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节目主持新现象的研究论文
摘要:广播电视节目使用多名主持人即主持群的现象越来越多。主持群的使用有其积极效果,但某些相关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主持群 分工 搭配
当前,在电视或广播节目中,由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的现象越来越多,以至于在业界和学界,已经出现了“主持群”的说法。与以往个人独立主持或双人搭档主持不同。“所谓主持群,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从主持人到主持群,是否代表了一种节目主持的新趋势?使用主持群的意义何在?有没有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研究。
一、主持群:现象简介
主持群现象是最近两三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节目主持形式,但启用多名主持人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得更远。九十年代央视的《正大综艺》节目就有两名演播室主持人和一名外景主持人。春节联欢晚会也一般由多人主持,较为固定的是四人或六人。但当时并没有“主持群”的说法。“主持群”概念的提出及流行,更多得益于最近两年形式新颖、异军突起的电视节目。上海SMG的脱口秀节目《上班这点事》启用的是三人嘉宾主持群,其“轮流做主持,今天我当班”的形式曾让人耳目一新。安徽卫视《剧风行动》启用的是以周群为核心的多人主持群,该栏目和栏目主持已经在电视界小有名气。湖南卫视的王牌栏目《快乐大本营》播出至今,形成了何炅、谢娜等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主持群,“快乐家族”这一组合名称颇能体现湖南卫视着力打造主持群的特别用心。最为极端的是《天天向上》,曾出现过八人同台主持的现象,目前,该节目较为固定的主持人是汪涵、欧弟等四人组成的主持群。随着拥有多名主持人的《奥运向前冲》、《挑战麦克风》、《智勇大冲关》、《震撼一条龙》、《非常周末》等节目的火爆,主持群现象已经成为近来异常突出的电视节目事件。
目前为止,使用主持群的节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艺节目。多名主持人同台主持,相对来说有角色分工,有相互配合,每个主持人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化的专长相互补充,激荡出更具效果的娱乐空间,形成多元丰富的主持氛围,因而对观众更具有吸引力。还有一类是大型直播节目。央视新闻频道在汶川地震时期制作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节目,连续多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新闻,有自岩松、张泉灵、张羽、敬一丹、李小萌、董倩、柴静、赵普、康辉、海霞、文静、李梓萌、郎永淳、耿萨等众多主持人轮番上阵。从地震现场到直播间,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记者之间无缝对接,维持了连续的高强度的直播节目的顺利进行。奥运会期间的奥运特别报道,也是多名主持人集体主持,多个演播现场共同报道。当然,严格来说,第一类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是集体亮相,同台主持,而第二类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是轮流上阵,分时段主持。后者似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群。但因为在一个节目中出现了强大的主持阵容。人们还是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主持群”的称呼。
二、主持群:诱因和效果
主持群现象何以在最近两年层出不穷?其诱因是什么?使用多名主持人的作用和意义何在?以下对此进行一些简要分析。
首先,使用多名主持人有利于丰富主持风格、加强主持效果、提高主持质量、提升节目整体利益。一方面,多名主持人联袂主持可以为观众展示多元的、丰富的、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弥补单个主持人风格固定、主持单一的不足。因而使节目更具有吸引力。比如曹可凡和袁鸣共同主持《共度好时光》时,曹可凡显得温润儒雅,书卷气浓郁,而袁鸣则清新洒脱,洋溢着青春活力与动感。他们之间相对的一静一动,一稳重一活泼,形成了优化组合,恰到好处地产生了互补的主持效果,从而塑造出节目所需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于一体的整体风格。。另一方面,节目主持过程中差错纰漏、失误风险、突发事件客观存在且在所难免,多名主持人搭档合作可以彼此帮衬、拾遗补缺,互相之间更好地圆场、补场、救场,使节目主持更加成功。
其次,使用多名主持人有利于主持人队伍建设。从节目主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主持人培育长效机制的建立来说,主持人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节目中使用多名主持人,以老带新,以好带差,无疑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可行之道。比如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的主持群马可、李好、孙骁骁。马可和李好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名气,孙骁骁是新人。三人在同台主持的过程中,相互磨合,不断进步。随着孙骁骁主持经验的丰富,主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湖南卫视和广大观众日益关注的新一代主持人。
