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为学习方法寻找理论支撑
如何为学习方法寻找理论支撑
木青
拆书帮曾经对工具和理论有极为精彩的描述:工具唯有赋予理论才有生命力;理论唯有结合实操方法才有意义。
《学习之道》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它介绍了某些独特的方法,而是它将平常的学习方法化腐朽为神奇,赋予这些“传统”学习方法生命力,核心关键就是:
1、为学习方法寻找理论支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为现有的大脑、心理理论寻找实践方法,让理论真正落地。
这本书的成功,这本书的思路,其实也是每一个学习者的思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理论+方法”,即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但很多人,或者说,跟我请教高效学习方法的绝大多数人,问的都是怎么做,似乎知道了方法秘籍,就能精进逆袭,但实际上,人是追求意义的怪胎,仅仅告诉怎么做是不够的,最可怕的是,很多人一个方法打天下,但绝大多数方法,是有适用条件的。
读这本书,或者说掌握学习方法,必须要牢记两点: 1、学以致用,知道再好的方法都没用; 2、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反思,这个方法为什么有用?【这种反思、提问的能力,也就是之前反复强调的提问能力和解答能力】
书中第9页“为思维加力”提出的通读章节,能够打造思维钩子,强化深度阅读效果,读到这里: 1、你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吗?有没有体会到效果? 2、如果有效,为什么会有效呢?
这个方法我尝试了,现在也成了我学习阅读的一个习惯,因为它真的有效,我查了一些资料,找到几个支撑的理论。
1、人脑天生追求完整性,会对不完整的东西寻求补齐(格式塔效应),所以简单的预读会促使大脑渴求剩余信息; 2、预读会搭建整体框架,从啰嗦的信息中抓住关键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精读,我们就会被大量的知识淹没,局限在具体的知识点,而看不到全貌; 3、皮亚杰的认知发现理论,认知发展有同化和顺化两个过程,同化是指将信息融入已有知识结构,而预读构建的知识结构将会极大方便对信息的整合、吸收。 4、问题促进。每一个小标题或者章节后的问题,都可以轻松引发问题,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思考。 …… 如果深入分析,理由会很多。而这些分析,会让这个方法更加有效,让我们把握这个方法的关键,而不是按部就班的预读一遍,然后,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再简单的下结论,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
今天的问题来了: 1、对于这个方法为什么有用,你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2、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它为什么有效?如果想不出原因,可以只分享方法,大家一起寻找原因,让方法更有效。
预读的优势
抓取重点,可以快速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有针对性学习。
对整本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合书,可以知道作者具体讲的事情。
粗略阅读,内心抗拒较小,此过程也是快速删选的过程,对能够引起内心感受的内容,后期阅读会更加专注。
预读可以先在心中形成大致的框架,使认真读时可以梳理知识点,将其分类,对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可以降低对新知识是否掌握的恐惧感,了解难点,为仔细阅读提供驱动力。
2. 好的学习方法
先快速预览,根据需要画思维导图;再根据重点仔细读一遍,完善导图;最后补充导图未完成部分。
预览结束,根据作者提出的问题,整合从书中所看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问题去验证,加深印象。
“攻城略地”式阅读法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2天4天7天甚至更久之后,将之前阅读内容不太容易吸收的重读,短内用检视阅读建构格式塔,可以对内容建立认知体系,并降低调动记忆的难度。
AutoCAD法
20%新知识+80%回想记忆,课间和晚睡前,快速回想这节课这一天学到了什么。
赛博学习法:一种动态学习过程
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专业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针对这些信息,我该如何进行改诉和总结?
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我如何用图标来说明这些信息?
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这些信息怎么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对话,针对所学材料提出一系列问题
通过信息整理再整理,以及在新材料与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如何为学习方法寻找理论支撑】相关文章:
何为教育,何为学习04-27
支撑的作文09-20
何为意义系统?意义系统何为?04-26
支撑的作文05-19
哲学何为05-01
何为大众?04-27
伦理何为04-26
用力支撑的词语精选03-05
支撑优秀作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