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政策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楼宇智能化俨然已成为当今现代化建筑的必然趋势。而在楼宇智能化逐步实现的过程中, 电气自控系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环节, 同时, 对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论文就有关电气自控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应用方面的政策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智能化楼宇; 电气自控; 政策管理; 安全标准;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buildings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buildings, electri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becomes an indispensable basic link, meanwhile, it plays a key role in realizing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buildings.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discuss and analysis on the policy manag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n intelligent buildings.
Keyword:intelligent buildings; electric sutomatic control; policy managemen; safety standards;
1 楼宇自动化基础理论
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1) 。通过自动化, 提升楼宇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具体而言, 这种系统主要采用传感器, 监控设备, 计算机, 对大楼的电力、空调、电梯、供水与排水、防火、防盗等硬件设施, 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与管理。系统层面而言, 它包含楼宇的自动化管理、出入管理、身份卡识别系统、防盗保安系统、防火系统以及各种设备监控系统 (2) 。结构层面而言, 它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 (3) 。
楼宇自动化离不开电气自控, 后者是前者的核心内容之一。客观上的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控系统是指通过电气自控系统的集成核心, 在楼宇中组织好综合布线等工作, 从而使得楼宇中的电子设备以及通信设施甚至于办公自动化等在相当程度上实现自控, 并通过这种多功能的自控系统, 来实现楼宇的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 (4) 。同时, 随着控制网络技术向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与网络互联方向的发展, BAS技术正在向采用现场总线 (Field Control System, FCS) 的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发展。FCS特点是采用现场总线网络, 使得负荷同一现场总线标准的不同产品可以相互连接、相互操作, 通过网关可以实现不同现场的互联, 进行多站点、多参量、双向通信。总而言之, FCS具有开放性, 可扩展性和先进性的优点 (5) 。
1.1 智能化楼宇系统的作用
采用楼宇智能化技术, 可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能量的变化。比如, 楼宇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建筑内的所有的公用机电设备, 包括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 进行集中监测和控制。这样, 既能节省人力和物力的输入 (6) , 又能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 降低设备故障率, 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1.2 智能化楼宇系统的目的
智能化楼宇系统的作用已经间接揭示出这种系统功能层面的建设目的: (1) 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和判断, 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 (7) ; (2) 对上述提到的各子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此基础之上, 智能化楼宇最终是为了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居住环境。在性价比层面, 智能楼宇的目的在用降低各系统造价, 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 保证系统充分运行 (7) 。
1.3 智能化楼宇系统的政策管理
智能楼宇的政策管理, 在一定层面上而言, 属于科技法律的范畴。根据倪正茂的研究, 我国的科技法律渊源主要包括:人大立法,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地方科技法规, 中央政府各部的部门法规, 科技机构与科技团体按法定程序通过的章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同时, 有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的科学技术规范也属于科技法律渊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 国际双边、多变的科技条约, 联合国的科技公约。具体而言, 国际的双边、多变包括集团性的科技条约、协议;联合国关于科技合作与交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约, 都是科技法的组成部分 (8) 。
2 政策管理体系
2.1 安全标准
智能楼宇自动化的安全标准的功能在于安全防范, 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楼宇中未知的危险因素作好准备与保护工作。可以说, 安全标准重点起到的是防御的作用。内容上而言, 其包含以下方面的标注:技术措施及其设备包括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即门禁控制、电视监控、访客对讲、电子巡更、汽车场车辆管理 (9) 。目前颁布的安全标准主要有:《公共建筑技能设计标注》、《住宅建筑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 也存在一些大量的行业标准, 还有就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从业公司自行制定的标准。比如, 南京普天楼宇《普天综合布线标准》、慧云楼宇开发公司的《慧云建筑标准》等等。
2.2 信息通信技术标准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 通常采用集中分散控制架构, 而分散在建筑中的不同监测和控制节点, 要在彼此之间以及与控制中心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而连接这些监控节点的通信链路就是现场总线。通信技术标准一方面是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却也是政策管理问题。政策方面, 我国还存在着标准缺失的问题。行业主管协会尚未制定智能楼宇信息通信技术规范。虽然有些学者意识到标准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规范的编写工作并没有被行业主管协会提上议程 (10) 。
2.3 硬件设施标准
智能楼宇电气自控技术监控的对象是建筑中的各类机电设备, 比如智能楼宇需装备大量的电气设备、空调设备和给水设备等。具体而言, 这些设备包括: (1) 消防联动系统、温感系统、烟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 (2) 安全防范系统、对讲系统、门禁系统、电子监控系统; (3) 有线电视、综合布线系统; (4) 通信网络信息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 (5) 网络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外, 还有其他硬件, 比如楼宇工程的接口问题, 因为在建筑自动化系统中涉及的专业很多, 各种软硬接口形式不一样。但是我国目前对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硬件标准在数量上还是以企业标准为主, 行业标准为辅。
3 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政策管理几点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对现有的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政策管理体系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第一, 建立起国家层面的安全标准。由上述分析可得, 目前我国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政策还存在, 缺乏国家统一标准的弊端。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安全标准零散化, 各个行业协会甚至各个企业可以自行制定标准, 那么标准必然不统一。第二, 相关政策科学化。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问题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 那么相关政策的技术性就比较强。而且, 技术是个动态性问题,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 智能楼宇中的电气自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相关政策必须要与技术进步, 否则就要落伍, 阻碍产业的稳定发展。第三, 政策体系化。根据上述分析, 政策体系中的安全标准、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硬件设施标准等都呈现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的体系化。体系化即能够帮助提高政策的效率、提升执行力和执行速率, 从而达到省时省力、降低管理成本与人耗的目的。
注释
1 周鸣、曲凌:《基于OPC技术的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 载《煤炭工程》2005年第11期。
2 徐祥征、曹忠民:《大学计算机网络公共基础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版, 第288页。
3 于震、李怀:《楼宇自动化技术研究进展》, 载《建筑科学》2013年第29卷第10期。
4 姜玉莉、李向军:《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运用》, 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第20期。
5 徐祥征、曹忠民:《大学计算机网络公共基础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版, 第288页。
6 秦兆海:《智能楼宇技术设计与施工》智能建筑系列丛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67-68。
7 张源、李淑展:《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载《工业技术与实践》第179页。
8 倪正茂:《比较法学探析》,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40-243页。
9 张霓:《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载《系统安全》2012年第6期。
10 金真:《楼宇自动化:即将迈入标准化时代》, 载《中国建设报》2010年第02期。
【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自控的政策管理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电气自控职称论文08-11
思维导图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的应用04-30
公交场站规划中相关政策的研究04-28
技术灾害管理中的政策创新04-29
医院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研究05-01
VMI在零库存管理应用中的研究论文摘要05-01
英国物业管理及房屋政策研究04-26
浅谈建筑电气之智能化建筑05-01
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