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6]。建立了基本的应急管理组织后,明确组织内部各工作人员的职能和负责对象,使得安全事故负责人落实到个人,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在事故突发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包含了国家、省、市的分级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了解各级别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对象,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合理的划分到各个省市的管理体系中,保证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
3.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不仅要从硬件上实现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控制,还要加大对“软件”的建设力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论的分层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对外部安全监管工作结束的情况下加强内部的管理与控制,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正是内部管理的最直接表现。因此,煤矿管理者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就必须把好质量关,聘请优质员工,保证其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如此,在工人上岗前还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煤矿工作的危险性和工作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控制论的指导下,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后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7]。
3.5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
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后,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才能起到应发挥的作用。在人们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管理系统都建立完善后,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够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了解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煤矿事故对每个矿工家庭可能带来的巨大打击,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规范工人的操作行为。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将煤矿安全知识提升到人类社会必备的知识体系之中,是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做高标准。
4结论
我国每年的煤矿安全事故平均在360起,死亡人数平均为2990人,而20xx年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相比于20xx年下降了30.1%。可见,我国政府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并且煤矿相关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本文对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从控制论的基本内容出发,对控制论的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分级控制原则、等同原则和反馈原则等实施原则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的现状。在上述过程完成后,笔者根据控制论的基本要求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建立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建立煤矿资源监测网以及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等一系列建议,希望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合理化尽绵薄之力。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7
摘要:为了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很多煤矿企业都采用了人员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然而当前应用的人员定位系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系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给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维护工作造成了阻碍。本文将对传统人员定位系统的缺陷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设计一款安全可靠、功能全面的新型系统,以期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为煤矿安全管理维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员定位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维护
1目前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普遍是以射频技术为基础,该技术虽然应用优势显著,但是信号传输需要消耗庞大的能量,而且井下环境较为恶劣,射频信号无法对所有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如果大量人员集中在一起,信号就会出现混乱,极易出现漏检、误检问题;煤矿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庞杂,数量繁多,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会对射频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定位的精准性;系统信号只能由井下传递给地面中心站,却无法实施反向信号传输,在发生事故时主站不能迅速的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和疏散;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能用于对作业人员的管理,煤矿开采、地质勘测、生产监控等工作需要应用其他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往往都储存在独立的`数据库中,彼此之间不能共享,系统的重复建设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煤矿安全管理决策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2新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构建
2.1系统组成及构架
该系统由井上和井下两部分组成,井上部分包括USP电源、存储设备、管理服务器、网络设备、检测器、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矿用本安型电源;井下部分主要包括矿用本安型电源、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以太环网、手持式读卡器、人员识别卡。其中,矿用本安型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读卡分站要与以太环网交换机和管理服务器相连接,这样信号就能够覆盖整个煤矿生产作业区域,同时读卡分站还能与识别卡和读卡器进行双向通讯,从而实现对煤矿生产区域内全体设备和人员的实时、动态监控。
2.2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井下距各个分叉口一定距离处的每个岔道上、各个工作面入口处、主要巷道内,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无线数据监测站,通过网线或光线对各个分站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在每个作业人员身上携带具有唯一标识的无线识别卡,当人员通过读卡分站时,其所携带的标识卡会被读卡基站激活,读卡分站就会读取到该人员的标识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地面中心站主机。该数据经后台处理后,通过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将该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显示在软件的地图显示界面上,便于地面调度室对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的掌握。
2.3主要功能
(1)监测功能:对携卡人员的入井和出井时间、工作范围进行监测,即使携卡人员与机械设备的距离过近,传输信号也不会受到干扰;系统还能同时识别监测范围内的多个识别卡,对每个识别卡都能持续进行监测。(2)管理功能:管理功能包括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系统能够对携卡人员的总数以及每个携卡人员的井下作业时间、工作范围进行记录,通过与各班组的工作计划相对照,统计出迟到、早退、矿工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则是指系统会在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发出预警信号,在监控屏幕上显示异常人数和滞留时间,将携卡人员的信息汇总和打印出来。(3)存储和查询功能:系统具有自动存储和备份功能,所有携卡人员的信息都会存储在地面中心站的主机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因故障中断数据库中的信息也不会遗失,随着系统的运行数据库中的信息会实时更新和备份。
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基站井下故障检修技术
3.1人员定位分站通信常见故障分析
