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发展措施论文

时间:2023-05-04 09:05: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发展措施论文

  随着粮棉油收储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粮食购销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放开和市场化,产销平衡区粮油信贷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发行的粮油信贷工作已经由以支持政策性托市收储为主导转而形成以支持多元经营主体粮油市场化收购与支持国有政策性收储并存的格局。本文结合山西省实际,就新形势下粮棉油产销平衡区市场化收购面临的困境及信贷支持策略展开探讨。

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发展措施论文

  一、市场化是粮棉油信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家粮食安全工作重点发生阶段性转变。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呈现结构性矛盾。从供给看,普通农产品供大于求,玉米、稻谷、小麦阶段性过剩,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86%。从需求看,国内民众粮食消费需求加快升级,绿色优质、专用粮油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出现了“三个转变”:粮食安全战略由“抓收储、促产量”向“保产能、提质量”转变,粮食安全目标由保障城乡居民“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粮食安全任务由“多产粮”向“产好粮”转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好粮棉油信贷杠杆的撬动作用,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优质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对现阶段农发行粮棉油市场化收购信贷政策的制定和把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粮棉油收储市场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制度性安排,是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从国家层面已经出台制定了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具体意见,明确了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等政策,粮食产业的发展将迈上快车道。如何从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对农发行现阶段履行政策性职能,巩固粮食收购主导银行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立与现代农业“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相适应的信贷政策支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粮棉油信贷政策将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随粮壮大”,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粮棉油信贷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从2017年开始,财政部连续下发了4个文件,在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方面明确提出“四个不得”。也就是说过去几年支撑农发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中长期业务的发展模式遇到了严峻挑战,而粮棉油信贷是农发行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市场化改革后,国家粮食调控手段由价格调整转向供求调节,要求农发行继续发挥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如何全力以赴做好市场化粮棉油信贷业务,对现阶段粮棉油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粮棉油市场化收购面临的困境

  (一)存量收购载体数量不足、结构单一。近年来,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依托政策性收购解决粮食收储问题,切实发挥了粮食收购主导银行作用。但与此同时,前期支持的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被政策性收购限制一批、不适应封闭运行管理要求挤走一批、经营亏损淘汰一批,信贷客户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户数量不足。截至2017年末,信贷支持国有购销贸易企业市场化收购的个数由最高峰时期的45户锐减至3户,贷款余额由10.9亿元降至1.2亿元;信贷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个数由最高峰时期的103户锐减至14户,贷款余额由31.1亿元降至3.97亿元。收购载体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制约该行支持市场化收购的首要瓶颈。二是客户结构单一。依据农发行总行规定的粮棉油客户准入标准,目前能够参与市场化收购的购销贸易企业存量客户共有167户,但能够达到普通客户准入标准的仅有23户,且这些客户大多数是储备企业,资信状况一般,规模小、实力差,抗风险弱。

  (二)新兴入市收购主体规模扩大、准入困难。粮改要求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是每个地方的市场发育是不平衡、不完善的。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原来“一枝独大”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其体制机制原因,经营滞后,难以掌控粮食销售市场多变的行情状况,逐渐被经营机制灵活、市场敏锐度更高的新兴市场主体——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挤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据粮食部门统计,2017年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占据全省收购市场和销售市场的主要份额分别达到80.6%和79.1%。但是绝大部分的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其在资信、仓储、管理等方面均达不到农发行客户准入标准,无法成为潜在贷款客户。此外在市场化条件下,农民卖粮时间、资金供应和舆情风险将更为集中,而粮食主管部门对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

