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2024-06-23 15:34:55 工程建筑论文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论文15篇(合集)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工程论文15篇(合集)

建筑工程论文1

  随着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建筑领域,使得现代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功能高且多样化。参加建设的单位及专业也越来越多,而且工期要求越来越短。还有不可摆脱的自然环境,现场条件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几乎没有不存在风险因素的工程。承包工程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行业。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关系的多元性、复杂性、多变性、履约周期长等特征及金额大,市场竞争激烈等构成了项目承包合同的风险性。因此,慎重分析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签定合同中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1、建设工程合同风险

  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由于合同人员素质不高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急于拿下此工程而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让步等原因,导致签定的合同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合同中已明确规定乙方承担的风险

  大量的承包工程合同中都有对乙方承担风险的条款规定。例如,某工程合同协议条款中,规定该工程变更的费用总额当超过合同总价15%以上时,甲方对超过的部分应给予补偿。显然,乙方若遇到变更较多的工程,至少要先损失合同总价的15%.反之,当该工程变更较少时,乙方将会有较高的盈利。又如,某合同中规定,乙方采购运进场地的工程材料,必须经甲方工地代表认可后方能用于工程。在这里“认可”没有明确的标准,甲方代表可能会以此条款要求提高材料的档次,使乙方支付较高的材料费。

  1.2合同条文不完整,隐含潜在的风险某合同中规定每月20日支付上个月的工程进度款,但因甲方资金筹措受阻,连续三个月拖欠工程款。乙方为了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垫入了大笔资金。但由于合同中没有具体写入拖欠工程进度款的处罚规定,导致乙方向甲方对垫支资金利息的索赔失败,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类似情况在当前合同中并不少见,有的合同中只规定了甲方提供施工场地的时间,但没有规定出具体范围和违约(没有按时提供)的处罚条款。

  1.3合同中仅对一方规定了约束性条款的不利合同风险

  某工程合同中规定,从甲方全部提供施工场地之日起15日开工,并按实际开工日计算工期,而后乙方应负延期一切责任。该工程合同开工日为1997年4月25日,由于场地搬迁碰到难题,到1997年6月30日才具备开工条件。基础工程因地下室面积大,正赶上雨季施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度缓慢。当乙方想起应提出索赔延期时,因合同签定的条款对乙方十分不利而致使索赔无力,乙方只好自费赶工,避免拖期受罚。

  2、签定有利的工程合同

  合同风险是属于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任何承包工程的乙方都愿意签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合同,减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损失,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承包工程的乙方来说,对自己有利的合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性的评价:

  (1)合同的条款、内容要完整、全面。对自己比较有利或比较优惠的条款都已

  明确表达,不会使对方发生误解。

  (2)合同价格较高,如在正常管理状态下,施工应有较好的盈利。

  (3)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比较平衡,没有苛刻一方的单方面约束条款。

  (4)合同内容条理清楚,责权分明,前后一致,概念准确,执行中不易产生争执。

  (5)合同风险较少,甲方承担的风险较多或对某些风险明确了乙方承担的责任等。

  但由于合同是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协议,许多对自己单方面的意愿在合同谈判中并非都能够实现。所以要签定一个有利合同,必须从制定投标报价、深入了解工程情况开始,尽可能掌握签定合同的主动权。安排精明强悍有经验的合同人员进行具体谈判,分析合同条款中各种可能情况下的不利因素。采取对特殊问题单独谈判的方法,逐步达到签定对自己有利合同的目标。

  3、处理合同风险的对策

  合同中的问题和风险总是存在的,不可能绝对的完美和均衡。有利合同的签定,不可能完全杜绝风险的发生。合同一经签定,即使对自己非常不利的条文也是不可能单方面进行修改。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实施中,首先是发现合同中的风险,然后是根据工程实际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和管理上的措施,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降低风险损失。

  3.1采取组织措施

  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应派一名得力的项目负责人,配备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组建精明强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对风险较大的某一项工程,应成立专门的指挥管理组织,配调经验丰富的专家组织攻关。

  3.2采取技术措施

  对工程设计变更及费用调整较大的合同款应采取技术措施为主的对策。如设计变更较多且费用调整受限制的工程,应召集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分析可能变更的各种问题,提出甲方能够接受的,且乙方便于施工、费用少调或不调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减少乙方增加施工成本而得不到补偿的变更,或提出合理建议后甲方能主动提出修改设计,使问题脱离对乙方有风险的合同条款限制。

  方便于施工、费用少调或不调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减少乙方增加施工成本而得不到补偿的变更,或提出合理建议后甲方能主动提出修改设计,使问题脱离对乙方有风险的合同条款限制。

  3.3采取经济措施

  对工程风险较大的某一部分工作,为避免违约承担风险,可相应的采取经济措施减少风险损失。在工程中常见的情况有:在雨季施工前抢施地下室及基础工程;在冬季施工前抢施结构及湿作业工程;在竣工交用前大幅度增加人员,增加工作班次以保证工期。所有采取的这些抢施工程无非是增加了机械设备,增加施工及管理人员,增加工资、奖金或加班费用。但这些支出使乙方保证了施工进度,保持了信誉,避免了风险。从经济观点上说,所采取的经济措施费用比承担风险实际损失要合算得多。

  3.4加强索赔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索赔管理,用索赔和反索赔来弥补或减少损失,是施工单位广泛采用的风险对策。认真分析合同,详细划清双方责任,注意合同实施中每一事件的详细过程,寻找索赔机会,通过索赔和反索赔提高合同总价。争取总价的调整,达到风险损失补偿的目的。

  3.5组建联合体,共担风险

  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由于专业技术、工程经验和处理工程风险能力的不同,乙方应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项,与其他专业工程单位组建联合体,共同分担风险。由于专业公司具有各种情况下的施工经验,都具有较强的处理合同风险的能力。

  3.6争取对风险化解机会

  合同中必然存在的风险条款是合同双方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条件。在合同实施中,当双方都能认真执行合同、履行自己的责任、合作满意时,双方都可能在不影响总目标的情况下,不甚计较个别条款的严格程度。乙方有时可利用这种友好的气氛,对一些隐含风险的条款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并作为合同的补充文件形成资料。使一些本来对自己不利的条款得到化解,使风险分担比较合理。

  3.7当履约比毁约损失更大时,果断毁约

  这是极少见的特殊情况,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采取欺骗手段签定合同时往往受骗一方只有当合同实施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这时应认真分析履行合同的后果,确定是否有继续履行的必要。当履行后的损失远大于毁约的损失时,应果断毁约。

  采取上述措施的效果取决于每一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风险可以同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但关键问题是管理人员的实际工程管理经验和对合同风险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

  4、风险跟踪,实行动态管理

  找出合同中的风险条款,确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不意味着风险问题的解决。在工程合同实施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只有进行风险跟踪,才能更好的解决合同风险问题。风险跟踪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进行风险跟踪,可以及时掌握风险发生、发展的各种情况。当发现与事先预料有较大出入时,可及早采取新的对策,调整工程安排,以控制风险的发展。

  2.进行风险跟踪,及时对风险损失情况及采取的对策效果进行评价。对风险发展趋势和结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采取果断措施。

  3.在合同风险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索赔机会,为反索赔作准备工作。

  4.进行风险跟踪,可以积累大量的防止或减少风险的实际资料,为制定新的风险对策,签定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提供宝贵的经验。

建筑工程论文2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从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以及全过程监理的完整记录,是对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评定工程施工等级的主要依据。因此应由专业人员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建立施工工程的可追溯性,也为以后改扩建、维护留有宝贵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改进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具有的特点

  1.1技术资料的多样性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专业较多,除了包括主体结构外,还涉及水、电、暖、燃气、通风、节能等多方面,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但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中,应结合各专业的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类编制,以方便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查询。

  1.2技术资料的全面性

  技术资料包括开发设计、合同签订、施工技术资料、质量控制资料至竣工验收整个建筑过程,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由这些单独独立的工程项目组成一套完善的系统资料。这里面包含的每一张合同文本、每一页技术交底、每一份施工图表都是工程技术资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盖了工程当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这都为今后的查找提供了方便。

  1.3技术资料的阶段性

  在实际施工过中是由很多的施工阶段来组成,一般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推进,一个环节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个环节施工,联系紧密。因此在某一个阶段验收完毕后要及时收集原始资料,防止丢失或欠缺,随着建筑工程的阶段推进也就形成了阶段性的技术资料,直至全部工程结束形成总的技术资料体系(见图1)。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资料欠缺真实性

  真实性是技术资料的.基础要求,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施工当中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弄虚作假或是碍于人情关系蒙混过关。例如在检测时使用合格原材料,在施工时使用低标号材料,使一些不合格的材料用到了建筑中,而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当中为合格产品,未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给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再有随着技术资料的信息化录入,个别资料员直接复制相似资料改换项目名称,未进行实地勘测记录,也导致了资料缺乏真实性。

  2.2技术资料与施工脱节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各单位领导对技术资料管理意识淡薄,普遍存在施工资料不全或未审批就已经着手建设,导致工程优先、资料滞后的现象时常发生。等到一些关键检查或是竣工交付前才去整理资料,敷衍了事,检查完毕再重复以往的过程,导致技术资料是“补”出来的。例如一些施工材料早已使用,等到检查时才将合格证、检测单送达。