(1)识别卡不发送信号:检查识别卡的外观、电池和簧片,识别卡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容易损坏,当电量不足或簧片接触不良时识别卡也不能成功发送信号。(2)分站电源箱没有显示人员信息:检查主板与无线收发板通信、电源是否正常,检查芯片是否接触良好。(3)分站与地面监控主机不能正确通讯:检查分站与交换机之间通讯是否正常,电源是否正常,如没有异常,则考虑分站通讯板是否损坏。(4)直流电源输出偏低:检查对应不同电源等级的变压器抽头是否正确。(5)备用电源不能正常投入:考虑电池是否失效,可能是电源充电板故障。(6)出现通讯中断:通讯接口或线路接触不良。
3.2防范措施
(1)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各种接线是否准确,插头是否松动,特别是交流引入线,引入电压等级与接线端子电压等级是否相同,否则将把变压器烧毁。(2)按要求连接电路和配接设备,分站各种未用的接口和插口不得随意占用。(3)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分站,板上所有IC芯片和继电器的安装方向要正确,接线插头无误。(4)检查分站连接插头座连接电缆是否正确及检查分站站号是否正确。对主板上的各个电位器不得随意拧动。(5)人员携带卡在不使用时必须远离具有磁场的环境。(6)分站、无线收发器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分站应实行上架和牌版管理。分站应定期对其控制输出进行检查,使其控制功能始终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定期更换新电池组。(8)电源箱使用环境条件恶劣,空气湿度大,应对其防爆面经常维护,以免生锈降低防爆性能。
4结语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维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现有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缺陷和不足,煤矿企业必须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新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加强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之能够更好的为煤矿生产提供服务,以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德峰.人员定位系统在钱营孜煤矿的优化与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1).
[2]韩涛.张家峁矿业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17).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8
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将机电设备运用到煤矿企业的生产中,使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不到位,给煤矿企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不能只注重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机电装备水平,还要注重提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水平。
1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
在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主要包括设备、电缆、安全保护装置、小型电器等几类。在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时,先要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管理小组,在小组内划分工作范围,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小组个人身上。接下来要在技术层面上组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队伍,队伍人员可以包括技术员、技术技师和拔尖的技术工人。在技术管理队伍中,要把技术管理任务逐级分解,做到贴近生产进行技术管理。另外,要定期召集管理小组和单位主管,就技术管理召开主题会议。在会议上,把一段时间之内的技术管理工作布置下去。这样才能使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2及时检测设备,做到超前预防
对于设备的'检测管理,要制订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在检测管理中做到定期检测,在检测中要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的检测。检测的内容不能局限在机械设备本身,还包括综采工作面和变电所的电气保护、接地保护。对于大型设备的检测,要做好故障诊断和预测预报工作。检测中,要用先进的手段对大型设备进行润滑油化验和采样分析,保证大型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转。此外,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测,不仅要针对投入工作的设备,对最新调拨进矿的电气配件也要进行检验和测试,合格后再投入工作。另外,在煤矿企业中,还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对大型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以便及时消除大型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3落实基础管理,服务安全生产
3.1加强基础管理
为了加强煤矿机电管理的基础管理,在生产中要做到以下3点:①在生产中树立“机电为生产服务”的观念。在运用机电技术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要保证机电设备按时到矿和各个工作面的正常衔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设备的功能,使机电设备的配置达到最优化。②在将机电技术运用到工作中之前,要对每个工作面做好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按照工程网络图在地面上安装和调试机电设备。③在机电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所用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特性等内容进行汇总。
3.2严把配件入矿的质量关
煤矿企业在运用机电技术进行生产时,要选择大厂家或者定点厂家购买设备和配件。在购买时,要认真检查配件和材料生产许可证书、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鉴定报告等,确保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达到标准。在设备和材料进入矿场时,还要检查配件和材料的合格证书。在电气插件和大修后的电机或者变压器等设备进入矿场时,还要先在实验室进行标准的试验和测试,确认合格之后才能在矿场使用。
4加强现场管理
4.1严把设备安装质量关
保证机电设备现场安装的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机电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性。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要求在安装每一台设备时,安装单位要制订安装作业的规程,安装规程要经过机电副矿长的严格批准;要求安装单位在安装机电设备时,提前编制安装网络图和安装作业规程。同样,网络图和规程要经过机电副矿长的严格批准。在安装完成之后,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要按照质量要求对每一道安装工序进行严格的验收。
4.2严把设备检修质量关
在煤矿企业中,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停产维修。在停产维修之前,应该制订科学、完善的维修计划,编写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流程。在检修结束之后,还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试运转,出现检修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在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中,要加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检修中,将检修的质量责任落实到检修人员身上。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修的质量,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在作业中安全、稳定地运行。
4.3严把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关
煤矿企业要严把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关,就要在机电设备的运行中落实有效的设备点检制度,在设备在线时和离线时都要做好点检工作,还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机电设备的振动和温度等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在点检工作中建立科学的标准,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了解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并进行科学的维修。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9
一、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员因素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最终需要人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匮乏、文化程度不高、安全责任制度意识淡薄等问题,而且人员内部管理混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这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人员素质偏低直接导致甚至加重煤矿事故,尤其是在煤矿事故发生后,正确的自救措施会降低煤矿事故的危害,然而就目前我国煤矿工人素质来看,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煤矿工作人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意识不足、违规操作或者是没有能够及时发现险情,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煤矿安全问题,对正在生产的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有许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本应该立即自救的煤矿工作人员由于专业自救知识的缺乏,无法正常地利用自救设备展开有效的自救工作,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后果的进一步扩大,这些都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和隐患。
