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设三型养殖业刻不容缓论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养殖业是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养殖业的地位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发展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消耗问题日趋明显,经常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大众百姓常怀担忧之情。促进产业升级,建设“三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安全型)养殖业,让人们相信养殖产业并乐于享受畜禽产品,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养殖业
养殖业不但占用土地资源,还消耗大量粮食资源、水资源以及煤炭、电力等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畜禽生产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但饲料在畜禽产品成本中的份额仍然占到70%左右,饲料粮短缺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全国每年精饲料缺口高达5000万吨。如果不重视发展资源节约型养殖业,人畜争粮问题将得不到彻底解决,养殖业就很难走出饲料束缚的瓶颈。
节约上述资源的方式很多。从内涵发展的方式来看,发展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的思路极其广泛,如饲养杂交品种,改善环境条件,发展立体养殖,调整饲料结构,有效控制疾病等,都可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最终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还有水源的合理调节、能源的充分利用、物质的循环利用等,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养殖成本,为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上看,建设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离不开对粗饲料的精细加工处理。我国秸秆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年产作物秸秆可达7亿吨,但利用率很低,可饲喂部分不足20%,其余大多被用做燃料或直接废弃掉,特别是随意堆积在村边、地头、沟沿的草垛,既是火灾隐患,又占用耕地、阻塞河道和造成环境污染。若通过物理法(粉碎、高温、高压)、化学法(氨化、碱化、酶解)、生物法(发酵、青贮、微贮)等进行加工处理,将秸秆可喂饲部分的利用率提高到50%,则有2亿吨以上作物秸秆可以被充分利用。若秸秆的总利用率能够达到25%,可利用饲料的价值潜力即相当于7000万吨粮食的饲用价值。
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上看,建设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的关键在于改变养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食草型养殖品种。以牛、羊为主的食草动物,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研究数据表明,山羊可以采食607种牧草,绵羊为522种,牛为685种。粗纤维在反刍兽瘤胃内的消化率为42%~61%,大肠中为20%,盲肠中为14%。兔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65%~78%,其采食青饲料的能力占体重的10%~30%,优质干草在冬季可以占到兔日粮的80%。发展养兔业、养羊业、养牛业,可以改善畜牧经济结构和大量节约饲料用粮。
食草家畜可以提供营养丰富的肉奶产品,食草家禽则能提供口味独特的禽肉产品。火鸡是一种大型家禽,能采食苜蓿、三叶草、苏丹草、油菜等多种青绿饲料,适于野外放牧饲养。肉鹅有粗大的嗉囊,食谱很广,尤其喜食水草,可大量采食苜蓿、三叶草、猫尾草等陆生牧草与稗草以及野生茭白等多种水草,放牧饲养只需很少精料。鸵鸟是体格巨大的鸟类,以食草为主,属于特大型草食家禽,可以采食大量青绿多汁饲料。适度发展食草家禽,也可实现发展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的目标。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养殖业
养殖业对土壤、水源、大气环境会造成损害,其中粪便是养殖场污染这些环境的直接因素。据估计,1个3万只鸡的鸡场年粪便产生量为750吨,1个百头奶牛的牛场年粪便产生量为1100吨,1个万头猪的猪场,每年可排泄尿液7.8万吨,粪便1800吨,总氮270吨,总磷55吨,总铜1.5吨,总锌2.7吨。养殖场还会向大气中排出很多有害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这些气体如果排到空气中,会损害大气环境,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养殖场还会向外界环境排出很多有害物质,如硝酸盐、农药、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毒素。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将畜牧业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治污对象。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有机质,加工后可以制成高档有机肥,应防止随便扬弃造成环境污染。据测定,1吨鸡粪垫料混合物,大约相当于160千克硫酸铵、150千克过磷酸盐和50千克硫酸钾,经发酵加工生产的有机肥,具有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能活化土壤、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改善植物品质。畜禽粪便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可以做为饲料用于养殖生产中。鸡粪干物质粗蛋白含量高达25%~28%,且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热喷、发酵、干燥、粉碎等工艺处理后,可以用来喂猪、养牛羊,甚至可以用来养鸡。粪便循环利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根本出路。
修建沼气池,将粪便通过密封管道排入沼气池,把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使用,可以避免养殖场向空气中自然排放有害物质。资料表明,建1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省燃料、电费等250~35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约开支150~200元,养殖增效150~200元,种植增效150元,直接效益在800元左右。沼液用于叶面喷肥,可增强农作物、果树的抗病性和防冻能力;沼渣用于深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无公害蔬菜产量。修建沼气池,可减少粪便自然发酵分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实现粪便综合利用,还能减少能源消耗,是养殖业“减排”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养殖业与环境友好和谐相处的基本标志。
搞好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绿化,可以在保持良好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在植物生长季节,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养猪场经过充分绿化后,25%的有害气体被阻留净化,既可降低恶臭50%,减少尘埃30%~60%,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20%~80%,减弱噪声25%,又可减少疫病的传播。加大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绿化力度,投入不多,长久收益,能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养殖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建设产品安全型养殖业
养殖业曾经是一块绿色园地,虽然存在养殖品种单调、生产方式原始等问题,但产品质量却毫无悬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急功近利、影响产品质量的做法被业界吸收并加以推广,养殖园地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近几年来,先后有“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牛奶、“染色剂”牛肉、“瘦肉精”猪肉、“抗生素”肉鸡等被媒体曝光,这些恶意行为让相关产业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给养殖业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肉蛋奶是否安全,涉及人的身体健康,绝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小事。建设食品安全型养殖业,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动物源性食品,需要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需要使用无污染、无霉变的饲料和清洁卫生的饮水;需要净化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当然,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也很重要,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投机钻营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才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就目前情况看,首要的危险因素在于药物残留,其中尤以抗生素残留最为严重。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饲料中加入低浓度的抗生素,不但可以预防动物疾病,还可以促进畜禽生长,于是,在养殖动物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逐渐成为普遍行为。但是,长期滥用抗生素,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如:抗生素在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会扰乱动物体内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同时引起各种消化道疾病;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导致动物免疫机能下降,使生长发育期的动物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长期低浓度抗生素的影响下,病原微生物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畜禽发病后无药可治的局面:总之,抗生素残留会危害人类健康,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埋下不可预知的隐患。
专家推算,我国每年生产的大约21万吨抗生素原料中,有9.7万吨用于畜禽养殖,占年总产量的46.1%。彻底改变这种养殖方式的途径,就要注重畜禽的日常保健,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拮抗病原菌、激活免疫力、产生消化酶,其效用超出了抗生素,却没有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潜在危害,短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能防止发生不良应激反应;如果长期应用,则能提高动物机体的健康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药物开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建设食品安全型养殖业,进行健康养殖,需要微生态制剂为其保驾护航。目前,可用于养殖业的微生物菌种已有39种,我国农业部第105号公告公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有12种,可供选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EM菌、益生素、促菌生、调痢生、制菌灵、止痢灵、抗痢灵、抗痢宝、乳酶生等,均应大力推广使用。
【建设三型养殖业刻不容缓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学校共享型资源库建设论文05-02
印度水产养殖业流行膨化豆粕型饲料04-28
建设学习型工会争当学习型职工05-02
建设节水型城市建议04-27
网站建设论文09-15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05-01
封闭型室内探讨论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