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艺术传播现状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08 13:18: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二人转艺术传播现状思考论文

  摘 要:二人转是诞生于__的古老民间艺术。它的特点是:说、唱结合,伴有舞蹈的 艺术形式。它扎根于__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流行于黑土地,民间广为流传的“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奇妙说法。二人转艺术的危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地域文化的 局限性使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同时,二人转在大众传播传媒的压力下也被无奈的边缘化 。本文力图从二人转的发展现状,传播效果和它的创新之路三个方面,试析这门古老的民间 艺术“成长的烦恼”。

二人转艺术传播现状思考论文

  关键词:二人转;文化传播;现状;创新

  一、二人转艺术的传播特点

  作为__人生活的艺术写照,二人转的艺术特点主要有:集说、唱、舞于一体,以唱为 主,配合舞蹈,中间夹杂一些通俗的口语内容是它的语言形式。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则是借助 道具,如手绢,扇子,竹板等。在二人转的演出场所,随着热烈火爆的气氛,我们看到的是 通俗易懂的唱法,幽默搞笑的演技,不修边幅的演员,直白暴露的台词,甚至还有许多人们 看来比较“低俗的动作”。二人转表演中渗透着一些杂技的内容,可以说,多种艺术形式都 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长久以来,人们对二人转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说它低俗下流、不堪入 耳,另一方却觉得它的这种风格恰恰是人们生活最纯朴的艺术形式。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 ,我国 民间艺术的冬天开始降临,二人转也不例外。但与京剧等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形式纵向比 较,二人转却总是被人边缘化或者忽略不计。聚焦二人转,这个__地区最具代表意义的民 间艺术的发展,是本文将要关注的内容。

  二、二人转艺术的传播现状

  1、二人转艺术的现实困境

  在这个商业演出,各种选秀充斥银屏的年代,还有多少人自愿去关注二人转,我们不禁 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艺术形式不是没有魅力,而是越来越被快餐文化边缘化。同时,经 济难题也是一个重要困境。商业演出机会的减少,赞助商的纷纷撤离导致演出场所的难以为 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老的民间艺术似乎已经病入膏肓。

  诞生于__农村的二人转,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同时也代表着最底层的社会阶层 的文化需要。但也正因为如此,二人转在城市,甚至某些__城市中,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其中的台词,语言,对白,动作甚至没有经过一点修饰,这样的演出内容离当代的青年一 代相距甚远,因此,造成了如今二人转的`时代局限性。在南方,一些连普通话都听不懂的地 方,要他们接受带有浓郁__方言的二人转显然勉为其难,这就是二人转的空间局限性。

  二人转的艺术品位也受到了质疑。通俗不意味着低俗,一般人对二人转都有低俗误区。 近年来,某些地方上演的二人转的确走入了被脏话、粗口扰乱的恶性循环当中。这其 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基层演出队伍素质不高的因素,也有业务水平不高的演员浑水摸鱼 的因素,甚至存在演出场所管理混乱,违法乱纪的事实。总之,“伪二人转”的猖獗现象值 得我们深思。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不能让二人转的品位继续下滑,更不能让个别色情 从业人员钻空子,否则,将使我们所提倡的民间艺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二人转艺术的不断创新

  70—80年代,几乎所有民间艺术团体都是事业单位,属于文工队性质,即使能够风光一 时,但这种形式的经营将在市场职业化以后土崩瓦解。进入90年代以后,民营二人转传播组 织 作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他们对演出市场的长驱直入,已经不能让所谓的国有企业一支独秀 。目前的形势是,民间传播平台的搭建已经很具规模,广大民间演出队伍之间都保持 着旺盛的竞争态势,并在城乡蓬勃发展。概括地说,这是一种文化资源领域 的战争。在面临国有文化演出单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实面前,如何为我们珍贵的精神财 富找到一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时代的演变,对于二人转来说,若想再度焕发活力,就要从自身单纯的艺术形式进 行升华。我们知道,多媒体传播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和选择的必经之路,而二人转艺术形式 当然不能例外。如何令传播方式立体化?在这里,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如双簧、小品、相声 、杂技、魔术、武术等内容,都能够作为“转”的有效补充。从魏三到孙小宝,今天著名的 二人转演员都是笑星,二人转离真正的叙事性已越来越远。似乎所有其他的主题都是累赘, 搞笑成为二人转受欢迎程度评判的关键标准。二人转已变成二人小品的艺术形式,这是一种 无奈之举,但多半是现实需要。

  3、赵本山与二人转

  赵本山曾经说:“是二人转培养了我,现在该轮到我回报二人转了。”如今,这位享誉 海内外的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同时也兼任着多部电视剧、电影的导演及制片人工作。 在辽 宁,有“过了山海关,去找赵本山”之说。谁也无法否认,如果没有赵本山,那么,如今的 东 北二人转必将会是另一种景象。你无法想象,十年前在__的大城市中二人转演出场所一片 破败的景象,今天会被铺天盖地的“刘老根大舞台”所取代。虽然赵本山从艺多年的争议与 其成绩基本对等,但是在中国,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二人转“救世主”的历史地位。

  20__年1月,一件事情印证了这一点:在这年举行的首届cctv电视小品艺术大赛颁奖晚 会上,赵本山的学生,二人转演员张小飞,由于与其搭档的表演被央视认为“格调不高”而 被紧急叫停,席间担任评委的赵本山上台之后不顾直播,当场发作,令央视及主办方极其难 堪,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赵本山再次以二人转“守卫者”和“孤胆英雄”的形象 出现。

