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论文

时间:2023-02-20 16:40:0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房地产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

  对房地产营销来说,现实为乐观的情绪所笼罩,开盘即售罄的神话还在上演,似乎一夜间,房地产市场完成了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过渡,成为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少有的卖方市场。这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商对营销活动的关注度日趋减弱;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营销压力的弱化,使得开发商正在强化把自己看成是销售终端,即普遍选择所谓的零阶渠道策略,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营销渠道成本,获取高额回报。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开发商在乐观之余,对于营销,特别是蕴藏最大变数的房地产营销渠道的建构问题,更应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毕竟,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残酷的,其调节功能也是强大的,现代市场营销中的渠道为王、终端取胜的法宝将是决定开发商如何赢得先机的主要因素,因此,作为开发商在渠道建构方面不能居于一时之得,应有宽泛的视野,长远的战略和规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零阶渠道策略本身并不利于开发商的自身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专业化的分工才是发展趋势,该怎么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自己应该有基本的分析和判断,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长。开发商需要的是追求整合优势,而不是面面俱到,都由自己来做。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营销渠道建构中,如何充分运用具有专业水准的房地产营销公司及其它形式的渠道、加以整合才是发展主流,整合渠道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当然,由于房地产的行业特点,营销商与开发商在承担市场风险上并不对等。现实中,开发商往往对营销商的顾虑较大,同时也承担了较大压力,因此,即使有合作,一旦楼盘走势与预期有差异,在风险不对称的情况下,开发商往往会强制中断合作,改由自己直接操作,回到零阶渠道策略上,这是一种惯性,也是规避风险的本能。因此,从营销商来讲,也有如何先期与开发商沟通,如何进行市场风险分担,如何培育市场,如何弥补开发商在市场资源不足等方面有所安排,从而激发起开发商建立一阶,或者二阶渠道的欲望和决心。

  基于当前这一现实,作为房地产的营销渠道建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三点思考:

  思考之一:开发商的渠道定位策略一定要有,并且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就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而言,影响渠道定位策略的因素主要有:产品、顾客、中间商特性、竞争、企业、环境六大要素。对房地产营销渠道的定位策略的选择,仍然需从这六个要素的组合入手:

  (1)房地产产品有其两面性,即房产一方面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吃、穿、住、行,人人需要;另一方面,房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投资性,在一定阶段,则表现为较大的投机性,即可能导致需求泡沫的产生。

  (2)房地产投资巨大,在现阶段中国,几乎耗尽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毕生积蓄。因此,该类产品特征决定了消费者应是较理性、慎重(现阶段的销售热潮,只能看着是短暂的、非正常的一种现象,不能做常态研究之用)。

  (3)房地产在城市化的大环境下,较长时期内,消费意愿较强,需求比较旺盛,但竞争也异常激烈,门槛越来越高,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事,更多的表现在其价值链的竞争。

  (4)基于房地产价值链的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势,开发商的渠道定位策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必须有,且要准确。笔者以为,对开发商而言,现阶段要做好渠道定位策略,应着重在以下两点上用力。

  ①先期造势。渠道建设应在开发拿地时,就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等前期工作一并进行,并有意识的通过前期4P组合与目标市场沟通,进行初步市场切入。

  ②在目标市场切入成功后,须进一步造势,以形成强烈的市场需求信号,造成营销商主动联系要求合作的态势时,有针对性的筛选出符合自己楼盘定位,且在财务、信用及营销推广能力良好的营销公司,作为最终的渠道合作伙伴,在一条价值链上,直接借助其强势渠道,依靠其网络,进行目标市场拓展,向最终目标客户群渗透,全面覆盖目标市场。思考之二:渠道完成由“纵深狭窄型”向“扁平宽广型”组织架构转型。

  在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由纵深型向扁平型转变的大前提下,房地产营销渠道也不例外。开发商在建构分销渠道的基本框架时,应由选择习惯的自销为主,即“纵深狭窄型”向选择实力雄厚,有特质的营销商和个人渠道,即“扁平宽广型”过渡,从而形成渠道的重心由高向低,由窄向宽的多渠道的转变、建立专业化运作为主的渠道整合优势。

  如何转型,在已非常专业化的房地产市场,有个独特现象,值得重视——个人营销渠道的潜在网络优势。

  楼盘营销有一大特点,即社团与交际纽带的特殊作用——口碑效应。往往一位老顾客所带来的营销价值,非常可观,作用尤为明显。这些老顾客,他们有固定的朋友圈子,有基于亲戚关系的网络资源。在关系营销、整合营销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为了追求利益,他们希望发挥其所掌握渠道资源的效益,以获得个人收益,因此有动机作为个人营销代理,对于开发商来说,老顾客是可充分利用的口碑渠道资源。

  但目前,许多开发商更多的把这种渠道看成权宜之计,并没有相应营销战略跟进。其实,从长远来看,对个人渠道,开发商完全应纳入其营销渠道整合中,必要时(市场网络基本理顺)应争取将其并入自身营销网络体系,把现实、潜在与将来的关系顾客固化在目标群中。

  同时,在与老顾客个人合作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吸引个人加盟,纳入渠道网络布局;如通过VIP会员制等形式,建立起基于利益上的对公司的忠诚度。

  (2)要具有可控性。通过个人的利益依附于开发商整体利益的实现和提高来控制个人的营销行为。

  (3)公司相对应的服务流程要便捷和灵活,公司应对个人进行有效地扶持,特别在营销分层兑现上应尤其重视。因为,个人与开发商相比,本身处于相对弱势,如承诺没有实现,很难挽回,可能影响宽泛。

  思考之三:开发商应与营销商建立起心理契约关系。

  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一种非正式的、非书面的,无法律效力,但如果违约会给违约方带来极大心理压力的心理关系,严重时可导致中断合作。根据艾奇奥尼矩阵模型,在组织与个人之间,存在三种有效的心理契约组合,这些组合,同样适用于开发商与营销商的关系。因此,开发商与营销商在完善有关书面合作契约的同时,应尽量选择有共同价值观的营销商,在战略利益上结盟、在相互之间扶持、在奖励政策灵活等方面、建立起双方之间规范型与道德型的心理契约关系。

  (1)开发商的规范型:建立富有诱惑力的价值观体系、与营销上共建价值链条。

  2)营销商的道德型:基于对开发商价值观的认同,合作有长远考量,不计较暂时的得失。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2

  对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与培养体系。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一方面,房地产高级管理人缺乏,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在开发理念、融资风控、建设管理与后期服务等方面引入高层次和有创造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数量众多,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连续数年遭遇“最难就业季”。解决房地产人才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需要认识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推动高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迎接房地产市场“新常态”的挑战。

  一、转型期的房地产企业人才需求特点

  房地产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前期融资、可行性研究、土地获取、项目策划、施工建设、项目营销、竣工交付和物业管理等,业务涉及价值链长,需要的专业人才涉及面广。从需求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招聘人才类型可以归为金融财务类、策划管理类、工程技术类和营销服务类。在实践中,房地产企业以项目为单元,每个项目组都需要上述人才,不同的专业知识需要能够有效地融合与贯通,才能形成“能用”和“管用”的人才。

  1. 综合性特点从行业特点来看,房地产行业与宏观经济、城市经济关系紧密,房地产项目需要应对宏观经济波动与房地产调控的影响,项目团队需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特征,合理确定项目定位,才能降低后续的销售风险。从开发过程来看,企业需要与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各类专业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项目团队面临多项与政府部门相关的报批业务。例如,在土地购置阶段需要掌握土地使用制度、出让制度、使用权出让等相关知识,明确土地的规划条件约束;在规划报批阶段,需要掌握城市规划、项目规划、项目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这一阶段对综合性知识和沟通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房地产企业的人才管培方案基本上是从培训、轮岗再到专职岗位的过程,新员工需要全面了解房地产项目的流程与特点。房地产项目对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大学毕业生知识窄,难以适应房地产项目的需求,而中小房地产企业通常不愿意承担人才培养的成本,常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部分房地产企业偏好招聘有政府工作背景的员工,他们通常拥有丰富的综合知识面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2. 区域性特点房地产项目受到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习俗影响较大,项目根植于区域之中,项目定位不能离开所在区域。项目团队对于城市、区域与板块的认识程度决定着项目定位的高度。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板块居住文化,影响特定区域人群的住房消费心理。住房消费者选择了一个项目,也选择了一个区域和生活方式。区域与板块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类型。由于房地产区域与板块的形成与演变是城市历史、城市规划、居住需求等要素影响的结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区域性是重要的特点,项目团队需要对城市、区域与板块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这恰恰是毕业生最缺乏的。

