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放鹰风俗保护研讨论文

时间:2023-05-03 22:25: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丽江放鹰风俗保护研讨论文

  放鹰是纳西族渔猎文化的遗存,也是纳西族先民游牧生活的见证。放鹰在纳西族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承,但其狩猎功能却逐渐弱化,并进而转变为具有修身养性、休闲养生、健身、竞技表演、观赏、趣味惊险等功能的传统体育活动[1-3]。在丽江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纳西族放鹰活动进行发掘整理、科学合理的认识它,并让其走出深闺与丽江旅游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放鹰的功能性,这对放鹰活动的保护、传承和开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丽江放鹰风俗保护研讨论文

  1放鹰活动现状调查丽江纳西族的放鹰由来已久并深受人们的喜爱,部分放鹰人将放鹰上升为一种信仰,为此他们在猎鹰谷还供奉着主管放鹰事宜的神灵———大猎神(见图1)。放鹰在丽江社会,首先作为一种狩猎方式登上历史舞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放鹰又成为权贵们的新宠,而到如今它又再次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从游牧到定居,最后到城市化的过程,各少数民族在逐步脱离原有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所需的基本条件渐渐消失[4]。然而丽江地区的放鹰活动则是个例外,直到今天丽江纳西族放鹰过程中使用的驯鹰方法仍然保持着古老的方式。并且,放鹰在保持原有部分古老方式的同时又加入了时代的元素丽江纳西族驯养的鹰主要有三种:雕、苍鹰(黄鹰)、游隼雀鹰(鹞子)[5]。丽江驯鹰的方法大致相同,使用的都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古法。包括捕鹰、熬鹰和溜鹰。驯鹰时,不同种类的鹰性情不一样,驯化的时间和驯化特点也不一样。而放鹰讲究的是配合,即人与鹰的配合、鹰与狗的配合。现如今人们在放鹰的过程中配上对讲机、手机、望远镜等现代工具,这让放鹰人的信息交流更加快捷,配合更加默契。

  1.1驯鹰数量及用途2010年冬,丽江放鹰人驯养的鹰在50只左右。其中雕4只,驯养年份都在2年以上;游隼雀鹰10只左右;其余的都是苍鹰,在苍鹰中半数以上都是一岁大的母苍鹰,因其温顺易驯化与人配合默契程度高深受驯鹰人的喜爱,也是驯鹰人的首选,所以所占驯鹰数量的比重大。在用途上:雕因为体重重,食量大,适合捕捉个体大的猎物,所以不受驯鹰人青睐,再加上数量稀少,驯养雕的人也就少了,所剩的4只被驯化的雕都是在景区供游人合影留念,从中收费来获得利润;苍鹰的主要用途就是拿来把玩和放鹰捕猎;游隼雀鹰的主要特点是购买便宜,饲养成本低,用来把玩的同时能摸索和提高自己的驯鹰技术,所以深受青年人青睐。

  1.2放鹰的主体人群和频度放鹰的主体从性别上来分主要是男性;从分布区域来分主要是分布在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从年龄结构来分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丽江周边村子中失去土地的中年人和景区附近的青年人。从人数上来看老年人占放鹰总人数的60%以上,他们都深深喜爱鹰,与鹰为伴,鹰不仅仅是他捕猎的工具,更是他们的益友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丽江地区,70岁以上仍在驯鹰的老人中,有的老人到目前一共驯养过的鹰已超过20只,个别甚至能达到50多只,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同时喂养3只鹰。通过对放鹰人的走访调查发现,放鹰人都具有以下特点:(1)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2)热爱自然,喜欢户外活动。(3)身体健康,活动敏捷。(4)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追求的是驯养鹰和放鹰的体验过程,是否能捕到猎物,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不大。(5)知晓祖训:一年一山只能捕猎一次,不捕幼崽等等。调查显示,虽然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森林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但近几年来放鹰人的出猎次数却反而降低了。到2010年,放鹰人出猎次数最多的3次,部分放鹰人甚至一次都没出猎,与原来的每年人均出猎七八次相比,可以说是无猎可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1)驯鹰人增多。(2)放鹰活动进行的场所一般选择山势较平缓,植被较稀疏或者林中有开阔平地的山林,而满足要求的山林是有限的。(3)部分放鹰人不遵守祖训任意放鹰导致同一片山林中的猎物急剧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最终导致现在没有地方放鹰,即使放鹰也无猎可捕的尴尬境地。1.3放鹰的组织管理情况放鹰组织化程度不高,相关部门对放鹰这项体育活动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没有对其进行管理、指导和行业规范。虽然,在2008年由丽江放鹰爱好者牵头成立了“放鹰协会”,将放鹰上升到了有组织的行为,但是,到2010年底该协会会员却只有8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1)放鹰协会是民间组织,协会内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没有实际权利。(2)驯鹰人所拥有的鹰都是各自自费购买和驯养的,并且驯鹰者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受到约束。(3)放鹰时一般只需一到两只鹰,参与放鹰者一般仅需3-5人,最多达到10人,再加上猎狗的配合,就可以完成捕猎了,所以每次放鹰时,不需要过多的猎鹰和人员参与其中。(4)猎鹰是秋驯春放,因此无法保证来年放鹰人仍然有鹰可以驯养。因此,最终导致放鹰协会会员不稳定,放鹰活动难以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同时,主管部门不明确,民间组织发挥不了作用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局限了丽江放鹰活动的发展[6]。2放鹰活动面临的危机

