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1.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小木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探索规律。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动手折纸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讲《频率与概率》时让学生动手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我们在教学中,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①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②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观察、实验、归纳、整理。
2.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当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再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的物体等)。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逐步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就是一种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共同进步。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开展合作学习。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例如,估算、估测和算法多样化就体现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其主要思想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估算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计方式,但对结果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交流,看哪种估计比较接近准确值,让学生经过讨论,找到比较接近准确值的结果。
算法多样化也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如本文前面曾提到的“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活动,首先提出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看搭建2个、3个……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进而探索搭建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归纳出的表达式也是不同的,如4+3(x-1)、x+x+(x+1)等。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经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这对学生理解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数学不应当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理论,而应当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相关文章: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初探04-30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5-01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4-3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论文04-27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数学教育的必由之路04-29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04-30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4-30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论文04-27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04-30
浅谈创新精神的培养的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