  3. 金融化特点从国外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都经历了由开发建设转向资产经营与金融服务的.过程,房地产作为金融资产的特性在发达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国房地产业处于快速变化中,项目融资、风险控制与资产经营处置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明显,房地产企业开始涉足金融与资产经营领域。目前,金地、万科、绿地、绿城、滨江等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通过成立房地产信托基金、产业基金或入股银行,涉足金融领域,房地产企业的金融化趋势明显。金融化也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通常将房地产专业纳入商学院下的金融和财务学科,注重学生对于房地产金融与财务知识的传授。综合性、区域性与金融化是快速城镇化阶段房地产经营管理中展现出来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需要高校及时调整课题体系、教学方式与培养方式,推动人才供需之间的平衡。

  二、高校房地产专业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高校培养体系中,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在1998年的专业调整中受到影响,被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断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崛起,房地产专业的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由于专业设置的限制和院校学科背景的差异,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情况复杂,依托的学科背景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培养的学生还难以适应行业对于综合性、区域性与金融化的要求。

  1. 学科体系分散,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高校设置相应的房地产专业设置,依托的一级学科包括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等。房地产专业设置多数依托工商管理与应用经济学科设立,课程设置也是偏重于经济管理,重点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地经济学、房地产估价等;工程管理依托工业工程或者土木工程专业,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课题体系结合紧密,偏重于工科教育,主干课程包括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此外,部分高校依托土地资源管理开办房地产相关专业。由于高校依托的学科基础不同,课题设置也各有侧重,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基础与知识结构差异较大。课程体系与知识专业的不同导致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课程体系上的差异性与非标准化,对培养学生的质量影响较大,也给房地产企业人才招聘带来了困惑。因此,相对于成熟的专业,房地产专业的学科体系还存在“散、乱、基础不牢”的问题。

  2. 专业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房地产专业作为高度应用型的专业,能否与实践充分结合,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目前,房地产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材、书本上的知识不能适应房地产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目前的课程体系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脱节严重,部分教材沿用上世纪版本,内容知识陈旧,难以在现实当中得到应用。而从国外引入的教材,也存在与国内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其次,房地产专业教师队伍与实践脱节。由于我国的土地与住房市场都处于制度转型、行业兴起与市场发展的阶段,制度变革与市场发展的速度较快,高校教师队伍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没有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教师队伍自身知识体系更新节奏较慢,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培养方式与企业脱节如何能够与行业、市场、企业紧密结合,是培养房地产“管用”学生的关键点。从国内高校房地产专业的培养方式来看,主流的培养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课题教学为主,对于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如何使房地产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结合,推动培养方式由“被动”面对市场转向“主动”适应市场转变,已经成为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三、推动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建议

  1.独立设置房地产专业,夯实高效人才培养基础体系房地产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在一定时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房地产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形成我国具有独立性的房地产专业设置与培养体系。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在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独立设置房地产专业,形成本科、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同时,设置相应的专业硕士,形成学术与专业两个培养体系。从国家层面设置相对的房地产专业,统一学科口径,统一课程体系,有助于相对规范和完善的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此外,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变化,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需求结构、需求规模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得到发展,课程和方向的设置还需要与时俱进。

  2.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培养优质管用的专业人才尽管高校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题体系中设置相应的实践培养环节。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教学与实践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英国房地产教育体系中对于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等应用性的课程,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对应方向的房地产项目,实地参与项目的运营过程。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专业学生要求在大学期间有一定周数出国考察,培养全球视野。在考虑房地产专业培养中,国内高校也应该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视角培养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从国际视角来看,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培养方案中设置暑期国际房地产夏令营,对国外特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与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开拓国际视野;从国内来看,以课程为依托,以实际项目作为案例,明确“房地产开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课程为“教学+实践”的课程,规范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

  3.与行业资格认证挂钩,探索教育专业化路径英国与我国香港地区成立有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和香港测量师学会等,这些协会及其专业认证有助于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桥梁。通过专业机构认证,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行业与企业的要求。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有助于明确学生培养的方向。目前,国内房地产专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规范化与专业化是下一阶段发展的趋势。国内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协会也逐渐崭露头角,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等。充分重视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企业与高校三结合,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且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房地产专业人才。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3

  摘要: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其实施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公允价值模式的引进稳固了净现值(NPV)估值方法在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投资者投资观念的变化,房地产投资逐渐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规范房地产投资行为的会计操作,20xx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专门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明确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细则。本文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着手,重点剖析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对相关企业会计处理及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一)房地产投资的普遍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持有房地产的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除了将房地产用于自身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场所或作为存货对外销售外,不少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赚取租金或增值收益等活动,甚至作为主营业务活动。房地产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因此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加强和规范房地产运作,是加强房地产投资监管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旧会计准则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不合理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来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没有专门规定,很多企业直接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加以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按其估计使用年限提取折旧或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而且经过若干年以后,它们的市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高出其账面原值数倍,显然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将投资性房地产不加区分地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看待,进而采取历史成本计价,违背了会计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的原则。

  投资性房地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新准则第3号明确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实现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具体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企业的自用房地产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则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畴。由此看出,投资性房地产既不是为了企业自身使用,也不是为了出售赢得利润,而是为了在租赁市场或投资市场获取租金收入或资本增值收入的房地产。要判断一项房地产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按图1步骤进行。

  首先分析判断该项房地产是否属于可供出售的房地产,若是,则界定为商品性房地产,按照《存货》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若不是,则进入下一步。分析判断该项房地产是否属于自用的房地产,若是,则界定为自用性房地产,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若不是,则可以界定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1.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第二章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初始投资只能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并分别对外购、自行建造及其它方式获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会计核算时,按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

  2.后续计量。新准则第三章相关条款规定,企业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成本计量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分别适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求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计量后以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对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而是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最终计入当期损益。相关会计处理见表1。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第四章相关条款对企业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时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在成本模式下,会计处理相对简单,企业只需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即可。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如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账户。相反地,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具体会计核算见表2。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第五章第18条指出:“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条规定为企业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规范。和固定资产处置一样,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相关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新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了两个前提条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五个要求,以及规定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不可逆转换,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行业操控利润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用性,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新准则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境内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境外市场的可比性,无疑有助于境外投资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有效评判。此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企业高级管理层履行责任的信息,检验其作出继续持有或已经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决策的恰当性。

  (二)有利于稳固NPV估值方法在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地位

  随着近年来投资性房地产的逐渐增多,尤其是人民币升值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然会诱导市场更多地关注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并使NAV估值方法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此外,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模式的选择,特别强调“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这一要求排除了采用其他财务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可能。因为其他财务估值技术往往包含若干假设,与参照活跃的市场交易价格相比,会带有较大的主观成分,易产生争议。可以预期,新准则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构成长期利好。

  (三)为房地产行业实施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通过对新准则有关条款的进一步解读,可以预测该准则未来很可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原因在于:第一,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标准比较模糊。第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第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容易导致虚增利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xx

  3.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4

  摘要: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选择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选择不同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后果和经济后果,因此,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原因的基础上,探究当前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多选用成本法计量的原因及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途径。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政策 成本模式 计量

  理论上讲,随着近年来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市场价值持续增长、其账面净值显著低于公允价值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会给企业带来较为丰厚的账面收益,进而为其获得资本市场和再融资提供便利的条件。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公司仍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模式的企业少之又少。若要深入的剖析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的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应对有关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原因分析

  首先,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并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与会计管理相关的较为可靠地信息。由于会计计量与报告中存在的主观性特点,就使得财务人员可能对通过以经济业务产生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其次,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事务方面存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企业之间由于所处环境、经营规模及经营状况等条件的不同,为促使会计信息恰当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为获取最大的利益且不违反准则、制度等目的,留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企业需要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二、现阶段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多选择“成本模式”的原因分析

  了解了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原因之后,我们就应全方位、深入的剖析,以确定在新会计准则下为什么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多采用成本模式的原因:

  (一)成本模式的选择

  对税收更有利成本模式计量时可以通过计提折旧抵销的所得税此时必须缴纳。

  由抵税效应的消失引起的所得税税赋的加重,也成了不少企业选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一大顾虑。另外,“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政策虽然明确了投资性房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税,但却不能计提折旧抵税。

