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大学德育的实效性论文

时间:2023-05-01 19:44: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实践中探索大学德育的实效性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地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概括了当今高校学生德育现状,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帮助学生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在实践中探索大学德育的实效性论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 实效性 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但大学生的道德观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的冲击,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以及一些我们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在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学生处于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时期,这个时期是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1.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价值取向多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利益需求的结合显得十分迫切。作为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已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三年高中教育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基本是非判断力、可以理性思考与行动的群体,对于社会所倡导、执行的道德观念、公序良俗以及善恶美丑标准等他们知道也大多表示认可,但是,在具体行动中,生活里,却往往自然、习惯的忽略道德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虽然能够知道道德的重要性,理想上也十分注重道德品质,然而平常生活中,学生对道德品质的培养表现出更多的冷漠,甚至心中没有道德的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集体的观念逐渐淡薄,所遵守的行为准则更具有功利性,有些学生在与己有利的情况下,道德二字重如泰山,反之则轻如鸿毛;有些学生则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冠冕堂皇的在道德准则的掩饰下做一些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应地必然带来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由于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淡化了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引起了他们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

  2.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单一

  学生不注重道德的培养与学习,高校德育不能与时俱进也是主要原因,还在重复中学,甚至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手段单一,数十年不变,导致高校德育幼儿化,导致大学生十分片面地看待道德教育,以至不能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方式增多,学籍管理向开放型转变,德育工作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很难跟上并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因此,如何区分对象、区分层次、因人施教,卓有成效地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工作,已经摆到了高校的面前。

  3.大学生道德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能在德育的内容与形式上创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人们的思想交流、相互影响在瞬间即可完成。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上网,但是在网上学习的大学生为数不多。这对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上网的原因基本都是使自己得到休息,得到消遣,基本不用网络来学习,这就表明:在互联网上,大学生道德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有所作为。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摆在高校和全社会面前值得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原因浅析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

  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逐步转型、政治生活的日趋完善、文化环境的快速变化对当代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2.大学生自身对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具有选择性接受的特点

  个人品德的形成,在于把客观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与稳定的行为表现。从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学校德育的过程看,外界的灌输和教育是必要的。但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却不是灌输,被教育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接受社会道德的要求。大学生基本都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心理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觉醒期提前,独立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感知能力增强,随之而来是分析理解能力的增强。但是大学生的意志力却普遍在下降,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的道德都表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显著特点。思想道德教育就要针对大学生的自身实际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积极得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3.就业压力大,导致大学生忽视基本道德观念

  随着现在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非常迷茫,没有目标,甚至没有理想,那么道德在此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大学生往往更强调个人奋斗,忽视社会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许多大学生认为,在当代社会要取得竞争的胜利,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靠自身的拼搏奋斗。他们不相信权贵而相信自己,不甘做好人,要争做能人,他们敢于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的意识逐步取代了以往害怕“枪打出头鸟”的传统心理。然而面对如此之大的就业压力时,学生们往往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面对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此时,大学生就非常容易把道德抛之脑后,为了减小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许多大学生就不再注意道德了。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奋斗,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个人奋斗的精神十足,但缺乏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对策

  1.抓好校风建设,发展校园文化

  校风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宏观环境,它对广大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洁静优雅、健康文明、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人向善、存真、求美。一所学校培养什么素质的人,取决于学校的文化氛围。如何营造这一浓厚氛围呢?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苏霍姆林斯基说,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极强,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2.抓好教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教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突出表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育有德之人,需要有德之师。教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在全社会作公民道德建设的典范。加里宁说:“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教育者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

  3.丰富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内容以及注重方法途径的创新

  (1)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要认真总结以往教育中的经验教训,着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深入进行“两课”改革,对“两课”进行课程与教材的全面改进。德育内容陈旧老化,缺乏及时更新与调整是我国高校德育有效性差的原因之一。德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始终把握社会与人发展的联结点,把握所处的时代脉搏。知识社会的到来、全球化浪潮的遍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加入WTO,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应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全球观念,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

  (2)利用网络等现代的、大学生容易接受的途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渴求知识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以互联网教育为媒体的新的教育方式已为大学生所青睐,必须借助互联网,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葛喜平.新形势下加强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4):2-3.

  [2]缪晓静,朱海东.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党史文苑,2007,08:77-78.

【在实践中探索大学德育的实效性论文】相关文章:

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的论文04-27

当前高校德育方法指导下的德育实效性论文05-02

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04-30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索论文04-30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探论的论文04-27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索论文05-02

绿色德育 的探索与实践04-29

重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的论文05-02

学生作业批改的实效性论文05-02

大学德育论文范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