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地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论文摘要: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提升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措施,着重论述了以元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特征,最后对如何长期高校运营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元数据
作为地方高校管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务管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转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教务管理保证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教务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为更好的开展高校工作提供了极好的工具和平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务管理系统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教务管理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其分析,探析深层次的原因,根据现代管理理念,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全新教务管理系统,希望可以为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目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系统观缺乏问题
通过长期实践,以及大量阅读文献论文,可以将当下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交流不标准;2、系统灵巧性、可伸展性和开放性较差;3、系统类型不同,无法实现共享自由化。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本问题在于在设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时,采用了分项目管理和改造的方式,使得系统在规范过程中系统化不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的管理核心,不但涉及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网上注册、开课管理、选课管理、师资管理等整个教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和阶层,还涵盖了整个学校内部管理的各个因素,因此,只有将招生信息、专业分类、学籍管理、成绩信息、财务情况、人事分类、后勤情况、科研人员等相关数据综合纳入到系统规划设计中,才能保障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自由。
(二)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建设不符合问题
高等院校是为祖国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因此普遍都建立和修订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务管理部门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建设更为仔细,但在实践过程中,通常都会出现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或者制度过于僵硬化,以至于运行不灵活的问题。
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制度建设不相符。由于管理系统的业务设置较为稳定,而规章制度可以依凭实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制订,以至于众多业务需要通过人工来执行,假如执行过程较为复杂,人为干扰就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三)信息化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
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即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修养。前者可以依靠制度手段和资源配置来保证,后者却具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务管理人员并不能于朝夕之间提高其在信息采集、选择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的信息化素质也是当前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解决办法及措施
(一)对业务数据进行全方面分析,获得符合标准规范的元数据信息表
对于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数据是基础,没有数据,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便无从谈起,在构建基于现代管理理念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和教务管理有关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传统教务管理系统不同的是,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对各种信息的划分更为精细,以便用更加精确的元数据描述单元来进行系统的建立。
一般来说,教务管理元数据信息的划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学生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姓名、性别、年龄、学号、年纪等。
2、教师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
3、专业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名称、代码、学制、授予学位。
4、课程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名称、编号、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试方式。
5、教材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名称、编写人、类型、出版社、出版时间、价格。
6、教室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教师编号、座位数。
7、实验室信息。元数据信息一般有实验室编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教学管理中涉及的各项数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概括为:第一,详细的信息有利于教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处理,有利于拓展系统的功能,加深了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操作性;第二,信息越详细,一旦出现问题的话便可以更快地找到目标,进而解决它,节省时间。
(二)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合理,做好模型
有了各个方面的单一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独有的手段,对相应的元数据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以便形成功能更加全面的系统业务。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的系统业务有学生选课系统,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系统等。再比如,把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的系统业务有课程开展安排系统、教材编写系统等。基于这种灵活多变的单一信息组合,便可以摒弃传统的业务系统组成,形成全新的、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模型。 在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型中,元数据是模型的基础,也是核心,所有的业务组成或者人员配备都是围绕基础的元数据进行相应权限的设计操作;和元数据额紧密相连的便是业务层,业务层的形成必须以元数据为核心,而各个业务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进行灵活组合和拆分;关于权限的划分,不同的业务系统中,不同人员的权限是不同的,需要进一步设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或者其他机构之间的界别是一样的,他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进入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这种信息化教务管理模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业务系统之间的联系比较灵活多变,组合拆分都极为迅捷,这样就可以增加处理问题时的反应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问题。
2、对信息的共享性设定比较好,大大减少了各个层面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3、锻造了全新的管理理念,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可以依据不同的权限成为管理者,实现了教务管理部门服务性和管理性的统一。
(三)做好系统的开发工作,把规则制度和系统流程结合起来
要运用灵活的思维,做好系统平台的开发。因为这个开发过程,并不只是管理工作流程在计算机上的简单实现,而是更应该体现出深层次的规章制度和系统平台之间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强大系统的功能,少出人为错误,保证了教务管理的科学规范。比如,在课程管理系统中,为了避免教师频繁调课造成系统混乱,可以在系统中加入管理制度,用系统生成课程安排计划表,只对教师设置查阅权限,而无法修改。教师若是想调课,则必须提出申请,方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制度融入到系统中,可以很好的规范课程管理系统的秩序,减少随意性。
而在把规章制度和系统设计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加入过于复杂的规章制度,以免造成系统操作太难,反而影响系统的推广。要将规章制度中中的条款先进行规范化简单处理,而后加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用完整但是却不复杂的业务系统,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问题,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完整运行。
三、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用创新的制度和服务保证信息化管理的长期性
要秉承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来建设和运行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管理手册表面,而忘记了创新精神,要用多变灵活的设计,做好各种规章制度的运行。采用领导负责制,校级领导要领头负责以元数据为基础和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制定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
(二)提升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教务管理团队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教务管理能否高质量运转。通过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应对更加专业性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工作人员加入到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创建中去,让他们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出自己的关于设计、分析研究、后期运营测试工作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加强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当然工作人员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要用经常性的讲座和培训来不断提升教务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它应该以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在专业学科建设、课程管理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上提供管理性和服务性的双重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务管理势必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务管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也必定会发展到信息处理和业务流程的标准规范化,组织实现结构的简单化等高度。地方高校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本着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理念,用合理规范的规划设计,在教务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在结合相关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务管理系统,从而更好的完善高校教学。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04-28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05-02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04-28
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之我见04-29
后勤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的论文05-02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论文04-27
系统的行政管理是高校发展当务之急的论文04-30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5-02
简论CDIO的地方高校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室建设研论文05-02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