  (二)公允价值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可见,企业一旦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就很难再调回到原来的成本模式。正是由于计量模式的不可回转性,使得大部分地产上市企业不敢轻易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而仍处于观望态势。

  (三)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不具备完全市场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准则同时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是由于相关市场体系还不健全,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还不够高,还很难满足新准则所规定的两个条件。

  三、完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向

  (一)完善会计准则与政策法规

  新会计准则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是:资本市场建立时间段、有关经济的政策与法规不完善等。因此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赋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还需要循序渐进。首先,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具有较为广泛的参与性,借此以提升会计政策选择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其次,制定会计准则应具有前瞻性,不应使准则落后于实际的经济活动管理中;再次,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防止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人为操纵和寻租行为。

  (二)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相关权力

  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配置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各方在索取权问题上有更充分的讨价还价,优化企业内部不同层次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具有的相关权力,使企业契约的制订更加的完善。具体而言:公司管理层享有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权;董事会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所以公司董事会理所当然的享有会计政策选择的决策权;监事会有各个缔约主体代表参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四、结束语

  企业无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是成本计量模式都各有利弊:公允价值的引入符合全球一体化的要求,能够更好的体现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使企业账面价值更加及时、客观地反映市场的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比如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可操作性不强,等等。成本计量模式则沿用了传统的资产计量方法,会计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不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资产状况及盈利水平较为稳定,不容易被人利用进行利润操纵。但却反应不出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公允价值,不符合全球一体化的要求。这两种后续计量模式预计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企业应如何选择,关键还是看该企业适合于哪种模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2]朱莲美,李高波.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差异及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xx,(06)

  [3]郑儒彬.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3)[4]姚振飞.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7)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5

  1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及资金筹措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向当地工商管理行政部门申请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之后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没有资质证书不能从事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一般情况下,先取得暂定资质,随着房地产公司的依法经营,业绩的产生,不断提升资质等级。

  房地产开发商从决策进行某地产项目的开始,就应该考虑用于项目的资金来源,一旦获得了该项目的开发权,就应当花精力为该项目筹措资金,以免在正式开工后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被动或损失。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来源大致有四种形式:

  1、企业自有资金。

  2、银行信贷。

  3、社会集资。

  4、其他融资方式(各类信托基金、合作开发、银团联合贷款等)。

  四种形式可单选一种也可联动。

  2 项目的选择及选址

  项目选择是房地产投资的首要工作,也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工作。如果房地产项目选择正确,应该说投资已经有了六成至七成成功的把握。广义上讲,房地产投资选择就是房地产投资决策。房地产投资项目选择需要专门的知识及能力,需要专业人员或专家的参与。但专业人员或专家只能起到参谋或顾问的作用,要认定一个项目值不值得考虑,是否可以投资,最终还要依靠投资者自己的分析决断能力,还要依靠企业的决策部门。要做出正确的项目选择,必须对投资环境、投资时机及投资的法律保障做深入细致分析,必须对拟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宏观及微观地产市场做全面、深入的调研,还必须对拟选项目展开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还应对项目进行策划,这是十分关键且必须的。

  项目的选择完成后或同等要进行选择地块。所选择地块要符合消防要求,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有资质土地部门编制项目选址勘界报告后,要先后得到消防、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步批复(预审)意见。取得规划部门关于选址的批复意见或城市规划条件通知书后,当地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即可开展征地工作,完成征地补偿相关工作后,进行土地的招、拍、挂工作,并与中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出具建设用地批准书,进而可到规划部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的选址决定了房地产开发的征地成本和开发经营的利润空间,是房地产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3 项目的立项

  即项目在发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而取得立项批文。项目核准或备案的要件包括项目申请报告(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完成);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意见(土地预审意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部门的批复意见(选址意见书或城市规划条件通知书);环保部门出具的意见(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审批表,并经有资质的`评估单位论证通过)。

  4 项目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

  按照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符合开发意愿,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拟开发项目进行规划和施工图设计。项目规划经规划部门审查通过后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施工图经有资质的图纸审查中介机构或建设主管部门下设的图纸审查中心审查,获得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同时,项目施工图还要及时向消防和气象主管部门报审,确保消防及避雷系统符合有关要求。

  5 项目的招标

  主要是指规划设计、地质勘察、施工和监理公司的招标。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进行上述各项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也可以自行组织确定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和监理公司。但是工程施工招标,一般情况下必须由招标代理公司组织,在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交易厅中进行,最后向中标单位发出由建设主管部门、招标代理公司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方签章的中标通知书,中标的施工企业应及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企业不仅需要保持良好的业务素质,也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相关机制,提高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与控制。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成为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为企业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就新时期房地产财务管理以及控制的相关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管控的概念以及意义

  所谓房地产财务管控,是指企业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局部和综合结合的方法以及多样化的会计方式对企业在从事经营过程中所有的行为进行科学和合理的控制、监督以及规范。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提高企业在日常运行中的工作效率以及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学的真实程度,从而在企业进行新的决策时提供有效的参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有着一定的区别,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房地产产业链比较长、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并且中间环节多,这些决定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高难度;其次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要处理好外部和内部的关系;最后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都比较高,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好的职业素质和风险预测能力。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房地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企业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的利用资金,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情形下,房地产财务管控的意义就显而易见:第一,财务管控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体现,能有效调节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财务活动,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算以及监测,保证企业朝预期的方向发展。第二,企业的财务管控是当今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一种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之前简单的财务管控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使得开放化和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出现。最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治理和结构具有很好的完善作用,能将企业较为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保证企业长期的经营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效果。所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来说,必不可少。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薄弱

  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的流动性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独立性,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也比一般生产性质的.企业高,财务内部控制也显得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内外部审计监督乏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弱化,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内部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而有些单位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职能上也未发挥作用;其次企业的存货管理不够完善,很多企业因为存货而占用的资金通常会超过成本的两倍,这样容易造成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的流动不畅,增加资金的占用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行;第三,应收账款的控制不强。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容易导致资金的回收时间较长,这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企业也没有严格的赊销制度和收账手段,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容易成为呆账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资产的运转。

  (二)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意识淡薄

  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在带给企业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也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和控制不够重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理念已经很难适应和满足新时期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需求,并逐渐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很多企业对财务的管理以及控制的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控制体系和措施,导致财务工作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账目不清、会计信息失真以及核实不明等情况,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及绩效考评奖惩机制

  目前,尽管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中的费用预算管理也比较重视,但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产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着急上项目,没有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测算及层层落实,预算计划做的并不细致,另外地产企业的开发周期长,在过程中无法做到费用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使得预算形同虚设,这些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果,进一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和企业经营效果和质量的严重下降。有的企业只有预算管理机制,未与绩效考评奖惩机制结合起来,无法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和低成本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部门的设置通常是金字塔形的,这种模式导致财务管理的层次繁多并且效率较低,这样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设置已经很难满足目前房地产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趋势下,很多工作都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完成。新时代也需要更加专业和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入到财务管理的队伍中来,更好的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及理念,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受制于传统模式的影响,目前的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理念相对较为落后,也缺乏主动学习财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业务水平相对低下,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发展的需求,对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也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三、改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不断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财务内部审计

  不断建立和完善对于房地产企业财务管控的内部制度,这是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贯穿企业整个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会计的相关要求逐渐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控的制度,建立起内部核查、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等一系列完整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密切监控企业的存货、资金、成本核算以及应收账款等情况,有效降低企业管理的成本,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安全运行。另外,企业不但需要对财务进行内部严格的管控,还需要对企业的决策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进行控制和审计,保证企业所有进行程序都科学合理。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建立职务的分离制度,合理安排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相应职责;其次是要建立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财会工作规则、核算流程以及财会人员的责任;第三是要建立授权审批控制,明确财务人员的授权的权限及相应的承担责任;第四是要建立企业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金运转健康。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意识

  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视,放弃房地产门都要定期检查资金是否到位,是否专款专用,对于那些资金没有到位、擅自挪用资金的基建项目,要及时进行整改,保证计划的落实。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建项目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作,财务管理在基建项目中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基建项目的社会效益能否实现,关系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财务工作的目的是做好基建项目资金的考核、监督、控制和预算,财务工作这不仅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还要了解实际花费的资金和预算之间的差额,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事业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正确履行本部门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合理承担项目投资人或者业主的角色。建设部门的会计核算是单位会计核算范畴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招标投标管理、合同谈判、合同管理、工程量价审核、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工作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必须充分重视,正确的认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本单位基建财务工作的水平。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7

  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控制非常繁琐,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政府职能,应对市场变化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政府控制行为的偏差

