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09 12:22:0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四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绩优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中等生;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等生有显著差异,与绩优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来自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的加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个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才可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过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均表明有20%—35%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严重者为3%一10%,有偏重或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达12%—20%,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的一般青年群体〔}1C}1f3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其中人际关系、学业、异性交往与对未来的担忧各约占200/u}4)ISIIfiIo

  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中,学习问题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可能跟大学生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学生自身素质及个人调节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在这里我们尤其要强调的是中国文化氛围的影响。中国历来是一个注重考试的国家,自古以来对于人才的选拔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学生大多对考试分数有特殊的情结。作为大学生尽管已经脱离了“分数就是一切”的中小学,但大学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仍没有完全脱离分数,分数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分数对于大学生的禁锢仍旧没有很大的改变。除此以外,大学期间学习模式的改变同样给大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些许压力。沉重的学业压力及分数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特殊含义使得他们更看重成绩。正因如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业成绩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存在差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哈尔滨市四所高校(包括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及东方学院)的大学生600人,研究对象构成及人数比例如下(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测验工具为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种衡量心身症状的自评量表一一SCL—90。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上学期的成绩排名,总排名的前300/为绩优生、中间的40%为中等生、后30%为绩差生。将获得的全部有效数据输人电脑,建立SPSS数据文件,用SPSS13。0进行处理。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方差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与结果

  (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表2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均分

  从表2可知,在不同学业组中,绩差生总均分高于绩优生、绩优生得分高于中等生得分。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分别是绩差生高于绩优生、绩优生高于中等生,而在十个因子当中只有敌意这一因子的得分是绩差生高于中等生、中等生高于绩优生。

  (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表3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差分析

  表4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在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其余七个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总均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得分进行LSD事后检验发现,在总均分和这三个因子上中等生得分显著低于绩差生,绩优生得分高于中等生,低于绩差生但差异并不显著(见表4)。

  四、讨论

  (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都是绩差生高于绩优生、绩优生高于中等生,且在总均分和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上绩差生与中等生的差异显著、与绩优生的差异不显著。也就说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是绩差生,其次是绩优生,中等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差异的原因分析

  首先,造成绩差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因此,绩差生更容易成为家长、教师、同学歧视的对象,更容易受到排斥,从而加重绩差生的心理负担。第二,绩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较多,成就感较少,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造成学习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第三,恶性循环的形成与加重将会改变绩差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行为、自身价值等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降低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我们的研究,绩差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上。因此,特别关注绩差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及时疏导是极其必要的。

  其次,尽管绩优生经常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的褒奖,自我效能感很高,但由于他们大多个性好强、严谨自律、追求完美,也正是为了一直保持优秀,他们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水平不高;而且他们意志力较强,常常默默承受痛苦使问题积压,因此绩优生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关注的群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等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原因可能在于中等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既没有过多的褒奖也没有过分的责难,所以他们对待困难和挫折抑或是压力都能适度的化解,也正是因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才让中等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多较高。

【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NEO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07-14

定向运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冰论文09-18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论文09-21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编制与调查研究论文09-20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跟踪研究论文09-13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和人格因素相关性研究07-21

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07-29

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论文09-21

关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