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

时间:2023-05-02 13:10: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

  一、不容乐观的德育现状

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

  农村家庭德育的缺失也是目前引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生产力的发展,富余劳动力的增多,经济观念的转变,对中华古老的乡村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可以说乡村文化在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同时正在酝酿新的转变。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下,加上家庭经济的改善,送孩子去读书,重视孩子的智育发展,已经成为乡村家庭的共识。计划生育的推广,使得乡镇家庭的独生子女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都不愿让他们去做家务,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家务需要子女来分担。在此背景下,乡镇儿童也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由此带来的是孩子们不大愿意劳动,他们贪图享乐,更愿不劳而获。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几乎中午都不愿意回家休息,缘由是回到家后就要帮父亲干活,他觉得很辛苦。这个事例还只是“冰山一角”,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把德育教育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待。

  父母长年累月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年迈的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给的更多的是物质的关心。父母呢?只能靠电波来传递人世间最美的亲情。而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母爱,变得沉默寡言或叛逆不堪。父母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看望孩子,看到孩子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既心急又心痛,甚至内疚。于是,为了弥补孩子,爱变成了溺爱。只要是孩子的提出的,都尽可能去满足。于是,家庭教育慢慢变得困难了,许多父母为此唏嘘不已。而学校德育呢?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学校德育目标变得游离不定。一方面受到升学的压力,一方面因为家长不到位,使得学校德育孤立无援,反复抓,却效果甚微,还有一方面是“辛辛苦苦教育五天,却抵不住孩子回家两天”,社会的濡染“,效果”远胜学校。于是出现了“学校教育非万能教育的观点”,老师慨叹“学生不好教”,甚至说“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从中不难窥出乡镇中学德育工作的艰难和施教者的无奈心理。因此,社会德育环境的恶化,家庭德育力量的缺失,学校德育目标的游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倘若未能找出新的办法,那么,乡镇中学的德育工作将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声誉。

  二、“扬长求好”的德育模式

  上文提到学校德育目标的游离,是不容乐观的德育现状的有机构成。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不到位的情形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不够,效果不佳,方法单一,手段老化,单打独斗。

  相对分数来说,德育处于从属地位,加上德育工作未能短期见效,评价手段莫衷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未把德育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列,因此学校德育无非是纪律的代名词罢了。从笔者的经历来看,对于纪律败坏的学生,班主任采取的办法无非是说服和惩罚,通过恩威并重来感化和镇住学生,而且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未能就共同的问题进行资源整合,使得班级管理旧病重犯,屡禁不止,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效果的不好,带来的是部分老师对部分同学不闻不问,任由时间来做裁决。乡镇中学的德育现状如此这般,实令人担忧。从现实来看,乡镇中学相对城里中学而言,生源少,财力弱,请不起专家来给学生开讲座,也腾不出更多的人手来专门地抓德育教育,但是因特网世界的出现,给乡镇中学带来了新的思路,请不起专家到学校来做报告,乡镇中学的施教者可以从网上下载专家在其他学校作报告的视频,通过裁切拼贴杂糅使之成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素材,同享专家学者的智慧成果,这比起班主任不厌其烦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曾有班主任同笔者聊起班级管理的话题,她向我坦言现在乡镇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艰难和曲折,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久未形成,班级纪律稍有放松便涣散不堪,为此她绞尽脑汁想对策,近来发现网上的教育视频效果不错,自己看了之后也深受启发,想截取下来放给学生看,通过侧面教导,感化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但是囿于现有的条件,学校未能提供多媒体,即便有,音效出不来,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最终也就放弃了这个做法。听了之后,笔者无不感到惋惜,想这样尽心尽责的班主任想必大有人在,但是因为学校硬件的落后使得想法未能付诸行动,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再者,学校的决策层未能就本校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学习,使得诸多班主任各做各的,没能形成一股合力,因而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也多半停滞不前。

