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时间:2023-05-05 02:28:50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20世纪70年代,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也随着产生并不断壮大,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学生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培养、职业意识培养上都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笔者所在的学院现有学生社团35个,学生社团是该校学生课余生活、技能提升、竞赛选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1.1高职院校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学术科研氛围和学生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完成。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越来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1.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给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

  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它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操作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团的企业指导老师、场所、设备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社团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接触,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3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树立正确奋斗目标、提高思想境界的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以个人爱好、兴趣、志向为目标,自发组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在一起成立的非官方的群体组织。因为学生社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成员间交流通畅,意见一致,一个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学生正确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不断投入,高职院校的规模逐年递增,学生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也快速增加。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全校在籍学生人数8000余人,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数35个,社团成员达3000多人。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因为自身管理模式的单一或者陈旧严重制约着社团的发展。就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而发展来看,主要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社团资金、指导老师和社团匮乏以及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笔者仍以自己所在的学院为例,目前学生社团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资金保障、师资培训、设备支撑不够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属于“省市共管,市管为主”的行政格局,大多数市级财政收支不及省级,导致市属高职院校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投放到学生社团的资金就更少,甚至没有。学生社团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学校投入,会费收入和企业赞助。会费收入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每位入会成员一次性缴纳20元,以后就再也不交;至于企业赞助,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而言就更少,从而导致资金不能保障,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同时因为无资金购买设备,某些专业社团无法正常进行日常工作开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一般都没有专职,大多都是由专任教师兼职,学校对这部分指导老师报酬低,甚至没有报酬,完全靠老师“一腔热血”,更不用提企业指导老师。这就导致了学生社团基本没有指导老师指导,完全靠学生自己做,从而使得社团活动质量低、参与少。

  2.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结构发展不够合理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较多,但是社团结构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在:理论性社团和实践性社团数量和规模都较少,文艺、社会服务、体育健身等社团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大。并且大多数社团开展的活动都以娱乐型为主,学术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活动较少。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社团35个,其中文艺、社会服务和体育健身等社团数量就达到了21个,社团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5%以上。

  2.3社团发展缺乏长效指导激励评价机制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规模逐渐壮大,学校和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是因为缺乏长效的指导评价机制,导致学生社团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社团活动参与度不强,使得学生社团会员流失率较大,呈现出“大一热、大二冷、大三无人知”的格局,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社团工作的持续性。社团的建设无法形成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必然影响社团健康发展。

  2.4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不注重内涵,与专业知识竞赛脱节

  高职院校因为本身的定位是职业化、专业化,使得相应的学生社团的职责也跟一般本科学校不一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更应该跟专业挂钩,通过社团活动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该承担专业知识竞赛选拨的功能,而现阶段,因为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指导老师指导,导致社团活动品牌意识不强,活动层次低,质量不高,对社团宗旨不符。

  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加强投入,积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扶持

  首先,对学生社团加大资金投入。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经费支持,资金的投入为社团开展专业活动提供了经费和场地,有效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为学生社团提供企业和学校指导老师。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士,对社团的发展、活动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社团积极的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同时学校要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日常管理。

  3.2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组建社团联合会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社团存在着理论性社团和实践性社团少而文艺、社会服务、体育健身等社团多的情况,为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服务专业知识能力提升的功能,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组建社团联合会的形式,加强对社团的同意管理,制定“社团互助”模式,从而带动理论性社团和实践性社团的发展。同时,对于大型竞赛和活动,可以采取“项目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化运转。鼓励不同社团联合申报活动策划书,通过评选审核,选出中标社团组合,从而实现多社团联动发展。

  3.3完善激励机制,引进学分制新模式

  积极完善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对于发展较好的社团,在五四、半年度和年度对该社团的指导老师和社团成员进行集中表彰与鼓励,把社团建设成果和学生评奖评优、入党推优,指导老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指导老师和社团成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将社团建设纳入高职院校学分制体系中,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就相当于选择了一门选修课,平时指导老师对社团成员进行严格的考勤和奖惩,每学期末,团委、院系团总支和社团指导老师三方联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就可以取得这门选修课的学分,这样可以大大激励学生参与到社团建设和活动中,从而促进社团发展。

  3.4创新发展,结合创新创业新形式,建立社团创业孵化园

  高职院校社团应该承载着专业知识竞赛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功能。一方面,学生社团建立专业竞赛评选制度,省市竞赛人员的选拨从学生社团成员中选择。学生社团定期进行专业竞赛演练,提高成员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社团具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条件和设施。社团创业孵化基地可以放在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内。社团创业孵化基地是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社团成员的团队合作,提高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2]孙卓.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创新[J].学理论,2015(02)

  [3]陆小峰,任海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项目化管理建设模式研究[J].模式论丛,2014(26)

  [4]刘建生,代刃.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5]戴璐.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

【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退耕还林创新管理模式的论文05-02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分析论文05-03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与创新论文05-02

连锁超市经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05-03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论文05-0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教育研究论文05-02

怎样创新幼儿园管理模式探究论文04-27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论文05-0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模式论文05-0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分析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