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论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口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高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日益扩大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节能减排尤为必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促进我国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急剧增加,给我国国内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使经济增长及出口模式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巨大且始终维持贸易顺差的局面,以及目前我国主要保持以煤、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这就使我国碳排放仍然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因此,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调整与改革,促使我国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实现合理有序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降低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
1.避免盲目扩大出口贸易而忽视其带给环境的负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这就促使我国多年来盲目扩大出口规模,争取贸易顺差,实施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外贸发展战略,这的确推动了我国GDP的飞速增长,但是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忽视了贸易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因此,控制出口规模对于降低巨额的碳排放意义极为重大。出口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确实不容忽视,但应当在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过高的依存度,更多通过扩大内需及鼓励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
2.更新发展观念,增强低碳意识
面对目前我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现状,要想大力推进能源碳减排,不能单纯靠政府,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生产及民众消费习惯上,节能减排需要社会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全员参与,需要在生活消费中树立低碳意识。政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同时,企业应坚定支持政府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国策,在生产中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并主动承担社会环保责任,尽快适应低碳生产的要求,加快中国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节能减排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及义务,尤其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解决能源危机,推进减排工作,就必须改变公众的消费观念。为此公共部门应加强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帮助公众建立有助于碳减排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从贸易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结果来看,出口碳排放量最大的前六个行业中,有4个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其中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分别占中国行业出口规模的第一位、第三位、第五位。从中国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结果来看,碳排放量最大的6个行业中有4个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它们分别是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时建筑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还是中国行业产值最大的两个行业。由此可见,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已是中国当前出口贸易碳排放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中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
1.优化出口行业及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绝大多数是工业品出口,而且相对集中于机械、电气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与纺织相关的行业。我国应改变出口贸易过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行业、一种或几种类型产品的现状,促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鼓励污染密集度较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从具体的政策制定来看,首先,要想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出口,可以通过提高该行业关税,加大征收排污费用和提高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标准等方式来实现;其次要想鼓励技术密集型和清洁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可以通过政府的优惠措施及免除关税等方法,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行业碳排放计算结果显示,工业碳排放在中国产业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目前的工业化过程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这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中国碳排放的变化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对工业部门内部作多层次调整,大力挖掘和实现其节能潜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旅游、金融、通信等低碳服务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使中国在步入工业化后期以后能靠发展高端服务业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以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均衡发展
从出口贸易及碳排放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中可知,不管是我国的出口贸易还是碳排放,都呈现出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和趋势,东部地区既是核心的出口货源地,同时又是碳排放最多的地区。虽然近些年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内陆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这些政策的提出与实施的确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地转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关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仍保持在90%左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超过了50%,大量出口企业仍集中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内陆经济发展,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真正促使部分产业向内陆转移,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等优势,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促使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内陆转移,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巨大的环境压力,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争取国际合作
1.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国际社会中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中国在这些方面不仅技术上落后,在相关政策研究领域也缺乏丰富的经验。虽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地进展,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生物质能与核能等众多低碳能源相继出现,但是中国高碳工业的体系庞大又稳固,受中国资源禀赋的约束,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不可能在短期改变,中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来实现从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型。我国应在提高现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有关新能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尤其要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核电是唯一可规模化利用的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核电是中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必然选择。水电方面,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程度在60%以上,而中国却只有22%,由此可见,中国尚有很大的水电开发潜力与巨大的水电碳减排潜力。
2.积极争取在节能减排上的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潜力。因此,必须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发挥合作精神,采取各种方式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例如:合理转让、共同研发等方式,以此使我国的低碳技术与世界同步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来看,在国际方面,中国应继续坚持贸易自由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树立大国形象,为自己营造有利于碳减排的国际环境。目前,中国是全球清洁发展机制(CDM)最主要的项目合作国,中国可以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推动发达国家向中国转让碳减排的相关技术和资金,此机制下发达国家通过中国设立减排项目所产生的经核准的减排量算作为其履行《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义务。这一方面避免了发达国家在本国减排成本过高的劣势,另一方面也利于中国获得发达国家的额外资金和
先进的减排技术的支持,大力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在国内,要组织和鼓励国内各出口企业认真学习WTO规则,从而帮助中国出口企业顺利开展出口贸易,有效避开国际贸易上的各种能源壁垒。总之,我国要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发挥在世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展和谐贸易,探索经济共赢点。
参考文献:
[1]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55-64.
[2]王海鹏.对外贸易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7):3-8.
[3]汪素芹,徐成亚,王有鑫.中国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行业和区域分布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3):82-86.
【对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句子05-01
低碳减排綠色生活04-26
双减政策议论文02-16
低碳减排从减轻重量开始04-26
垃圾填埋场绿化等减排甲烷技术分析04-26
美国国际集团在华投资支持碳减排04-28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倡议书12-23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倡议书04-30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及现状分析04-27
填埋场沼气发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分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