  因此,创建或升级校园网络,淘汰落后设备,在原有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大力使用网络资源,去粗取精,“因生制宜”,丰富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创造条件倡导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百家争鸣,拓宽视野,学以致用;学校定期整合本校教师的德育成果,积少成多,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最新经验。总之“网络+校本”德育模式,成本低,便于复制,不啻为一种新的尝试。为了把这一新的德育模式说清楚,笔者将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1.借助网络平台,取众家之长。因特网世界的出现,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也是如此。如果能较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一定会丰富教师的阅读方式,降低教师的学习成本,提升教师的探究频次。从笔者的经历来看,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系列演讲视频,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德育精品,内容丰富,涵盖了“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场面真实、感人,容易引发共鸣。邹越本人曾于2011年上半年应文昌中学(简称文中)之邀,到“文中”做演讲,之后还到联东中学做了一次演讲,现场效果较好。诸如此类的视频,教师可以先观看,合适的话就下载到自己的电脑,用做德育教育的材料,这比自己费尽口舌,效果要好。因为学生同老师接触久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疲倦感,老师说服的套路,学生清楚了,效果就会打折扣。此外,教师职业需要较强的沟通技巧,锤炼沟通技巧除了阅读和实践之外,可以通过优酷网观看翟鸿燊的《高品质沟通》系列讲座。虽然翟本人是做企业培训的,但是里头的方式方法技巧,具普遍性,而且课程是从国学的角度来诠释沟通的,能为教师所用。如果在职教师认为自己的口才还有待提高,那么建议观看李强的《演讲与口才》系列讲座,相信会对在职教师多少有些启发和帮助。同时,笔者认为,德育隶属生命的范畴,德育工作者要对生命有丰富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建议观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和曾仕强的《易经的智慧》,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德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会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总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提升自我;截取好的网络资源为自己所用,这是网络生存所赋予教师的。

  2.依靠技术手段,行“拿来主义”。互联网中的德育资源十分丰富,即便这样,我们仍然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有些资源适合我们,有些则不适合,就要求我们去粗取精,搞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这就要教师懂得相应的多媒体技术。例如视频下载完成后,我们发现有些内容不适合,那么就要使用会声会影、Adobepremiere、Edius等视频剪辑软件裁去不必要的部分;如果教师觉得需要在原有的视频里添加新的内容,道理也是一样的,也是需要使用上述提及的视频处理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但是在视频剪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格式不支持或不兼容的情形,这就需要使用者从网上下载一个格式转换软件(诸如万能视频格式转换器、黑鲨鱼视频格式转换器、艾奇视频格式转换器等),这样的软件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不过免费的格式转换软件,多半不能完整转换。如果还需要处理图像,那么还需要使用到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因此,为了较好的使用网上资源,学习相应的软件操作技术是必要的,只有学会使用这些软件,才能有效使用网络资源。

  3.巧用多媒体,解德育之困。上文提到师生疲惫感的问题。当出现此类情形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学校的多媒体,把自己准备好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因为在乡镇中学并不是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他们接触多媒体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他们对多媒体存有新鲜感,精神容易集中,而这时候播放教育视频,效果是最好的。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贵在巧不贵在多,所谓的巧就是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期,当原来的教育方式都不奏效,那么就可以尝试用多媒体的方式。此外,在新生入学的前期,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播放此类视频或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可以降低德育工作的难度。作为快速成长中的个体,学生的意识培养十分关键,有意识了,行动就会慢慢地跟上来。

  4.整合校本资源,倡推广创新。从目前乡镇中学的情况来看,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班主任个性思维气质的不同,使得他们采取的方式方法甚至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学校不对此进行整合,那么班主任的智慧就没能形成一股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经验的积累,更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学校有必要召开班主任德育经验座谈会,把大家遇到的典型案例拿出来分享,已经解决的也罢,尚未解决的也行,弄不好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获得新的帮助,使得难题迎刃而解。同时,新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学习,进一步熟悉校园的本土文化,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较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乡镇中学德育模式新探论文】相关文章:

法律运行模式新探05-01

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04-30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04-30

德育方法新探04-27

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新探04-27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5-02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04-30

理论教学实例化教学模式新探04-29

中学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4-29

高校德育有效性新探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