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视觉修饰研究论文

时间:2023-05-04 08:10: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闻图片视觉修饰研究论文

  “修辞”(rhetoric)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指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1]。最近几十年,西方学者开始把修辞研究的视角拓宽到图像和实物上来,并将其名为“视觉修辞”(visualrhetoric),这是修辞学发展的新领域,具有时代意义。我们以图像修辞为研究重点,以新闻图片为研究材料,对视觉修辞进行分析和认识,为更好的达到新闻效果提供有益建议。

新闻图片视觉修饰研究论文

  一、视觉修辞的内涵与发展

  视觉修辞是一个舶来品,国内对其的研究尚属探索时期,对其含义的界定也没有完整明确的观点,从传播学角度讲一般认为“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2]”下面论述是以新闻图片为样本,分析其视觉修辞的形式、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视觉修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图像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已经卷入了“读图时代”。图像的巨大作用让修辞也与时俱进,从文字扩展到图像等一切视觉因素,出现视觉修辞。关于视觉修辞的研究,最早是以法国的著名文学理论家与评论家、结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与其弟子、传播学专家杰克斯?都兰德(JacquesDurand)为代表,他们提出了视觉修辞的概念和理论内涵,为以后视觉修辞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但因为其传入国内较晚,受关注度还不高,故我国在对其研究上还不成熟,还需要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和进行“为我所用”的转化。

  二、新闻图片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

  新闻图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道,和文字相比,拥有更具说服力的视觉优势,有一种现场见证性。大多数的新闻图片都给人们提供了新闻事实的真实视觉信息,并且构成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也可用到多种修辞手法达到劝说的效果,实现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由于视觉修辞是修辞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将已经发展成熟形成完整体系的语言修辞手法运用到视觉修辞之上,常见的图片视觉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借代、双关、通感、示现、象征、对比等,每种手法适用的情形,作用也不同,因而其目的和效果也存在差别。下面结合案例对新闻图片中视觉修辞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一)比喻

  表现为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现象。在文学语言中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手法,而在新闻图片中,因为不能够出现喻词,便只能运用隐喻的方式进行,通过不同事物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刺激读者受众的联想和想象,取得引申意义。通过这种比喻形式可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深奥的事物变浅显,使事物鲜明生动,以形象释理深入浅出,使受众易于理解。如搜狐焦点刊载的关于巴黎街头的画家图片,表面来看这是巴黎街头很常见的画家路边作画的场景,作者实际上是想配合文字说明,引人联想,表现出巴黎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画家们浓厚的艺术气息,凸显法兰西民族的热爱艺术、善于创造艺术的精神风貌,他们画出的不仅是能够解决生计的画,更是灿烂的法兰西文化。

  (二)夸张

  指为了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写内容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和形象来形容事物。将视觉元素的局部和整体改变,从而改变人们对事物固有的、常规的看法,制造出荒诞的画面效果。视觉修辞的夸张是通过图像来完成的,包括图像本身的夸张和图像本身没有夸张,却通过图像产生了夸张的作用,能强调突出作者所要传达的观点和态度,达到报道目的。它具有化平淡为神奇的魔力,在打破人们对事物的常规认知模式的同时增强视觉冲击力。

  (三)排比

  排比在新闻图片中表现为由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的场景排在一起的修辞现象。图像运用排比修辞进行视觉说服,可收到举证真实、诉求充分、说理有力的传播效果。将相同或类似的人或事排列在一起,以产生强烈效果。在很多事件性报道中,往往通过不同侧面或不同内容的多张图片进行综合报道,以验证主题。像在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报道中,对不同时期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多张图片进行刊登,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以加强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论,使论证更有理,更具说服力。

  (四)借代

  指不直接表现需要表现的事物,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的修辞现象。借代的应用可使表达更含蓄委婉。在新闻图片中往往会用到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一个具有比较典型象征意义的形象来指代想要报道的形象。如某期《时代周刊》的封面图片,图中周总理后面的一条被困在笼子里的龙,是象征着陷入困境中的中国。用龙来借代中国时,既使读者都能够理解,同时也比较明确地指出更形象,使人接受。

