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论文
[摘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然而,探究式教学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存在很多的困惑与疑虑。这种状况对新的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将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教师 组织者 促发者 支持者 参与者 评价者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理念,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要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倡导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来实现这一课程理念。然而由于探究教育在我国缺乏系统研究与实践,国内外有关探究教育的专着并不多见,因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探究教学、如何开展探究过程问题感到十分困惑与陌生,这种状况对新的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将产生不利影响。下面就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上。有人因此认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无足轻重,也起不到主导作用了。其实不然,探究性学习对于已适应、习惯于传统教法的现在的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既难以适应,而且难以接受;并且,大部分探究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分散进行,组内成员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基础知识、技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分散式的小集体的活动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组织。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是探究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组织主要是进行学生分组、引导组内成员合理分工、组间协调、时间的安排、过程的监控等等。
生物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组织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进行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得知识。因此,其过程富含教育意义。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不是告诉、讲解探究的步骤,而是启疑生惑,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应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促发者。有人认为探究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研活动,生命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摸索、探究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研究客体的极端精巧和复杂性、多样性,研究的方法与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学科的高度融合,而学生又处于初中低年级阶段,生物探究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知识准备、方法选择、过程的完善,以及必须的材料设备等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又是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如:经常用到的淀粉遇碘液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机物一般可以燃烧等这些原理性的知识必须介绍;基本的实验技能、实施计划的设计、变量控制、数据搜集、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表达等都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先要训练学生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然后布置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独立操作。在对学生的指导中要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能将探究活动模式化,即探究一定要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程序进行,应该针对不同的活动确立探究教学的目标,确立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画好了的实验活动设计,再由学生去完成,也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指导不应该面面俱到,应该让学生面对一定难度的问题,而又不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允许学生出错。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学习团体中平等的一员,走到学生之中,以知识渴求者的面目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影响学生对知识和人生意义的建构,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作为一名参与者,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活动的进展情况、实时指导,而且能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小组群体在探究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为后续的'教学调整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还应是一位评价者。每个人的活动总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学生在心理上更需要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毕竟多数的探究活动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成功的喜悦常常来自于教师的评价。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充当评价者这一角色,对别人作出评价,而又希望得到别人好的评价。现在很多的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评价者、仲裁者就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毕竟教师的知识面、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科学素养要高于、强于学生,教师又为什么不能担当起这一角色呢?问题关键不是教师作为评价者,而是教师如何评价。教师应该将静态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动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应过分强求探究最终的结果,应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睿智、技巧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正式与非正式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鼓舞起学生探究的勇气。不要把自己作为惟一的评价者,应鼓励学生之间的评价,不应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促发者、支持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实质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探索探究教学新思路。新课程的施行,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师角色、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师行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不应该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
【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教师的导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2-28
探究式生物教学新思路论文12-31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论文09-13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论文12-18
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育论文09-09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论文09-25
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23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10-08
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