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时间:2023-05-02 13:09:3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培训。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两种迥然不同的环境里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结合,逐渐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

  2.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主体化: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水平为目标,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它注重学生专业水平、职业技能的塑造和提高。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受教育主体的专业职业化、技术化,使得高职院校教育主体的企业化、社会化,也使得教育形式趋于专业化、多样化。此外,学生、职业院校、企业与政府四位一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培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化人才,因此,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学生与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寻求较佳的结合方式,促进人才的培养。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巩固。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校企合作”亦或“现代学徒制”,都注重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在校外企业提高职业技能,有机地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并反过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同步提高和完善。为学生及时调整角色转变、适应校期间的角色适应以及职业能力的增长和提高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适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审视

  3.1“订单式”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依据特定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定点就业,实行校企联合招生,是真正的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但这种培养是小范围的、有条件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单一的学生身份。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学校依据社会需要、企业需求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有的放矢,突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里不断转换自身的角色,并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专业理论储备,逐渐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3.2“现代学徒制”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现代学徒制”则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为支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它能够解决企业内顶岗实习难以保证质量、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接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限等问题[3]。就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情况来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现代学徒制”是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建设性尝试,也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形态,各种发展形态之间是相通的。因此,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依据自身地域、区域、专业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欢,郭沙,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J],2004(11).

  [2]赵一心,“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才智[J].2014(7).

  [3]孙佳鹏,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4(2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5-0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05-02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05-02

高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论文04-27

对特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05-02

高职院校营销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05-02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05-0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论文05-02

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