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疑置问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时间:2023-05-02 05:33: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效设疑置问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笔者发现,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却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的设疑置问,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有效设疑置问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一、有效设疑置问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设疑置问应具备的几个特点。

  1、针对性。一种是针对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和重、难点设疑。例如:在讲授我国“种植业”中甜菜分布的集中产区时,首先提问“甜菜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一种喜温凉的作物”,教师问:“我国中温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这样,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学生可以得到答案。尤其是新疆地区,是北部地区而不是南部,加深学生印象。另外一种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疑,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问题可以简单些,以确保他们能正确回答,帮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问题可以有点难度,使他们不能轻松作答,避免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2、启发性。设问应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例如:讲授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及省力费力问题时,可提出下列问题:①大家平时骑自行车上坡的时候,怎样最省力?②为什么山路都修得盘旋曲折,而不是建一条直路通上去呢?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继而解答,让学生真正理解等高线的“密集陡、稀疏缓”。

  3、典型性。抓住学生易犯的典型错误,设置地理问题。例如:很多学生认为:“凡是经度为东经度的任何地点都是在经度为西经度的任何地点的东方。”根据这个错误,教师可设置一问题:位于40°N,120°E附近的北京在40°N,120°W附近的旧金山的什么地方?多数学生认为北京在旧金山的东方,但通过地球仪和地图不难得出结论。这时,矛盾产生了,这一矛盾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4、适时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设疑是教师知识和艺术水平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在学之误区设疑、在教材的“文眼”处设疑、运用课本插图巧妙设疑、在学生是懂非懂处设疑,是设疑置问的最佳时机。适时设疑置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准确记忆地理知识,真正解决地理疑问,加深影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新颖性和趣味性。新颖、奇特而有趣的地理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例如。讲授“日界线”之前,教师先讲一个小故事:“一孕妇乘船从上海去旧金山,在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先产下一女孩,越过日界线后,在西十二区又产下一男孩,但先生的女孩却叫后生的男孩为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6、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应有轻重缓急、主次之分,不能过于平谈,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学的知识状况,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递进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拾级而上,最后解决问题。如在处理“假如黄交夹角增大时,寒带的范围怎样变化”这一问题,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按顺序回答:

  ①黄赤交角的度数为多大?

  ②黄赤交角的存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③热带的纬度范围是多大?寒带的纬度范围是多大?二者有何关系?

  ④黄赤交角假如变大,寒带的范围如何变化?如果变小呢?

  7、实用性。学以致用,许多地理知识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也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讲到“旅游业”时,可结合广汉的实际,教师提出以下问题:①广汉为什么要重新修建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②广汉市区为什么要进行流动摊点的管制?③三星堆旅游资源为什么要参加西博会的竞标?④鸭子河为什么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参与家乡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几种有效的设疑置问方式。

  1、借助直观方法,设置地理疑问。通过地理教具的演示,或通过地理实验演示,或借助课本的插图等。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将地球分成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哪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不少学生回答是0°与180°经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找到20°W和160°E两经线,并用红笔画出,看看它们经过的陆地和海洋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知道了划分的原因,加深了印象,便容易记住了。

  2、连环套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点,进行连环设问,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例如:讲述我国秦岭 淮河南北主要粮食作物分布问题时,可设计以下问题:①我国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什么为主?②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③我国南北方地区的主要温度带是什么?④我国南方、北方地区的干湿状况如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即联系了前后知识,又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粮食作物的分布原因。

  3、以错纠错式设问。对于教学中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难点进行教学时,可在错误的前提下将学生卷入错误,再通过提问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如在进行自然资源分类教学时,为检查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可先错问:“太阳风,地热流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往往回答:“是可再生资源。”,然后再问:“自然资源应具备哪些两个属性?”此时学生方知“上当”,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4、反弹琵琶式设问。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为了进一步弄清知识的疑点,加学生印象,可以围绕中心疑点从不同角度设问。如关于“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时,大家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出现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此时可以反问:“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转,会出现什么情况?”关于地球公转,可以设问:“如果黄赤交角为0°或是90°,那么地球表面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四、有效设疑置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设疑置问时应注意问题准确,答案明确,切忌模糊不错,让学生回答时难以给出正确的答案。

  2、设计问题时,应尽量避免回答过于简单化、平淡无奇,应考虑问题的主交、层次和顺序,使学生无需思考,或味如嚼蜡的问题。这样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逐渐厌烦,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也应尽量避免一些高不可攀的问题,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发挥。

  3、问题提出后,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后回答,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要让问题成为少数学生的问题。

  4、提问时,注意运用语调、语气或其他形体语言抓住学生思维。提问后,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注重思维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不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技巧和具体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见解,不要急于肯否或否定学生的回答。学生无论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对其积极思考的态度及时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效设疑置问激发学生兴趣论文】相关文章:

设疑04-30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05-01

问疑(問疑)04-29

激发兴趣张扬个性论文05-01

精心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兴趣04-29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04-30

处处设疑 激活思维04-3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04-30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04-30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