  (三)信贷支持模式单一、创新乏力。山西属于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主要特点是:粮食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严重失衡,玉米、小杂粮品质得天独厚,小麦、稻谷、食用油均需从外省调入。其中:小麦年均缺口60亿斤,占全省小麦总需求的50%以上;稻谷年均缺口30亿斤,几乎占总需求的全部;食用油年均缺口14亿斤,占总需求的90%以上;玉米、杂粮每年外销80亿斤以上。自2005年至今,农发行主要通过储备企业増储、轮换,购销贸易企业市场化收购,产业化龙头企业使用流动资金贷款收购的方式支持粮棉油市场化收购。受政策限制不能通过发放调销贷款等以提高粮油供应量市场份额,成为制约市场化收购份额占比较低的一个因素。此外,经营主体多元化和收购资金多元化,使农发行贷款对象由原来中储粮为主的单一客户变成千家万户。如何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创新支持收购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三、破解产销平衡区粮棉油市场化收购困境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全力推进市场化收购进程。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让市场决定价格,必然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加剧,支持市场化收购的风险加大。因此部分基层行在思想上、认识上存在忽略、轻视或畏惧市场化收购的心态。在目前粮食购销市场化大踏步向前,形势逼人的背景下,急需我们正本清源,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粮棉油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粮棉油信贷业务的生存意识和底线思维。把握“三种支持方式”:一是及时足额发放中储备粮及轮换贷款,积极支持地方储备粮増储和轮换。二是做好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调控贷款管理工作。三是以解决“卖粮难”“打白条”为前提,按照封闭运行管理基本要求,创新粮棉油信贷支持模式,保障农发行粮棉油收购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二)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着力加快客户群体建设步伐。拥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客户,是开展市场化收购的前提和基础。产销平衡区的农发行分支机构应该在对本省本地区粮棉油购销量排名靠前企业摸排调查的基础上,对辖内粮食企业进行科学分类排队,主动把承担政策性业务、行业排名靠前、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吸纳到农发行客户群中。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合理布局、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战略性核心客户、战略性基础客户、优质客户和一般客户四个梯次的信贷客户结构,并按照不同梯次制定相应的信贷支持策略,逐步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区域范围内发挥粮棉油宏观调控作用的骨干客户群体,同时做好“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对现有存量客户,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做好客户维护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快捷办贷通道,倒排工期,缩短办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质量。二是做好潜在客户群体的营销工作。主动加强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发改委等协作,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充分借助主流媒体、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宣传农发行信贷政策。要建立新客户营销项目库,制定营销跟进策略,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潜在优质粮棉油客户。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量身订做,逐企业制定营销方案,真正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三)汇聚合力,破解瓶颈,主动探索创新支持收购新模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发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收购及资金供应管理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不贷可能引发区域性农民“卖难”问题,必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强对市场化收购工作的领导,落实粮食主管部门对购销储承担的监管责任,同时借力行政手段,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约束,切实防范贷款风险。一是全力推行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吕梁模式”和“扶贫周转金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解决粮食收购问题中的主导作用,有效破解收购企业准入困难、抵押资产少、贷款风险管控难等问题。二是大力推广“贷款保证保险”模式。依托双方资源和优势,联合开展数据分析和借款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迈出新步伐。

  (四)统筹兼顾,细化措施,有效防控信贷风险。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油市场化收购贷款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差风险,如何妥善处理农发行履行职能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现阶段制定粮棉油信贷政策的着重点。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夏粮收购贷款连续九年实现贷款本息“双结零”,为今后持续深入开展粮食市场化收购信贷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条措施应是今后产销平衡区开展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需要抓紧抓实的重要举措:一是严格落实“三金”规定。即:粮食购销贸易企业申请收购贷款,除了提供预计收购量100%真实、有效、合法的购销合同外,还必须落实不低于合同价款10%的预付货款,10%的自有资金和10%的风险保证金。在企业未实现收购贷款本息“双结零”前,企业不得抽取预付货款和风险保证金。二是严格把握“三关”。对收购贷款坚持实行“钱随粮走、购贷销还、全程监管、封闭运行”的管理办法,严格把握贷款投放、库存管理和销售回笼三个关口。严把贷款投放关,收购期间,客户经理深入到各收购库点核实入库粮食品种、数量和质量,核对收购凭证,根据收购进度供应收购资金,确保库贷一致。待收购结束后,及时对企业粮食库存组织一次全面核查,并收回结余货币资金占用贷款;严把库存监管关,认真落实库存监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查库,按仓、垛核查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品级、成本及变化情况,确保银企账账、账实相符;严把资金归行关,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销售出库的监管,坚持企业出库通报制度,坚持“钱货两清,收款出粮”原则,保证销售货款及时足额回笼并收贷。三是全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结合粮食部门“智慧粮库”建设,完善粮食库存远程监控系统,切实提高粮食信贷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解决资金去向管不了、查库查不完、出库看不住等粮食信贷管理中最棘手、最难办和任务最繁重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封闭运行管理外部环境。四是建立常态化的粮食收购信贷政策新闻媒体通报机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银政携手共建信用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动态调整。

【市场化粮油信贷业务发展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因素及改革措施05-03

确保粮油质量检测有效性的措施研究论文04-30

利率市场化发展创新应对策略影响论文05-01

市场化条件下粮油信贷工作的思考04-28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营林管理措施的论文05-02

分区施策的发展方向与管理措施的论文05-01

市场化条件下粮油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04-30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措施新探论文05-0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措施论文04-30

加快粮油产业化发展提升粮油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