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论文

时间:2023-05-03 12:53: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课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论文

  班级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能多为社会培养人才。班级教学实行分科教学,各科有专职教师,每课时内专讲一门学科,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表的制定,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学生在集体组织形式中学习,彼此学习内容相同,进度相同,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班级教学也便于组织、领导与检查。

思想品德课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论文

  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由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遗传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时甚至还很大。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班级教学在内容、进度上一致,往往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学习才能,差的学生迫于进度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学习纪律等方面问题。班级学生数多且学生间参差不齐,师生问信息反馈不够,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班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和差异,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教学”。我国旧时的“私塾”可以说个性化教学的典型,因材施教是它的显著优点和特点,但教学规模小,教学进度慢、效率低、随意性很大,因而,它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和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中真正做到却是比较困难。试想,在班级授课制下,一名教师,一个班一节课几十名学生,导人、提问、讲解、强化、小结,一个流程结束,余下与每个同学接触的时间就十分有限。教师站在讲台上,占用上课时问的60%一70%,甚至80%以上,如何去照顾学生的差异呢?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形:当教师把题目呈现出来时,学生会突然冒出一句“这个我懂”。如果继续按设计程序操作下去,对这个学生来说,就是浪费时间。可以说,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日月_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主要的做法有:

  1.减少学生人数(小班化教学)。

  2.按程度分班、分组教学。

  3.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携手协同教学。

  4.在按自然年龄编班的情况下“分层教学”、“异步教学”、“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着眼中间,兼顾两头”。

  5.运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

  这些都是在肯定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保留和发挥其优势,克服和弥补其缺陷和不足的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寻求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扩大教育影响源和信息来源的渠道,为班级授课制的完善作了积极的尝试。

  但所有这些探索,都因它缺乏普适性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凸显局限性。如“运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就是一种很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它可以满足不同进度、不同教材的“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但是,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的前提是电脑及网络的普及和使用。试问,在广东,在中国,又有多少地区、多少学校电脑及网络的普及和使用真正达标了呢?因而,运用电脑进行程序教学也就缺乏普适性了。

  又如“分层教学”。我们一些老师每节课都搞一个“分层作业”,即将学生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表面上看,这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难题。事实上,这等于劝慰差生甘于做简单的必做题,只要做了这些简单的必做题,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拿高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通过降低难度来救济“差生”。

  对这种以减低难度为代价来换取“成功”的做法,在事情的起步阶段用来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是有作用的。但一直这样下去,差生并不一定领情。即使领情,也只会使他们与进度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对速度快的学生而言,限制学生重复同一个主题的训练显然是一种浪费。

  另外,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课程,其课程性质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依赖于学生的接受、认同,自我内化、自我调适。一旦某个学生“领了情”、自甘落后,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就是说,“分层教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才能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达成“个性化教学”的根本要求。

  在学生如此众多的时代,如在粤西有一个初中班达一百多人,教师不可能“一对一”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面对的总是多个学生,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又无法分身,即使同一层次的学生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根本不可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因此,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很有必要。

  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进度、方式和能力进行越前、延后或跨越学习。意味着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不同的材料”。这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难题。因为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材料,鼓励他们自己去不断地开拓新的“问题域”,那就不存在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了。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激励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放手让进度快的学生自学,按自己的速度自定步调学习;对中等生适当点拨;对进度慢的学生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好学生帮助。

  在这里,要实现“对进度慢的学生由好学生帮助”,有一个合作学习的问题。

  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的新的灵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我也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探究学习就是鼓励学生不断探究,鼓励学生不断地开拓新的“问题域”。这里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就是让学生就一个能引起真正探究的问题共同计划他们的学习内容,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组成小组,合作完成他们的计划。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与计划来展开活动。这就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高度一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接受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观点,就更容易认同和内化,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伴对自己的指导、帮助,有利于他们的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学生在小组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另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因此,我们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是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根本出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可以做到的,具有普适性,所以,它是实现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根本策略。

  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问题,讲到底,就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理解为在集体教学中加进个别辅导,我们需要在班额设置、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辅导训练、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生态(环境)、教学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在班额设置上——我们主张小班化。2008年,广东省小学在校生9564740人,比较2007年是负增长一6.01%。也就是说,在三五年内,初中在校生也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小班教学就会成为可能。但是,就在完全实现小班化时,也要同时实行“跑班制”或以小班为基础的动态灵活分组。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优良的班级环境。

  在教学计划方面——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为顾及学生的个别能力与需要,制定特别的教学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目前的状况,教学目标,针对性教育教学措施及相关服务设施、教育教学的周期及完成时间,评估方法及标准。 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制定特别教学计划,是成功的关键环节。要坚持个性化、科学化、循序渐进原则,针对学生当前的状况,确定教学的学年目标、单元目标,找到适应各个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措施及相关服务设施、教育教学的周期及完成时间,评估方法及标准。

  依计划行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才会有章可循,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处,才不会流于口号。

  在课堂教学上——实施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进度、方式和能力进行越前、延后或跨越学习。在学习之前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行自我反馈及调节,学习之后进行自我总结、评价、综合等。

  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性别、兴趣、专长、个性特征等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一个个具有互补互助能力的群体,实现学生间对知识能力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地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促进师生的多元化互动。

  鼓励学生不断探究,鼓励学生不断地开拓新的“问题域”。更多的是让学生就一个能引起真正探究的问题共同计划他们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他们的计划。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与操作、调查与研究、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针对粤版教材构建照顾差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以是:(1)用探究模式应对“探究园”和“国情导读”两个板块的教学。(2)用活动模式应对“实践与评价”的板块教学。

  (3)用情景陶冶模式应对“阅读与感悟”的板块教学。

  在课外活动、训练、辅导方面——坚持个性化、科学化、循序渐进原则。应在以下三方面来

  作出努力:①“激励式”分层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②“以优辅差式”辅导,以优带差,以优促差,共同进步,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③“探究学习式”辅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在教学生态环境方面——创设平等和谐有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教学环境,让超常生、后进生都得到照顾和促进。

  在教学资源方面——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服务。这些资源包括教材,其他涉及政治以及时事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还包括实践活动资源、网上资源、师生的经验等。

  在教学媒体方面——倡导运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多媒体的课件、积件具有生动、形象、个别化、自定步调、交互等特点,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在模拟和探索方面可以对现实事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备课、作业、交流等);在通讯网络方面可以广泛地获取最新教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和积件,展示本课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提纲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某些软件的交互和导航功能,将知识要点改造为超文本链接,连接各部分详细讲解。辅以菜单和按钮响应,便于学生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随时根据实时帮助信息,进入和退出相关界面。这样,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和积件实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外,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选择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或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学习。而水平略差的学生也不妨根据需要利用文本链接或按钮,暂停某一章节,重复进入程序的任意部分。这样,学生自主地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另外,学生还可以向教师的E—mail地址发送邮件、提问质疑。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收发电子邮件,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对话氛围,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真实思想,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对学生智力、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性的培养和形成发挥重大作用。

  在评价方面——我们主张多主体、多方式、过程性、全面考查,照顾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侧重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每个老师都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习惯方面有所作为。要坚持不懈地打造新课程下的“个性化教师”。这一切,都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思想品德课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型教学方式论文04-27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论文04-28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究论文04-27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概述论文04-30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论文05-01

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论文05-01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04-30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的论文04-27

[思品论文]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04-30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中的游戏教学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