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社会效益探析论文
1退耕还林完成情况
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以来,在工程实施期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2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64万hm2,荒山造林2.59万hm2,至2014年底,全县森林资源面积累计达4.42万hm2,森林覆盖率26.5%。
2退耕还林成效评价
2.1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实施以来的5a间,全县新增林地面积1.64万hm2。在涵养水源方面,可有效调节水分平衡,达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目的。在保持水土方面,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经调查,土壤侵蚀模数由1999年的5500t/(akm2)降低到2014年底的2600t/(akm2),年降雨量由1999年的473.1mm增加到2014年的539.5mm,干热风、沙尘暴、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得到了控制。
2.2经济效益
2.2.1退耕还林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至2014年底,全县工农业产值达186537.0万元,与1999年的27237.0万元相比,提高了163300.0万元;农业产值由1999年的.18623.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07726.0万元,增加了89103.0万元。2.2.2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把一部分偏远、瘠薄的陡坡耕地退下来,从广种薄收的辛苦劳作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在有限的耕地上精耕细作,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同时,通过在条件适宜的退耕地上大搞林草、林药间作,发展草畜业和中药材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期间,全县退耕区共完成林药间作0.41万hm2、林草间作1.00万hm2,每年生产的牧草可饲养15万个羊单位,加上间作药材所得的丰厚收益,使老百姓着实体会到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生机。据调查,2014年底,全县粮食总产量为83289t,比1999年退耕还林前65489t增产17800t。2.2.3退耕还林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的实施,广大退耕户吃粮有了保障,收入进一步提高。1999年退耕前与2014年底退耕后相比较,畜牧业收入由3117.0万元增加到11057.0万元,增加了7940.0万元;劳务收入由5845.5万元增加到5.1亿元,增加了45154.5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036元增加到6199元,增加了5163元。
2.3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森林资源面积,使生态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工程建设在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全县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就地消化,并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劳务输出和从事二、三产业等途径,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重要意义,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快生态环境和建设、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没有降低,呈现增长趋势;广大农民通过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同时,退下来的耕地,通过营造生态林,使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退耕还林社会效益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退耕还林造林技术分析论文11-27
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几点思考论文04-26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论文11-11
三江平原湿地社会效益评价论文04-13
退耕还林创新管理模式的论文02-18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论文11-11
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论文12-18
探析桑弘羊法治思想论文12-08
辽代音乐的风格探析论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