1.2机械设备非正常使用导致安全事故
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煤矿安全。在对目前的多起煤矿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显示,大量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非正常操作导致的,煤矿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未能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就很有可能诱发煤矿安全事故,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次我国目前煤矿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由于井下的开采环境相对复杂,极易导致机械设备的非正常工作,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维护,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煤矿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严格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真正实施起来却大打折扣,很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并且目前在安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安全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察管理和安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如果没有严格具体的实施,再健全的安全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煤矿从业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煤矿工人对煤矿安全问题作详细的了解,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认识安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和技术,从个体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2.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设置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直接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机械设备使用培训,做到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排除,降低因为机械故障原因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其次要制定严格的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并且配置专门的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使用完后,做到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这不仅能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机械的故障,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
2.3严格监管煤矿安全制度的落实
制度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监督,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管相关煤矿安全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关责任负责人制度,要求监管责任人严格监督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规情况要及时指出并且向上级做出及时的汇报,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0
摘要:
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机电设备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对于煤矿的生产活动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机电技术管理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将对机电技术管理展开研究,讨论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机电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煤矿是重要的能源矿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着能源供给,满足着人们的使用需要。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中,机电设备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提高着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煤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当机电设备存在故障时,会导致煤矿企业生产运行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需要进行机电技术管理。
1机电技术管理发挥的作用分析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生产活动的安全性,使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机电技术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机电技术管理实现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使机电设备能够得到规范化的使用[1]。机电设备如果能够实现操作的正确和规范,则能够有效地避免故障的发生。其次,机电技术管理通过管理手段能够使设备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及时淘汰老化机器设备、对一些存在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的修理和维护,使机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最后,机电技术管理推动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机电技术管理注重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使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避免因为机电技术人才水平的不足,导致机电设备无法规范使用,缺乏必要检测。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不足
2.1煤矿机电设备标准化程度不高
煤矿企业生产的进行,需要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管理工作。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在部分煤矿企业中,缺乏相应的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较为明显。另外,在部分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水平上存在着不足,难以进行规范化操作,没有标准化意识,在相关设备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例如在部分煤矿企业,对于机器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以及安装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机器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机器设备缺乏管理。
2.2相关部门管理力度不强
机电技术管理,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但是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设备的生产方面,过度注重设备的生产,缺乏对机电技术的管理。相关部门管理力度的不强,使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
2.3专业技能培训不足
在部分的煤矿企业,煤矿机电管理技能的培训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相关人员无法及时想我煤矿机电设备的操作技能,无法在工作中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煤矿机电管理技能培训大多偏向于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技能存在脱节现象,培训工作缺乏有效性。
2.4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从而保证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但是,设备管理的人员在技能和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另外,人员的流动频率也较高,新员工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在操作中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容易导致不规范作业的发生,影响煤矿生产活动的进行。
3煤矿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办法
3.1注重机电标准化
机电标准化,能够促进煤矿生产活动的正常稳定进行。在管理中,应加强机电标准化,使机电设备能够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进行规范化的作业,努力做到整个生产环节的规范化,使生产的质量得到保证。另外也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机电设备标准化奖惩政策,使全员的标准化意识得到提高,促进煤矿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3.2注重现场管理
