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讨中外合作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分阶段教育培养,是近年来新兴的高校教育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能否真的能像期望的那样弥补中国学生的一些不足却值得思考和探讨。通过对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2+2”分阶段教育模式的探索,对处在预备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以及对进入过渡阶段学生学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究了国内教学与国外高校教学内容的脱节之处以及专业课中英文学习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善高等工科国内外分阶段衔接教育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工科;中外合作;分阶段;衔接教育 お
1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具有办学自主权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活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都加强了对外合作和对外交流。国内各高等院校也纷纷寻求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国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此后十数年间,全国各大院校也陆续采用了国内外合作办学分阶段培养的教育模式。
2分阶段教育模式
高校合作办学分阶段教育模式的产生原因可谓“内推外助”,内因即国内传统高校教育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外因则来源于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至今有百年历史,其间也对高校的教育体制作过多次改革。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一些教育体制的局限也暴露了出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是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高等教育体制,虽然是有选择的“拿来主义”,但毕竟中国的现代教育体制是在民族文化危机时刻从西方移植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旧有的自然发展的传统文化血脉。
2.1历史沿革
纵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高校教育走向正规化发展仅有几十年,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还尚不成熟。反观西方教育,厚重历史和经济的基础为他们提供了训练有素的师资和人才,行政教学体制已经非常完善。以美国教育为例:二战之后,美国为增强国力,为每一个服完兵役的士兵提供了免费大学教育的机会。这一举措产生了深远影响,短短十多年间,美国国民受到高等教育的比率高达四分之一。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民众为美国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才。如今,美国大学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其完善的教学体制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公认。因此,中国大学愿意将学生输送到高等院校学府的发源地学习,接受更全面的高等教育。
高等工科教育开展分阶段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国外高校的学习中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将自身已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做到“分数与能力”兼备。合作办学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开辟了一个补充渠道。
中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历了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般的高考,基础教育功底扎实。以中国考生参加国外选拔考试为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数学难度在大多数中国考生看来仅与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当,每年有大批的中国考生取得该项考试数学部分的满分。这说明中国高校录取的理工科学生有厚重的理科功底,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中国大学生普遍有着良好的基础教育功底,进入大学后却鲜有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因此,不少人评论中国带有应试倾向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反观西方大学生,他们虽然没有经过大量的基础训练,不知道何谓“题海战术”,但每年学生们却能申报大量的科技发明专利,写出精彩的学术论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的高校教育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参加分阶段教育的学生,在英国读书时都有这样的感触,英国的教授提问最常用的单词是“how”,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也显露端倪。影响中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迈向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办学、分阶段培养的教育模式正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孕育而生并欣欣发展。在国内外双重动力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分阶段教育的培养模式。
2.2前景优势
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加快我国的人才培养,优化办学模式,引进先进课程,提高教师水平,改善教学条件这几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对外教育开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我们借鉴了国外有益的办学和管理经验,进行各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的探索,对我国的教育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开辟了一个补充渠道。
分阶段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如果选择读研深造或在科研机构工作,需要接触国外先进技术、查阅大量国外资料甚至参加国际性的科技交流。这些都对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本科生毕业后出国读研,专业英语的交流技能就成为了学生的基本工具,无论是撰写科研论文或是个人履历,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学生具备了出众的竞争力。现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所有毕业生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能否成功应聘一份好的工作是检验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直接标准之一。由于一大批跨国企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大量能够适应其对独特的技能人才结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国际人才。经过国内外分阶段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优于国内的本科毕业生,对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业比较了解,同时他们拥有“中西合璧”的思维模式,在工作应聘时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为例,由于电力系统中大量设备采购来自西门子、ABB等外国公司,设备的使用、维修,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英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想在工作中有所发展,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是前提条件。
3分阶段教学探讨
