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惰性的成因与解决途径论文

时间:2024-09-23 16:08: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惰性的成因与解决途径论文

  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和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学生的学习惰性,就是对学习计划的多做得少,不易付诸行动,不愿改变自身的原有状态。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惰性的成因与解决途径论文

  惰性对于人类的学习生活中达成目标毫无益处,只有害处,必须找出合理的对策来克服惰性。惰性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爱找借口,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主要体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总是在“计划做”某件事,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静下心来去“投入做”这件事,日复一日,无休止地拖延。有时,当事人也知道这样的拖延不好,但又不付诸行动;或者是将容易做的事情做了,稍微难一点的事情就拖延着,总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拖延的合理借口,认为要将自己心理调适到合适程度或者恰当时机才能进行,这样伴随着畏难情绪一拖再拖。

  一、高职学生学习惰性的诱因分析。

  (一)个体的因素。

  1惯性心理。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与行为容易模式化,形成习惯,一旦惰性的思维、行为习惯长期得不到矫正,就很难改变。改变习惯的力量很大程度来自于个人的心理方面。心理方面的阻力往往是由于个人用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倾向对待环境的变化,表现为心理适应性的障碍。这种阻力是比较顽固的,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当外在的试图要求改变他们的某种习惯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感情震荡,招致他们下意识的不良反应,产生抵制态度。一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时人们在理智上明明知道改变将带来比现在更多的收益,但在心理情感上宁愿维持现在的做法。因此,如何改变一些高职学生已成习惯的不良学习惰性行为时,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干预。

  2缺乏目标。

  当今的一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目标的习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小学就是稀里糊涂过来的,甚至在中小学就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惰性。(1)高职院校与中学的学习环境与目标定位差异性很大。与中学追求单一学习成绩的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其他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技能成绩只有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回报周期性长,机会具有不确定性,且不易测量,具有模糊性。(2)没有良好的就业远景。由于身边成功就业案例相对较少,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是技术层次较低的工种,在缺少身边激励性的成功情景案例情况下,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也就没有确立学习计划目标的冲动。缺乏明确目标的学习,自然也就不会积极努力,久而久之形成惰性。

  (二)家庭的影响。

  1溺爱养成依赖。

  今天中国的教育问题绕不开父母或祖父母辈对孩子溺爱的话题,现如今每个家庭子女少,很多家庭甚至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物质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了,于是很多长辈对子女溺爱有加却严格不足。长此以往造成了这些孩子自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渐渐养成了依赖性强的惰性行为。

  2怕吃苦,不努力。

  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除了溺爱养成依赖、懒惰外,很多孩子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对无关自己的公共事务冷漠,过度追逐成人化个人享乐。反映在学习方面,就是面对艰苦的学习往往逃避选择,更多进行自利于自我身心愉悦的选择,在学习上怕吃苦,不愿付出努力。

  3家长的期望值低。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一般来说在中学学习成绩相对一般,未能顺利就读本科院校,很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现状也是基本了解的。尤其在社会上将是否升入本科大学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尺时,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无望之后,对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自己孩子在学习上并不存在着很高的期望值,更多地关注是“成人”方面,这就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缺乏了家长外在督促的严格要求,加之,现代很多孩子普遍自我控制力弱,久而久之,学习上的惰性则逐渐显露。

  (三)学校的影响。

  很多高职院校定位有偏差,认为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对他们的教育也有一种“得过且过”的“糊弄”.如学校课程设置滞后,教师教学缺乏创新,资源短缺,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要求不严,导致了学生惰性的增强。

  1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当今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今天的高职学生个性活泼、好奇心强、追求灵活多样,对唤不起其兴趣的死板教学方式,必然产生不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自然在学习中也就呈现出惰性倾向。

  2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注重课堂的书本理论教学,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偏废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就违背了高职院校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初衷。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掣肘于学校的财力,教学实训设备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学生实训次数和时间大大缩减,转而替之的是将大量实训时间移植到课堂书本教学中去。另外,实训需要教师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很多教师因“懒得费事”,就“图省事”直接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无视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这实际上是教学不严谨,很“任性”的做法。这些“任性”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提高技能实现就业的需求,也就不为学生所追求,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无用”的惰性滋生。

  3不负责任地把学生过早推向社会。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期间就把大批学生简单的推向工厂“打工”市场,扭曲了实习的教学本质,致使学生沦为工厂、学校和自己的“赚钱”工具。

