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提升机械制造工艺教学知识论文
一、能力训练中的知识迁移
有效掌握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笔者设计细长轴的加工情景,通过任务驱动,对加工方案进行分析,达到教学目的。师(指着黑板上配图)问:细长轴在伸出端很长的情况下,用三爪卡盘夹紧后车外圆,会怎样?生说:这样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工件这样装夹,刚性不够,车的圆柱会带锥度。师:好!怎么办?生:加后顶尖。师:好!但车削后圆柱出现了两头细中间粗,仍不符合要求。怎么办?生:细长类轴的刚度不够,加跟刀架,消除因径向分力存在而产生的误差。师:同学们车工工艺学得不错。(老师进一步引导)这消除的是切削力径向分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是车后仍发现工件存在二头细中间粗的精度误差。怎么办?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老师从切削分力的分解开始启发,请学生注意轴向分力和三爪卡盘夹紧力之间形成的受力系统,构成的是一对平衡压力。再简单请学生回忆《工程力学》压杆的失稳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变形产生的原因是压杆的失稳。在教学的知识迁移中,涉及到从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工程力学等课程的知识应用中,引导学生选用知识,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抽象知识引导时的知识迁移
《机械制造工艺学》要解决工艺设计中的许多为什么,在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很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常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抽象的理论接近形象化。完成“怎样消除机加工时的残余应力”任务时,残余应力指什么?若有会产生什么结果?怎样消除?笔者拿学生常见的馒头,代替机械材料进行分析。师:在冷馒头上按一个指印,手按下去有阻力吗?生:有。师:馒头产生了应力,且留下了凹坑。一天后,馒头上的凹坑大小会变吗?生:当然变浅。师:说明了馒头上存在残余应力,随时间的推移残余应力慢慢消失,凹坑变浅。如果将馒头回笼重蒸一下,这凹坑会消失吗?生:会。教师话锋一转,及时引导学生:金属材料受力也会有残余应力,虽然肉眼看不见,但随时间的推移,残余应力会慢慢消失,会使工件整体的形状改变而影响精度。这是材料存在残余应力的特点。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已经一起分析了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生:(诧异)。师:馒头上的凹坑是怎样消失的?生:回笼蒸。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学的去应力方法呢?生:退火。师:(及时总结)金属材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存一段时间就能消除残余应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就是以这个原理去应力,既使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残余应力概念,又掌握了去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工艺技能时的知识迁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着手,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在完成“细长轴加工工艺”任务时,师:细长轴是这次加工的条件,状态能否改变?生:不可能。请学生回忆《工程力学》课程的压杆受力特点,学生分析得出:能改变的只有压杆的状态。怎样变,能去掉轴向分力吗?据《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知识,甲生:不能。这轴向分力是主切削力,没有它无法切削。乙生:加工中能否反向进给?丙生:可以。这样从切削处到三爪卡盘夹紧处形成的是拉杆,问题解决了。师:切削处到后顶尖之间呢?乙生:还是压杆。怎么办?让学生知道一个方案设计要考虑全面。不能只顾眼前,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这样。师:压杆什么时候变弯?是压杆都会弯吗?甲生:压杆的一端能退让就不会弯。乙生:把顶尖换成弹性顶尖,加工受力后顶尖产生微量退让,压杆不会弯曲。
四、总结
在去除压杆的失稳后,加工的圆柱就不会因这原因产生二头小中间粗的误差。在反向进给的条件下,为了增加细长轴的刚度,我们还可以从切削刀具的角度考虑,增大车刀的主偏角,来增加轴向分力,促使学生工艺技能知识的应用和提高。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着手,步步为营,进行不同的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架起从加工环节的加工者,向工艺设计环节设计者及生产环节的生产工艺管理者跨跃的桥梁,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浅谈提升机械制造工艺教学知识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高级的胭脂工艺论文10-19
浅谈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论文11-23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论文01-22
浅谈初中化学微观知识的教学论文01-13
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论文11-18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分析论文01-22
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09-03
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论文01-22
浅谈吉祥图案工艺美术论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