机电技术管理中,需要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使煤矿机电设备能够在生产活动中发挥有效地作用。为此,首先需要确保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安装人员应明确自身责任,验收人员也应该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进行仔细的检验验收,确保安装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其次,应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在设备运行中对设备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设备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设备的运行趋于稳定和高效[3]。最后,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管理部门应注重检查工作的开展,保证机电设备的检查质量,降低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使机电设备能够达到正常工作要求,实现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3.3注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引导
煤矿企业应该注重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使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都得到提高,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应确保相关的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设备的具体构造,明确操作的规范。另外,煤矿企业也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制度,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一方面激发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实现专业技能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约束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
4结语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注重标准化管理,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1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是企业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从每年一度的全国安全事故调查中可以看出,煤矿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的人员伤亡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企业,人员伤亡数字触目惊心,给国家、社会、企业及遇难家属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人们的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国家专门立法确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不管何时、何地,安全生产都应摆在第一位、重中之重的位置,任何人员都不能在违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任何事一旦与安全起冲突都要优先保证安全,只有安全,才有生产,只有安全生产,才有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不只是人身安全,还包括场地、设备安全及周围建筑物等的安全,这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影响,如果人员、场地、设备或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那轻则企业停业整顿、赔钱处理事故,重则会导致企业破产。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需要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遵守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敢于对不安全情况说“不”,切实做到安全先行,生产保障,让企业的员工都能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生产作业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新疆顺通煤矿企业简介
矿井20xx年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改扩建矿井,矿井建设规模为30万t/a,20xx年8月批准开工建设,20xx年吉木萨尔县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方案确定,顺通煤矿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建成年产90万t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分别为主斜井承担煤炭运输任务;副斜井承担人员上下及材料运输、其他辅助运输任务;回风斜井承担矿井回风任务。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副井采用绞车提升,主井采用双驱动变频控制皮带提升。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2156.04m3/min,总回风2173.44m3/min,W115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配风1303.8m3/min。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路备用电源引自水溪沟变电所,另一路主供电源引自新地乡变电所。
3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过去,顺通煤矿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开采占主要部分,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顺通煤矿不断开采新矿,年产量不断提高,因此顺通煤矿招收了大量的采煤生产人员,但由于人工开采煤炭资源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而且采煤环境差,因此招收的采煤生产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采煤的安全技能知道的也较少,煤矿采煤生产人员为了生产任务和利益往往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2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较弱
顺通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设施尚不够完善,对瓦斯、突水、井涌、煤火探测等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和通风、机电、采矿、地勘、测绘等特殊作业的年轻技术人员急需锻炼提高,这样不利于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安全管理方式和水平都较低
顺通煤矿安全管理方式和水平相对低,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而且顺通煤矿的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太熟悉,理解不够深刻,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做得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另外,顺通煤矿的安全管理方式有待提高,对于一线采煤人员的意见或者提出的问题应当重视,通过调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理,从而使安全隐患减少。
4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1对员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新疆顺通煤矿管理层要成立安全教育培训小组,专门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同时要建立设备齐全的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聘请专业的安全教员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另外还可以制定安全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进行考核,以便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总之要想尽办法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4.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由于煤矿矿井本身的安全性就比较低,瓦斯、突水、煤炭自燃等自然灾害无法避免,煤炭开采过程中危险性极大,因此要想办法降低煤炭开采危险性。顺通煤矿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要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装备的投入使用,以便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4.3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顺通煤矿要想要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转变现有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要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积极整治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发动群众,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多倾听一线员工的声音,让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共同制定符合新疆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建设安全生产模范煤矿。
参考文献:
[1]蔡士松.小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6):67.
