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供应链协同信用风险论文
一、供应链协同效应分析
(一)供应链协同特点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对比,现代供应链协同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观念。供应链被视作有机联系的整体。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是各节点企业的共同目标,各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共同运作等实现整体目标和各自的业务目标。
(2)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协同企业之间已不是单纯的业务关系,而是为共同的业务发展目标而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因此,在核心企业的关键业务方面,需要挑选合作伙伴进行协同运作。
(3)信息共享。在信息层面,需要将供应链各节点成员间的信息系统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流通和共享,使各节点成员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协作,响应彼此间的需求及变化。
(二)供应链协同效应
供应链协同使分散在各节点企业上的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物流服务等价值增值环节通过不同的方式联合起来,依靠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从而产生“1+1>2”的放大效应,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获得整体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只有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才能提高供应链运营绩效。Kanda(2008)认为供应链协同完成目标计划将比参与方单独行动获得更多的收益。Nyaga(2010)指出供应链协同通过促进企业之间的信任和承诺,提高协同满意度和协同绩效。供应链协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取得整体的竞争优势:(1)放大效应。协同有助于供应链各成员的实体资源、隐形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共同目标得以实现,产生整体效益大于单个企业之和的效应。(2)提高系统的敏捷性。协同联合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同步运作,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可以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从而保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3)成本优势。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运作中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了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减少了库存,抑制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从而降低运作成本,使得供应链具有成本优势。
(三)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因素
从协同的角度来看,整个供应链是由以获得共同利益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的关系网络所组成的,其中顾客-供应商关系是供应链网络中最基本的“关系”单位,从组织、环境、技术三大方面探讨对供应链协同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发现信任与承诺是影响顾客—供应商关系的主要因素,即信任和承诺是供应链协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信任与承诺是维系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要素,信任是指目前对交易伙伴的信心,而承诺是指未来关系延续的意愿。供应链上的信任,就是相信供应链上其它成员不会利用损失合作伙伴利益而得到自己收益的机会,相信各个成员的行为将始终考虑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承诺传递出合作伙伴乐于投入精力来维持相互之间合作关系的信号,通过承诺,合作伙伴投入资源去维持和实现供应链目标。因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是承诺的基础,信任程度的高低会影响着承诺决策和质量。信任会转变为信念、依赖、忠诚或者对供应链伙伴的完全置信,从而不担心供应链上其他成员的投机行为,而所作出的承诺促使合作者很难做出一些违背供应链整体利益的事情。
二、基于信用风险的供应链协同分析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Risk)又称作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形成根植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现代经济活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导致进行社会活动时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在信用活动中,不确定性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外在不确定性来自于经济个体经营活动之外,是经济运行过程中随机性、偶然性变化或不可预测的趋势,如宏观经济走势、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政治局势、技术条件等。外在不确定性造成企业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继而导致信用风险。内在不确定性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由企业进行主观决策及获取信息的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如:企业的管理能力、产品的竞争能力、生产规模等,甚至企业内的人事任命等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履约能力。
(二)信用风险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多,客户对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被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取代。同时,随着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全球范围开始推广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零库存的准时生产方式,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供应链层次结构越发复杂,使得抵御不确定性事件的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降低了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处于这种供应链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来自企业内外部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问题更为复杂。供应链已不是简单的“链”状结构,而是由多个企业构成的网链结构,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直接参与的上下游实体组织,还包含第三方物流商、金融服务商、市场调研公司等企业主体。因而,供应链上的企业信用风险比传统单个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要更为复杂和多变。供应链协同通过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来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但协同过程也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供应链中每个成员企业基于自身风险和利益考虑,都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全部私人信息进行共享。实务中供应链成员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供应链运作失败频繁发生,所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供应链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协同获取外部知识,同时要防止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间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消极影响。供应链伙伴间的信任是建立在企业信用基础上的,对于信用度较高的企业,通常会获得更高的信任度。在联盟组织中,信任可以降低不确定性给个体所带来的伤害,增强个体对联盟组织的心理归属,由此会产生较高的承诺意愿;同时建立规范的约束机制有助于关系资本的提高,而供应链关系资本对供应链协同目标的实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供应链上的企业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的特点。在宏观经济因素如财政政策、市场需求和产品自身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市场有可能出现萧条,供应链上的产品没法销售出去,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企业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归还上一级供应商的资金;或者,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使其无法按时提供契约所承诺的服务等,这些可能使其上一级的供应商承担很大的信用风险。以此类推,供应商的供应商也需要相应地承担这些风险,即当一个节点企业存在信用风险会波及到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会破坏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信用平衡,且它具有放大效应,从而影响供应链整体的正常运行和竞争能力。同时,由于牛鞭效应和风险耦合效应,信用风险在传导过程中不断与其他风险耦合产生新的风险,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增大供应链的运作成本,降低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中断。四、基于信用风险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对策加强对供应链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关系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构建诚信供应链企业文化。供应链企业应大力开展企业诚信教育,培养诚实交易观念,明确企业的利润应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获取;培育信用文化,将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强化信用意识,形成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使诚信成为一种社会公德,促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不急功近利。
(2)构建供应链契约。各企业解决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利益冲突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契约协调机制。供应链契约将成员间的权利、责任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从制度上对合作双方进行协调,有助于分担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克服成员的双重边际化效应、提升系统运行绩效。
(3)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及时的信息披露机制、制度,使各企业能够及时、正确的了解、评估合作企业的信用质量,公平、方便地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资源,以减少或降低信用风险。
(4)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律在化解信用风险、抑制信用危机中真正落实到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供应链协同信用风险论文】相关文章:
供应链管理的论文08-12
copula理论的信用风险管理探究论文05-02
协同商同ERP之后的新宠论文05-04
优化你的供应链论文05-03
多状态机的协同的设计的论文05-04
做好供应链管理探析论文04-30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思想”论文04-28
多状态机协同设计论文05-04
供应链管理论文01-28
软件掀起协同化潮流电商论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