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如何构建论文

时间:2021-06-09 17:48: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校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如何构建论文

  摘要:绿色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蕴涵着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基于绿色教育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对高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人文素养培育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从培育目标、绿色课程体系、人文素养保障体系、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建立人文素养的培育体系,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从而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

高校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如何构建论文

  关键词:绿色教育;人文素养;高校;体系

  对高等学校来说,开展绿色教育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既是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增强全民绿色意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1]。绿色教育,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更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和谐、人文、民主、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的一种现代教育观,孕育着思想、活力,智慧、品格的生成。绿色教育既包含了以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包含了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绿色”健康发展的教育[2]。可以说,绿色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3]。绿色教育蕴涵着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基于绿色教育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对高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寻绿色教育推进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教育下的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4]。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5]。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在绿色教育视域下,人文素养培育则重在通过学习、修养及环境熏陶,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绿色意识是人们对“绿色”的认知和知觉,其核心是绿色价值观,绿色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关于绿色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它为人们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提供评判标准,对人们的绿色行为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生态伦理情怀是人们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时所具有的一种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在心理上形成的热爱自然、关心他者并形成和谐天人关系、人我关系的内在情感倾向;绿色行为是人们将生态伦理情怀以及绿色意识特别是绿色价值观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实践,从而形成维护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和谐关系的行为习惯,并以此来影响他人及社会的能力[6]。大学生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等形成,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及生活信念,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自觉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作风品格,进而提升自我,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社会。因此,培育学生的“绿色素养”是高校人文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绿色教育发展的人文基础,也是高校践行绿色理念、实现绿色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2绿色教育下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

  2.1培育体系构建原则

  2.1.1与高校改革发展相契合伴随着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浪潮,地方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形势、准确定位、谋求发展,以促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当下地方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而人文素养培育作为地方高校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需放入改革的整体总体框架中进行研究,契合学校的现实需要、基础和条件,注重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构建出科学可行、全面有效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系,促进培育效果的最大化。

  2.1.2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校培养和塑造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旧有的教育体系中二者是互相割裂开来的。而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应当摒弃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旧有认识,促进二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人文熏陶,感受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

  2.2绿色教育下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系

  绿色教育的开展,为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指明了方向,而学生的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绿色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应以高校改革发展为背景,从明确绿色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目标、构建绿色课程体系、完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2.2.1明确绿色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目标明确目标是推进人文素养培育工作的基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是依据实际,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按照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推动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强化办学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而绿色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使学生在提高应用能力、增加实践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及生活信念、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优秀的行为习惯和作风品格,从而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平和的心态融入社会,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培养人文情怀、实践技能兼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2构建绿色课程体系课程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载体。绿色教育视域下,构建与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绿色意识和绿色行为的绿色课程体系,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课程属通识类,主要涉及环境保护、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生态观、环保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技术学科中,融入到学科专业的课程中,融入到专业课程章节中[7],构建由通识必修和开放性选修课、学科专业课、集中实践环节等三大模块组成的多层次绿色课程体系。在通识必修和开放性选修课课程模块中传播绿色理念。以提高绿色教育人文素养为目标,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有针对性地构建绿色课程模块,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绿色课程必修学分,加大力度建设全校“普绿”通识教育选修课,利用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补充,通过绿色通识必修和开放性选修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和绿色环保素质。在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中渗透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学科专业课,一方面可针对不同院系和专业开设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绿色课程,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素养,使其将绿色意识融入到生产、管理以及设计等专业相关工作中;另一方面,对每一门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都进行绿色渗透,充分挖掘每个专业中具有绿色特质的部分,或者与绿色环保理念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使课程形成相应绿色体系。在集中实践环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在第二课堂、专业见习、劳动、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集中实践环节,在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技能和具体操作水平之外。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开展绿色理念宣传、心理健康讲座等绿色教育相关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绿色理念为导向,自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绿色素质和能力贯穿实践活动的始终,通过集中实践环节贯彻绿色理念,辅助课堂教学,以持续推进绿色课程建设,丰富人文素养培育体系。

  2.2.3完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完善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对于整体培育工作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人文素养保障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高校管理方式、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其一,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层要全面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的内涵,结合绿色教育规律和本校办学特色,改革教育观念,转变管理方式,以更具开放性、可持续的方式治校,制定科学的绿色教育策略,为人文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二,要加强绿色制度建设。高校应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教育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课程、实践等教学内容,为人文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修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绿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绿色素养对于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提升教师从事绿色教育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进行言传身教,对推进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大有裨益。因此,一方面,广大教师要紧密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体系,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并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此外,要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指导学生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教育实践环节中;另一方面,高校要为教师绿色素养的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绿色教育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会议,拓展绿色的视野。其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氛围的培养,对大学生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改革的重要保障环节,文明、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学校品牌特色形象、师生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校园硬件投入、景观工程外,还应注重软件投入,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文化传承上,实现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

  2.2.4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评价是检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程度的重要尺度,对人文素养培育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当前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明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评价办法缺失、激励措施不足等问题,无法衡量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和培育程度。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检验学生的绿色意识、情怀及行为等,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培育办法的调整,对于整个人文素养培育体系有重要推进意义。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重视过程评价,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行业企业专家等几个维度,进行跟踪研究和效果考核。以“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为核心,以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绿色行为的养成作为指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业成绩、实践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指标内涵的考核,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考核优秀的学生,颁发人文素养标兵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纳入评先评优、奖学金评定考核中,激励学生在完成学业、提高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水平。

  3结语

  绿色教育视域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更强调学生的情怀和意识,强调以绿色理念指导实践,强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从明确绿色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目标、构建绿色课程体系、完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着眼,既迎合了现代教育观念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高校改革转变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文,丁振国.高校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46.

  [2]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2011,(6):73-76.

  [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12-16.

  [4]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6):62.

  [5]范志华.人文素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44.

  [6]廖小平.培育公众绿色素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人文之基[EB/OL].

  [7]刘健.应用型本科高校绿色教育路径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7,(1):88.

【高校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如何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战略式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论文01-26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论文05-22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体系的构建论文01-07

高职学生艺术素养培育论文01-15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11-10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构建论文11-19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平台的构建论文11-08

合并高校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构建07-03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论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