  2.3技术资料内容混乱、错误较多

  一般大规模施工都由多个分包单位同时施工,技术资料经常移交、借阅导致损坏或丢失。另外有很多单位的承包合同资料、质量保证资料、检验评定资料等使用的单位名称不一致或是填写不规范,导致整理资料出现了混乱。施工中包含专业很多,每人只负责自己整理的这一段资料,导致各专业间横向、纵向缺乏沟通,出现填写的记录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2.4技术资料员积极性不高

  在施工现场中很多资料员待遇水平不高,或是由其他专业人员来兼职,普遍存在资料员工作热情不高,资料管理业务素质不强的现象,致使资料收集过程中不主动,技术资料未得到有效管理。

  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采取的改进措施

  3.1加强技术资料员的培训

  人员是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能动因素,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技术资料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够或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专业素质不强的个体会严重影响技术资料的有效管理工作,所以对技术资料员进行定期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训包括对施工各专业基础知识、资料管理相关制度、资料管理操作规程及新规范新标准等。定期对资料员进行培训,使其思想上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只有工作人员高标准、严要求、重行动才能使大家形成重视资料管理良好氛围。不要找任何理由逃避培训,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看到人要不断成长,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有状态。

  3.2完善各建设单位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

  首先各单位的领导人员要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认识程度,从自身做起对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并给与大力支持。其次建立由班组、部门、单位组成的技术资料“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层级负责,互相监督。定期由三级责任人召开相关会议,回顾相关管理工作,认真部署竣工等关键点的审查工作,明确分工,并提出相关要求。对未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单位给与相应惩罚。对于资料员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工作负荷大,而且一人做不到每项工作全身心投入,应完善组织结构,做到专人负责。

  3.3落实责任,强化审签制度

  施工中有很多技术交底、阶段验收报告、材料实验报告、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相关图纸的制修订等工作,这些关键点的审签对工程质量关系重大,责任性强。要求编制人员一定要确保这项工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杜绝不审批就进行施工的做法,一旦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对于工程中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造价的调整等涉及影响面大,必须由相关方沟通协商通过后,签字确认方可实施。另外对于资料管理人员来说对于合同文本、设计变更、竣工图等重要文件要认真检查、妥善保管。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不得代签、错签,审签工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禁弄虚作假。

  3.4加强技术资料的阶段性自检工作

  在技术资料管理当中,除了上级单位或是外部部门的检查外,还应定期做好本单位的技术资料检查工作,由专业资料管理人员对某些关键点的资料要重点检查监督,发现有漏项、错误、弄虚作假的资料要及时汇报上级部门,防止缺陷扩大化。技术资料的自查工作在一些单位也实施,但实际效果不到位,流于形式,成为了工作当中的负担。对于这种状况,建立技术资料监督小组,对于执行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技术资料的进一步完善。

  4结束语

  技术资料管理是需要各专业、各部门多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有效实施。文章通过对技术资料实际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但还需技术资料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办法,促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善、真实。

  参考文献:

  [1]杨旗,张江波.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及实训[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xx.

  [2]付艳.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材,20xx,(1):202-203.

  [3]徐小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与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xx,(6):183.

建筑工程论文3

  谈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原则及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在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下,对施工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机械、物资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成本管理原则。项目施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成本管理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全员进行控制。因此要降低成本,实现成本计划,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位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成本计划编制完成后,项目经理部应编制“目标成本控制措施表”,并将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和要求、各成本要素的管理目标和要求落实到责任者,同时,还应对其赋予相应的权利和利益,这样才能保证成本管理真正有效。

  3、经济效益原则。成本管理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要以最少的生产资源投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而不考虑产品质量。企业要处理好产量、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建筑成本控制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会计成本核算控制,会计成本核算控制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成本进行归集和计算,实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经理与相关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在项目经理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

  3、控制方法不完善

  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中,成本、进度和质量是分别用不同方法管理的。项目成本应用成本会计的分析方法,把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这一方法应用在项目进程的终点时,无疑是正确的,可以说明最终的费用是节约还是超支。但是,项目控制实际是对项目发展过程的控制。一个项目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其间的内外条件千变万化。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按规定的方向发展,而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的成本预计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结果,无法说明费用在该时刻的差异是由于进度的超前或落后而造成,还是由于成本的超支或节约而造成,不能给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以使项目进展得到有效的控制。挣值控制分析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第三个参数,即在成本费用的预计值和实际值之外,引入了挣值的概念。借助计算机管理的帮助,任一时刻的进度与费用的定性和定量的差异,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项目管理者可以挣值分析结果,做出调整进度还是控制费用的决定。挣值的引入,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来讲具有重大意义。

  三、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中的对策

  1、加强招投标管理和监督

  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其招投标,政府有关部分及时的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其招投标造价的故那里,维护市场平衡。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其程序和内容上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做到公开化。其次,对于施工造价人员来说,在提升其建筑质量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招投标进行综合的管理和控制。一旦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对公司和企业、个人造成严重的损失。

  2、控制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首先,对于施工的进度一定要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实施。保证施工和负责的任务可以按照规定来按时的完成,从而有效的减少返工或者赶工所带来的费用支出。其次,合理进行施工顺序的安排,在保证建筑工程可以定期完成的前提下,通过对非关键的工序线路进行有效的调整,来使得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使得人力、物力等资源可以在实际情况中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结合成本控制计划的具体情况,从众多施工方案中进行选择,选出最为经济和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选择了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才可以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要结合确定下来的施工安排,合理编制相关材料和资金的使用计划。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建设单位在施工时应尽量选择口碑较好的施工单位,这样一来,不仅会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还会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其中对于工程后期成本影响较多的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其中工程量清单是否能够准确编制、计价方式是否能够合理选择,都会导致后期的工程成本是否会增加。如果将这两点做好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会确保整个工程按时按质量的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所必要支出的成本之一就是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或提高工程的质量而必然支出的费用。质量成本又可分为四方面,分别是内部故障成本与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与质量检验费用。通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会使成本增加,可是也不能因此就忽略施工的质量。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企业,只为了追求较高的效益而对工程的质量却没有重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工程的质量只要达标就可以了,质量太好就属于质量过剩了,对于期间的成本超标也只能自己承担。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成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产生的费用叫做工期成本。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信誉是最重要的,而达成其特定的工期要求是影响企业信誉的关键因素。对工期的控制也会使其成本产生变化。如果施工企业忽视工期成本只是一味的赶超工期进度是万万不可的,一定会使施工成本增加以至于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强度。

  4、工程竣工后期的结算

  这个阶段是整个工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阶段要确保工程决算编制的正确完整。在正常情况下是中标价与各种变更及签证费用相加得出的的最终结算额。所以对于每一张工作联系单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都要重点对其进行分类合理的保管好。对于施工总承包单位来说就更加要将分包决算与分包单位进行详细的核实后再进行总包决算的工作。其中建设单位要做到对工程量、签证及变更与所用材料的种类、价格等方面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以达到控制此阶段成本的作用。

  结束语

  建筑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密切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否则会给项目成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在工程管理效益上做新文章,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管理水平,做到合理的规划预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项目中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论文4

  精细化施工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传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确立管理要点,合理制定施工管理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提高施工的规范性,从而不断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1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现状

  早期的建筑行业,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方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形式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面临淘汰,因为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在不断摸索的道路中,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方式被提出,这种新型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缺乏经验,缺乏总结,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我国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虽然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上看,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学习。

  2精细化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存在参与施工的各方在责任及义务上无法明确的问题,且普遍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施工队伍素质低下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实施对象。因此,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工作态度影响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及管理工作的开展,当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不足时,或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时,会促使工程施工进程缓慢,建造质量差,从而对整个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倘若施工人员存在抵触情绪,存在不合作的态度,不仅会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时,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及工程施工的效率。

  2.2监理工作不到位

  监理工作不到位现象在国内许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出现的情况,这导致许多工程在施工管理期间时常出现各类问题。同时,在国内的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专业的监理单位及人员普遍缺少,导致在施工时,现场监理无法发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无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2.3缺乏管理技术支持

  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人们及社会的需求,建筑结构逐渐变得功能化、多样化、系统化,同时许多新型技术也被应用其中。从整体看,前期设计、资金预算以及验收阶段集中了大量工程施工技术,而忽视了施工时管理技术的应用,这便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方案难以落实、整体规范性差,出错率高,最终对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起着不良影响。

  3加强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方法

  3.1培养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效果,首先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选取专业技能熟练及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成立管理团队,从而保证高效、准确地完成施工管理的要求与内容,利用最短的时间完全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对资料、成本及工程进度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施工效果。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施工人员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能有效改善施工过程的规范性,提高工程施工效果,从而达到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目的。

  3.2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机构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机构,在物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确立一名项目经理,对各部分进行调节,促使各部分相互配合。同时,确立一名总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还要确立专业的质检人员,以便保证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监理要及时发现问题和不合理行为,并要求对出现的问题有快速反应,确保能快速解决问题或减少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及时制止并加以更正,保证所有施工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制定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促使工程建设效果的提高,减少违规操作行为。