[2]张兰,许江,张延松.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xx,(06):89-92.
[3]贺亮.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xx.
[4]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xx,(06):229-232.
[5]姚鑫.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2
摘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煤炭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煤矿的安全性管理及提升企业的事故应对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并分析了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0引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开始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多数企业发展的必然性趋势。煤矿企业的生产难度高、规模与范围广、人员众多,使得管理的实际难度较其他企业更高,因此,为了确保其安全管理与生产,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煤炭安全管理系统,实现煤矿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成为必然。
1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技术能对煤矿生产中产生的数据和安全隐患等因素进行集中收集并细化分析,提升了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互联网信息传输功能,将所需传递的信息传输至领导层,促进生产中各项问题的及时整改,实现一种生产的循环式闭合管理系统。计算机能及时促进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现灾害预防与事故预测,通过对因素的细化分析,明确隐患的实际等级,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另外,计算机还能将生产中“三违”信息标准进行界定和明确,实现班组生产的科学性考核,促进了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2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系统构成
煤矿的安全管理系统主要表现在监控管理中,监控系统的核心结构是分布在煤炭生产各个环节的集散型设备,包括地面中心站、传感器、井下监督控制分站、图形工作站、控制执行器及远程终端等[1]。其中的监控中心站点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核心,此设备能有效实现系统任务的协调调度、定义配置、数据处理、设备组态、数据通信及网络信息共享等任务。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最主要体现在网络监控这一技术中,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生产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实现良好的生产安全防护。计算机技术在生产安全监控系统中主要体现在智能分站、网络系统、地面中心站、电力监测、传感器、瓦斯抽放器、断电仪器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地面中心站,负责对各个矿井分站信息的采集,并在统一的计算机设备中进行处理与应对,实现安全性管理。
2.2工作原理
地面中心站是由主体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控制的,其程序为主机—分站点—传感器,中心站点负责对各矿井分站的信息采集,然后在统一的终端设备中进行处理,尤其是在瓦斯保障的监测中使用效果更加明显。系统中的监控管理,主要是通过在各个生产矿井中安装数据测控点来实现,在各个检测点中实现信息数据的交互传输,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终端设备中,然后井上的中心站点会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设置安全标准线,用以约束数据的参数指标[2],当某一分站所传输的数据超过了这一标注线,那么在终端中将直接作出警示预警,警示灯闪烁,传感器也一同亮起,显示矿井中异常现象的`出现。电力检测的子系统主要有中央和采区的变电所两部分,通过电量采集设备将中央与采区变电所中的电压、直流、功率及因数等信息传输至分站设备中,经过分站处理过后再传输至地面的中心站中,实现井下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另外,监控功能系统还具备摄像的功能,实现矿井内生产的实施监控。
3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中,灾难的预防、事故预测、人员考核、隐患处理及应急方案的处理等都会影响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且内容所包含的因素相对繁杂,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管理信息数据的优化处理,有效增加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的水平,从而减少了生产中安全事故的产生。
3.1瓦斯安全监测系统