  1.1角色错位和偏移

  政府规范房地产市场时,应该制定相应的社会管理指标,而不是直接对商品房屋价格进行干预。

  各地区部委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政策方针,造成了多种调控政策的冲突问题,使政策难以形成合力,效果相互抵消,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缺乏一定地约束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

  1.2地方财政收入与房地产之间的微妙关系

  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为房地产税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利益要求要引起重视,为地方政府寻找除房地产税收外的其他税源,如若不然,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时不能认真贯彻,使政策形同虚设。

  要想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要厘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产分配关系,如果此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地方政府依旧会通过其他形式对房地产进行征税。

  1.3各部门之间的博弈

  对于持续增长的房价,中央的调控决心和力度是比较大的,但严厉的调控又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有七成以上都来自银行,因此,房地产的风险也被转嫁到银行,造成金融风险的存在。

  另外,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对房价更多的决定权掌握在房地产开发商手中,作为企业,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和政府期望通过市场自觉调整恢复正常价格本身之间就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所以执行政策的最底线是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博弈的战果。

  2、房地产市场政府的控制方向

  2.1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体系和廉租住房制度

  政府作为保障体制的主体,应该承担起保障全体居民居住权力的责任。对于收入低下,经济困难的家庭,应该以贴补房租的方式解决其住房困难;对处于温饱阶段的家庭,应该通过减免税费的方式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居民可以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购买商品住房。房地产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租赁市场,其总体发展还比较落后,政府要激活租赁市场首先要降低租赁的税率,通过建设公有住房,收购闲置房的`措施给低收入家庭提供可租住房。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努力使广大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2.2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绩考核制度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政府需要转变自身角色,更好的推动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育并不健全,走向成熟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房地产问题显然是不可行的,房地产市场的改革重点应该落在政府自身,其不仅是改革的对象,也是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政府政绩考核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其首先要打破以往对上级负责的考核制度,重新建立对公众负责的考核机制,将对公众负责纳入评价体系。

  2.3通过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时要遵循价值规律。税收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和完善土地增值税进行调节,设置一些新税种,如房产税和物业税等,其最大作用是能够调节贫富差距、抑制房价上升、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2.4法律手段的介入

  在许多发达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为法律。而我国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一旦出现危机,往往依靠政府发文等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这样虽然会在短时间内缓解房地产过热的现象,但持久度不足。

  3、结束语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是一个繁琐的命题,不仅要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还要考虑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起步比较晚,缺乏相应的实验数据和经验总结。国外的房地产市场体系虽比较成熟,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完全借鉴和照搬也行不通。因此,我国政府应结合自身的国情,行之有效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控制。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8

  摘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融资压力大、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这里既有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笔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经验,提出国内房地产企业应利用海外资金长期看好国内房地产业的良机,积极与海外资金合作;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加快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周转,较小的资金流量推动较大的房地产项目的运转,从根本上降低融资需求。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一、目前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现状

  1、融资压力大。房地产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融资压力大,不容易实现供求平衡。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业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央行121文件,利率上涨,国六条国八条的出台,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紧缩政策更加重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

  2、融资渠道单一。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融资主要包括自有资金和预收的购房定金或购房款。预收的购房定金或购房款不仅可以筹集到必要的建设资金,而且可以将部分市场风险转移给购房者。但是房地产企业单纯依靠内部融资是不能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更多的资金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获得。主要渠道有发行股票、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利用外资、合作开发、产业基金等。

  但目前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银行贷款。据统计,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银行对开发商发放的贷款占23.86%,企业自筹占28.69%,定金及预收款占38.82%。而在定金及预收款中大部分又是银行对购房者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因此,房地产开发资金约有60%来源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资金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

  二、造成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的主要原因

  1、土地取得成本提高。土地招挂拍的市场化运作大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拿地的成本,占用了企业更多的资金,同时也使得原先能够通过土地的增值获取超额利润的房地产企业利润变薄,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下降。

  2、房地产业可能进入调整期。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发展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波动周期一般为4-5年,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吻合。中国房地产市场从20xx年以来已经持续五年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会不会进入一个实质性的调整期?一旦进入调整期,产品销售速度必然明显下降,资金回笼周期延长,所有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3、海外企业竞争加剧。近几年海外房地产企业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有着数十年的行业经验、成熟的项目运作模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未来以资金实力作为核心竞争能力的房地产行业,中国企业必须保证资金的供给,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趁目前大部分外资更多着眼于成熟项目的投资时机,快速壮大自身实力。

  4、不重视自身资金的积累。作为一大投资热点,中国房地产业在持续走高,中国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海外资本、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外、港台地产商的强势进入,加快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同时加剧了行业竞争。有些房地产企业在前几年一味依赖贷款盲目投资开发,不重视自身资金的积累和竞争力的增强,以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5、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发达。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完善,住宅金融不配套,房地产信托、住房金融债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的金融产品的推出,虽然都对整个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控,和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业的紧缩,使得目前房地产业所需的资金不足,资金筹措渠道不畅,资金整体运行质量不高。

  6、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有关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仍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体系,缺乏相互一致性与协调性,操作困难,直接影响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正常开展。

  上述1、2、3直接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而4、5、6使得我国房地产业严重依赖间接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比如信托融资相对银行贷款受政策限制少、灵活、创新空间大,但信托产品尚没有一个完善的二级市场,难于流通。再比如房地产投资基金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较好的直接融资方式,房地产证券化的概念也被大多数业内人士接受,但是最关键的法律条件处于真空状态,使金融创新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主要途径

  1、完善房地产业金融市场,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笔者认为当前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国际惯例为参照,结合我国现有的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实际情况,突破重点,带动其他,分步到位,完善体系。所谓突破重点,指在结构体系上着重培育房地产信托业务和住宅抵押证券化业务等新型的金融业务,并以它们的发展推动其他市场的形成。同时在房地产金融政策方面则重在解禁,给房地产业制造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在房地产业金融管理方面,则要强调金融立法、经济杠杆和监管措施的协调配合,根据这一思路,目前应着手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房地产业的实际需要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实际承载能力,积极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等金融工具的发展,激励金融产品创新,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市场的效率。

  (2)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工具和操作手段,同时以发行B股、H股或外汇债券的形式,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资金筹措面,加速房地产金融的国际化进程。

  (3)加快完善房地产金融立法,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房地产金融立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修改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担保法》、《保险法》等不适应房地产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地方;二是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产业基金法》及涉及全社会的信用立法等。房地产金融的创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特别是在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发育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房地产金融业的法制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2、积极寻求海外资金,建立多元化产权投资模式。对于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等利好因素,促使海外资本积极在中国市场寻找房地产投资项目。但是目前国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中国独立运作项目的经验和条件尚不成熟,必然需要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因此与海外资本的联合就成为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一条良好渠道。同时这也是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提升自身开发品质的机会。

  以笔者所在的上海永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在公司成立的十几年中,就成功的与新加坡的亮阁集团、DBS发展银行、香港菱电等企业合作,共同投资了6个较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比如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广场项目,位于上海新天地附近的`丽景苑高级服务式公寓项目等。在几年前公司开始将融资对象转向海外投资机构,20xx年7月,公司与摩根士丹利投资基金建立了共同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战略联盟,紧邻新天地的锦麟天地雅苑成为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已全部售馨,外方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目前由我集团控股,并与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这两家国际知名的投资基金联合开发的永业公寓二期项目也在9月份正式开盘,该项目目前的平均售价达到22000元/平方米,且目前销售状况良好,也会为海外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带来满意的投资回报,目前集团已累计吸收外资达100亿人民币,开发土地近100万平方米,应该说通过与国际金融资本的合作,为集团开拓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不断的壮大了公司的自身实力。

  如何获得国外资本的认同呢?以笔者单位的经验:首先要作到诚实守信,外方作为跨地域的经营者,最看重的也是合作方是否诚实守信,往往在我们与外方洽谈合作事项之前,外方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企业的信用情况,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始终奉行诚实守信的原则,“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合作方的信任,才能与合作方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在处理问题时要奉行合作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即双赢的原则。在与外方的合作过程中要作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与外方和谐共处,在维护中方利益的同时也要合理的维护外方的利益,使外方在中国境内的投资利益得到根本保障。

  3、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如何加快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周转,较小的资金流量推动较大的房地产项目的运转,笔者认为企业应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快企业自身资金流转速度,从根本上降低融资需求。