  2.1优秀驯鹰技术逐渐消失驯养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活动,其中两个技术环节非常重要,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导致鹰的死亡。(1)每天早晚需要遛鹰,没有遛好的鹰毛色没有光泽,两眼无神、精神颓废、整天嗜睡。(2)鹰的喂食非常讲究,如果喂食不注意新鲜、卫生等问题也可能导致鹰的死亡。给鹰喂的食物一定要新鲜卫生,喂养时一定要先洗手,食物一般为精瘦牛肉或者少量的动物内脏。不同品种的鹰其食量不等,在具体的驯养期间,驯养人一般根据自己的经验给鹰进行喂食,使其处于半饥饿状态,这样鹰才能处于温顺状态。由于这两方面未能完全做好而导致鹰死亡的死亡率高达40%,也是导致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要做好这两点需要耗费驯养者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这使得优秀的驯鹰技术大多都掌握在老年人手里,这主要与老年人驯鹰时间充足、有耐心,并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关。相比之下,虽然年轻人和中年人也驯养鹰,但是他们相对于老年人爱好更为广泛、社交应酬多,花在鹰身上的时间、精力就相对较少,加之他们很少有向老人学习驯鹰技术的机会,因此驯鹰技术往往不到位,虽然驯出的鹰也能把玩,但是鹰的驯化程度及鹰的捕猎成功率都较低。因此,优秀的驯鹰技术在年轻人中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是放鹰技术传承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2.2远足放鹰加剧鹰的死亡率虽然丽江城市周边的森林、树林较多,但绝大多数的野生动物都不会过于靠近人类的居住环境,而是选择森林范围更大或更隐蔽的地方生活,因此,丽江周边的野生动物较少。加上放鹰人的增加,无序化的放鹰捕猎,使得丽江近郊可捕获的猎物更加稀少。以前人们放鹰一般选择在丽江周边或者公共汽车能经过的地方,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使得放鹰出行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可自驾车到攀枝花、大理以及香格里拉等与居住地相距几百公里的地方放鹰。在丽江本地放鹰时,由于当地的人们多数都知道放鹰活动,看到有鹰捕到猎物时,一般会驻足观赏并等待主人赶来收鹰。而离开丽江地区后,由于其他地区的人们多数都不知道放鹰捕猎活动,因此,当猎鹰捕捉猎物降落在有路人经过的地方时,如果路人看到鹰和猎物,将会去捕捉鹰和猎物,虽然鹰不会让路人捕到,但它也不会远离猎物,如果鹰的主人未能及时赶到现场,那么鹰可能会被路人用棍棒打死并捕捉,这也导致了所驯养的鹰大量死亡,死亡率占到鹰总死亡率的30%以上。