再次,使用多名主持人可以满足日益丰富的节目形态的需要。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丰富,节目形态也日趋多样化。除单一的播音间或演播厅主持外,现场主持、外景主持、连线主持也越来越普遍。因为节目存在空间活动形态上的变化,启用多名主持人也就成为必然。比如《欢乐中国行》中,除了总主持董卿外,还有一名介绍主办方或主办地风土人情、经济文化情况的外景主持。新闻直播节目使用“记者连线”形式,由记者担任现场主持,可以将最新消息及时传递回来,提高了节目播出效率。记者型主持人成为主持群中的重要力量。
最后,使用多名主持人体现了科学的人性化的人事管理态度。节目主持工作精神压力大,劳动强度高,节奏变化快。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之后都精力疲惫,甚至有人称“有身体被掏空的感觉”。使用多名主持人,可以相对减轻单个主持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是对主持人的人性化关怀。虽然吴小莉当年在凤凰卫视七十二小时带妆主持香港回归直播节目,其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令人赞赏;虽然少数知名主持人的确能凭个人实力圆满完成高强度的节目主持任务,如在2008年出色完成央视众多综艺节目主持的董卿和财经节目主持的芮成纲,但过度使用、过度消耗单个节目主持人绝不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不利于劳动力的维护,也无益于主持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大型直播节目中,主持群是必然的选择。试想,如果没有白岩松、张泉灵、柴静等十几位主持人、记者的联袂主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高强度、长时间直播可能很难产生如此成功的效果。因此,使用多名主持人,体现了对主持人作为劳动者的尊重,是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态度。
三、主持群:问题及思考
节目主持使用主持群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性,但其背后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是主持群中主持人的选择与搭配问题。不是任意一群人站在舞台上就是主持群,一般来说,风格不同的主持人可以优势互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节目主持增值增色不少。如果在一个主持群中,主持人之间在性别、性格、特长、外形、知识素养、反应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各有特色,相互补充,这样的组合应该容易成功。当然,如果主持人风格较相近或一致,只要分工明确、积极配合,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可以说个个都性格突出,外向活泼,所以他们五人有一个相对的分工。一般是何炅负责串联节目,掌控节目流程,把握节目节奏。谢娜则以幽默、搞怪、诙谐、出其不意吸引观众。海涛、吴昕等人则常成为被搞怪的对象,用模仿和其它表演激活气氛,给观众带来最大的娱乐效果。
其次是主持人在主持群中的个人定位问题。这也牵涉到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在主持群中,一般都有一个首席主持,或有总主持和分主持。不管自己主次如何,都应该从节目利益出发,既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体现自己的潜在价值,也要为他人考虑,为其它主持人留有空间。大家齐心协力,和谐合作,使节目熠熠生辉。为了避免节目主持中的抢话、争斗或者冷场,主持人既不能以个人为中心,着力彰显自我。也不能因为自己台词少分工少而消极懈怠、逃避任务。只有明确个人定位,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磨合。宽容大度,形成默契自然、良性优化的主持人关系。
最后,主持群的使用是否符合节目制作运营理念的问题。业界有人明确反对主持群,称使用多个主持人不符合经济原则,很多时候一群主持人还给人闹哄哄的感觉,等等。客观来说,这些问题都现实尖锐。不能回避。随着节目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化运营的深化,是否使用主持人应以节目运营理念为指导。《开心辞典》、《鲁豫有约》、《杨澜访淡录》这类带有主持人深刻烙印的节目,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主持人和栏目的相互依存、良性互动,拥有节目的品牌特色和主持人品牌价值,在观众心目中有一个节目与主持人的认同心理,并不适合引入主持群。而对于某些节目,多名主持人之间的互动、表演和配合本身就是节目的一大看点,那么主持群就可以成为节目的卖点和特色。正如《天天向上》的制片人张一蓓所言:我们主持人有最大的优势,……,开始选这几个主持人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他们之间的一个互补和搭配。《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有湖南人、上海人、广东人、台湾人、日本人,既打女性市场,又打北方市场,又打海外市场。这就是节目定位和制作理念的问题。当然,节目制作理念是另一个大的问题,限于本文题旨,对此就不赘述了。
注释
① 陈昌辉:《综艺节目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新闻爱好者》2008年8月下半月刊。
② 王群主编,《电视主持传播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6页。
【对节目主持新现象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课堂插话现象的研究论文05-02
大学课堂学生资源荒废现象研究论文04-27
虚假广告现象研究04-28
静电现象的早期研究04-30
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研究论文04-30
青岛现象的奥秘论文04-28
浅谈告状现象论文04-28
认识中意会现象的研究04-29
(物理)静电现象的早期研究04-30
舌尖现象的研究进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