  (1)加快资金流转。针对许多房地产企业资金流转不是很畅通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程序化的资金管理流程,明确企业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的重要节点,同时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利于将整个资金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以笔者所在的公司为例,以往在商品房贷款资金回笼环节中,由于整个流程需要经过客户提供资料、银行预审、公证处公证、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预售合同登记、银行信贷部审批、放贷等多个环节。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互相推诿从而造成占售房款绝大比例的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公司财务部在发现问题后立即明确了各个环节的重要时间节点,并指派专人负责,大大加快了贷款资金的回笼速度。

  (2)减少企业过度预支。以借贷方式筹措开发经营资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企业不要过度预支资金,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是靠借贷维持生计,靠负债支撑着企业,一朝债务发生危机,就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应好大喜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举债,将债务控制在安全值以内,尽早处置闲置资产,如空置房地产、闲置设备、存货等。以笔者所在的集团为例,95年以后公司为完成政府的危、棚、简改造任务,向银行贷款3亿多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9%每天须向银行支付利息10万多人民币,再加上当时市场不景气,地价下跌,使大批资金套牢在空置的土地上无力自拔,资产运行状况急剧恶化,当时企业领导经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和调整措施,包括主动调低价格,尽快盘活商品房存量,土地存量,尽快全力的回笼资金,最终规避了由资金风险引起的财务危机,使企业走出了困境。

  (3)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建立准确高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要有严格的成本费用预决算和审批制度,每一笔开支都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防止铺张浪费。企业节约出来的每一分钱,实际上都是企业自己的利润。

  【参考文献】

  [1]高聚辉: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中国房地产金融,20xx,06

  [2]潘爱青:房地产融资问题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xx,07

  [3]刘晴:我国房地产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07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9

  1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制度流于形式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是由包工头,施工队起家,经营者本身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重销售轻财务,财务管理基本定位于记账算账报表的原始会计核算阶段,根本满足不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完全忽视了财务管理应有的预算,指导,决策的管理职能,有的企业即使有相应的财务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常常流于形式,基本上都是领导一支笔说了算,遇到财税问题常常试图通过疏通关系解决,得过且过,没有真正思考过自身财务管理的缺失,势必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和后期的财务风险。

  1.2 财务人员自身职业能力不强,会计核算粗枝大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很多财务人员盲目追求房地产企业的高薪资,自身没有努力钻研房地产行业相关的财税业务知识,加之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者都是在取得土地后急于进行开发,回笼资金,财务人员也盲目随从,在开发前期就没有设计好财务制度体系,进行科学的财务测算,往往是边开发边摸索,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前瞻性的财务思路。这样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财务管理模式非常容易带来后期无法弥补的财务风险。

  1.3 财务的过程控制极其薄弱

  1.3.1 资金管理随意性大,没有真正认真分析企业在每个时点的资金盈余及缺口。日常资金使用没有相应的控制和资金使用计划,领导签字后即可以付款。一些开发企业在收到预售房款后资金稍有闲置,就急于进行再投资,一个项目没有开发完,盲目购置新地块,财务人员也没有提出项目投资的建设性指导意见,造成旧项目后期资金不够用,新地块占用资金无法利用。很多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盲目扩大规模,最后陷于资金严重匮乏境地,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又盲目加大融资力度,加之融资难度大,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不从小贷公司或向私人高成本取得借款,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资金链断裂而中途不得不中止项目开发的案例时有发生。

  1.3.2 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控。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主要有目标利润预算和资金预算,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预算,甚至根本就没有财务预算,经营者把预算简单地理解为工程部的项目造价预算,社会常流行的“开发企业赚不赚钱,关键靠预算”,这里的预算不仅指工程造价预算,也包括财务预算,只有财务预算和工程造价造价预算很好地结合才能称之为有效的预算。有的企业虽然制订了财务预算,但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直接后果就是成本费用没有合理控制或控制不够细化,到决算时发现利润与预期差距甚大。另外,预算也没有定期进行科学深入的预算分析,形成完整的预算分析报告体系,现实中为了完成预算任务,基本上都是根据实际来调整预算,对于实际偏离预算或超预算的真正原因没有深入挖掘。这样的后果其实使预算陷入恶性循环,上期的预算不能很好的指导下期预算,起不到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指导作用。

  1.3.3 不重视房地产企业的合同管理。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多企业合同的签订过程根本不需要财务部介入,往往是在合同签订以后甚至支付工程进度款时财务部才见到合同,财务部基本处于事后被动执行合同的`处境,财务部由于没能在合同签订时参与合同汇签工作,不能从财务专业角度把可能存在的财务或税务风险提前规避,常常是在合同执行中才发现合同中存在的财务隐患。合同执行完毕财务部也只是根据既定合同条款进行往来结算,而无法在合同履行完毕前提前对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做出制约措施。很多房地产企业对于工程施工合同和销售合同没有建立详细的合同台账,作为备查账簿,只局限于财务账面数据简单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这势必导致财务无法清晰地掌握每项合同的来龙去脉。

  1.4 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考核体系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分析只局限于3张财务报表的编制及简单的财务收支统计,没有完备细致的财务内部分析报表,为领导层提供建设性的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没有透过财务数据反映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业绩考核也只局限于简单的指标完成与否。

  2 建设有效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议

  2.1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的财务规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前期财务规划至关重要,在项目开发前建立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财务预测能够避免很多后期的财务风险。

  2.1.1 项目开发前进行开发项目的成本、费用、收益等测算。在项目开发前期财务部会同营销部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及产品类型测算出销售总价;财务部会同工程部、合约部对开发成本进行测算,并将开发成本的构成进行分解,按照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建安成本、基础配套设备、开发间接费等项目一一对应到相关成本项目中,最终预测总成本。财务部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费用和税金以及目标利润的测算,最后形成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表,进而形成资金预算,根据营销计划和回款计划测算出各时点的资金盈余和缺口,以便日后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投资或融资活动,从而有的放矢的使用资金,既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不形成资金闲置。

  2.1.2 建立完备的财务管控体系。在项目开发前就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如制订经济事项的审批流程和权限规范、制订各项资本性支出及费用开支的规范、制订预算管理制度、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制订资产管理制度、制订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由于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不同于其他行业,有其特殊的核算规范,财务部应该依据财经法规的规范要求,并结合工程合约部的工程造价预算细目,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既有助于日后能够进行合同的成本控制,又便于进行往来对账,还有助于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2.2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同管理合同也往往是产生纠纷的风险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贯穿合同执行的全过程。对于工程施工合同在签订时财务人员就要参与到合同汇签中,从专业角度提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隐患;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一方面要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付款义务,另一方面要建立工程部、合约部、监理等相关工程负责人对工程执行情况的书面意见书,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完成情况。要建立详细的合同台账。对于销售合同要按每个客户,详细记录客户的基础资料、首付款、尾款、贷款等情况,定期与销售部核对销控情况和回款情况。

  2.3 实行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凡事欲则立,不预则废”,房地产企业资金投资大,开发周期长,开发风险大,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尤为重要。房地产企业不仅要在前期制订整个开发项目的项目预算,还要将日常各项经营活动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开发项目预算按年度、季度、月度进行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要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岗位、责任、预算目标,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等按年度、季度、月度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要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管理中的优点和不足,把预算执行的偏差率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2.4 加强融资业务的学习,拓宽融资渠道融资一直是房地产企业的重头戏,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过于依赖商业银行贷款,而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限制多门槛高,造成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加强融资业务的学习,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在企业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拓宽融资渠道,达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初期可以通过预售房回笼部分资金,集团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统借统贷或委托贷款的方式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地产企业融资要逐步进入到不动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中高级阶段,例如争取到贷款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授信贷款;对于一些政府扶持的改造项目尽量争取到政府补贴贷款;通过出售产权商铺或售后回租回笼资金;对于一些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具备条件的优质地产企业还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挂牌地方新三版或上市,通过担保公司发行集合债等方式进行融资,甚至通过众筹这种新型互联网金融方式对传统融资模式进行资金补充。

  3 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日益丰富,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建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0

  一、分阶段纵向分析房地产企业税收征收状况

  我们将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预售、竣工交付三个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信息包括应取得的资料、涉及的税种、税收管理风险点分别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如表1、表2、表3所示。

