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改革论文

时间:2023-05-03 05:41: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高校动画教育的相关教学经验,对专业方向划分、教学模式改革以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改革论文

  关键词 高校动画教育 产业链条 教学改革

  中国的高校动画教育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世界罕见。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全国只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专业,并且招生也是时断时续。2000年后,随着中央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的政策不断出台,中国动画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动画教育也急速升温。截止2006年底,全国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画专业的院系,社会上各类与动画相关或仅借动画之名,或借动画公司优势的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在一片繁荣景象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光明未来。但是,我们在为动画优秀人才层出而带来的动画产业的繁荣无限向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由于盲目、浮躁的扩张而带来的尴尬后果。

  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的发展原初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动画产业的发展刺激动画教育的发展,也为动画教育提供了实践的空间,成功的动画教育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转而进一步推动动画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动画专业开设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专业型动画人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动画人才并不能顺利进入动画行业这个产业中,实现应有的个人价值和创造预定的文化价值。首先,专业划分过于“求全”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匆匆上马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并未对动画专业进行细分,大学四年所开设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动画的所有方面。这样看上去似乎对学生全面了解动画有好处,然而实际上学生在四年中学习没有重点,所有课程都是蜻蜒点水没有深入下去,造成了学生就业方向的混乱。其次,定位不清晰。深入人心的高校的精英教育意识让很多毕业生在进人人才依旧奇缺的动画领域都面临就业选择的尴尬:高不成、低不就——和其他高职、大专等培养出来的动画绘制人员相比,他们真正的动手能力不够,作为较低端、需求量最大的动画从业人员比如:描线、动画、上色等,实际操作经验几乎没有。其中还不乏学生不屑于从事这些基础性工作,认为这样的工作报酬低、工作强度大,人行也不需要太高的技术的门槛,对大学本科毕业的他们来说是“大材小用”。但如果真正要他们面对原创性、设计性的工作时,如动画策划、编剧、动画导演、原画等,他们又感觉力不从心,大多是纸上谈兵而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商业动画制作中。再次,产业链条完整性缺失。教育和产业相互共生。教育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进步,产业的完善才会在给教育指明完整的方向同时给人才培养后提供良好的消化渠道。反之,产业链条的不畅通会让人才培养处于无的放矢的境地。长期以来的加工片制作经历养成了动画企业更需要技术工人的局面,虽然,有识之士们所认识到的只做加工不能复兴中国动画而是在毁灭中国动画并由此开始轰轰烈烈高校动画扩张运动,都在以中国动画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为己任。可现实告诉我们是真正原创还仅仅是雨后春笋的小小尖角,何时能成为参天大树谁能不能断言。更不用说集合理策划、优良制作、科学发行以及广泛衍生的完美产业链条的形成和由此而造成的巨大人才需求。面对这样的现实,也许骑在虎背上的思考也许更有必要和更具有实际意义。

  笔者认为,高校动画教育应该抛弃大而全的观念,放弃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动画人才的精英思想,而是从根本上做到有准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有“差别”的动画人才。这里的“差别’不是高低差别,而是特长差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明确专业方向

  动画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非常大,除了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广告、科学教育、节目包装、网络设计以及电子游戏等相关行业也需要大量动画专业人才。高校应结合动画基础教育,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走向,将动画教育由普及性教育转变为动画应用性教育,调整教学的课程设置,细化专业方向。现在有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给自己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利用在电影人才方面培养的优势,将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动画电影上。并整合学院内的资源优势,实现课程、师资和资源的共享,培养出谙熟电影制作流程的动画人。还有中国传媒大学在电视动画上的参与和制作以及北京服装学院在新媒体上的探索都逐见成效。

  二、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既具有很高理论水平又懂动画制作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直接保障。目前的动画教师普遍的现状是,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因为学历或者其他原因进不了高校,进入高校的高学历的动画教师又大多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对于教师的再培养是各个高校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首先,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动画专业的教学规律;其次,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专职教师与职业动画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提升。第三,教师中间的分工合作。美国著名的动画评论家charles solomon就认为,动画是一个独特的综合艺术载体。独特就在于它不但具有曾经颇为优越的综合艺术电影的所有特性并可以容纳所有的最古老的传统和最现代的电脑艺术成为创作者手中的美妙工具。因此,作为动画专业的老师不可能能全面掌握动画的制作技能,教师不是全材,专职教师合理化的分工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三、课程设置有意识分化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技能之后给自己制定一个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大而全”的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动画这个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并存的行业,以至于出现培养出的大学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竞争不过职业高中出来的高中毕业生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一把抓,所以学校的分专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技术上的分化比如说二维制作、三维制作或者手绘、电脑动画一类的分类以外,还可以实行导师制度,对有兴趣从事编剧、音频或者后期制作方向但又不适合大面积培养的学生进工作室式的辅导,以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能够让学生能在社会上能够“人尽其才”。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教学上的改进和完善之外,学校有意识地引进实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有着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日本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可以看到实际操作是他们的练兵场。更早地引进市场机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动画人才的优胜劣汰之外还能形成很好的传承机制。我国的特殊情况在于,培训机构、动画公司和高校教育形成了三足鼎力之势,而后者大多又由于各种原因而孤立于市场之外,因此,高校积极引进公司的实训项目无论在技能上提高、市场意识的培养以及高校的品牌价值和社会知名度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的可以将四年大学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实践教育阶段按照专业方向进入对口的动画项目中边做边学,由企业中有长期实际操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具体方法如下,基础教育阶段在学生第一学年修完基础课程后,按照学生兴趣分为二维动画专业方向、三维动画专业方向以及后期特效方向,并在此后一年时间集中完成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老师开始在学生中选择优秀学生进入动画工作室实习,由工作室里的高年级同学带领并逐渐熟悉工作内容。这也说明他们开始进入到实践教育阶段;到了第三学年就可以开始作为主要的工作人员完成工作室的大部分制作工作。以最终形成三个梯队:企业主创人员和教师团队为创作的第一梯队,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为第二梯队,低年级的实习学生为第三梯队。整个动画片的生产完全按照动画公司的流程和管理方式来进行,无论师生,按照自己所担任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给予报酬,尤其是对学生而言,这无疑能增加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动画片的发行和衍生产品的开发由企业负责,学校配合完成。

  四、结语

  现实的高校动画教育热闹的背后,问题颇多,除了产业链条的不完整造成的产学脱节以外,高校教育自离于市场也是问题之一,因此作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了市场认真了解了动画之后的反身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产学研的提法老生常谈,但切实实施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笔者相信,只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产学研不再只是一个口号或者海市蜃楼,才真正能够为中国动画教育事业和动画产业作出贡献。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研究论文05-02

影视动画的影视性表演与动画性表演论文04-30

粘土动画创作的基本流程论文04-30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论文05-02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05-02

新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改革论文04-30

幼儿园教育改革研究论文05-02

高职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05-02

浅析动画影片的色彩魅力论文04-30

动画专业的毕业论文致谢词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