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创设课堂情境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设 情境 兴趣 教学质童
论文摘要:在职中电类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保证。本文总结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几种有效方法。
职校的《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从书本理论到理论,学生就会产生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感觉,造成兴致索然。但是若能充分利用教材实践性的特点,设计各种电子电路的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往往可以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近几年《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求知欲望。基于这一点,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努力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或分组)教学法,创设知识的“‘问题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演示实验的课堂组织,可按图1所示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并在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心理达到相应的变化效果。
在图1的教学流程图中,“演示实验”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演示实验;“发现问题”是指通过实验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是指利用原有知识分析和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是指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新课);“练习巩固”是指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其中的“演示实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三个过程是创设“问题的情境”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注意这些过程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影响。在“演示实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变化要达到图1虚线框所示内容。即所设计的实验“情境”应令学生具有新、奇的感觉,“问题”令学生处于一知半解或不确定的心理状态下,且“问题”的提出由浅人深,“问题”解决后学生体现到的成功喜悦,等等。整个课堂围绕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教学,学生兴趣被点燃,并且一直保持着,教学质量顺理成章得到提高。
例如,教材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中“什么叫静态工作点”,“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如何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等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
若采用图1的教学过程,设计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则能较好地突破重难点教学。就拿“为什么放大电路要设置静态工作点”这个问题来说,教师可先进行对比演示实验,即用示波器观察“不设静态工作点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见图2)与“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见图3)它们的输人、输出波形。学生通过示波器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图2电路的输出信号u。与输人信号ui波形不相同”,而“图3电路的输出信号u。和输人信号ui波形基本相同”的事实,内心就生有诧异、奇怪的感觉。接着教师提出“哪个电路是属于工作正常的”的问题,学生一般能回忆旧知(前面学过的“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中要求输出信号应保持输人信号的波形应保持一致不变),正确地回答出“图3电路能工作正常”。教师再提出“为什么后一电路能工作正常”时,学生往往仅会根据这两个电路的表象得出“后一电路比前一电路多了一个电阻Rs”的结论,尚若教师再紧追一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从而有了矛盾和疑惑的感觉,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接下来学习新课“如何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时,学生就会被问题所吸引。
二、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保持学习兴趣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俗话说触景生情。人处于轻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偷悦,处于悲愤的情绪中可以产生痛苦,处于快乐的环境中就能够兴致勃勃地学习。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教师讲得太多、太难、太快,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的信心,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只有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保证每一节课的知识量合适,重难点突出,并在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愉快学习,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有所得。对《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课程而言,让学生处在宽松的课堂气众中,边动手边思考的“分组实验”,无疑是创设愉快学习环境的首选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创设“快乐收情境”的教学过程可归纳为图4所示,其中,“分组实验”是指学生一人或两个人为一个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边观察测量,边按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是指根据实验现象或观测记录,分析相应原因;“总结规律”是指由实验的现象和观测的结果,总结出半导体器件或电路的规律。创设教学情蓦的过程重点放在“分组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心理变化应达到如图4虚线框所示。
例如:学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时,先组织学生做这样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将一个1欧姆的电阻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后加入6伏的直流电源,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对调电源极性,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第二个实验是将前一实验中的电阻改换为二极管,重新再做一遍实验,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学生在体现实验成功,心情愉快之余,对实验中灯泡发光情况二极管与电阻不相同的现象,印象特别深刻。然后,由二极管的导电现象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单向导电特性。
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实验电路。由于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设计电路时,我们既要让学生知道事物实际的一面,又要尽可能缩短实际与理论间的差距,即尽量减少诸如元件参数的选择、仪表的误差、测量读数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其次,是根据教学的重点,结合实验电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项目是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做的测量与观察的内容,它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忽略一些次要的实际情况。如上例中突出的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忽略了二极管“正向的死区”问题。再次,就是要加强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详细、耐心地指导每一个操作步骤和方法,可以避免实验匆匆走过场的现象出现,保证实验的质量。
三、通过动画影片创设“生动的情境”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均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直观的学习气清境,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较为费时,尤其是分组实验。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好实验时间,否则,它们的使用率会受教学课时不足所限制。另外,电子技术课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诸如PN结、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内部结构、电路工作原理等等内容,是不能通过实验直接观察感受得到的微观事物,这又是学生最感抽象而“学之无味”的内容。课堂教学过程还要将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的内部客观存在的、不可见的、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明显提高。我们可应用计算机以连续的动作(动画)、悦耳的声音、艳丽的色彩等模拟学习中难以直观体会的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例如,我将“PN结的形成”、“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等内容,用动画模拟事物内部的变化过程,将实际不可见的,变为直观可见,而且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是很显著的。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关键在于能设计出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动画影片。目前,市面上这类教学素材软件基本是没有,还必须靠各个教师自行设计,这对教师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从而制约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浅谈创设课堂情境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05-02
浅谈日语课堂情境的创设05-01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05-01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论文05-02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04-28
创设情境形式多变力学课堂也精彩论文05-02
创设轻松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04-30
创设情境,让课堂闪烁创造的火花04-30
创设课堂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04-30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