  (五)双关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一个图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可使图像的意义表现的含蓄、幽默,而且能清楚诠释并加深图像的意义,以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如《四川日报》刊登的阿拉法特去世的报道“阿翁走了”,这张图片具有极强的双关性,图中的门,一方面只是阿拉法特朝着门内走去的一个日常性瞬间,选在阿拉法特离世之时刊登,便似乎象征着阿拉法特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六)通感

  又叫“移觉”,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或图像使感觉转移,将人的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可使意象的表达更为活泼、新奇。图像的通感比语言文字中的通感更灵活,更容易打动人心。

  (七)对比

  是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矛盾对立事物的差别,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新闻报道往往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因此,在新闻报道的图片中常常用到这一修辞手法,达到突出强调主题的表达效果。迈克威尔斯在非洲大陆拍摄的《手》可以堪称典型。在传教士白胖的大手的对照下乌干达儿童的手像只干瘦的鸟爪子,充分地表现了乌干达等非洲国家人民饱受饥饿之苦,也与富裕的西方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在新闻图片的视觉表现上,还有示现、映衬、摹状、积累、比拟等修辞手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一张新闻图片上运用了不止一种修辞的现象十分常见。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新闻图片内容表达的更真切、更含蓄,更易于吸引读者阅读和思考,达到新闻报道目的,增强新闻效果。

  三、视觉修辞和语言修辞的对比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新兴的、与时俱进的修辞形式,它和语言修辞是一脉相承却又对立统一的。二者是对立的即是源于二者具有不同点。首先视觉修辞和语言修辞二者使用的符号不同。前者是以线条、光线、形状等构成的,后者则是以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的优化组合为符号。其次二者诉诸的感官不同。视觉修辞主要是诉诸视觉,而后者主要诉诸于听觉。再次,二者编码解码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形象构成传播文本,而后者是通过语言单位建构传播文本。此外二者在传播时序性、功能发生方式上和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也具有不同之处。二者又是统一的,因为二者都属于修辞学的一部分,是修辞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修辞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另一方面,二者修辞的方式相似。图片视觉修辞利用自己的图像构成修辞效果,而语言修辞中一些修辞格,如排比、夸张、借代等也都在图片视觉修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四、视觉修辞的发展前路视觉修辞已经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正在不断地完善相关内容,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目前中国国内对视觉修辞的研究还尚属初步阶段,所以应进一步加快步伐,深入研究。在对视觉修辞的研究上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路径。所谓“古为今用”,即是利用我们国家悠久的文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汲取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文艺理论等对视觉修辞的研究进行启迪。同时也要坚持“洋为中用”,视觉修辞是由外国先兴起,由国外传入中国的理论课题,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较为系统和深入,国内学者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外国相关论著等进行翻译研究,进行借鉴[3]。但切不可以唯洋是用,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和方法,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语言决定了要有自己的特点,要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方式进行研究。在进行视觉修辞的研究时,要时刻牢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古代文明和国外相关理论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我国的视觉修辞之路。视觉修辞是修辞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修辞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结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本文仅通过对视觉修辞在新闻图片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在分析其修辞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了解其与语言修辞的异同。通过视觉修辞的研究效果对新闻图片的拍摄以更好体现新闻报道目的提供良性建议。

【新闻图片视觉修饰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04-30

果蝇的视觉认知研究04-28

地方台新闻策划的创新研究论文05-02

视觉思维对教学的启示的论文04-27

时代的映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05-02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调控研究进展05-02

fMRI在视觉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04-26

现代汉语视觉动词研究述评04-27

中美新闻学博士论文研究方法分析04-29

新型蛋白质修饰剂的合成及修饰牛血红蛋白的初步研究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