分阶段衔接的工科教育,一般多采用“2+2”的分阶段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第二学年,在国内攻读本科课程,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第三、第四学年到国外大学留学深造,学习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从理论上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2+2”培养模式为“双校园”教育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年,学生在国内学校学习,称为预备阶段;第二阶段是进入英国大学的第一学期,称为过渡阶段;第三阶段是在英国余下的学习时间,为融合阶段。上海电力学院分阶段教育模式中,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几乎都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这种中英文兼备的教学方案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进行双语教学,学生无论是在专业课还是英语学习能力两方面均有收获,尤其是掌握的英文专业词汇量增大,专业文章的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对于处在“预备阶段”和“过渡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尚存在一些与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相关的问题。
3.1“预备阶段”存在问题
学校方面在“预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快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日后出国留学打下基础。处于预备阶段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要进行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的训练以及英语的听力口语训练。专业课的教学中应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选用英文教材教学。学生是大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程中日常学习情况的观察、调研,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同时采用中英文教材授课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抓不住上课的重点,降低学习的效率。有时学生为了记几个不认识的英文单词而漏听了专业理论原理。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们也针对现行双语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影响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接受双语的授课模式,也很喜欢和希望双语教学能广泛展开,但有些学生由于英文水平的制约,无法很好得理解教学内容,产生对双语授课的抵触,认为上课有很多内容都听不懂,英语教学是浪费时间。3.2“过渡阶段”存在问题
通过对已经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ofStrathclyde)学习了一年的学生上课学习的调查,我们发现国内“预备阶段”的双语授课与国外教学存在脱节之处,国内的准备工作并不能满足国外留学的要求,学生在“过渡阶段”遇到了在国内未预估到的挑战。
在语言方面,英国大学的课堂中教师使用的完全是英文,接触的教材也是全英文,因此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之后,有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学生理解消化。这些词汇大多是专用的科技词汇,在没有中文比照的情况下,上课听讲理解较为困难。英国大学的课堂上,教授的语速较快,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很大压力。例如,今年在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学生,普遍反映教授上课讲述的知识有不少在课堂中无法听懂,需要在课后向同学借阅笔记才能理解。在英国,学生与教授之间的交流完全使用英文,然而目前工科学生在口语交流方面能力较弱,而专业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则更加有限。在国外课堂中,参与分阶段学习模式的学生很难与讲课的教师产生互动,课后和外国的学生交流英语运用也是捉襟见肘。
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高校之间存在的课程差异是留学生们面对的又一挑战。在国内学校很少甚至没有针对实验课程进行专门的双语培训。而留英学生遇到的一大挑战就是大学开设的实验课。教授用英语讲述实验原理、流程,学生掌握原理后自主动手进行实验及分析,虽然实验课配备助教进行指导,但这项全新的课程对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对策
针对学生在“过渡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专业英文的运用方面受到的瓶颈制约,国内学校在“2+2”的预备阶段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尽早适应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自动化属于工科专业,该专业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平均水平偏低。要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在学生中出现只会读,不会说的“哑巴英语”的状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加强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课文内容进行转述,让学生多开口。由于课内时间有限,教师应在授课计划中安排学生在课外多诵读英文书刊,以及背诵一些英语原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必须更好地利用外籍教师资源,把握每次外教授课的机会。同时,平时应组织预备阶段学生多参与和外国教师的直接交流,熟悉外国教师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由于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分阶段阶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着“预备阶段”课程和“过渡阶段”课程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学生在“预备期”所学的知识和“过渡期”所要求掌握的专业内容之间存在着“知识缺口”。因此,学生在进入“过渡阶段”前需要填平两个阶段之间知识结构存在的沟壑。在信息时代获取国外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互联网。网络将国内外大学生的距离拉近,国内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国外许多知名大学提供的免费教学资源。学生在“预备阶段”的学习中要学会利用资源,扩大知识面。许多英美高校的教授都在网站发布了自己的教学幻灯片以及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供读者下载。这类资源能使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十分宝贵。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各国大学之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会更大、更广阔。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分阶段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高等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水平以及专业科研素质。在展开中外合作分阶段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当前国内教育环节和国外的脱节之处,应采取有效措施填补国内外教学差异,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国外大学的教育体系,提高语言能力,保证学习质量,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分阶段教学模式能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传友.加强合作办学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
[2]@李守信.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应对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2.
[3]@周白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探讨中外合作教学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中专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4-30
幼儿教学及管理模式探讨的论文04-27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4-27
高效体育教学的分组模式探讨论文04-30
探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论文05-0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论文05-01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探讨论文04-27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5-02
中学体育教育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05-01
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