  3.3注重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的最终效益受到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管理责任在施工前应进行细化,保证施工管理方案制定合理,管理责任人应确定并签署相关文件。同时,工程施工管理需要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保证任何细节都符合建设要求。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对于变更行为的产生要控制好,利用规范施工技术、施工流程及质量评审标准等对施工行为进行约束,从而避免因变更过多对质量管理造成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挑战,应采取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从施工特点出发,明确管理条例,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和改进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及质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作者:王相锋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金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5

  摘要:随着城市建立的速度加快,施工范围的增大,技术日趋复杂化,施工难度不时加大,这对施工质量提出更为严厉的请求。建筑质量的好坏及施工速度很大一局部取决于模板工程施工。因而,讨论占总工程的工期和劳动量比重较大的模板施工,并推进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开展,对促进工程建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想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模板工程;装置要点;质量问题;施工平安

  1模板施工中模板的验收及装置要点剖析

  1.1增强模板验收管理是保证模板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

  ①首先由技术部门对模板的方式停止选择,并作技术剖析,然后停止成本剖析,对其停止经济性优化。

  ②模板方式选定后,由技术部门做模板计划,由资料部门通知模板租赁公司停止排模、加工制造。

  ③模板进场后由技术、资料结合检验,呈现不合格品剖析缘由,如计划有错误及时调整并请求厂家停止修正。

  ④模板的周转运用频率是决议结构施工进度的主要要素。施工时需合理组织流水分区和流水段。

  1.2模板施工的装置要点剖析

  ①关于哑口处模板此处将阴角模板和门口模板取消,装置附图的留豁插板,插板与相邻的大模板经过螺栓衔接,过梁在墙体内留设梁窝,在浇筑完墙体混凝土后,弹线、切割、剔凿,在支设顶板模板时将梁侧模板和底模一同支设。

  ②模板与楼板间的拼缝在墙体根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用 3m刮杠将楼板板面刮平,平整度不大于 2mm,以保证模板下口平整,保证混凝土不漏浆。

  ③模板与门窗洞口模板侧壁的拼缝门窗洞口模板的侧模与墙厚尺寸相同,同一道墙有多个门洞口时,其侧模尺寸要分歧。控制缝隙的办法为在门窗洞口模板侧壁加 2mm×5mm的`海绵条。

  ④模板的接茬控制楼梯间(电梯井同)处的模板接茬,采用刨光的方木,用下道墙的的螺栓孔穿钩头螺栓托住方木,方木与墙面贴紧,可夹海绵条,方木必需程度,此处模板垂直精度控制在 3mm范围内。

  2对模板工程质量问题的讨论

  2.1构件轴线位移构件轴线位移缘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轴线测放产生误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作偏向后又未及时纠正,形成累积误差;支模时,未拉程度、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模板刚度差,未设程度拉杆或程度拉杆间距过大;混凝土浇筑时未平均对称

  下料,或一次浇筑高渡过高形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对拉螺栓、顶撑、木楔运用不当或松动形成轴线偏位。应对这一现象预防措施为:严厉按比例将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外形、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并对操作工人停止技术交底;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停止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干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需设牢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精确;支撑时要拉程度、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程度,竖向位置精确;依据混凝土构造特性,对模板停止特地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停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停止处置;混凝土浇筑时,要平均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厉控制在施工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2.2模板支撑系统下沉模板支撑系统下沉缘由不外乎两点:

  一是支撑选择马虎,未经过平安验算,没有足够的承载才能及刚度;二是没有保证措施,使支撑稳定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支撑本身失稳。模板支撑系统下沉的预防措施:根椐不同施工情况合理选配模板类型,在运用时,还应对支撑系统停止必要的验算,特别是支柱间距确实定,要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才能、刚度及稳定性;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方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请求,并能保证平安接受施工荷载,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需坚实牢靠,当竖向支撑基底为土层时,必需在支撑底铺垫型钢等硬质资料;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还要留意逐层加设支撑,以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2.3标高超差标高超差的缘由剖析: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

  制点偏少,招致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没有标高标志,或未按标志施工;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对施工办法未加以注重。标高超差的防治措施: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同时做好竖向模板根部找平工作;严厉按模板顶部标志施工;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 0.000标高控制,严厉逐层向上引测,避免累积误差;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装置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精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3施工平安是模板工程施工操作中必需要高度注重的问题

  模板和钢管一定要按设计上的型号配置,当型号改动时,一定要通知技术担任人,经过审批前方可停止模板的搭设;模板系统一定要按计算书上的间距装置,不经技术担任人审批不得随意改动;模板装置时一定要留意各个节点的衔接结实和拼缝的紧密,特别是支撑与模板的衔接点,一旦呈现衔接不牢的问题结果将不堪想象。模板的撤除应遵照自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垂直支撑,先拆不承重构造后拆承重构造;柱模应自上而下、分层撤除;撤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混凝土;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棍从柱角撬离;梁模板的撤除应先拆支架的拉杆以便作业,然后撤除梁与楼板的衔接角模及梁侧模板;撤除梁模大致与柱模相同,但撤除梁底模支柱时应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4结语

  模板是保证所建造的建筑工程构造外形和尺寸的关键要素,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是主体构造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因而,采取实在有效措施保证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关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理想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凤娟.钢筋混凝土构造模板施工的要点[J].四川建筑,20xx(S1).

  [2]胡志远.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构造体系的施工及控制讨论[J].科技创新导报,20xx(7).

建筑工程论文6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进度管理进行了探讨,指明其重要性,分析影响进度管理的成因,并探讨了进度管理措施。

  【关键词】进度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

  随着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进程管理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进度管理是实现工程顺利完工的必要手段,施工企业只有加强对进度的有效管理,才能顺利的实现工程完工,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下面本文将对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具体的阐述,希望相关施工企业能够重视起来。

  1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进度管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进度管理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比较难以掌控的一个环节,这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例如安全管理、又如成本以及质量管理都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从整体情况进行考虑,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重要性。一是对施工工期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安排,对施工项目进行整体性的估量,充分考虑到不同规模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此外,不同施工企业的综合水平也不尽相同,在施工环节中,难免会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所以才会造成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当然也不能顺利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二是施工过程中安全性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安全施工,这是因为安全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没有安全性的施工作为保证,就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以及财产上的损失,进而施工工期也会无限期的延长,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对工程项目作出合理的估计,避免前期施工缓慢,到后期又加紧施工的恶劣情况,这样对整个工程质量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三是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开展进度管理有助于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化的管理,施工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财力,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一方面会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展开,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此看来,施工的进度管理确实十分必要,对于回收成本,保证高额的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有效的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施工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体系,才能在整个行业以及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标志。

  2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造成施工进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些因素我们是能够得到合理化控制的,但是有些因素却不能,只能将这一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由此实现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管理水平的进步。其中施工单位所带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管理水平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施工组织方面出现混乱的局面,这都是管理人员的失误造成的问题,所以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二是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经验,在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必要的认知以及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顺利的实现工程的完工,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是造成管理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如果人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那么最终对工程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应该加以注意,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素质。三是在进行技术交底的工作时,没有进行必要的自检,造成没有对施工中产生的缺陷在第一时间得以发现,也就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四是劳动力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规模的不同,劳动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施工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就不能开展必要的施工建设,因而也就不能顺利的完成工程,造成工期的延误。除此之外,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还有很多,所以才要进行必要的工程进度管理,以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3施工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施工进度管理就是参考事先制定的合同工期,在对工程项目各项工序和细节明确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用性较强的管理方法。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单位自身技术力量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制定期间做好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底层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广泛征集意见,确保进度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具体的方法包括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采购、调度和运转进行统计和记录,对施工工人的工作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对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进行周期性审查,宏观分析工程进度和剩余工作量,控制资金周转,节省开支等。其次,加强对工程施工材料配制的进度管理,建筑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加强对这些生产要素的管理,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节省材料成本。这在整个进度管理工作中是比较基础的工作,管理项目繁多,需要增派人手。最后是加强建筑施工工序的进度管理。在参考原定工作流程计划的同时,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和质量,为整个工程的工作进程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变动措施。最后,施工人员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施工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工程进度意识,认识不到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就可能会出现拖延或散漫的消极工作态度。对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进度意识培训,鼓励所有的现场工作人员都相互积极配合,以缩短工期,加快进度。还可以设立一定的进度奖惩制度,以激励各个部门的作业人员能够充分落实进度控制工作,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4结语

  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开展进行进度管理,这是保证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环节,影响进度管理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想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交付任务,就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认识,这样才能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以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随着对这一问题的愈发重视,施工企业更加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以实现良好的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海娇.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6)

  [2]刘伯能.探讨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筑.20xx(02)

  [3]林学海.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xx(02)

建筑工程论文7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该环节的平稳有序,必须做好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工作。在相应环境下,材料检测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和样本数量,将获得不同的检测结果。因此,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过程中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满足检测要求。本文以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所涉及的问题为基础,对如何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优化选择是关键,而建筑工程以相关的材料检测作为基础,将对整个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平稳有序以及各项流程符合要求,必须做好相应的材料检测和分析工作,同时积极优化检测,提升可行性。