瓦斯爆炸事故是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建立瓦斯检测系统能有效实现瓦斯的安全管理,及时了解矿井内瓦斯情况。这一系统主要有地面中心站、传输设备、井下分站、传感器等,其地面中心站由计算机、传输设备及模拟盘等设备组成,能实现矿井内瓦斯数据信息的检测、分析、存储等,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优化处理,对于危险性指标及时警示,为应急处理提供数据参考;传感器有瓦斯、风风速、负压及温湿度等多类型传感器[3],是矿井内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组成;井下分站的作用是将矿井下的信号和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将数据汇总并传输至地面中心站中;传输设备主要有调制器、应用电缆等,负责对数字信息的有效传输。
3.2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
矿井下的通风监测系统,由地下分站、传感器、传输设备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在于计算机的模拟技术、网络仿真技术等,实现矿井通风情况和方式等因素的实时监测,并对矿井下的通风安全进行动态性的模拟与评测,并将通风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及时发现,通过这一动态性的监测,将风速、风压等数据进行计算机终端的智能分析[4],对漏洞进行合理处理,实现通风的可靠性,在矿井灾难时为救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3矿井矿压监测系统
矿压检测系统由信号转化器、传感信号采集器、地面计算机及传输设备等部分组成,其监测系统与瓦斯系统大致相同,都是对分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参数数据储存,并对矿压值进行动态性的监督,实现信息数据的获取。传输设备有调制器和通讯电缆等,通过信号媒介的良好传输,实现安全监测。矿压传感器通常使用液压支架信号,利用检测数据信息实现资料汇总,如果数据超过安全值域,那么系统将会转入到紧急警示系统中,并进行自动报警。TinyOS是矿压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主要由主组件、执行组件、应用和传感组件等组成[5],其系统结构较简单,且易操作,内部的模块化、智能化设计,能实现动态的并发操作,系统内部的模块皆有组件,且模块之间存在接口连接,不受到传感器的存储资源限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中信息的高度并行通信度使得若使用传统通信形式将难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使用TinyOS系统,能将主体层的信息给予主动消息协议进行传输,将CPU(中央处理器)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3.4井下安全考勤系统
井下的考勤管理系统较简单,由入井口的考勤机、计算机和通讯线所组成,将井下出勤的实际人数与时间、工作实际情况等及时掌握。一般情况下,井下考勤系统包括矿灯打卡和金属卡打卡两种形式,在工作人员违规入井和出井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领导者可根据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实现人员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突发。在矿井事故救援工作中,人数的确定是一个难题,导致救援过程中依然要靠管理者手动清点人数并上报,导致救援实时机延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依然是人员监管过程中的不完善,因此,在矿井生产中必须要将安全视为第一位要素,通过井下安全的智能清点设备,进行人数的明确化。在井上有计算机终端并连接至井下,人员进入矿井之后,系统自动识别具体人数并进行显示。在系统的总操作室安装人数监控设备,为事故救援和人员逃生提供保障。
3.5信息文档处理系统
煤矿生产中的信息文档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检查系统、事故分析、安全调度等功能,煤矿企业中的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被广泛应用到系统中,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科学处理。
3.6系统用户层的结构与功能
系统用户这一层直接面对生产管理层与技术层,技术层主要负责对煤矿的日常管理数据进行上报,并对不良处理方式进行指导等;管理层是企业内领导层人员进行的生产统筹管理。技术层主要负责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管理层则是利用技术层所上报的信息与数据,对生产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基于此做出管理方面的决策。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因此,应将计算机技术视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建设,实现煤矿生产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秀凯,张冬辉.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煤炭技术,20xx,3(2):112-114.
[2]司文建,朱永杰.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xx,8(15):138-140.
[3]李巍,侯燕.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xx,8(4):142-144.
[4]王用鑫,陈鸿.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及应用[J].煤炭技术,20xx,7(3):268-270.