  二、横向分析房地产企业的涉税问题

  (一)收入的涉税问题

  1.预售房款不能按时申报纳税。2.预收账款不能及时结转收入。3.故意隐瞒商品房销售价格或故意压低房价。4.拆迁补偿住房不按规定计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拆迁补偿回迁户有三种补偿方式: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国税函[20xx]2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六条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该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视同销售处理。”可见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均应按规定确认收入,而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此类补偿方式未按规定确认收入也未申报纳税。5.以房抵债,不作销售。6.将价外费用和代收的各项款项不计入或少记营业收入。

  (二)成本的涉税问题

  1.开发成本的归集不准确。主要表现在部分房地产企业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六项构成划分不清,不能正确的归集。对同一开发项目的不同组成部分,其定价、功能、成本等存在较大差异时,没有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xx】31号)规定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为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核算。

  2.开发成本的结转不规范。表现在大部分企业不能严格按照《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xx】31号)的规定来核算成本,由于在完工时有些成本取得不了发票,无法全部归集完,有的房地产企业以总成本与规划总面积的比例来核算已售面积的成本;有的房地产企业按规定不能准确预提公共配套设施建造费用;有的房地产企业年终不按规定结转已完工产品成本。

  3.开发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一些房地产企业对开发间接费用应当如何在已完工开发产品和未完工开发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何在已销售开发产品和未销售开发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概念不清,从而导致开发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

  4.人为操纵开发成本的列支。

  三、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部门的管理形式是一种事后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管理的基本上都是在事前进行管理,立项批文没办好、设计图纸可行性研究没到位、前期费用没有交齐,就不能进行开发,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而税务部门的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不会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

  (二)涉税信息沟通的`渠道不够畅通、部门配合缺乏合力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很多基础信息来源于建设局、国土局、规划局、房产局等其他部门,由于信息不能共享,从而导致税务部门的信息来源不畅通。

  (三)实际征管工作难以到位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环节多,周期长,会计核算复杂,对这类企业实行专业化、系统化、连续化的管理难以到位,导致税收征管存在诸多问题。

  四、强化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几点建议

  1.加强对房地产企业收入真实性的实时监控。2.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严格审核。3.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间接费分配合理性的审核。4.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确保涉税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5.加大日常巡查力度。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1

  在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属于客体部分,要想使金融市场当中资金需求主体与资金供应主体间的资金融通得到有效实现,通常需要金融工具作为辅助。本课题笔者在分析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类型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强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

  0.引言

  金融工具也称之为信用工具,主要作用是使资金融通,并使信用活动得到有效实现[1]。各类金融工具均是为了适应借贷双方的不同需要而产生的,并且每一种工具均具备属于自身的特点。房地产金融工具通常分为两类:其一为金融市场共有的,例如股票与票据等;其二是房地产金融市场特有的,例如住房奖券与房地产抵押债券等。在房地产金融市场当中,将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视为创新的核心。鉴于此,本课题对“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类型及发展特点分析

  1.1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为出发点,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以国际清算银行所提出的方法为依据,并依照金融工具的中介功能及应用进行分类,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通常具备五个类型:

  (1)价格风险转移型。当经济行为人在对金融款项进行转移而存在价格风险的情况下,便会使用此种工具创新[2]。

  (2)信用风险转移型。当经济行为人在对金融款项进行转移而存在信用风险的情况下,便会使用此种工具创新。

  (3)流动性增强型。该类型工具创新能够使投资者具备的资产流动性变强,也可以使金融机构具备的资产变现性增强。

  (4)引致信用型。此种工具创新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帮助,在增加某些信贷市场机会的条件下,便能够使使用者获取信用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引致股权型。该工具创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股权式融资的机会,比如对股权融资进行分享等。

  1.2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发展的特点

  在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下,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1)不可逆性。指的是产生创新的原因消除之后,金融创新工具仍旧存在。

  (2)组合性。大部分金融创新工具,都是由金融机构以投资者的需求为依据,进而在原有产品的条件下,对风险、收益、期限及选择性等进行重新组合。 (3)市场化利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均可以提供市场利率及与市场利率存在联系的收益等。

  (4)具备“金融创新群”。在一个基础创新产生之后,围绕着这个基础创新而产生的诸多其他创新,由诸多创新联系起来便形成了创新群。

  2.加强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有效策略探究

  2.1重塑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主体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其主体缺位,所存在的工具创新不是基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中由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发动的,而是在房地产体制改革及政策调整等诸多外部力量作用下而推动的[3]。所以,对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主体进行重塑便显得极为重要。要想实现重塑,一方面,需要对专业银行的目标进行明确,主要为将利润作为目标,将市场作为导向,通过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及信贷资金的平衡,使得金融企业的地位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在金融机构内部形成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发扬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并培养专业素质强的创新人才。

  2.2加强引导和监管力度

  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对金融风险的监控进行强化。将创新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需对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落实给予充分重视,保证其实施的成功性,并对货币性金融工具的创新进行重点监管。另外,以创新工具货币性的强弱为依据,尽快将其归纳进不同层次的货币定义当中,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3重视技术主导型创新

  目前,我国具备的金融工具创新大多数是避免管制型的创新,这样便使创新科技含量较低、应用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技术主导型创新给予充分重视便显得极为重要。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创新的科技含量提高,而且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增加创新供给,进一步使日益增长的创新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4加强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度

  现状下,我国金融市场所存在的“条块分割状态”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时由于我国不同银行间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再加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这四大国有银行呈现了垄断金融市场的局面,因此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度进行强化便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基于金融监管方面,便需要对国有银行及非国有银行的区别对待给予取消,使全部金融机构均具备同等的运行环境。其次,对金融业市场准入进行放宽,推广合作制金融结构与股份制金融结构[4]。最后,对金融机构种类进行多元化创新,使房地产金融机构体系更具完善性。相信做好以上三点,房地产金融市场竞争力度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奠定良机。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加强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对房地产金融市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如:重塑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主体、加强引导和监管力度、重视技术主导型创新及加强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度等。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要想实现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还需与我国实现国情充分联系起来,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房地产金融工具将能够有效实现创新,进一步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瀚,张正琰.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及其风险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xx,04:46-49.

  [2]薛桂琼.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0:107-109.

  [3]尹朝华.我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南金融,20xx,03:11-13.

  [4]周学东.论当前金融研究工作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寄语江苏省“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J].金融纵横,20xx,03:3-6.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2

  在房地产项目中,项目成本管理指的是按照房地产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在实施中合理地组织、实施、控制、分析、考核项目成本,从而实现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总体效益的目标。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应不断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在重视生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经营决策管理,努力提高房地产项目的总体效益,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项目成本管理在房地产项目中的运用

  (一)项目开发初期的通用

  1、在设计阶段的运用

  通常来说,初步阶段对房地产项目投资产生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与之相比,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要小一些;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项目造价的影响最小,可见在设计阶段内部各环节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也有一定不同。设计阶段的相关工作尤其是投资决策将对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产生关键性影响。根据房地产项目相关数据和统计,设计费在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少,通常只有1%上下,然而这极少数的投入能够换来极为可观的回报,它会对项目成本造成不低于75%的影响。

  2、在项目开发之初的运用

  在项目开发之初,需对所投资项目进行项目投资测算、利润测算,但当前目标测算方法单一,测算考虑不周全,导致利润测算和投资回报率测算偏差较大。项目方案确定后开工之前也要进行目标成本测算,即项目成本预算,预算包含一个项目所有的费用,但当前数据的来源仅限于以财务数据为主,财务为了计算出利润,采用不同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准确性也无法全部核实,导致计算出总的利润有偏差。

  (二)在项U开犮过程中的廷用

  按性质来说,招投标分为两类,一是闭口的,二是不闭口的,按照形式划分,则可以分为工程量招标、施工图招标以及费率招标等,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招标方式选择。对于项目开发者而言,要尽早了解项目的大致造价,从而实现对预期价格的提前确定。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采用闭口价格,然而选择闭口价应有前提,即施工图纸出齐,一般多层住宅采用该方式。另一方面,选取非闭口价包干时,在施工图出齐后,可以进行预算审价,不仅要审核施工单位预算,而且要采取包干的方式,这有利于较早敲定工程造价。但当前开工后目标成本管理落后,没有及时跟踪数据,无法第一时间知道成本状况,不能及时反映动态项目成本。

  (三)在项龙工店的运用

  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工程过程造价监控同样应当引起重视。所谓工程过程造价监控,指的是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发包方的委托,使用专业技术,从房地产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为建筑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的过程、方位的造价咨询服务。借助于房地产项目工程造价监控,有利于为投资价款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从而使房地产项目工程的投资效益发挥到最大水平。在项目完工后,目标成本的管理基本上结束了,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加之认为项目已完成无需再花费精力去总结,因此造成目标成本预决算出现偏差。