  造成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源自校方、厂方和学生三方对自我的经济考量,经济利益因素成为主要的驱动力量。一则是学生可以边工边学赚些费用。二则是校方可以从厂方获得返还的利益。三则是厂方可以节约用工成本,相对于成人少支付薪酬。正是基于三方短视的相互需求的现实经济利益,导致了实践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过早的将学生未来就业的憧憬提前变现为“残酷”的现实,原本在学生心目中提供源源不断学习动力的就业远景不复存在。

  (四)社会的影响。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与行为(俗称“随大流”)在社会中普遍存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这些学生正值还未踏入社会的青年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的诱惑和影响,从众极易“跟风”,比如,现在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症,很多学生沉溺于手机上网、游戏和聊天等休闲娱乐,大大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在周围被不良氛围包围时,追求学习提高技能的团队压力就不可能形成,整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也就不复存在,一旦学习氛围相比于休闲娱乐风气处于劣势,学习惰性倾向化就会愈加明显。

  2就业需求技术要求低。

  受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需求工种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简单操作工,对学历没有具体门槛要求。

  面对如此的就业形势,大量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很多无学历工人从事的工种及待遇方面并无明显区别。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工种和待遇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了“技术无用武之地”,致使他们的良好就业期望值大大降低,其结果是在校期间学习知识和技术需求降低,进而缺乏强烈动机,在学习上不愿付诸努力行动,呈现出“懒散”表象。

  二、高职学生学习惰性的危害。

  (一)为惰性成本付出一定代价。

  惰性是以耗费我们的身心及时间等资源来实现的,并以付出一定正向的价值为代价的。这种成本将以负面结果反馈给我们,如果当这种惰性反馈的结果不能在短期内显现,给予该惰性行为警示和惩戒时,其便会维持该惰性行为带来身心愉悦松弛的快感,而不是在警示情形下,立马作出改变的反应。

  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对这种惰性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奖惩,强化有效的正向刺激,弱化负面的惰性学习行为,充分利用学习成果来实现自我反馈。一般来说,惰性学习成本与积极学习成本导致学习结果差距越小时,惰性学习行为固化的几率就越大,惰性行为生存机会就大。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并不能对自己惰性学习成本有着很清醒的认识,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帮助他们明确这些问题,并及时合理的运用奖惩措施对其学习行为进行干预。

  (二)功利主义导致价值观扭曲。

  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否认,我们很多领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思想道德教育滑坡,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薄弱。受西方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思想在不断侵蚀着我们青少年一代。功利主义认为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最大善,崇尚快乐主义,追求当下快乐,即情景功利主义。今天很多人将快乐至上作为人生信奉的信条,自利选择占据着支配地位,这些都是功利主义的直接表现。在青年学生中,它直接表现为将身心愉悦当做言语行为的指令,一般面对学习这种“苦差事”,拥有短视功利主义思想的学生自然选择尽力逃避,付出行动大大减少,惰性表现完全显现。有鉴于此,我们相关学校亟需解决在学生群体中存在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加紧思想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三、改变高职学生学习惰性的对策。

  (一)做好教育疏导规划。

  人的行为一般都是由个人目的和动机引起的,动机则是由个人内在的需要引起的。针对高职学生群体必须运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其内在的需要和动机,通过激励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家庭和学校应该帮助学生从改变惰性习惯开始,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做好人生规划,学会运用学习策略,注重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二)有效地进行强化管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刺激强化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对那些出现的积极的,为我们所倡导的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通过不断激励该行为,使得这种行为得到重复,久而久之该行为就习以为常,成为习惯了。相反,负强化,就是对那些消极的行为,给予否定与惩罚,直至将其弱化或消除。

  面对青年的大学生,我们传统的做法就是强调他们的自觉,忽视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外在干预。今天的学生在自觉学习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自我控制力相对不足,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方面没有做到很好强化管理,也是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惰性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学习强化管理,对一些学习惰性进行强化矫正。

  (三)全社会关注,全方位合作。

  结合上文对高职学生学习惰性几方面的诱因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或多或少地起着一定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矫正这种不良的惰性学习行为,就需要几方面共同努力,肩负起各自或相互配合的责任。改变这种已成习惯的学习惰性心理和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合作,更需要做大量的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比如学校方面,应努力减轻学习负担,营造学习气氛,创建学习型学校;加强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有针对性、设计合理的课程,并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大高职生招生制度的探索和改革;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樊琪,程佳莉。学习惰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6):1458-1460.

  [2] 李雪松。高职生学习惰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重庆675名高职生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4):70-73.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惰性的成因与解决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途径研究论文05-0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论文05-0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04-30

论高职院校女生教育的途径04-30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论文05-0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辅导模式研究04-28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05-02

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