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论文

时间:2021-09-27 16:01: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得与失论文

  很多人以为得到是一件好事。失去或者说得不到是一件坏事。

得与失论文

  其实不然。得到了不一定好,失去了不一定不好。这是一个很辨证的问题。

  得到了金钱,可能会失去朋友与家人;得到了权势,可能失去自由与理想;得到了爱情,可能会失去无拘无束;得到了大鱼大肉,可能会失去健康与口福;得到了情人,可能会失去家庭的宁静;得到了刺激,可能会失去安逸的心情;得到了事业有成,可能会失去兴趣;得到了安逸,可能会失去斗志;得到了提拔,可能失去同事与朋友的信赖与支持;得到了美丽,可能失去天然。总之一句话,有得必有失。可是,到底是得不偿失呢?还是得失相抵呢?还是得大于失呢?那就要靠个人的智慧了。

  中国古人是很有智慧的。古人云“欲取姑予”,你要得到,那先给对方些好处。当然,是失的少得的多。不然,还给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韩非子·说林》记载,春秋末期的晋国,以赵、魏、韩、智、范、中行等六家势力比较大,史称“六卿”。但后来,在范、中行两家被兼并后,贪得无厌的智伯又向魏宣子提出领地要求。魏宣子也不是好惹的,当即断然拒绝。魏宣子的谋士认为这样做太过分,很容易得罪人,于是任章献上一条计策,说:老板,请不要正面拒绝智伯,我们不妨先满足他的要求。等他尝到了甜头,被激发了欲望之后一定会更加骄傲得意,更加贪得无厌。到那时,其他大夫必然会强烈不满,从而促使各家联合起来去收拾一个孤立又骄傲轻敌的智伯,他的性命还能保得住吗?何劳我们自己动手呢?ノ盒王于是依从任章的妙计,很干脆的划出一些肥沃的土地给智伯,还送了很多香车美女。后来,智伯果然被赵、魏、韩三家所厌恶。于是联手灭了他。而魏宣子不但收复子失地,还从中分得了更多的土地。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人已经很精通“欲取姑予”的策略。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之后,越王勾践成了他的`奴仆,他以为吴国可以争霸天下了。越王决心战胜吴王,但在周敬王36年(公元前484年)吴王出兵伐齐时,却派兵支持吴王在艾陵打败齐军,还亲自去吴国致贺,并带着许多宝物贿赂吴国君臣。

  吴国君臣个个志得意满。只有伍员看破勾践用心。周敬王38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争得霸主。而同时,越王却在吴王率兵远征之时,乘机攻吴,大败吴军。并最终灭吴。

  得失之间,彰显智慧。

  我们平时看很多人,本分老实,没有什么头脑的人,往往他们却能够取得成功。为何?因为他们总是在默默的付出。即使是吃了亏他们也能接受。人们总觉得这样人实在,可靠,不会欺骗人。所以就信任他,因为信任他,他们做事就会顺利就会成功。

  他们的成功是在无意中走了“先失后得”的模式。所以,人还是应改实在点好。那些自己以为很聪明的人,总在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智商赚别人的便宜,其实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是在“先得小而后失大”。因为人们的智力差不太多,不过暂时的被假象所迷惑罢了,时间一长还是会弄明白的。那么,以后人们就会处处防着那些“聪明人”。最后,聪明人只会吃大亏。

  得兮,失所伏;失兮,得在中。(篡改老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你骗人,人骗你,骗来骗去骗自己。这些俗语之中隐藏着很大的智慧。

  如果,我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的淡一些,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如果我们能放下自己的种种欲望,那么我们心灵就会更加安然。如果我们能丢掉自我,那么我们就离悟道很近了。

【得与失论文】相关文章:

得与失议论文05-25

得与失的议论文03-22

放弃得与失的议论文06-09

得与失议论文(15篇)12-14

得与失议论文15篇06-10

得与失议论文600字03-20

得与失议论文范文05-11

大学生兼职的得与失的论文10-09

得与失_得失议论文700字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