  2.3驯养鹰的方式及用途的改变加剧了鹰的稀缺鹰每年迁徙,丽江成为它们越冬地之一,秋季迁徙到丽江,冬季过后春季离开。按照传统的放鹰习俗:一般放鹰人会在秋季捕捉到鹰,在家驯养,然后深秋至冬季外出捕猎,春季再将鹰放归自然,让其飞回繁殖地繁殖,来年迁徙回来时再捕,从而做到鹰的捕猎繁殖两不误,这样既满足了人们的个人嗜好,又尊重了自然规律,同时降低了饲养成本。但是,随着丽江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的驯鹰者也不断增多,使得对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这部分新增的驯鹰者仅凭着兴趣爱好而放鹰,驯鹰技术比较生疏或养鹰不到位,导致鹰的死亡率增加。因此,野生鹰总体数量变得越来越少。另外,驯养鹰的目的也从最初用于捕猎演化成将鹰当作宠物喂养或者提供给游客合影拍照收取费用等用途,加之鹰在市场上的价格飙升,越来越多的驯鹰人不再尊重习俗,驯养的鹰也不再放归自然,待到来年初秋别人还在驯鹰时,自己就可以开始放鹰,从而能够捕获更多的猎物。不将鹰放归自然耽误了鹰的繁殖,使得鹰变得更加稀少,进一步加剧了鹰在市场上价格的飙升,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2008年时,没有驯好的苍鹰市场价在800元左右,已驯好的在2000元左右,而到2010年时,没有驯好的苍鹰市场价已达到5000元以上,而驯好的更高达10000到20000元之间。

  3对策与建议

  3.1呼吁有关部门重视放鹰活动为了有效的保护好放鹰活动:(1)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对放鹰活动的重视、健全组织管理,一方面需要政府组织行政干预,另一方面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恢复放鹰传统习俗,做到行业自律。在保护好这一历史遗存的同时,也做到放鹰活动的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7]。(2)需要动物保护部门(森林公安等)与动物专家合作,对丽江鹰的种类和种群进行考察,对一些濒危的鹰进行保护(如金雕、长冠鹰雕等),禁止捕捉和驯养受保护的鹰类。同时还需对丽江驯鹰数量进行论证:做到在不影响鹰种群的情况下,保证传承放鹰技术的合理驯养数量,做到鹰的种群和驯养技术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3)对丽江驯鹰技术进行认证,只有取得相应资质的放鹰人才可以驯养鹰,没有取得资质的人员禁止驯养鹰,实现对放鹰人的规范管理,并对每年所驯养的鹰数量进行规定,禁止随意捕鹰、驯养鹰。(4)取得资质的放鹰人应承担起传承驯鹰技术的责任,向培训者传授驯鹰技术。通过对受训者的驯鹰技术的考核,来对受训者的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培训者的教授水平进行综合评定,评定为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或在其驯养鹰期间对其驯养的鹰进行食物资金补助等。这样,在不断传承放鹰技术的同时,也能对鹰的种群和数量进行很好的保护。

  3.2打造放鹰节打造放鹰节,将冬季在山林中放鹰的场景进行设计。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将其“真实”的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示。例如,组织定点比赛———将猎物放在固定点,相隔一定距离逐只放飞鹰,根据每只鹰发现擒住猎物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成绩,这主要考验鹰的观察力和捕猎能力;也可以组织随机比赛———将猎物放出时随机放鹰,根据鹰捕获猎物的时间长短判断成绩,以考验驯鹰人与鹰的配合以及鹰的捕猎准确性等等[8]。一方面,通过这一系列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活动,在满足游客怀旧、体验差异、对真实性的追求的旅游动机的同时,又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9]。另一方面,使放鹰这一丽江传统体育活动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同时也能增加放鹰从业者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为放鹰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不断优化放鹰者的技术,使好的放鹰技术得到认可、推广,最终实现传承。有了放鹰节,放鹰者有了自己的节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将大大提高放鹰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游客也有了了解放鹰文化的新途径,为丽江旅游增加了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综上所述,只有各有关部门重视目前仍在丽江遗存的放鹰活动,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处理好人、鹰、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不断的开发出放鹰活动的更多价值和功能,做好保护、传承和开发等事宜,只有这样放鹰活动才能得到稳步健康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丽江放鹰风俗保护研讨论文】相关文章:

对国内银行服务中消费者保护研讨论文04-29

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研讨的论文04-27

关于研讨式教学软件的论文04-27

在职研讨生论文致谢词04-28

浅谈路桥施工测量放样论文05-01

软件工程管理及应用研讨的论文04-27

研讨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论文05-02

棉花的栽培技术研讨论文04-29

中学体育的合作教育研讨论文04-30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