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15 17:09:4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上海地区为例,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了民办高校作为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对上海民办高校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为培育和提升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资源;能力

  1 制约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1.1 面临公办高校激烈竞争的压力

  随着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出台和收费限制的放宽,也都在积极拓宽高等教育领域。这就使得公民办高校办学层次和趋向相同,抢占同类教育市场的正面竞争将不可避免。

  1.2 上海本地生源数量的日益减少

  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上海高等教育的适龄入学人口正呈逐年减少之势,这势必对上海民办高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1.3 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

  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精英高等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造成民办高校面临考生选学校而非学校选学生的严峻的竞争局面。

  1.4 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不断涌现

  高等教育形式日趋多样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先前的函授教育、电视大学的学历教育外,又出现了远程高等教育,这必然加剧各类高类教育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竞争。

  1.5 公平待遇未全面落实

  在实际运行中,民办高校的“国民待遇”也未得到全面落实。如民办学校的教师转到公办学校任教,其教龄、工龄还不能连续计算等。

  1.6 传统观念的不利影响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因而社会传统观念使得民众对民办高校的认识片面化,更愿意选择就读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成熟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知名度、美誉度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民办高校必须在长期发展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竞争力。

  2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及构成

  2.1 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概念,认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或知识。具体说来,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延伸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征。

  2.2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高校资源、知识、能力交融互补成一体化的独特整合性能力,此优势能力使高校品牌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能为高校带来较高的社会名望和学术声誉。

  2.3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由于高校所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它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也同企业略有不同。作为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进行学术研究的教育机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主要是资源和能力构成的综合体。

  (1)资源。高校资源的差异,是导致高校之间可持续竞争优势差异的重要原因。高校的关键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个方面。高校的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学科专业等资源。

  (2)能力。它是指高校高效率、高效益地协调和运用各种办学资源,并在高校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整合能力、办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3 上海民办高校竞争力现状

  3.1 人力资源:师资队伍建设难

  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有这样几个特点:①以兼职教师为主。②全职教师普遍年轻,缺少中年骨干教师。③教师中短期行为较多,民办高校在用人机制上尚未完善。

  3.2 财务资源:办学资金筹措难

  资金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民办高校在我国刚起步要想在高校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高投入、高起点,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争取更大的发展。目前上海大多数民办高校是靠自筹资金发展或是社会相关机构和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集资。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3.3 物力资源:硬件设施的'配套有待改进

  由于资金紧缺,学校在投入资金扩建校舍,购置办学设施上,往往未能有长期规划,在办学之初,往往靠打游击战,租借别校的教室设备上课。在学校的后续发展阶段,往往又由于购置硬件及软件设备缺乏通盘考虑,不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力资源的作用。   3.4 信息资源:信息化平台整合难

  大多数上海民办高校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发展阶段,这些高校虽然开通了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等,但是部门间各自为政,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用户缺乏统一接口、数据标准不统一,这些障碍地导致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形成,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3.5 学科、专业资源:设置趋于雷同

  民办高校单纯注意专业数量的增加,不注意特色专业的建设,由于民办高校不注意考虑形成自身特色,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一窝蜂地追随社会热点,造成民办高校专业设置雷同,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低下。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倾向于办成本较低的专业,如文科类专业和其他实验设备要求较少的理工专业,如财经类、外语类、信息与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等。

  3.6 无形资源:品牌与声誉较难形成

  上海一些民办院校已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认为加强了师资力量、拓宽了专业设置、解决了学生就业就是品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民办高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是否拥有本土的、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这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3.7 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未形成

  上海民办高校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相比,它的历史包袱少,机制也灵活,从体制上来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但是毕竟目前上海民办高校的师资、教学设施和教育水平、科研水平还无法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竞争。因此,上海民办高校要形成可持续的创新能力,还必须从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4 上海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4.1 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上海民办高校必须努力形成自身特色,面向市场,适应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准确地进行学科定位,合理地设置专业结构。部分规模小、办学力量薄弱的学校可考虑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特色,可以凭借设置市场紧缺急需的专业,形成某种人才的相对垄断的供给,树立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教育方法等,在公众中形成“小而优”、“小而精”的形象,为自己寻找到适宜的发展空间。

  4.2 构建敏捷的市场反应机制

  拥有市场始终都应是上海民办高校努力的方向。对于市场的变化能否及时做出反应和积极应对,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相对于公办体制,民办体制有更大的自主权,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及时决策。同时,民办体制有更大的灵活性,没有上下左右更多的制约,便于对市场快速反应。

  4.3 建立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

  尽管上海民办高校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克服的问题与弊端,但在建立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却更具有自身的优势。民办高校可以在用人机制上更具灵活性,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不受现有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约束,进一步加强对人、财、物、事的动态管理。

  4.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就民办高校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1)具有足够数量且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专职、兼职教师保持合理的比例。

  (2)要有一个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年龄结构。

  (3)以学科为单位,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素质结构。

  民办高校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大力引进中青年教师,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专兼教师队伍,创立自己的教学和学术品牌。

  参考文献

  [1]@左相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治金教育,2003,(5).

  [2]@宋东霞,赵彦云.中国高等学校竞争力发展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10-07

策划编辑的核心竞争力论文02-24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论文10-10

研究生个人素质是核心竞争力12-06

个人素质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12-04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购并整合研究08-16

前提高校核心竞争力论文02-07

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07-14

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业务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