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地质勘察原则实践论文

时间:2021-06-16 09:01:1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环境工程地质勘察原则实践论文

  摘要:指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危害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的建议,阐述了地质环境要素图的构成,希望对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有所裨益。

环境工程地质勘察原则实践论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地质勘查;原则

  1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如今人为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地质作用力,下面笔者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1对表面形态的影响

  首先,是人为剥蚀作用,人类正常生产生活需要修建公路和铁路、建厂建房、修筑水库等,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挖掘土石和开采矿石,极大地破坏了地质结构,改变了地质环境原貌,并且人类活动的剥蚀速度远远大于天然剥蚀;其次,是人为的搬运作用,人类正常的耕作使得土壤的流失量已经远远大于新生的表土,加之环境保护不到位,每年表层土壤流失达到数百亿吨,为了建筑进行人工运输土壤已经超过了全球的水流搬运量。

  1.2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被称为陆地的外衣和保护层,作为陆地上的绿色水库,对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对环境的大肆破坏,森林面积逐渐减少。若没有绿色植被覆盖,大量的生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水资源会大量流入大海,造成淡水资源的紧缺,风速逐渐增大,风灾会对人类生活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综上,地球上的植被若逐渐减少,人类的生存质量将逐渐下降甚至难以生存。

  1.3对地球表层内化学过程的影响

  人类要制造金属原件,就需要将分散的金属元素集中起来,同时也会废弃金属原件,使得自身元素发生新的`迁移;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中含有了过去不曾含有的合成物,通过不断的分解,在土壤中形成了新的元素迁移;在采矿活动中,人为的改变了矿物的变化过程。

  1.4对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的影响

  人类修建大型灌溉系统、建造水库等行为是为了工业和农业、生活用水,尤其是抽地下水等人为作用,都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途径。比如,由于长期的开采地下水,导致了整个开采地区含水层发生变化,水压力逐渐下降,严重的会引发地面沉降,在岩溶发育地区则会出现地面塌陷的危险后果。人为的改变了水的循环途径,对于水和土壤之间平衡关系也会有所影响,引起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的变化。工业发展伴随的污水排放,使得水资源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直接危害到了人畜健康。

  1.5对大气的物质成分的影响

  目前为止,世界上污染性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的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国际环保组织的公布中,世界污染严重的15个城市中,我国占6个。由于北方城市需要冬季采暖,空气中的悬浮物在冬季超过国家标准的两倍多。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中无节制的向空气中排放颗粒物和废气,汽车尾气也占据了重要部分。

  1.6对物种的影响

  地球的形成是45亿年前,而地球上的生命出现是在38亿年前,随着生命物种的不断演化,才发展到了我们今天种类繁多的生物圈。所有的物种在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都会有一个生存期,岁长短不一,都会有各自的终点。当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那么这种生物就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生物灭绝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种类,自然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人为因素是可以避免的。

  2地质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

  2.1要有节制性的索取

  随着环境保护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改变了对自然资源一味索取的态度,但还是存在对自然资源保护不到位的现象。实际上,自然资源在承受力上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有限度的。我们所有的生活资源都来自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加工,地质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土地、矿产和其他资源。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迫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掠夺性的开发,开始有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为此,人类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要注意自然的承受能力。

  2.2要有科学性的开发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因为工业污染产生了过多的污染物排放,加之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超标农药,已经严重污染了地质环境。对于自然的回馈,我们应该报以感恩的态度,进行科学性的开发,对地质环境予以合理的保护,在增加经济利益得到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改变开发方式。

  3地质环境要素图构成

  环境一词,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周边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人们周边事物的总体情况。按照环境的物质组成和成因等对生命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部分。其中,自然环境由大气、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构成,地质环境则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此前,尽管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知,但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地质环境的概念进行论述,笔者经过总结,地质环境可以表达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大气圈、生物圈以及水圈和岩石圈所构成的地质空间,是一个多因子系统,主要由岩石、有机物、土壤、气体和地下水等构成,所有构成地球环境系统的部分都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以上就是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3.1空间性

  地质环境具有空间性,是有空间位置存在的,岩石圈的表面形成了地质环境的上限,所有构成地质环境的因子和大气圈、生物圈等不同因子之间发生着积极作用,对于地质环境的生态质量有重要作用。地质环境的下限在目前来说还没有达成一致,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地质环境的下限深度应该取决于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所能达到的深度就决定了地质环境的深度。

  3.2稳定性

  地质环境具有稳定性,在天然的条件下,构成地质环境的各部分之间能够进行能量的流通和物质的交换,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之间进行反复,人类活动的加入,使得平衡被打破,而后又产生新的平衡关系。

  3.3可变性

  地质环境具有可变性,所有的组成部分都经历了不断地变换,通过地球自身的内力作用和相应的外力作用进行改变,由于人类生活的不断影响,还受到人为地质作用的影响。

  3.4系统性

  地质环境作为岩石圈的表层系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地质环境的整体中,所有的物质都存在着能量转换的关系,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地质环境的平衡发展,若是这种平衡关系受到了影响,则系统性将被破坏。

  4结语

  人类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不能无节制的索取和破坏自然环境,在不影响地质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的发展和建筑物的建设,提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冶,张强,王向丽,等.试论地质勘查原则与找矿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5(12):135~136.

  [2]李菁,夏雪刚,林楠楠,等.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原则与方法论述[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4(1):283~284.

  [3]梁平.地质勘查原则和相关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5):1875~1876.

  [4]李伟东.地质勘查原则和相关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1):97~98.

  [5]高玉佳.浅谈地质勘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260.

  [6]祁昌炜,刘世宝.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6(6).

  [7]刘海利,刘欢.红河流域遥感地质综合解译与找矿前景分析[J].绿色科技,2016(12).

  [8]刘广传.铀矿勘查监理工作应注重的若干问题[J].绿色科技,2012(12).

  [9]张宪尧,赵玉华,薛林,等.沈家岭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绿色科技,2016(22).

【环境工程地质勘察原则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工程地质勘察探讨论文12-27

山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论文05-30

探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的论文05-30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探索论文12-11

工程地质勘察合同01-01

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对策论文12-11

浅析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过程及手段论文05-29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的论文05-30

关于EH4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应用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