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的论文

时间:2023-04-27 17:46:1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的论文

  论文摘要: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因素。文章对现有的各种激励理论进行充分研究借鉴.通过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各类型教师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提出相应的激励对策。

关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教职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团体社会活动,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发挥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核心作用是激励。激励,即通过某种刺激使人产生动力。高校教师从事个性极强的、艰辛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其可控性较低,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调用行政管理等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结合高校的实际并从教师的需求特点人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对人才的激励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与增值,达到自我实现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协调一致的目的。

  1 国内外学者对激励理论的探讨综述

  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激励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很多成熟的理论。例如,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指出,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系列的激发员工成就需要的方法。赫兹博格的“双因素理论”指明,一部分因素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成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因素和工作内容紧紧连在一起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其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即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在中外纷繁复杂的激励模式中,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概括各种激励理论的,当数罗伯特·豪斯提出的激励综合模式。他提出了用数学公式表述的激励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几类激励理论,把内、外激励因素都归人其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工需求的研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问题开始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尤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已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徐宏毅将经济理论引入高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中,用委托代理、声誉理论等方法研究和揭示高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在规律,提出修正的工资激励模型及“知本市场”;王学东运用罗伯特·豪斯综合型激励模式探讨通过强化内激励,提高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途径;王萍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高校薪酬激励机制建构的理论基础,以便有效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研究将对现有的各种激励理论进行充分研究借鉴,在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适合高校教师激励措施,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

  2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必须了解、分析教育的特点,并根据特点进行工作。从高校教育的需要特点出发,对现有竞争环境下高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和激励机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研究探讨高校现行激励制度的主要方式,挖掘出其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目前各高榱采用的较常用的激励制度主要有:首先,合理拉开津贴差距,兼顾绩效公平。目前很多高校都保留一定的基本工资,再结合教职工的努力、能力、个人业绩、岗位等因素,实行以分类、分级、定岗、定酬的聘任制,拉开了津贴差距,适当规范每类每级的相对收入差距,遵循“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的原则,来进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的改革。

  其次,加大科研产出津贴、教学课时津贴和教学成果津贴的力度。对于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以利于调动高级人才的积极性。优先考虑业绩突出教师的职称评定,以此加大激励力度。同时,对聘任制度、考核制度、教学评估等配套制度也做出相应改革。

  (2)分析先行高校激励措施的弊端

  目前,在高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激励管理措施,虽对激发教职工热情和创新能力有一定效果,但在管理措施中没有完全以人为本,忽视研究人的管理。例如:现行的高校激励机制缺乏分析心理要素,而且重视报酬轻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等。因此,致使教职工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追求进步的责任和动力。

  (3)分析高校教师需求的特点,从而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激励方案

  首先,根据高校教育需求的特点,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工作稳定性、成就感、家庭美满程度、学习进修、是否受到重用、能否发挥特长等多个角度和层面科学描绘出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

  其次,满足需求是发挥教师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因此,我们从高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有效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的对策和方法,并设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措施将在第3节中进一步阐述。

  3 结论和建议

  3.1研究结论

  根据某高校问卷调查,可以归纳出高校的教师需要总的特点是:物质需要的简朴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和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在被调查的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0%,占到总被调查人员的34%的教师具有高级学历(博士),而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28%.通过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各类员工相比较,年轻的教师较注重生存性需要,而对于高学历的教师更关注发展性需要,高职称的教师更加需要成就感。

  3.2针对高校教师的激励对策

  重视满足高校教师需要,科学引导其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差别并对高校教师进行差别管理,并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指导管理。

  (1)注意满足教师生存性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发挥各类措施的激励作用,实行将工资、津贴与绩效挂钩的校内分配制度。分配方面,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新性,挖掘人才资源的潜能。在分配方面,在国家标准工资已经给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思想,将校内津贴分配到位,并拉开一定档次,用高报酬鼓励贡献大者;在评职称方面,将贡献和水平因素为主,资历和年龄因素为辅;在选拔和培养上,以学科建设为出发点,制定完善的选拔和培养计划,选拔有培养前途、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人员进修和深造;在科研方面,避免“遍地撒网”的平均投入的做法,重点扶植势头好、有前途的学科群体,激励其多出、快出成果。

  (2)注意为中高学历人才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不仅有助于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其工作信心,而且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的目标,决非仅仅满足于对现有职务或工作的胜任,其深层目标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因此,教师对自己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有较一般人力资本更强烈的需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同时还有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符合高等院校与教师个人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建立健全立体的教师进修培训体系,把使用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支持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工作的挑战,过专业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培训,使具有不同需求的教师沿各自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前进,符合其心理动机,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3)采取切实措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

  激励制度要有层次性。考虑到每个高校教师的岗位不同而且个人能力、努力程度、对学校所作的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教师的激励也应适当分层次,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根据人才的科技成果、科研水平、对社会贡献程度等情况,建立相应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或起主导作用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应给予相应的高层次激励,一般教师则给予较低层次的激励。根据各年龄层的教师状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对于高校的中年骨干教师,要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其提供担当学科或课题的带头人的机会,对于年轻教师,规划其发展方向,定位于科研型或教学型,鼓励其多参与科研梯队或立志于教学型课题的申请。院系单位要具有分配自主权,允许其制定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政策。这样,不同层次的激励就刺激了不同层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的论文】相关文章:

股权激励机制作用的探讨05-01

高校激励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讨04-30

浅谈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04-29

科研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建立探讨04-30

建立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机制的理论探讨04-30

医学论文的引言探讨04-30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探究05-02

林业科技论文中年及a的用法探讨04-30

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管理的探讨04-29

浅谈从激励机制上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