[5]牟剑伟.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xx,7(7):87-89.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3
煤矿井下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煤矿技术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此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性。
1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想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就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综合的运用。煤矿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煤矿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煤矿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而煤矿生产环节众多,流程十分复杂。对此,应该将煤矿技术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将煤矿技术管理彻底落实到煤矿生产过程之中,对煤矿生产工作进行指导,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缝地衔接起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某个环节出现的错误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2煤矿技术管理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1技术是煤矿开拓开采方案的基础保证
煤矿开拓开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开拓开采设计以及煤矿的开采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矿区进行勘探、规划、安排和布置。在对矿井进行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开采装备、技术、工艺等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以此为煤矿的开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在煤矿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守三个原则,即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以及机械化原则。在设计巷道时,尽量简单方便,保证所采用的设备能够遵守技术运用合理化原则,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保证,经过技术方案的比较、技术论证的分析等而选择最优的方案。煤矿的设计需要围绕着矿井或者是矿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是否具有长期的寿命为中心,因此在进行开拓开采的设计时候,技术管理工作便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2.2技术管理在煤矿事故的防止作用
在煤矿开采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井下环境十分恶劣,而火、水、煤尘、顶板、瓦斯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在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配合也对事故的发生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若是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不合理,便会容易导致故障、事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煤矿从本质上说,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煤矿的开采环境具备许多无法消除的危险因素,只是危险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只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检验其中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消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隐患存在的数量以及程度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成正比,隐患数量存在的越多,程度越深,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便越大。因此,必须要彻底消除煤矿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每一个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基础工作的强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此充分保证矿井的生产安全。除此之外,在开采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瓦斯超限的问题,顶板初次和周期来压问题、钻空顶和断层问题等隐患,对此应该制定临时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手段。在技术管理中,矿井所面临上述问题还需要进行定期分析,通过理论、经验、实验等对事故相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便于事故隐患的及时消除。
2.3“一通三防”的重要作用
在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是人们最常见的事故之一,而其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将重点放在技术管理、合理控制煤尘和瓦斯的方面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一通三防”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从管理层到普通的员工,明确责任,提高制度的落实力度,对煤矿的生产进行共同管理,严格控制设计、成产环节、措施审批、隐患处理等方面;
(2)做好通风技术管理。矿井的通风不仅是煤矿所有工作的基础,而且还能有效避免煤尘,对于灭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通风管理,合理改造和调整通风系统,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无损,同时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爱护设施的意识,保证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行
;(3)加大“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保证完善的通风设施。
3加强煤矿技术管理的对策
3.1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煤矿开采不仅受到开采条件和地质因素的限制,而且还受到工艺落后、装备陈旧、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影响。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采煤工艺,不断创新煤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能盲目进行开采;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改善新技术和新设备,避免新隐患的形成,使新工艺、新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3.2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表明,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便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开展技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极大的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以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
4结束语
煤矿行业应该不断强化技术管理,不断改革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监察制度,从根本上避免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各样问题,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4
摘要:中国目前有很多中小型煤矿,是对国有大型煤矿生产的重要补充。目前这些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也存很多问题,如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出现移位与失位、普遍存在超能力生产、安全管理手段落后等诸多潜在危险和不安定因素。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首先企业职工要树立安全生产观念,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的有效建议,以期对中国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建议
0引言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约为1100×108t左右,煤炭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煤炭仍是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1]。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中国每年出现的煤矿事故是煤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中小型煤矿出现安全生产问题最多。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整体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小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中小煤矿生产中仍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和不安定因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威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仍十分重要[2]。本文分析研究国内一些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中国大部分中小型煤矿安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a)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存在移位和失位现象。由于中小型煤矿事故率比较高,一些矿主害怕承担责任,为防止以后出现事故承担法律责任,于是就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雇佣别人当矿长,造成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失位与移位;b)超能力生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超能力生产是事故频发的诱因。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煤矿安全投入跟不上煤矿本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从市场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很多中小型煤矿都存在严重超能力生产,而且屡禁不止。如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煤矿核定矿井生产能力150×104t/a,而20xx年前10个月已产煤210×104t[3]。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20xx年8月29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104元,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104t/a,而20xx年实际产量为14.17×104t,20xx年3月—7月为8.4×104t,矿井设计定员为274人,而事故发生时共有职工753人,其中从事采掘作业职工共计661人,严重超出设计要求;c)矿工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薄弱。煤矿工作风险大,报酬低,因此工人都是以农民工为主。这些人知识水平低,缺乏安全常识,而一些中小型煤矿为节省成本,不愿对员工培训。这些矿工,安全意识不高,生产手段落后,安全装备简陋,以致发生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着火等事故。“1127”特大事故就是电工带电检修DW80型开关,电火花引爆瓦斯产生的特大事故。20xx年4月21日云南曲靖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498×104元。调查表明,事故直接原因是该矿非法越界组织生产,121701炮采工作面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采煤,违规串联通风、循环风,工作面微风作业,造成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界限,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
2主要对策及措施
a)围绕开采工作重点,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模式,使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防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移位和失位。矿长因为要承担的责任比较多,因而有动力狠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引进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安全的控制方案。对矿井工人定期培训,让矿工学习开采技巧、开采安全常识、学习日常工作中如何自我保护,让工人认识到矿井工作的危险性,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保证煤炭开采安全;b)加大超能力生产整治力度。煤炭开采是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其几个主要生产环节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循环系统,有任何一方面超额,都会影响这个系统正常运转,超出一定承受范围就会发生事故。因此要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定期核定和检查煤矿生产能力,同时,还要落实各项治超政策,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对超能力生产的惩罚;c)树立监管人员安全观念,建立全新的监管队伍。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力度,让所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树立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防患事故能力,提前预防和监管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企业要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行事,依规建设并落实相关制度法规,相信能对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
3结语
只要人们认识到中小型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矿井采用先进设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矿工安全教育,让矿工学习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能力,并严格遵守井下各种规章制度,那么实现中小型煤矿稳步发展、安全生产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子光.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xx(5):94.
