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模块化教学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回顾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其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但具体教学实践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以黑龙江大学的经验为基础,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修整和进一步的发展方案。
关键词: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兴起始于二战后,主要有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MES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借鉴并综合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培训模式,其从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出发,以现场教学为主,把提高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通过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使学员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达到就业或上岗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因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效益性而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受到欢迎。CBE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推广到欧亚大陆,主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强调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的统一即知行能力的培养,它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中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被广为采用。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CBE从职业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需求出发,关注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而MES则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规范性要求出发,关注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以两种流派为代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劳动部培训司邀请职业培训专家卑斯麦先生在天津和上海两个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系统地讲授了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和内容,并培训了中国第一批MES教师。其后随着1999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全国17所本科院校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快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典范式教学方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校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探讨最多,同时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如物理、电工学、会计学等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发展起来。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能力的要求,如黑龙江大学在2009年修订的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以专业分类特色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以专业定位和特色为基础,合理构建教育平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模块”,全校76个专业设有近200个模块教学平台,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例如,在俄语专业中设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英双语、俄罗斯文学模块,在应用物理专业设有光子学与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模块,等等,通过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突出创业教育特色。综合来看,其发展思路主要基于“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基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依据大学正规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人文素质和适应性强的从业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在2009年2979万人的基础上达到3550万人。《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未来高等教育将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但由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阶段和层次不同,职业化教育对于许多地方性和专业性大学来讲是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因此,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大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21世纪“产业大国和创造大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其施教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对于改善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缺少大量的合格产业工人,短期来看,直接的反应就是“民工荒”与“雇工难”现象的产生;长期来看,国内产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中不利位置的改善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推动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也取决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另外,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了就会,会了就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作为其基本原则,不仅提高了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也为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中国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企业失业人员与大学生就业三方面。从大学生就业难来看,劳动力供给方的学生与劳动力需求方的用工单位之间的不对接,供非所需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针对性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
二、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序是,首先根据岗位技能需要,反推技能目标,进而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模块;最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各自教学模块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是受到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限制而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问题。传统高校办学目标突出对于高级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模块化教学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二者经常性表现出矛盾。如在一些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中明确提出培养“综合性、全面的高级人才”,这与模块化教学的“专、精”培养目标不匹配。而且,大学中所必修的公共课程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无法有效地安排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与模块化教学内容衔接性不够,等等。其次是教材选用问题。有针对性的教材是模块化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内高校的教材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选用名家主编的教材;
二是选用自编教材。
其中的部分教材内容过深(超过本科深度)或过浅(不及大专深度),质量不尽如人意,不能够“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模块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应该是那些既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又了解相关专业实践知识体系及实验技能的人员所编写的教材,目前这方面的适应模块化教学需求的教材比较紧缺。再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在全国大部分高校,模块化教学基本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各相关的院系承担,担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延续以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这些教师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教学目标的改变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些背负着教学、科研压力的教师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补充新的实践教学经验。而那些乐于参与模块化教学又有着丰富经验但是缺少教师资质的校外人员在现有体制下又很难大规模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还在“以考试为目标、以获得文凭为目的”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下学习,缺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教学成本问题。在高校的专业模块设置中,一般来讲当学生在选择了特定的专业模块后,该专业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模块之间具有较少的重合课程,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想要改变学习模块时,则很难进行转换或者转换后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种现象与“一考定终身”相似,学生出现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从教育学的教育规律来讲,模块化教学的知识比较单一,较容易导致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下降。如何在一个模块内合理、科学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防止学习内容单调化则并非易事。最后是实验与实习问题。目前本科院校中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还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所需。理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室资源无法保证大规模的学生进行集中化专业实习;文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习基地过少。按照“按需施教”的要求,根据模块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是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建立稳定的企业基地,实习时学校与用人单位都具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和做法,导致校企合作的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模块化教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针对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教学计划中纳入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但在实质性的课程安排、计划进度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增加了模块图表的变化。这种做法或许是出于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许是出于以上所提到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制约。应该说,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按照《规划大纲》要求建立高校分类、分层次定位的发展思路,中国高等教育既需要培养创新型国际一流人才的大学,也需要培养应用型践行人才的大学。因此,不同类别、层次的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进行量身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从模块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与环节、实验与实习等方面来看,高校模块化教学发展中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模块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二级学院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发展,如在本科院校开办以模块化教学为主的实验班教学,将各专业的实验班归入二级学院统一管理。结合黑龙江大学的经验来看,学校设立的创业教育学院将创业教育类“三个一”课程融入到各专业设置的模块化教学中来,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模块化教学效果。另外,学校还要对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的教材编写立项、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教学单位要注重对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价和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反馈意见的收集与整理,以便为教材的更新和编写提供要求和目标。学校应该到行业和企业中去进行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学校要注重培训和引进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提供多种机会和渠道,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外出学习和实习,参加专业培训,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和交流先进经验,提升教学改革进度。同时,对于实践性强的模块内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外聘专家的形式,建立外部专家数据库,弥补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还可以与政府和企业设立的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享外部师资力量。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辩证的扬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是高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突出专业性方向的改革尝试还是有必要的,高校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也应该围绕当代社会发展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如在黑龙江大学进行的大学公共外语实验改革中,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以对外经贸语言课程取代传统的大学外语教学课程,既满足了必修课程教学要求,又突出了模块化教学所要求的专业性和适应性要求。教师要注重设计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与环节。教师应该精选教学任务、精心构思教学内容、精心谋划教学讨论。教师要从教学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习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来;教师要对教学任务和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要讲求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设计教学讨论环节,及时总结与学生交流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全社会要关注以模块化教学为引导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块化教学本身就在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以双赢原则为指导的校企教育合作是可以实现互利和稳定发展的。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模块化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这既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又为学生解决了就业出路问题,也为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出成功的发展经验。
作者:孙勇 徐美玲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陈希.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毛献萍,李金芳,黄志强.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模块化改革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考论文05-02
试论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论文05-01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理性思考的教育论文05-02
高等教育教学中MOOC的应用论文04-30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04-30
焊接实习课教学技巧与模块化教学设计论文05-02
高等教育市场化思考04-30
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04-30
关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思考04-29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工程教育论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