  1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现状

  1.1建筑工程材料创新

  随着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规模在不断扩大,智能建筑也不断拔地而起,原有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也不断的完善,这造就了整个建筑行业材料也在飞速的发展,各类新型建筑材料顺势而生。材料的创新突破了原有技术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同时也为材料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挑战。因而根据实际材料的应用要求,需采用针对性的检测方案,否则将使得整个检测存在滞后性[1]。

  1.2检测材料取样

  建筑工程材料种类繁多,相应的材料检测也具有多样性。在当前检测领域中,多样性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因而必须从检测工作源头--取样抓起。在实际开展材料检测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材料的类型、性质,随机、合理的选取材料样本,适时开展检测工作。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可能存在取样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混凝土钻芯取样时未对钢筋位置进行检查,使得芯样中含有钢筋,不符合规范要求,后期又得重新钻孔取样。因此,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应合理科学取样,这样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提升工作效率。

  1.3材料检测环境控制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需要应用各类材料,不同材料的本质和特点有所区别,而由于不同环境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更增加了工程难度。在实际材料检测中要控制好相应的环境,如湿度和温度等,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对各种影响因素需保留详细的记录,以便归档及开展其他工作。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能明确检测要点和难点,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也需进行针对性分析。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主要问题进行大体介绍。

  2.1取样检测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到大量的工程材料,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应用的材料会存在检测不合理的现象,取样检测的方式广泛应用后,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求,要做好具体测定工作。对于选择的材料样品要进行合格的掌控,达到理想的质量特征,使其符合要求[2]。

  2.2材料养护

  一般情况下,外界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湿度或其他因素等。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对材料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做好建筑材料整体养护和管理,提高检测工作准确性。

  2.3力学性能测试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主要是进行一些力学特性的检测,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力学分析工作。比如检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检测结果需要符合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同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必须保证尺寸等精准度符合规范。一旦出现平整度不符合标准或者对应强度降低等现象,则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2.4误差检查和处理

  现实中误差一定会存在,这是避免不了的。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材料检测的试验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确保材料检测结果符合实际要求,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需要科学的进行判断,提升检测质量。

  3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后续的分析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促进整体进步。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做相应的介绍。

  3.1确定检测项目的类型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管理工作,以检测项目为基础,要对材料的类型和品种进行区分,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使结果符合现有设计要求和标准等。例如外墙以及保温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掌握保温系数、密度和导热系数等,结合吸水率和抗压能力等,所有材料需按规定进行对应的检测。施工单位需要积极配合检测单位参与到检测工作中去,合理安排相关工作,对检测进行统一控制规划,为原材料良好的质量检测奠定基础[3]。

  3.2检测样本的质量控制

  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中,要明确各项工作注意事项,合理的作出选择。根据样本数量和实际管控注意事项可知,如果不能进行统一的调查和分析,则势必对样本质量造成影响。在实施过程中要了解误差,明确要点和重点,质量控制方式如下:⑴检测样本存放。所选择的检测样本需要放置在专门的存放容器中,尤其是膏状和如乳状材料,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放在干燥和清洁的容器中。⑵保证样本体表质量。结合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数量和类型进行样本选择需符合要求,根据整体质量和类型等可知,经过对应的选择后,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注意随机性原则。⑶重视质量检测。结合现有取样管理的注意事项,在后续实施阶段要明确注意事项,将材料放在规定的位置上,避免出现随意乱放的现象,专人进行管理,保证质量。

  3.3保证环境监测规范化

  对建筑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结果进行分析,以现有规范作为基础,在控制和管控的阶段,要重视质量检测过程和管理。对外部环境分析的阶段,要明确原则,只有保证环境达标,才能为后续管控奠定基础。检测管理亦要符合要求,如果存在质量管控不到位或者其他现象,势必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明确注意事项,合理进行检测和管理,提升稳定性。

  3.4提升检测人员素质

  检测人员在后续检测管理中要明确定位和类型,结合行为控制形式可知,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良好的控制,要聘用专业检测人员,保证持证上岗,检测管理阶段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后续实施阶段要提升操作水平,降低操作失误的发生几率。此外需要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现象。此外,需要做好各项记录分析工作,为后续管控提供依据,奠定基础[4]。

  3.5检测仪器的合理设置

  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建筑材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当前建筑行业中,如何实现对材料的有效应用是关键,当然也少不了检测仪器配备。检测仪器的质量会直接对原材料的检测造成一定影响。在材料的检测阶段要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以现有仪器管理为基础,需要尽量消除力学特征,消除材料的负荷载作用。根据强度和检测流程等可知,在不同的行为分析阶段要明确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及其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强度符合要求,在性能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合理性,注意各项检测工作呈现出均匀性的特点。同时,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有效应用是重点,在实施阶段进行及时维护和管控,便于今后使用[5]。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需要注重检测和分析。在材料检测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明确要点和重点,认真做好材料的各项检测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符合国情的检测体系,在行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提升建筑行业检测水平。本文以行业现有材料检测的质量问题和注意事项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⑴要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明确检测目的,对材料的类型和品种进行区分;⑵加强检测样本的质量控制,取样方法及样本存放等需符合现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⑶注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⑷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良好的控制,结合先进技术理念和要求等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保证持证上岗。

  【参考文献】

  [1]南洋,刘瑞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研究[J].四川水泥,20xx(01):274.

  [2]李品龙.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J].广东建材,20xx,33(10):53-54.

  [3]于春霞.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xx,43(18):93-94.

  [4]赖晓玲.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09):90-91.

  [5]李赫男,赵劲志.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3):250.

建筑工程论文8

  一、引语。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果,尤其是在BIM技术的影响下,工程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时效性、可调节性等特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操作软件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地管理和了解,可验证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进而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施工现场不易管理的弊端,解决去现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使施工人员对土木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建筑活动和相关技术有全面认识把握。因此,进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对于工程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它们的有效控制对于工程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我们应该继续就这一内容及对策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进行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研究,对于我国工程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现有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在不断完善变化的,它们的权重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管理的效果。虽然工程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且部分工程在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但是仍然还有许多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调研影响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开展工程。下面基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以下几点:

  1、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施工涉及工作内容多而杂,各阶段不易控制,而且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其他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在安排具体的流水施工时,如果不能够对工作面进行及时的清理,就不能够开展后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有效的工程管理,进行工期的安排,进而防止赶工等现象的存在。

  我们应该不断优化工程的监管,督促相关工程监理人员坚守本职工作职责,了解并掌握工程的的质量监控要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尤其是监理工程师与相关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加大对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工程要点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在原有的体系上不断完善创新,进而实现高效的工程管理工作。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人员资质管理力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工程管理工作。工程管理需要各方人员的合理调配,从而不会出现高度集权,以致于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就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尤其是针对建筑工程相关岗位转岗的人员进行管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

  加大人员资质管理力度,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法律法规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他非主要因素也会对这个工程项目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就工程管理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完成工程的管理。

  三、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建议。

  现代建筑行业要想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从而积累经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但是现有各项工程管理工作落实经常出现不到位,视监管理理念于不顾,只顾眼前缩减成本,留下了很多不可想象的工程质量隐患。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确实已经有了很多收获,但是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建议总结如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研究资源基地建设。

  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应用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可以有效地降低从事生产工程企业的企业风险,也可以为建筑工程企业工程机械的选用和调配提供可靠理论支撑,从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但是现有企业对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技术在其生产过程的应用重视程度一般,导致工程机械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部分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这种工程机械过程的每一项工艺都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有一环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某些关键数据在线检测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导致现有的智能反馈技术根本检测不到实际问题,导致了不可避免的事故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并且加大建立适用于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研究的`资源环境,为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实现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为相关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高效解决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成本管理投入,进行管理人员培训。人在建设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占据重要位置,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对工程管理的实际进程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比如引进BIM技术,加大人员资质管理力度,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从而促进工程管理的实施。成本管理的措施和方案要落实到实际工程中来,对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人员要加大成本管理的培训工作,防患于未然。这不仅有利于一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还有利于后续其他相似工程项目的管理研究,应该被我们所重视。

  四、结语。

  现有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在不断完善变化的,都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就技术与办法的成本使用控制,从而更好地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尤其是需要加强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控制以及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理、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容易产生工程问题的进行着重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从而更好地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沈欣睿。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南方农机,20xx,48(24):165。

  [2]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6):258。

  [3]陈翠云。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xx(06):140—141。

建筑工程论文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居住房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管理以及施工方面的质量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的有效性不仅同人们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决定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中,受传统的管理模式及质量控制制度的限制,人们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管理理念的革新以及有效措施的应用,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旨在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措施

  工程质量的提高,是诸多建筑企业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以及企业信誉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提升,成为目前各大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建筑行业对建筑产品质量进行重新认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体系,促进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管理质量及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1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中的不足之处

  1.1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

  在房屋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所受影响的因素因素较多,其中包括自然、人为以及施工材料等等。具体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其工程质量受气候与地质条件、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直接影响,同时,由于工程质量的检测技术、生产工艺等不完善,项目质量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大大增加了房屋建筑质量管理难度。