[2]钟显林.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xx(12):44.
[3]王爽英,吴超,左红艳.中小型煤矿生产安全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5):1918-1922.
[4]林森.浅谈如何加强微山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科技信息,20xx(15):414.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5
1.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和控制的现状
当前,在煤矿开采过程存在着诸多安全威胁因素,虽然企业增加了安全资金的投入,但是煤矿事故仍是不断发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经验式的安全管理模式
当前,在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仍是延续着经验式的安全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以经验教训为根据,特别是受到资金缺乏的影响,煤矿的安全监督设备非常落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不能够及时控制发生的安全技术问题。
1.2缺乏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受到了大多数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为了安全控制设立了专项资金,购买了高科技的安全设备,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并安装了安全管理的监测系统,不断控制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种管理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来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缺乏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比如说,当前的煤矿安全监控模式还只是运用于煤矿的生产过程,对于一些安全问题还只是事后控制。由于煤矿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工作人员的心理、情绪和所处环境等多方面有关,但是对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时候,管理人员还只是从单方面因素考虑问题的发生,缺少全面的考虑。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还只是一种口号,并没有得到落实。
2.煤矿安全管理和控制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于设备、人才和技术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正朝着动态化的网络管理过渡,其监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下面本文将从矿井的考勤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矿井考勤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矿井的考勤管理中主要是为了实行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一般先是要选择适合的考勤地点,之后在考勤机中连接上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并和通讯线路中的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相连接,实现管理中心对于矿井安全考勤情况的实时监控。一般,在矿井的考勤管理中主要有两种系统,一是卡片安全考勤系统,主要是运用金属卡片来进行打卡,实现考勤的记录;二是井下安全考勤系统,这是要借助矿井人员矿井灯灯头来实现考勤的记录。
2.2专家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专家智能管理是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应用,并受到了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专家智能管理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由专家的智能决策和专家信息化的数据库组成,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管理。在这个系统中,数据库是信息技术在安全管理的基础,而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重中之重,并有效的体现着信息化的管理。
2.3煤矿矿井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考勤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之外,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是当前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和控制中最普遍的应用,主要是对矿井下的通风、矿压和瓦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发现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3.1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的主要措施,因此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通风监测系统主要是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通过利用计算机的仿真功能和通风装置的模拟技术来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从而保证矿井下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通风监测管理系统来调整矿井下面的风向和风速,及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2矿压监测管理
矿井的矿压监测系统有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与各个站点相连接,并将矿井下面的`压力通过通讯设备传输到计算机内,然后计算机对接收到的压力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如果矿压超出了所限制的压值,计算机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来提示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2.3.3瓦斯监测管理
我们都知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瓦斯,因此加强对于井下瓦斯的实时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的瓦斯监测管理系统主要是由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组成,通过及时对井下瓦斯含量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而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一旦煤矿下的瓦斯含量超过了限制的数据,那么计算机就会发出警报并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瓦斯含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煤矿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够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并且能够实现煤矿安全的信息化管理。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通过充分应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在矿井的考勤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这将不断推动着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08-25
创新煤矿安全管理论文04-30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305-01
(优选)煤矿安全管理论文08-27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对象论文05-02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精选[15篇]08-26
BP评价模型煤矿安全管理论文04-30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02-25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