  二、运用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房地产项目成本的措施

  (一)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1、经济措施

  要对人员方面的支出进行有效管理,积极培训和训练员工很有必要,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人工费虽然占整体目标成本比重小,但不能忽视一支训练有素队伍所起到的直接作用。

  2、技术措施

  要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保证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从而促进施工工期的时段、施工质量的提升以及项目成本减低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施工方案有四个组成部分,即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器具以及流水施工的'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对施工方案予以优化分析和选择。在项目施工中,应积极尝试提高工艺、减少消耗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技术手段为核心展开成本控制。

  3、组织措施

  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首要负责者是项目经理,因此,项目经理要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分析盈亏情况。合同实施及管理工作通常由成本控制部负责,特别是项目进度款的申报、催款以及施工赔偿问题的处理,要做好合同预算管理,通过合理预算降低成本。房地产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机构是工程技术部,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改进技术,积极尝试先进技术,通过工作效率的提高来减少工程造价。财务工作由财务部负责,要对项目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调度。

  (二)解决成本箐理过程中问超的措旄

  在项目开发之初,根据市场行情设计确定产品类型,多做几种方案,多维度考虑,从中选择最优,使投资回报最高、利润最大化。

  在项目开工后,用静态和动态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使项目处于可控状态。

  在项目完工后,需要及时整理项目各项数据,并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明确控制较好的方面,及时对项目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总结,为其他项目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三、结束语

  项目成本管理对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和总体效益的提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房地产项目施工的不同阶段,项目成本管理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要加强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就需要将成本管理运用于项目开发初,项目开发时,项目开发后三个阶段中,注重已完成项目经验归纳和总结。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3

  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探析

  一、房地产企业薪酬特点

  (一)员工有相对较高的薪酬。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日益加快,加速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

  展,许多房地产企业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带给员工丰厚的回报,房地产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相对其他行业的员工明显较高。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房地产企业,学历高的毕业生希望来到大的地产企业发展,因为那里有良好的锻炼平台,可以得到规范的培训,对于长远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学历低的毕业生则愿意选择小型地产企业,因为短期内可以得到丰厚的收入。

  (二)不同部门的员工薪酬差别较大。房地产企业进行良好的运转,必须包括综合部、投资部、设计部、合约部、发展管理部、项目部、营销部、财务部等部门,而不同部门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差异较大,有的从事技术性的工作,有的则从事管理性的工作,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导致了不同部门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收入。据调查,一般行政人员、投资专员、设计专员、会计、策划专员、土建工程师最高和最低薪酬水平差距在5倍以上,并且随着职位的升迁同一级别的薪酬差别将会更大。

  (三)不同地区和企业薪酬差异较大。中国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别较大,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所以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薪酬水平比较高。在不同的房地产企业中,大企业人的普通和中层员工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但薪酬待遇较低;小企业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会有比较高的薪酬待遇,所以大企业人的中层管理人员可能流向小企业人担当高级管理人员,获取高额的回报。

  二、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原则

  (一)薪酬设计的团队原则。房地产开发需要各个部门的不同人员通力合作来完成,团队的力量在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基于团队的奖励对于整个企业人的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置团队奖励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同时注意不要出现上下级之间工资差别太大引起的低层人员心里不平衡,以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二)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过程中遵循公平性原则,这是绝大多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人员的共识。公平的薪酬设计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大量引进优秀的专业和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要对不同部门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性质来设计薪酬标准,同时要考虑不同性质的报酬,即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非金钱报酬属于隐性报酬,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包括自我发展、晋升等,社会性奖励包括表扬、荣誉、成就等。总之,薪酬设计必须体现公平、客观、透明,使不同的员工获得应得的报酬。

  (三)薪酬设计的相符原则。在任何企业薪酬设计过程中,都应该保持个人和组织薪酬相符合的原则,不能让两者产生冲突。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个人和组织都有其薪酬目标指向,每个员工参与到企业或组织中,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报酬,实现自己的薪酬目标,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必定想通过各种办法节省开支,每个员工的报酬就包括其中,此时,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就发生了矛盾,产生了冲突,两个薪酬目标之间就不相符。企业付出的薪酬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造成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不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企业分配的任务。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薪酬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制定出企业和员工都比较满意的薪酬制度。与没有员工参与制定薪酬制度相比,让员工参与制定出来的薪酬

  制度不仅令人满意而且具有长期激励的效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方法与过程

  房地产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一)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制度的基础,根据企业人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的岗位。职位分析是对职位进行说明,并形成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与职能的关系。

  (二)职位评估。职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制定出来的薪酬制度在内部是公平的。所以对不同部门的员工职位,根据其重要程度,得出等级序列,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地制定薪酬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使不同部门的职位具有可比性。

  (三)薪酬市场调查。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只有留住了人才,企业才有可能进行比较好的'发展。薪酬调查一般要选择专门的咨询公司,对其他房地产企业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他房地产企业进行薪酬调查时,最好选择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调查其他企业的薪酬,最好可以找到其薪酬的增长情况、不同职位和级别的薪酬待遇、奖金和福利待遇等,确保取得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

  (四)薪酬定位。经过分析同行业与自己关系相对紧密的企业薪酬数据后,考虑企业的内外部关系,外部关系包括通货膨胀、行业特点、人才供应状况等,内部关系包括盈利能力、人员素质等,然后选择本企业可以采用的合适薪酬。不同的企业薪酬定位策略是不一样的,品牌响的企业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不用付出很高的薪酬,仍然可以招到优秀人才,如中海、万科等,它们的员工薪酬不是最高的,相反,那些知名度欠缺的企业人则会抛出高薪吸引优秀的人才,壮大企业人实力。

  (五)薪酬结构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具体来说是指员工薪酬的构成,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薪酬结构是不相同的,有些企业采用固定薪酬和浮动调薪制度,固定薪酬则根据员工的职位情况,结合市场薪酬水平确定,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固定薪酬,浮动薪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润水平和个人付出的情况综合而定;有些则综合考虑员工职位情况、个人技能情况和个人绩效,形成薪酬结构的三个部分: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

  职位工资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制定,同时参考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技能工资要看员工所拥有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贡献。一般来说,所具有的技能越强,技能工资相对就高,比如设计人员的工资要比一般行政人员的技能工资要高;绩效工资是员工所完成的工作量,完成的工作量越大,绩效工资就越高。

  (六)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薪酬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但制定好的薪酬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调查其满意度和薪酬制度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不断合理地调整薪酬制度,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4

  房地产行业是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展的行业,其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是根据公司不同而有各自的特色,房地产公司以工程专业管理为核心竞争力,本人在安徽置地投资有限公司分管房地产开发的工程管理,本科阶段学习的也是建筑工程专业,再次我想理论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带领团队做好房地产公司的工程管理。

  08年6月开工建设的置地汇丰广场项目地下2层,地上27层,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功能为五星级酒店、商业及办公。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把办公楼从底板施工至一层是面临在我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组织桩基单位、土方单位、总包单位通过改进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分阶段24小时流水施工计划落实到天、责任落实到人、每天开碰头会检查、反馈、会商对策、实施等措施完美实现了第一个节点计划。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完成主体20xx年9月份结构封顶,在工程管理中我按照“三控”、“两管”、“一协调”控制目标要求,以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和现行规范为工作准则,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样板引路,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早计划、早安排并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相关专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并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投标文件、审批的施工方案执行以及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和承诺,做好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措施;要求项目组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旁站制度和施工材料的现场抽检;要求监理单位每月组织参建单位对项目进行进度、质量、安全大检查并制成幻灯片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和研究对策并在下一阶段的施工中避免同一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这些管理手段加强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控制,确保了节点目标的实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项目在20xx年8月28日结构封顶创造了安徽置地新的速度,同时在20xx年度获得“合肥市结构优质奖”及“安徽省级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

  同时同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的财富广场三期和栢景雅筑1-3#楼住宅楼处于项目施工的后半阶段。财富三期工程体量大,有住宅、办公和商业三种业态模式,五月份该项目剩余工程量巨大,总分包管理混乱,甲供材料供应不及时,室外管网及环境还未开工,五层顶约5000M3土方及建筑物周边环境土方尚未回填,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出了如下措施:

  1.对总包单位现有的项目管理班子和工程部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调整,撤换了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和不称职的管理人员;

  2.建立项目负责制和专业负责制的双重管理模式,对财富广场三期工程分专业和项目双重管理;

