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当代价值论文

时间:2021-06-30 15:11: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当代价值论文

  0 引言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当代价值论文

  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不仅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责任和追求。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是开展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石,他把善作为最高的幸福追求,讲究幸福完全合乎德性和完满自足的实践活动,把身体的善、灵魂的善和外在的善作为实现幸福的各种补充条件。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旨在从《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阐释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探析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形成的作用和启示。

  1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指出:“幸福不是品质”,是为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亚里士多德对“幸福不是品质”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幸福是属于人的,因其自身而值得欲求的,需要外在的善支持的实现活动。幸福是属于人的,没有德性和智慧的植物,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界定和明确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把握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关键所在。

  第一,幸福是合乎德性和完满自足的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我们所有人的行为追求的目的,幸福不是品质,必须把它归入某种活动中。合乎德性的行为就具有这样的性格,因为它本身就值得欲求,是完美的高尚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还从经验常识出发,认为一个东西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它的功能。如:“一位雕刻家,是具有某种功能和行为的人,在他的功能里存在着善和美,就是因为他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他人也是善和优良的。”所以说,寻找人的善,就应该从寻找人的功能开始。通过对人与植物、人与动物比较,亚里士多德认为它不是生命,亦非感觉和欲望,而是基于理性选择的灵魂活动。“善”折射出人类灵魂中德性的光辉,最高的“善”就是最高贵、最美好的德性,而且在整个一生中都是合乎德性的。但是,德性必须通过有效的现实活动才能显化出来,因此说,践行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

  第二,思辨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即是合乎最优秀的德性,也是人们最高贵部分的德性……这就是思辨活动。”原因有以下几条:一,思辨是最高贵的活动。因为灵智在我们内部是最高贵的,然而灵智的对象在整个认识领域内又是最高贵的东西。二,思辨是具有持久性的人类活动。持久的思辨能为我们带来平和及愉悦的体验,这是任何外在活动无法达到的效果。三,幸福伴随着快乐。在践行德性的过程中,智慧的活动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这是最为极乐的体验。四,思辨活动是最自足的。从事伦理德性的人都需要生活的必须品,越高尚、越完美的实践需要外在的东西就越多,但思辨的活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几乎不需要外在的善或只需很少的外在善。五,思辨是唯一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喜爱的活动。因为除了灵智的直觉外,人们对他没有任何别的期望。六,幸福似乎存在于闲暇。在思辨活动中才有人所能有的自足,闲暇免于劳顿和天福通常所拥有的一切属性。

  第三,幸福是最高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指出:“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每种善为目的。所以有人就说,所有事物都以善为目的。”从大多数人所普遍认同的结论出发,认为这个最高的善就是幸福。亚里士多德把有些东西作为手段被人们所求成为善,当需求被满足后,最初的“善”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善了;有的东西则是作为目的被人们所求而成为善,它的本质就是“善”,与人是否有这种需求无关。第四,幸福的实现需要外在的条件。一些自身即善的事物称为“内在善”,为了实现自身善而采取的手段称为“外在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总要求有外部条件,它要求身体的健康、食物以及物品的供给。” 有许多事情需要使用手段,通过朋友、财富和政治权势才能做成功。”这些都说明,实现幸福需要一些外在条件,比如财产。中等的财产能为人实施善行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即合理规划自己的权势和财产,正确的发挥其效力,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2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形成的作用和启示

  任何一个社会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一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以及为它所处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形式所决定,都需要一定的价值秩序来维持。价值观是关于价值和价值秩序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对人们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观的命题,对于当前大学生幸福生活的正确追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还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第一,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因为人的功能的发挥可以体现人的自身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其人生目标也会同步达成。实现了人生目标,就能够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活着就应该追求伟大的目标,应该为某种高尚的事业奋斗。不惧怕一切困难,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好好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当代大学生应成为真正有德行的人,才能获得幸福,只有把德性作为首要需求并追求得以实现,便可获得周围的赞许和肯定,自己内心充满成就感和一种价值的获得满足感,幸福才会升华,这样就会激励其本人的德性培养,增加幸福感。

  然而,现实生活中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盛行,把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的追求,沉溺于物质的贪欲中,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放弃了自己的良知和德性,践踏社会的公序良俗,误以为物质财富的追求就是自己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并认为这就是幸福。比如就大学生群体来讲说,近年来,由于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一些学生为了买到高档手机、高档服装,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学生毕业后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谋得一份工作,而是选择找富翁嫁人,然后挥霍钱财并在朋友圈内大肆宣传,正突显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正确价值观引导的'一种缺失。幸福虽然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物质财富并不是唯一的构成幸福要素,只有培育独立的人格和德性的培养,塑造优良的品格,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是正确把握实现幸福外在条件的风向标。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亚氏专门讨论了“友爱”一词,认为:“它是生活最必须的生活之一。因为即使享有所有的其他善,也没有人愿意过没有朋友的生活。实际上,富人、治理者和有能力的人看起来最要朋友”。在所有的外在善中,朋友是最大的善,友爱是幸福不可缺少的善。当大学生陷入困难时,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同学)伸出友爱之手就会帮助该同学渡过难关,摆脱折磨;当大学生遇见困惑时,需要教师、学长、同学的开导,帮助其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因而,大学生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友爱。当然,幸福的获得必须通过努力才行。但幸福的获得还需要外在的运气作为补充。亚里士多德说:“微小的好运或不幸当然不足以改变生活。但是重大的有利事件会使生命更加幸福(因为它们本身不仅使生活锦上添花,而且一个人对待它们的方式也可以是高尚[高贵]的和善的)。而重大而频繁的厄运则可能由于所带来的痛苦和对于活动造成的障碍而毁灭幸福”。比如学生代表学校到首都参加论坛,参加体育、音乐等大型比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等。但这种成绩的获得并不是仅仅凭借运气好就能获得的,大多数都是在平时不断的努力才成就了有此机会。所以幸福的获得靠一定的运气,但并非完全是靠运气来评价好坏,真正的幸福还是合德性的。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更加努力才能获更大的幸福,因为好运能否降临时很难预计的。

  第三,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为当代大学生追求幸福实现自己的崇高价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把幸福观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终极的价值目标追求,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终身幸福,而不是某一时刻或短暂性的大学四年时间的幸福。亚氏的幸福观是立足于整个人生历程,是一种总体规划性的筹划与把握。对大学生追求和实现幸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启示。这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当代大学生幸福教育工作应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原则,把实现最高的德性作为大学生理想目标,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与社会的幸福相统一。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当代价值论文】相关文章:

再谈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论文05-06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评述07-27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07-16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11-29

周敦颐思想的当代价值07-08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学生道德生活的启示论文12-09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07-08

儒家忠恕之道的当代价值08-15

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