  1.2质量管理力度有待强化

  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规模及数量日益扩大,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市场需求量剧增,然而具体施工过程中,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严重匮乏,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村务工人员,业务水平、施工经验以及质量意识等等,达不到现代化房屋建筑施工的需求,因此房屋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不断增多的工程量,使房屋建筑施工的工期延长,许多施工单位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工期上进行压缩,导致施工管理过程中诸多细节的处理上不恰当,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在具体的施工当中,缺乏完善的工程管及质量监察机制,同时由于质量问题的隐蔽性较强,在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测中,工作效率较低。此外,由于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又具有较强的不可逆转性,对于工程完工后发现的质量问题,具有较大的处理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房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较多。

  1.3缺乏严格的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建筑材料的数量日益增多,催生出大批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以及营销企业,企业生产经营实力及信誉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不少生产加工企业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而忽视原材料的质量,导致部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施工现场,造成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隐患。同时,一些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重视质量的思想意识薄弱,或者受利己主义的影响,在进行材料选购时,对材料质量的检查不严格,从而导致因材料质量问题而降低房屋建筑质量。

  2促进房屋建筑的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2.1优化工作队伍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确保工程管理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及质量意识等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强化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质量意、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或者进行相关问题的谈论交流,不仅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质量意识得到强化与培养,对正确质量观的树立进行正确引导,同时还可促进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2健全管理机制

  在房屋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完善的施工现场体系、目标责任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对施工管理、技术、项目管理等责任人的责任目标进行明确,将工程质量的检验及施工工序等方面的管理作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检验原材料、施工工序、生产成品、设备等方面的质量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建立质量管理点以及分析文件和工艺规律,实现人、法、机、料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是施工工序的管理要点。强化控制全面施工质量,促进施工管理系统的完善。此外,在房屋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目标责任制的强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权、利、责的有机融合为基本原则,对质量承包对象及目标考核的标准进行明确,并以承包内容以及工程发展的变化给予调整,为实现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工程施工中的所有参与人员,应当承担应有的质量保证责任,尤其是项目经理,应当对房屋建设工程质量保证责任主动承担。

  2.3严控材料采购

  严把材料入场关口,从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验收、复检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材料质量。对采购人员进行优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具有鉴别材料质量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及重视质量的思想意识;对供应材料的商家进行优选,对材料市场信息及时掌握。采购材料前,应当深入市场进行调查,对市场价格、产品质量以及供货商的运营能力等进行全面掌握,有效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从正规厂家进行材料选购,对材料检查质量检查和验收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不合格产品用以工程施工,减少因材料质量而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2.4加强施工管理

  对现场施工中工程监理以及技术人员是否存在更换、质量保障系统的运转是否正常、机械设备以及实验仪器等状态是否完好、公款挪用、随意转包、分包现象是否存在等现象进行监督检查;对是否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管理、对项目工程是否按照“三检”制度进行文明、安全施工进行监督检查;对质量不达标及有质量隐患存在的工程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建议或意见,并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行质量监督的档案管理,对房屋建筑项目的工程整改、设计变更以及抽检质量状况等有关资料实施存档;积极开展相关质量检查和评比,实施工程例会的召开,进行质量监管情况的通气交流,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2.5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工期较长,所涉及的专业部门较多,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各个责任主体相互联系的工作关系,进行互检、自检、交接检以及专检等全面检查,促进完善的检查体系的形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真完成每项工作的交接,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出现怠工现象,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减少不必要的人财资源浪费。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及施工管理不仅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广泛的涉及范围,致使控制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难度增加,因此相关工作部门应当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规范工作制度、正确选择原材料,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经验,实现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高效提高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丽.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xx(01):71,73.

  [2]肖远见.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5):139.

  [3]陆晓东.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15):135-136.

  [4]李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8):148.

  [5]刘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xx(07):166,168.

建筑工程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度越来越高,建筑的规模逐渐扩大,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为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够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是促进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能够使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得到有力的支撑,对建筑工程的强度和承载力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保证了整体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以,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如今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已经逐步形成为较为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为了满足人们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为基础建筑工程的主要手段,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混凝土结构原料与配制方法不完善

  由于大部分基层作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因而不能够对混凝土结构原料与配制有正确的认识,就往往会在混凝土结构原料与配制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当的情况,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出现安全问题。加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的资金投入较少,因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原料质量差,配制比例不完善等,尤其是对于那些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各种暴雨、大风以及雷电等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这些因素往往更会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能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破坏,不仅给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增加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期,导致人员损伤和施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的工程纠纷。

  1.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执行

  在我国许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负责人往往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大多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多利用和开发建筑的空间等方面,但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制度方面却做得不够完善,或者部分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制度仅流于形式化,却未能付诸实施,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这种长期缺乏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独立运作的施工管理模式和经验,就导致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问题频繁发生。

  1.3浇筑养护措施不到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的浇筑养护措施变得越发重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的浇筑养护措施实际上是一项综合且复杂的工作,但过去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却往往在浇筑养护方面的措施做得不到位,许多施工单位担心工作量繁琐和沉重,竟然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对浇筑养护工作进行简化和省略,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极易受到危害,更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因此,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浇筑养护工作,在进行浇筑养护之前,首选需要对要进行浇筑养护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研究,根据实际的温度、配比、浇筑位置、渗水问题、施工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性的考虑,并和要进行浇筑养护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具体需求相互结合,在尽可能符合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浇筑养护技术,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的浇筑养护措施能够真正起到加固建筑物稳定性的作用。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2.1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

  由于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极其容易出现疲劳开裂和混凝土层面破损、裂缝等情况。因此,目前国外许多欧美国家常通过采用最新的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supertoughnessconcrete,STC)技术,从而轻松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运用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技术,虽然现如今在我国很少使用,但这一全新的关键技术,利用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既经济合理又容易施工,而且能够解决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因层面较薄、不易达到较高的密实度的问题。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通过降低水沙混合料的拌和与温度,达到了降低水沙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气体及粉尘排放量的目的,却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刚度,保证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性能和施工简易程度。并且,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及各层中的应力水平,避免建筑工程出现极易损坏和反复大修的现象。即使在长时间的暴风雨天气的影响下,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开裂现象的发生。同时,因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高韧性的'特点,可以扩散荷载的局部作用,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应变及竖向位移值[1]。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常出现的疲劳开裂问题有非常好的效果。国外许多实际案例已经表明,在使用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建筑工程,不仅其使用寿命更久,而且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建筑工程的维修和维护的成本,要远小于过去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成本,因此,通过在我国建筑工程中普及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技术,将会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经济性、安全性等有极大的提高。

  2.2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浇筑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能够起到加固和强化建筑工程稳固性和整体性的作用,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防止施工的过程中受外力影响而出现裂缝、坍塌、变形等的情况,混凝土施工的浇筑之前需要先对需要进行施工的主体进行科学的测量,以明确浇筑的具体位置和详细的浇筑深度,确认使用浇筑时不会出现偏差过大的情况,而且施工人员在浇筑时务必极其谨慎,确认建筑工程的排水性能,确保混凝土泥浆能够顺利注入,同时还需要在排出障碍物等各种隐患的前提下进行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浆体没有能够升至规定位置,之后施工人员需要通过将合理配置的混凝土浆体进行多次浇筑,分次高压补浆以进行全部填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抗压性、排水性、安全性和整体性[2]。

  2.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使得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既经济合理,又容易施工,保证压实度,延长春秋施工季节时间段,提高施工安全性能,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进行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检测以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控制,从而才能通过更好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2.3.1技术准备

  ①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前,通过熟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技术方案,掌握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要点及各道工艺的关键控制点。②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前进行摩擦系数、混凝土结构平整度、构造深度、渗水等调查和检测。尤其是对于可能发生的龟裂、裂缝、坑槽、沉陷等病害提前准备好处治措施,充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构承载力。

  2.3.2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检测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对各种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必须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范规定等的技术要求,包括检测混凝土的生产材料、加热温度、稳定性等参数。

  2.3.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控制

  ①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保证粘接性等。②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场,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温度的高低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以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符合的温度下及时调配混凝土中水沙的比例。并且用简易法现场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发现不符合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厚度及时调整混凝土结构,调整后再进行检测,直至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措施

  3.1构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地指导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性文件。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通过科学、合理、高水平的组织和技术管理,可以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所需配备的劳力、机械,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程序和顺序、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起点以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等各方面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发挥到极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中还需要明确在施工的过程中具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统筹安排,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中每一步都能够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中还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和权利,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促进,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工作人员的责任同薪资待遇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有效的管控作用[3]。

  3.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着诸多的技术难点,因而需要全方面的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彻底杜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各类技术问题的频繁发生,通过采取多方位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深入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每一个作业环节当中。具体可以借助于影音资料和定期会议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使得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从思想和理念上得到更新。通过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基础技能进行培训,可以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的作用,以及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技术培训中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每项技术的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和讨论,实现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技术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结合角色扮演对施工作业人员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施工动作进行实地纠正,尽可能地抵消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问题。最终,对施工作业人员在接受技术培训的效果进行全面的技术考核,通过引入施工技术常识考核机制,让施工作业人员时时牢记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处理方法,使施工作业人员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工作做到全面、细化、量化以及科学合理。

  3.3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入

  由于过去我国许多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方面的观念较为落后,或者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但随着我国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想要实现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提升,施工单位就必须要将各种全新的工艺、新技术,良好的水沙料配比是实施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基础,选用合格的水和沙,严格把握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良好效果的保证。同时,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等积极的策略,通过大力促进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施工单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可以借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激励施工单位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创新,积极推进施工单位不断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钻研。通过加强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更新换代,避免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设备的老化而造成的各类施工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真正实现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目的[4]。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如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今天,通过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对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有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xx(9):172-174.

