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考虑论文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能力要求、核心知识领域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规定,强调了学生必须“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并提供三种类型的核心课程示例规范了课程设置,指出了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与实验是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 本文结合新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潜能,独立地选择、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自主地训练、形成和使用专业技能,实现自我培养、主动成才的能力。其涵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学生在充分了解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认同学校预定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主动把握每一门课程“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积极地对课程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调节、检查和总结,实现课程学习目的、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二是指学生通过认知实习或社会实践,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趋势,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自行设计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完成自我塑造、增长才干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新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所规定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专业学生要获得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需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知识更新与技术跟踪的能力,具备能在相关领域多途径、多岗位就业的能力,其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增长和本专业的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和实力,具备厚实的学科基础、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案和适用的课程体系作为指导。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第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知识和扩展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形成“愿意学“积极学”“坚持学”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必然过程,更是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要求学生终身学习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终身学习即是“活到老、学到老”,是人们独立于教师和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高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为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具有现实的个体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学校引导和学生形成,可采取如下措施促进学生发展。
第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性和引导性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文件,直接影响着该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遵行国家规定,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明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构建能体现本专业核心知识和学习研究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应考虑:一是能支撑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课程;二是计算机、信息与计算技术领域的应用课程;三是包含计算实训、文献阅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必须学生自我独立完成任务的综合训练环节;四是包含大学生数学建模、服务外包等学科竞赛的实践创新平台;五是适宜于本地、本校和学生特点的特色课程。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充分考虑够用适用,又要给学生留有选择学习、知识扩展、创新提高的余地,使学生能积极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教师引导和自我探索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教学课群,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体现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首先,要确立可行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大学四年均置身于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氛围中;其次,应选择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建立开放式教学平台,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生实施具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采用下述2+1+1模式:第一、二年,完成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第三年,学生选择某一方向完成专业分向应用课程,可以是运筹与控制、统计预测、经济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或数学师范等方向;第四年,进行综合实训,内容包括毕业实习、就业体验、创业尝试、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创新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其中,专业基础课的某些课程(如数学类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信息类的数据库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等课程)、每个专业方向应用课中的大部分课程、综合实训内容,应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实验探索开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成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加强条件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首先,学校图书馆,特别是院系资料室,要充分挖掘和优化配置图书文献资源,构建本专业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协助课程教学教师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其次,建设好开放实验室,如计算机软件基础、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实验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计算实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实践创新课程的综合训练工作,自我获得探索研究的初步能力。接着,加强校地、校企合作,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和开放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基地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最后,搭建学生创新平台,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服务外包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自主创新和自主创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第四,改善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学生自主学习配备合格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提高知识水平和改善能力结构,不仅要“有鱼授人”,而且要能“授人以渔”,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首先,教师应具有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洞察学生成长需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恰当规定学生任务,对学生的自我评估进行客观地再评估。其次,教师应深刻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能通过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环境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整体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再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与网络技术,能灵活使用媒介(如微博、微信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施开放教学的跟踪指导和检查评估。接着,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使其树立成功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应具有熟练驾驭课程教学环节的能力,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能够科学地处理课前、课中和课后涉及的各种教学事宜,帮助学生获取吸收知识和迁移应用知识,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前途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学校要从培养体制、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师职责等各方面加强改革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要帮助学生牢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动机,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在实践锻炼中奠定发展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考虑论文】相关文章: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04-27
试析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4-2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04-30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4-29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4-30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4-29
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04-26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04-29
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05-01
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