  3.安排项目管理成员对现场剩余工程量进行了盘点,重新安排劳动力和施工计划;

  4.采取先立项后消项的办法,工程量和责任落实到个人;

  5.每天开由我主持的工程协调会,现场解决工程中的设计、协调、材料等问题。因为管理措施得力再加上施工单位和项目组的共同努力,财富三期还是按照公司既定的目标完成了20xx年10月28日的交房任务。栢景雅筑1-3#楼工程的收尾工作效仿了财富广场三期的管理措施,也完成的非常好。

  我们的团队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改进:

  一、要加强对新开工工程的施工队伍的考察和筛选。

  工程开工建设前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做好施工单位(特别是拟派的项目管理班子)和劳务队伍的考察工作,承建的施工单位及项目的监理单位对整个项目的成败关系重大,选的合适正确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二、加强工作的计划性。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的工期标准编制切实可行的含设计、施工、设施设备、验收、备案、交付使用全过程的控制计划。对关键线路上的工序节点要早计划、早安排。提前解决项目中设计及营销专业的待定问题,否则将又会产生两头紧中间松的工程现象,从而造成工程赶工、返工等不稳定的工程建设周期,导致工程后期遗留问题多、细部节点处理粗糙。而且极易降低客户的满意度,进而对公司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三、安排落实好管理框架。

  首先,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特长安排到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项目,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充分体现到在管理团队存在的价值,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成就感。其次、完善项目负责制与专业负责制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鼓励年轻同志在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的指导下放手干。第三、要求团队成员每天都要坚持写施工日志,每个星期都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完成情况以及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增强专业之间、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第四、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权利,奖罚分明,多指导少代办,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人把自己负责的工作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四、加强管理团队的学习。

  1.在工程项目不多的情况下对公司已竣工的工程分项目分专业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结合现场实例进行总结,把工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摆出来,分析原因,分清责任,研究对策如何改进,结合工程实际,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特别是培养新员工对工程部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促使其快速成长;

  2.工程售后服务中变被动为主动,由项目负责人牵头联合物业公司主动的定期对已交房进行住户回访,通过回访和物业反馈来了解工程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把容易出现问题的节点作为工程管理控制的重点;

  3.学习工作职责和流程,做到让每位员工都能熟悉工作职责,掌握办事流程,尤其是对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公司指引人的指导下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工作实践中。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15

  一、前言

  商业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但是也引起了众多问题,如投资过多、耗能过大、浪费严重、排放过大等,这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建筑行业必须采用低碳发展方式,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全球的建筑行业大都在寻求绿色发展之路,我国的建筑业也应该不竭余力寻求自己的低碳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彻底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走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道路。应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问题,政府应该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制定国家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目标、途径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制定新的低碳排放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开发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载体的科技地产项目。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的消费体系。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商业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1.不利影响

  (1)低碳经济无形之中增加建筑行业的成本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非常有限,低碳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不成熟,而且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技术转让限制过多。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必会增加建筑行业的成本,而目前建筑行业的成本已经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去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要用更加昂贵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更进一步增加了建筑行业的成本,由于我国目前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技术上尚不成熟,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会大大提高成本,因此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成本很高的经济。大部分开发商大都喜欢根据市场要求来决定开发产品的类型与形式,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很多开发商无法确定此种产品能否受到市场欢迎,对于小型开发商来说,他们主要主打单个项目的开发,因此并无充足的经济实力投入到低碳经济的研发中去,此外小型开发商并没有大企业所具有的高平台以及有实力的合作者,因此低碳经济在小开发商中很难开展。(2)低碳经济会抬高房价因为低碳经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会增加建筑材料与建筑的成本,而且发展低碳经济会涉及土地应用,这就会使某些开发商借绿色建筑与土地利用低碳化而提高房价。同时,绿色建筑通常成本高、售价高,面向的是高消费群体,虽然他们售出的是高品质的房子,但此种建筑并没有得到行业的认同与普及,会被认为绿色建筑与高房价是对等的,从而导致开发商推波助澜来抬高房价,致使房价短期内攀升。(3)短期内低碳经济会限制商业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因为我国商业房地产行业中使用了大量的煤炭与木材,行业碳排量占到全国的30%,而且近年为了让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耗能量逐渐增加,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已达到欧洲的三倍,这说明我国当前商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太过依赖能源的支持。正因为能源的使用方便与廉价才促使商业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所以缺少了能源的支持,商业房地产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出现倒退亏损,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连锁反应,这对于整个建筑行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2.有利影响

  (1)利于对商业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近些年房价持续走高,某种程度上是由很多开发商炒房导致的。这些开发商只会为了利益一味把房价炒高,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商业房地产市场门槛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很多消费者只看到房子的价钱与位置而不太看重房子内部舒适性以及内在品质,而发展绿色建筑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宏观调控以及技术成熟,绿色建筑的成本将回归正常,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商业房地产业内部的调整。(2)促进商业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某种程度上,商业房地产业像股票市场,背后隐藏着泡沫危机,一旦房价被持续炒高,市场将失去承接能力,将会导致金融危机。所以,低碳经济的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投资周期长、收益风险大的投资方式,能够避免炒房的`发生,此外开发商还会更专注于技术的提升以及建筑品质的提升上,从长远考虑对商业房地产发展有利。(3)对商业房地产行业节能减排以及建筑智能化有利。近些年来,商业房地产行业研究的重点一直是节能减排与建筑智能化,但开发商过于追求短期内的收益最大化,往往忽视节能减排与建筑物智能化的发展。而开展低碳经济能够将市场资本与低碳技术结合,更多地将资本用于技术的研发,在未来有望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与智能化。

  三、低碳经济下商业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在政府呼吁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低碳经济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商业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变为低碳经济技术的竞争,谁能主动建造出高质量的绿色建筑,谁就可以在建筑行业市场占得先机。而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的提升,人们也在寻求舒适的绿色环保型住宅。因此,发展绿色建筑不但可以让人们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还可以降低能耗。低碳经济不但可以提升商业房地产企业的成就感与社会责任感而且造福于后代,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未来也倾向于购买低碳环保型住宅。

  1.住宅产业化发展

  住宅的产业化发展不但可以提高住宅质量而且可以降低能耗。在低碳经济时代,商业房地产企业就是要实现绿色住宅产业化,这样既降低能耗又节约资源。因此,实行低碳发展,可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沟通,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做到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节能减排、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2.户型布局合理,加强开发能力

  我国目前的商业房地产行业管理混乱,开发商根本不关心消费者需求,只关心自身的利益。目前开发商的做法是开发的住宅面积大、楼道宽、卧室客厅大,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开发商为了资金快速回笼,不装修房子而让消费者自己装修,浪费了财力物力。而在低碳经济时代,商业房地产企业既要注重低碳住宅的开发水平与质量户型设计又要做到因人而异、以人为本。

  3.推广新技术与环保材料的使用

  我国目前发展低碳建筑的最大难题是房屋的用水与保温问题。因我国低碳经济起步晚,处于即使有清洁能源尚没有相应的技术的阶段。而如今房屋建筑中大量使用玻璃,虽然这可以大量节约建材,但是玻璃吸热散热过快,室内必须开空调保持温度,这就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如果把这些玻璃换成具有科技含量的玻璃,既可以采光也可以隔热保温,就可以减少损耗。此外可以种植大量的花草树木美化清洁环境,还可以应用太阳能用于照明与提供热水热源等等。

  4.倡导低碳生活,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

  商业房地产企业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对低碳的认识,不但要加大资金投入而且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5.立足实际,长远发展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人有住房需求但无力购买,因此商业房地产企业应该立足于实际,多开发出小户型房屋,让更多的人买得起;同时加大节能材料的使用,广泛推广节能、节水设备,提高人们的节能意。商业房地产企业应该依据实践经验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以便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突破。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时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是未来商业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商业房地产企业主导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虽然目前商业房地产企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做的努力也很多,但是我们希望商业房地产企业引进先进的理念,立足于实际,依据经验积极探索,开发出新技术,使用新材料,让绿色建筑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现在低碳成了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各个发达国家都在忙着研发新的低碳技术,这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变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房地产的论文】相关文章:

房地产论文09-12

房地产营销的论文02-02

房地产论文15篇02-14

房地产评估趋势的研究论文10-05

房地产论文(优秀15篇)07-26

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09-09

论房地产成本管理的提升论文10-02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的论文10-10

土地开发成本房地产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