  [2]郭泉美.强化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益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xx(29):218-234.

  [3]徐飞.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xx(3):275-278.

  [4]王金福.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xx(11):369-372.

建筑工程论文11

  建筑业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20xx年全国发生重大事故79起,死亡和失踪1154人,其中,建筑施工发生7起,死亡82人,同比增加5起,58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8起,死亡369人,其中,建筑施工发生2起,死亡99人,同比增加2起、99人。20xx年,全国发生重大事故86起,死亡和失踪1315人,其中的建筑施工没有单独统计数据;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10起,死亡662人,同比增加4起、360人,其中建筑施工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2起、99人。20xx年,全国发生各类建筑施工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笔者根据公布的20xx年1-5月全国建筑安全事故统计表统计得出,20xx年全国1-5月发生较重大建筑安全事故47起,死亡112人,失踪1人,受伤175人。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社会的安定,而且每年都会给国家、社会、企业和事故伤害人带来巨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由于事故损失的分类和确定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建筑工程事故损失的分类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事故间接损失的确定上,存在很多分岐。本文提出将以前被忽视、但对施工企业又有重要影响的机会损失作为事故间接损失中的一部分,考虑在事故损失中,使事故损失的统计更加全面。

  1建筑工程事故损失的文献综述

  对事故损失的准确估计是项目、企业乃至政府进行分析、决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关于事故费用的研究,经历了Heinrich(1930)—Simonds(1956)—Andreoni(1986)—HSE(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1994)为阶段性代表的70余年。每一阶段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国外研究人员在几十年前就意识到了事故不仅有直接损失,还有间接损失的存在。在已经完成的许多致力于对工人受伤事故的实际损失的定量研究中,研究人员一般都通过与事故的直接损失的比较来研究事故的间接损失。Heinrich在1941年发表了一篇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把一起事故的损失划分为两类:由生产公司申请、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划为“直接损失”;把除此以外的财产损失和因停工使公司受到损失的部分作为“间接损失”。Heinrich基于对全美国各工种事故情况的数据分析,列出了12项间接损失,并对一些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比例为1:4。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中Sheriff认为这个比例应当能达到10。而Bird和Loftus则认为此比例应当能达到50。虽然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认为间接损失是巨大的。Leopold和Leonard在1987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直接损失定义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直接损失的定义中包括了一些以前被定义为间接损失的项目,研究结果认为间接损失微不足道。Clark在1996年将一些学者对于直间比的研究进行了汇总。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数据显示,事故的直接损失越低,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倍比系数越高。美国的R.H.Simonds对Heinrich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采取了从企业经济角度出发的观点来对事故损失进行判断。首先,他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定为直接损失,把“不由保险公司补偿的金额”定为间接损失。非保险费用与Heinrich的间接费用虽然是出于同样的观点,但其构成要素不同。否定了Heinrich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比为1:4的结论,并代之以平均值法来计算事故总损失。Simonds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得到了美国NSC(全美安全协会)等权威机构的支持,在美国得到广泛采用。Andreoni按生产计划阶段的费用、企业运营期间的费用、与生产损失相关联的财政损失3个方面统计事故损失,把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分别计算在各阶段。这种方法被国际劳工局(ILO)所采用。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HSE)执行部(OU)提出了保险、非保险与直接、间接费用之间对应的`关系。OU认为,以前的研究专注于“直间比”,然而这个比的准确意义依作者而各不相同,难于比较,分析保险费用的优点是,多数组织知道他们有哪些保险、费用多少,因而通过与类似行业的案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估算他们受到的可能损失。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于事故损失计算的需要,制定了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该《标准》将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是直接经济损失;而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等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的价值是间接经济损失。

  列入该《标准》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列入该《标准》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而现在看来该《标准》项目不够全面,尤其是间接损失部分且项目不明确且缺失较多。例如,其他工人损失时间的工资费用、受伤害职工返回工作岗位后能力下降造成的工资损失、新替换的工人能力不足造成的工资损失、商誉的损失等项目均未计。还有部分项目有重复计算的可能。例如,“歇工工资”、“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和“工作损失价值”这三项,包括内容不明确,容易重复计算。方东平等学者按照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分类方法,将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事故的直接损失是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估价的损失。一般包括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事故的间接损失是指与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估价的损失。一般包括因事故导致停产、减产损失的价值、工作损失价值、工效影响、补充新职工的费用和培训费用、非受伤工人的时间损失价值、管理人员的时间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和变动费用等项目。这种分类方法比《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有了进步,但笔者认为该分类方法在对间接损失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尤其是对于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的机会损失没有涉及。随后,陆宁等研究者提出的建设项目安全成本率分析模型,以及张杰等做的安全生产效益的分析评价,对于安全总成本也没有考虑机会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刘伟等学者分析了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故经济损失的理论计算方法、事故经济损失构成计算方法述评,以及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的计算方法,其中分析的隐含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中包含一定的机会损失因素,但不够全面具体。笔者认为,机会损失是对建筑企业安全事故损失有重要影响的间接损失,应该予更加详尽和具体的考虑。

  2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确定与计算

  本文中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指,由于安全事故的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从事或不可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预期收益降低而带来的损失。由于这部分损失不是事故发生时产生的,而是事故处理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所以属于与事故间接联系的损失。根据事故影响经济性的明显程度,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可以再细分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间接非经济损失部分。

  2.1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与计算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罚款、劳动时间损失、停工或停产损失等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因此受到停业整顿、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或被清出当地建筑市场的处罚,不能从事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71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安全事故后,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业整顿。依据原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22条的规定,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暂扣或者吊销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期间,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项目;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吊销后,该企业不得进行任何施工活动,且一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果是外地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有可能被清出当地的建筑市场,不能在当地再进行施工生产。

  以上法规的处罚都包含有对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活动的限制,使建筑施工企业失去了在一定时期或地域内获得收益的机会,这些收益在发生安全事故前原本是可以得到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这部分机会收益的失去算为机会损失,列入企业安全事故间接经济损失中。机会损失的间接经济损失可以表现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于在一定时期或地域内预计收益的损失。

  具体估算时,“在一定时期内预计收益的损失”可用在受处罚期不能进行施工生产的收益损失估算。此处的“收益损失估算”,在企业发生事故前生产状况平稳的条件下,可以取近几年年收益的平均值作为事故机会间接损失的年收益损失值;如果建筑市场状况不稳定,则可取由于事故影响,企业不能获得的原期望年收益作为事故机会间接损失的年收益损失值。“在一定地域内预计收益的损失”可用在该地域内已考察项目的预计收益乘以该项目承揽的可能性,得到收益期望值,多个项目则将收益期望值累加。

  总之,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会因企业状况不同、市场状况不同而有比较大的差别,各企业需要根据自己前期收益统计情况及预期收益判断来估算这部分损失。

  2.2间接非经济损失的确定与计算

  间接非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政治安定影响等。主要表现为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的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以及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能力。安全形象是商誉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对事故所引起的商誉损失可按下式进行评估:商誉损失系数Ci=F(Yi,Wi,Mi,N10)式中,Ci为企业i事故引起的商誉损失系数;Yi为企业i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Wi为企业i发生事故的影咱范围;Mi为企业i发生事故后受媒体的关注程度;N10为企业10年内发生事故的频率。

  在建筑工程领域商誉的获利能力表现为企业中标可能性的大小。安全事故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商誉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企业因安全事故,在以后一定时期内,参与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地位。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承接到施工生产任务的可能性。这种竞争成功可能性的降低,导致企业预期利润的损失,也就是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这种影响在实际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因安全事故而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的机会损失。在我国,企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有可能被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这意味着施工企业失去了在某一类工程或全部工程承揽到施工任务的可能性,其损失为在处罚期内,降类施工造成收益损失或不能再施工的全部预计收益的损失。

  (2)因安全事故在投标竞争中中标可能性降低的机会损失。在我国评标标准中,都有关于企业安全记录的评分项目,企业在近期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就会对企业投标得分造成影响,降低中标的可能性。这种机会损失可以采用期望值的减少来估算,估算公式如下:

  “企业中标后的预期收益值”应为企业近期准备参与投标项目中标后预期收益值;“发生安全事故前企业中标的可能性”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中标情况估计;“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中标的可能性”可以参照以前中标项目,计算发生安全事故后,根据评标打分标准自评,重新打分,判断此分值是否还能中标。经过多个项目的重新自评,统计成功率,就可以确定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中标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这种方法估算的因安全事故在投标竞争中中标可能性降低的机会损失实质是一种期望值,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机会损失,这种方法只是为企业事先估算比较可能发生的机会损失额提供了估算方法,企业真正的机会损失只有在事后据实分析才能准确计算。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在20xx年对国内部分没有建立、正在建立和已经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中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投标活动的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比率为44.44%,比在建企业的38.10%增加近6个百分点,比未建企业的24.24%增加近20个百分点,说明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后的企业形象、信誉、安全健康影响大大增强,导致企业中标率增加。对22个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企业前后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建后一年的投标活动的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比率为41%,在建当年企业投标活动的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比率为40%,比建前一年有8%增加,这说明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后,企业形象、信誉、安全健康影响大大增强,导致企业投标活动的中标率持续升高。以上研究说明,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中标率;相应的,当建筑施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由于商誉降低的影响,企业中标率也应会以同样幅度降低。中标率降低的机会损失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计算的结果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的损失额。