  赵本山为二人转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20__年4月,他携手沈阳《今报》,以巨 大的投资展开了为时一年的二人转全国巡演活动,其间众多隐藏于民间的二人转艺术家加入 其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反响。从20__年开始,赵本山的二人转“救亡运动”已经进行了8 年,似乎一切都标志着,二人转的振兴之路已经近在眼前。

  20__年,由赵本山自导自演的__农村题材电视剧《刘老根》的开播,被认为是二 人转复兴之路的转折点。《刘老根》在央视黄金时间连创几个收视之最,一时间令传媒界瞠 目结舌,也令初次“触电”的赵本山志得意满。《刘老根》中融入的大量二人转元素,使更 广大的中国观众群第一次接触或是深入了解这门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间艺 术,民间“二人转热”初步升温。借助“刘老根”的巨大热潮,赵本山让“刘老根大舞台” 迅速发展蔓延,走出__,全国各地的二人转演出场所正在以几何数字增长。20__年9月, 赵本山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二人转正式走进中国一流的大都市。

  赵本山的号召力毋庸置疑,但振兴二人转的浩大工程任重道远,只靠其一个人或一个公 司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勇敢的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和艰巨责任,相信 这也是赵本山本人的愿望。

  三、二人转的艺术升华

  文化就好像一间仓储超市,民间艺术被摆在

  商场的最高处,价格不菲,却不是生活的必 需品。过去传统的观念造成历史中的“下九流”永远登不上大雅,然而艺术升华 在现今的宽松的文化环境下已变为可能。原始状态升华为高级状态,即是从街头巷尾升华为 艺术经典。这是一 种品质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尾随。

  1、艺术形式的升华

  对于二人转的艺术形式,小品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既然二人转已经变成了“二人 小品”,那么二人转与小品的结合也已成为必然。从这对“天作之合”可以看出,近年来凡 是受到欢迎的__小品中,都掺杂着大量的二人转元素。实际上,从编剧到演员,小品几乎 是采用了二人转的“原班人马”。而__题材小品则是在充分汲取二人转的艺术营养之后才 取得今天的成功,成为无法挤入主流的二人转在春晚舞台的另类体现。

  反之,随着__小品被人们广泛的接纳和认可,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得到了难得的历史机 遇。__二人转应该借助小品的舞台地位,在小品演出中恰当的“添油加料”,首先做到丰 满小品的艺术内容,然后做到提高自己的晚会效果和观众认可度。在历届“春晚”中,不 乏 这方面的先例,赵本山在1997年和20__年分别创作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和《说事儿》都 融入了大量二人转及__民俗内容,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当然,二人转艺术形式的升华,要对二人转“去粗取精”,分析和整理小品所需的艺 术元素,而不能将糟粕都转接过来,这对艰难中的二人转来说,意义是重大的。ァ

  2、艺术风格的升华

  目前,二人转的艺术风格就是喜剧风格。不能做到让观众发笑的二人转基本已被淘汰出 局。喜剧风格有着广泛的群众根基,为最广大的观众所喜爱。但喜剧也有缺陷,低俗和庸俗 就是二人转的衍生物。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赢得更广阔的传播平台,与电视产业的结合就 成为二人转发展的必经之路了。

  喜剧电视剧目前在中国有着十分宽松的环境,其发展也是初具规模。二人转艺术真正挣 脱“非主流”评价的最好手段,就是依附大众传媒,走真正的多媒介传播路线。而喜剧影视 剧作为新兴产业,其与二人转的结合也就自然水到渠成。电视剧《刘老根》的成功实践证明 ,__地域文化与影视文化艺术相结合也是文化产业应该紧抓的一条创新之路。作为民族的 一份宝贵的地域文化财富,二人转应该充分研究影视文化的商业特点,深入挖掘影视市场, 有效地将二人转的传播效果大幅提升。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刘老根》、《马大帅》这样的 优秀文艺作品,用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余秋雨先生曾说:“世俗才是文化的基础,是全部文化构架的根基,也是推动高雅文化 不断变革的原动力。它比高雅文化更天然,更贴近民族的生态,因此也更深入人心。” 二 人转的本质属性虽然是“俗”,但“俗”同样能为二人转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本文的论 述中,我们了解到,二人转若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必须在艺术形式,传播手段上多下功夫, 做到广泛汲养,兼容并包。同时,与大众媒介的结合也是民间艺术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如 果能够具备完善的模式、先进的理念和高素质的人才,就算发展的道路仍充满荆棘,但二人 转的复兴也必然指日可待。オ

  参考文献:

  [1]蒋惠明.从农村大炕走向城市包厢的二人转[j].艺术评论,20__,(11).

  [2]杨朴.粗鄙,二人转的艺术本质[j].戏剧文学,20__,(7).

  [3]郝晓光.论二人转的表达方式与民族欣赏习惯[j].戏剧文学,20__,(3).

  [4]吴伯鸿.你是哪里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__.

  [5]王洪潇.二人转的野性空间[j].__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__,(3).

  [6]罗忠秀.浅论__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j].黑龙江科技,20__,(3).

  [7]李显卿.__地域文化与文化性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1).〖ht

【二人转艺术传播现状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09-10

二人转演唱现状与化解路径论文07-01

对现状的思考和艺术家的责任01-20

国际传播的解释学思考的论文04-15

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思考教育论文12-04

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12-24

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论文09-11

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及思考论文09-12

对艺术和设计的再思考论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