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思考论文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放开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关键词:化学;发散性思维;策略;思考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界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研究课题。发散性思维的一般模式是“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即从同一信息源出发,向四周辐射,“心骛八极,思接千载”,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从而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创造力。
纵观化学史,许多伟大的成就无不与发散思维有关。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结构,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有核原子结构模型,这些都是发散思维在化学科学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明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研究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将来从事的是攸关生命的职业,所以,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一、发散性思维与化学发散性思维
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发散思维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说法,但其阐述的本质还是相同的。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所谓发散思维,就是在考虑问题时,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能从多种角度着眼,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已有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幻想,产生新的信息,使思维触角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地,从而与目前的问题发生多种有意义的联系。发散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多向思维机智,即通过各种不同的思维机智去寻求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诸如:复合、迁移、扩展、缩小、重组、换元、溯源、宏微对比、转向、联想等等,是一种开拓型、创新型的思维方式。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知识视野开阔,能正确理解、灵活应用化学概念和原理;在化学计算中能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能尽可能多地提供化学物质的性质、实验设计方案、实验仪器的用途等;能分析实验成果,改进实验路线;能对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现代科技以及其他自然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等。当然,化学学习中的发散思维也应具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一般而言,化学创造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发明和发现新方法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化学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发散能力又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对某一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方法或设想,独特地、富有说服力地修正或者批判某些公认的观点;能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新问题,独立地设计、完成新颖的化学实验,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
二、化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培养兴趣,激发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研究与探索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对于科学思维方式的积极搜寻。当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可以抓住契机,结合发散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发散思维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理论,即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它们依次反映了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地从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很多知识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很难激发发散思维意识,因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出不同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其发散思维意识,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2.强化实验,拓展发散性思维的途径。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尤其是开放性实验探究,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开放式探究,在学生明确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探究思路、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过程就是一个“迷你型”的研究,一切都由学生做决定。进行开放式探究,需要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等多种发散思维的手段,才能确定一个比较优化的方案并达到目的。
3.开放式提问,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习惯。问题对思维的启动、促进、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问题,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许多研究发现,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水平。
4.变通性训练,提高发散性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变通性指的是思维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即在思考一个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变换。思维的变通性也称应变能力,它是以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多向性为基础,思维的发散度越高,思维的变通性就越好。变通性的训练可在课堂中经常采用变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去发现不平常,进行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条件、多用途、多途径的探索。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1.要注意设计好培养发散思维的教学目标。行为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该课的思维训练目标,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通过长期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一致,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要注意把握好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发散性思维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创新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发散性思维的灵感就越容易迸发出来。
3.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这样,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目前的情况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但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少,这样学生往往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所以优化教学过程,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不下结论,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04-30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04-29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04-29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05-02
基于《模拟电路》教学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04-29
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论文04-30
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05-02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4-3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差生的思维能力 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