  从以上对于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估算可知,事故机会损失的数额以企业一定时期的总预期收益为计算基数,乘以损失可能性,所得损失数额是非常大的;现实中也可以看到,企业不能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事关企业存亡。笔者认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建筑工程事故间接损失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应被忽略。

  根据实际情况定性分析,在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企业机会损失将会很大;企业事故轻微时,也许会没有机会损失,此部分定量研究还需实际数据支持。

  3结语

  (1)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一项重要的事故间接损失。所以,企业在进行事故损失统计时应考虑这一损失内容。根据事故影响经济性的明显程度,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可以分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两种。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因此受到停业整顿、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或被清出当地建筑市场的处罚,不能从事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间接非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

  (2)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企业预期期望收

  益降低而造成损失。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决定了施工企业能否再获得施工项目,以将来预期收益作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有重大影响。建筑企业通过正确认识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这样就会使企业在合理计算事故损失的基础上,主动增加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

  (3)在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企业机会损失将会很大;企业事故轻微时,也许就没有机会损失,此结论还需实证数据验证,需要继续进行研究。

建筑工程论文12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中需要一些人员进行预算,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使公司在很好的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盈利情况,增加效益,减少成本。

  一、建筑工程预算概述

  建筑工程预算体现了建筑工程的价值,反映了建筑工程整个过程的费用。其宗旨是合理预算、有效控制。当前,由于市场、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工程预算容易出现偏差,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做好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对于工程施工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建筑工程预算的重要性

  2.1提高企业的盈利

  作为工程投入的货币表现,工程预算是每个企业参与市场活动所必须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企业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要以工程预算为评价指标。做好建筑工程预算工作,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重视每一道工序,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追求最大利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2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预算工作做好后,预期的价格就可以清晰的反应出来,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会明确该部门的预算目标,因此,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3.1预算管理政策不完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预算管理政策是预算工作的基础,可以很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一般来说,建设单位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进行审核与调控。由于政策的缺失,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工程施工前建立预算管理部门,一旦工程竣工,就立即解散,待到需要的时候再临时成立,这样导致大家对该部门不重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2综合管理意识缺乏、方法滞后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方式落后,原因是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快,预算管理方式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另外,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晚,缺乏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很容易出现预算脱离实际情况、投资偏高等现象。

  3.3工程预算定额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中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在不同的工程和施工环境下,施工的水平不同,面对这些不同,不是采用旧的定额标准,而是要采用恰当的标准,这就要求预算定额体系应根据不同的特点,覆盖多方面的内容,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4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

  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企业的品质,一般建筑工程预算由单独的部门负责,除了大型企业设置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预算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加之没有激励制度,预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预算中很容易存在问题。

  3.5没有把握好建材的市场价格

  建材的价格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受地域的影响,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建材价格也就相对高。其次与离建材资源的距离有关,资源地的价格也就相对低一些。第三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大,这些都会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

  3.6建筑商很少参与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商多是聘请监管机构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一旦监理人员没有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就会失去对造价的控制。作为建筑商,即便是聘请了监理公司,还是要对造价管理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控制。

  3.7不重视设计与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

  目前,多数公司都是将工作重点放在工程的计算与后期工作上,缺乏对涉及与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因而很容易出现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等现象,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会导致工期延长、成本增加,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经济利益。

  四、建筑工程预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准确编制预算

  首先,应做好工程预算编制前的合同工作,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做好合同交底工作,按照流程规定进行操作,详细阐释合同每一条款,全面掌握工程内容,在合同正式交底完成以后,由专门部门负责,确保合同文件的完整。其次,根据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各个因素,进行施工预算分析,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科学合理的编制施工预算。第三,重视企业定额选用,通过参考行业的`标准定额,借助于市场,寻找依据,为施工预算成本单价。

  4.2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有效的事实资料,运用建模手段,可有效改善预算的不准确性。要想做好这一点,收集资料十分重要,根据地区特性进行调整,不断完善预算方法。

  4.3组织与协调好预算工作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涉及到从工程设计到最后的工程结算的全过程,涵盖了工程的全过程,在预算时应有效结合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组织与协调好预算工作,实现动态化、全过程的进行预算管理。

  4.4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技术水平

  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部分,工作人员的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质可直接影响到工程预算结果。作为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树立职业素质,不断赋予工程预算管理新活力。

  4.5开展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的监督工作

  人才激励政策就是指通过评价员工阶段性的工作,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员工再培训,制定学习计划,培训与提升预算工作人员,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防止人为错误预算的发生。加强预算的监督工作,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严格杜绝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的存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建设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只有进行科学预算,才有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才可以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梁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学与财富,20xx,04.

  [2]孙秀婷.保证建筑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

建筑工程论文13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工程造价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工程造价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概预算编制质量,其是现代化建筑行业中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之一,帮助人们全面的反映出建筑工程中的工程项目投资和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概预算编制质量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做了探讨。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质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

  在建筑行业当中,工程造价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其可以帮助建筑施工工程进行项目预算和预防投资,减少相应的损失,积累建筑工程经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而稳定发展。概预算编制作为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项目之一,需要对其整个工程中所要接触到的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造价中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1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1.1忽视了对编制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编制管控

  在建筑工程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文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导致概预算编制工作遇到的困难很多,很难进行正常工作。在进行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对国家有关概预算编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楚不熟悉,所以概预算编制工作根本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作用,也不能达到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中的目的。工作人员进行概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出现办事效率低下,工作人员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说明其对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责任感低下。

  1.2忽视了网络计算机的运用

  实施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其实施时间较为紧迫,任务紧急,所以常常会出现概预算编制过程中产生多算或者重复计算,忽视了对现代化计算机的运用,使其成为工作的一个摆设。而工作人员进行大量的定额条目和各类型项目计算表之间反复抄录与校对,在进行这个项目过程中,人们花费的时间非常多,导致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非常低,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强度。

  1.3忽视了设计工作中设计图纸对于概预算编制的重要性

  概预算编制工作中忽视了对设计工作的设计图纸重要性,影响建筑投资,导致建设投资的差距增加。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时,没有对设计图纸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和推敲,对各个定额条目和设计图纸说明等内容不熟悉。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忽略了对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占地面积以及建设标准考查问题,就开始进行设计,导致问题增加,使得概预算编制质量降低。

  1.4陈旧的思维模式

  建筑工程进行概预算编制工作时,人们没有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模式,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编制工作模式,使其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工作人员没有开动脑筋,工作一直得不到创新,对概预算编制质量也不能考虑到其全面性和创新性。工作人员之所以没有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低下,都是因为被传统的概预算编制荼毒了。其应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案都是照搬过来的,与现代化建筑发展完全不相符,使其对于工程造价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2建筑工程造价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2.1加强概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的素质与编制和管理

  在概预算编制质量过程中要加强对编制工作的人员进行素质意识培养和员工对于概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实施问题。因为在建筑工程中概预算编制质量是检验建筑工程质量的要素之一,也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一个基础设施。其是一个繁冗而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工作人员发挥概预算编制工作的作用,达到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中的最终目的。首先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强烈的'责任感,把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看成第一位。然后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员工需要具有全面的概预算编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对国家的有关概预算编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有一个熟悉的程度。工作人员要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

  2.2加强对网络计算机的利用进行有效的概预算编制工作

  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实践比较紧迫,任务较紧急,可能会出现很多任务上的纰漏,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计算机进行概预算编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因为这一工作的复杂性,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通过定额条目和各类型项目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的抄录和校对,这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帮助所有数据处理内部人员进行工作岗位和责任的划分,制定相应的条例。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授权规定,不能非法进行操作和越权,这样不仅充分运用到计算机,还能对概预算编制工作任务进行保密工作。把建筑工程建筑项目,从最初的投资和进行网上招标以及进行最终的竣工总体结算,把各个环节应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进行有效结合,经过无缝接口技术把其集中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预算和投资系统,再进行对集中后的完整项目质量和进度安全等的深化。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使其变得更为科学和合理化。

  2.3加强概预算编制的创新思维

  现代化建筑工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工程造价的革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要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加强概预算编制的创新思维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的概预算编制。采用多人概预算编制工作,挑选其中最合理的最全面的人员,实施奖惩制度,使工作人员加强创新思维模式,并且运用到实际概预算编制工作当中。

  3结束语

  要把握好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加强概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的素质与编制和管理;加强对网络计算机的利用进行有效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对设计工作图纸工作的管理;加强概预算编制的创新思维。在进行概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全面掌控好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薇.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07):123-124.

  [2]田红霞.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J].山西建筑,20xx(07):243-244.

建筑工程论文14

  1清水混凝土及其施工技术概述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之后,可以形成一种自然表面效果,以此作为饰面,与一般混凝土不一样。清水混凝土的表面比较光滑平整,而且具有均匀的色泽和比较分明的棱角,也不会出现碰损与污染现象。同时,其表面会被涂刷上透明保护剂。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迎合了绿色建筑的需求,具有环保的特点,在道路桥梁、工业,甚至民用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比较简单,施工质量要求却很高。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较大改善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节省了施工的时间。

  2民用建筑在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测量分析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测量放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度和外形尺寸会直接受到测量放线的位置和尺寸等准确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施工测量工作,首先要根据原设测控点来引射到民用建筑上,从而落实相关保护工作,并且对测量的控制点与中心线等进行复测控制,从而确保其准确性。其次,在对民用建筑的控制点进行放样定位的过程中,采用三角形网对平面控制进行布量,而其三角网边可以是控制板的中轴线。在底板上部立模处进行点位放样,可以直接以轴线控制点将底板与孔中心线测放出来,其误差应该小于2毫米。

  2.2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分析

  首先,模板可以和外部混凝土直接接触。

  在对模板进行选材与设计时,要严格控制面板材料,厚度一般都不会小于5毫米,其型号至少是Q235A。在切割钢板之后,应该对其进行抛边处理。在进行模板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其拼缝必须最小,不宜采用明缝。而除了板底模板和梁之外,模板的设计应该是拼装或者整体式大模板。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和拉螺栓的布置来对模板背部进行合理的计算,从而确定其设计值。

  其次,就是模板安装。

  在进行模板安装之前,应该在面板上将无色轻机油涂刷上去,其吸水率应该适中,而且其厚度要均匀。同时,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擦拭,直到流状液体不再出现为止。在模板的拼缝间,应该设置15mm×2mm双面泡沫胶带,还要注意其脐带不应该露出面板,从而使得拼缝具有一定严密性。根据放样图来对模板进行编号,从而可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对号入座,然后定位使用。相邻的两个模板间,其高差不应该低于1毫米。另外,柱和墙模板的脚下不能出现漏浆。因此,要在模板的周边采用比例为122:的水泥砂浆来进行找平,而找平层顶面应该和模板处于相同的标高位置,从而避免落差。再在找平层上将弹性塑料铺垫上去,而且要在模板地步进行下脚限位的布置。因此,可以在预留短钢筋上焊接上50毫米的L50×5限位角钢,而且每一边都不应该少于两块。

  最后就是拆除模板。

  在这个方面,需要考虑气温条件。当混凝土在浇筑完成18小时至24小时之后,就可以将模板拆除。而在拆除模板之前,还需要检测混凝土强度,并且制定拆除转向方案,再严格执行其相关要求。在拆除模板之后,要采用涂刷养护剂对其进行养护。对于梁侧模板和墙体来说,其混凝土在浇筑完成7d之后,可以将模板拆除,再将其表面的混凝土浆液进行及时清除,或者将其表面的油污进行及时清洗。在选用混凝土原材料时,其粗细骨料和水泥都应该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除此之外,混凝土配合比应该符合其设计强度,并且符合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同时,混凝土配合比还需要达到泵送和色泽一致的相关要求。在对混凝土进行试配之后,还需要根据配合比来对外加剂和掺和料的掺量和品种进行配置,不能随意对其配合比进行改动。混凝土在进场之前,需要具备出厂合格证,要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较佳,并且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其外观。混凝土拌合物外观的颜色应该保持一致,不能出现分层现象和离析现象。在运输混凝土时,每辆车的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应该达到相关要求。除此之外,试验人员应该在施工现场根据相关规定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查,还要检验坍落度,并且在现场取样制作。

  3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有三种,即钢筋工程控制、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及其浇筑控制。第一,在对钢筋工程进行控制时,应该确保其钢筋表面都没有出现污渍、锈斑等现象,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污染。不能外露绑扎钢筋的铁丝,否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锈蚀污染现象。因此,应该将铁丝向钢筋骨架中间折好,避免锈蚀现象的发生。如果要使得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出现变形,则应该在混凝土保护层布置比较均匀的塑料垫块。第二,在清水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方面,要优先选择使用硅酸盐水泥,而其批号和强度等级都一致,生产厂商应该为同一家,确保清水混凝土没有差异。粗骨料的规格、颜色和产地也都应该相同,其粒径范围应该为5毫米至25毫米。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连续级配,含泥量至多是0.8%。粉煤灰的细度和供应厂商应该一致,而且不含任何杂物。除此之外,要严格根据试验来确定清水混凝土的生产投料比例,对水灰比与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当气候出现变化时,应该对砂子和碎石等进行抽验,确定其含水率,从而对用水量进行及时调整。第三,在清水混凝土浇筑的控制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规定来对现场组织措施和施工技术保证措施进行落实。而且要对运输的混凝土坍落度进行逐车测量,确保每个批次的清水混凝土都可以保持一致。要对每次下料的厚度与高度进行严格控制,分层厚度至多是30厘米。振捣操作要正确,不要过振或者漏振。在一次振捣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二次振捣法,确保清水混凝土的均匀性,也能够将其表面气泡减少。除此之外,还要对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其振捣棒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时,其深度范围一般都是5厘米至10厘米。振捣时间通常都是十五秒,避免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气泡问题和翻浆下沉现象、

  4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比较广泛,清洁环保、没有污染、施工时间较短和施工成本较低。同时,这项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要求也比较高。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其施工技术要点,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而且,施工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民用建筑施工项目和工艺要求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论文15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负责任的重要表现。我国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更多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并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项目工程的管理是贯穿在工程始终的,因此每增加一种管理方法都会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6个不同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数字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重要的探讨话题,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手段以及推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步伐,我们在建施工程施工中采取数字化管理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将每个阶段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更好的量化分析,需要将每个环节的工程量和内容进行分解并建立模型,那么就可以通过对分解模型的最终数据结果来判断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工序是否符合要求,这就应运而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数字化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系列数字化建设举措的实施,在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我们把所需要的建筑工程设计出来,然后再通过对施工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就是建筑物,那么在这个复杂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的进行管理进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好。而我们通过对这个过程一系列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指导管理的手段就叫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施工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数字化为基础,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整合信息并在完整的信息处理机制下进行运转的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数字化施工管理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无论什么管理形式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系统是能够建立起来并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这种系统的建立和和运用也是实现建筑工程高效、高质量施工的重要基础。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分析

  2.1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分解。在建筑工程刚开始的时候,要根据结构分解理论对施工的整体结构进行细化和分解。建筑工程的分解要按照总的工程量以及施工的主要内容进行,并不是随机分配或者毫无规则进行分解,这样的工程分解是毫无价值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工程进行模块划分的过程,通过模块划分将每部分进行编码,每一块模块任务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2.2确定每个分解模块的特征目标。每个分解版块一般都是由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组成的`。其中的施工效益由施工所花费的成本、整个工程的产值以及施工的利润等数值进行确定;其中的施工工期一般根据绝对工期以及相对工期的数值进行衡量;施工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照检查数值的标准值和检测标准确定。这些数值的确定和衡量都是依靠PDCA管理法进行,所有的特征目标确定之后就可以投入的下一阶段的工作。2.3施工管理阶段。在基本了解施工内容和施工工程量的基础上,会对工程进行分解和特征目标的确定,然后就会进入到施工的管理阶段。施工管理也是按照过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各项施工内容和施工计划也都开始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控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4施工过程的检查工作开展。PDCA过程管理法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后要做好各项监测和检查工作。要将施工的基本情况和每一次的检查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由管理者根据检查数据指标分析确定施工质量并及时跟踪进一步的施工情况。检查数据总结也是围绕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的质量进行展开,通过这阶段的检查数据和各个模块的特征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有益的信息。2.5项目自检和处置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检查数据对比分析就可以总结出施工每一个环节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楚什么要的检查数据结果,就会是什么样的施工质量,只有符合标准的施工数据才可以证明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有问题或者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施工单位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并且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2.6项目循环和整合阶段。在每一个分解模块的施工任务和施工目标完成之后,就要将每一个模块进行融合并进行综合管理。最终的数据汇总分析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整个过程都会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变得更具说服性和科学性。最终的模块整合,使得每一个模块的特征目标整合成一个项目工程总的特征目标,最终的特征目标分析数值也可以反映出整个项目工程的总体施工情况。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在新时期的更好发展,企业除了对外要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建造出更高质量的项目工程以外,对内还应该加强管理,创新当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寻求更多有利于工程进度提升,有利于解决阶段性施工问题,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数据化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整理分析的管理方法,主要的数据分析都和工程的造价管理相联系,更好的将工程的每一个部分检测进行量化,进而可以更好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最快速的反应。

  作者:李建丽 葛红星 单位:沈阳鹏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沈阳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刘富强,王宁波.基于BIM技术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集成管理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xx[C].20xx.

  [2]刘国兴,芦亚东,轩艳群.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3).

  [3]顿玉群.工业管道工程加强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化工管理,20xx(03).

【建筑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论文06-20

建筑工程论文【优】06-22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01-07

建筑工程论文[必备15篇]06-21

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论文12-04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7篇01-07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05-17

建筑工程论文集锦【15篇】06-21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