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一元论和二元论辨析

时间:2023-08-21 09:10:08 赛赛 考研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马哲一元论和二元论辨析

  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哲学学说。一元论主张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只有一个统一的本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哲一元论和二元论辨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马哲一元论和二元论辨析

  考研政治复习 史纲重点综合题及解答

  一元论的定义

  “一元论”是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立的概念。它主张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

  一元论的分类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就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就是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此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的概述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两个——物质和意识,这是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但二元论实质上是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因此归根到底还是唯心的。代表人物为柏拉图、笛卡尔等。

  多元论的概述

  多元论是认为世界是由多种本原构成的哲学学说。多元论也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多元论和唯心主义多元论。唯物主义多元论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物质本原的学说。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即“五行”,这就属于唯物主义多元论。唯心主义多元论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精神本原的学说。例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独立的精神性的“单子”所组成,是无数单子和谐的体系,这属于唯心主义多元论。

  相关真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命题分析

  答案A中“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这不是哲学领域所要回答的问题,哲学中对世界问题的探讨也不使用 “世界构成形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因此,不选择A。答案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以联系的、发展的状态而存在的;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以静止的、孤立的状态而存在的。答案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派。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或是不能够被我们所正确认识的。题干中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它们共同之处,就是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不同之处,前者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后者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精神,它们是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因此,正确答案为D。

  最后,希望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积极请教,切不可似是而非。

  一元论和二元论解析

  一元论一词源于希腊语móros,意为纯一、唯一。德国近代哲学家C.沃尔弗(1679—1754)首先从哲学的意义上使用此语。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有统一的本原,但在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二者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西方哲学史上,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的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者。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统一在精神的基础之上,物质是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一元论者。

  二元论一词源于拉丁语dualis,意为“两个”,由英国的托马斯·海德(1639—1703)在《古代波斯宗教史》(1700年)一书中首次使用,指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者对立的教义。沃尔弗第一次使用此语指称精神与物质二者的对立。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而不是一个本原,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精神和物质二者性质不同,彼此平行,互不相干。笛卡儿哲学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二元论把意识和物质的对立绝对化,把精神现象看作和物质一样是从来就有的,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时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看待物质和精神的作用时,把精神说成是积极的、能动的,把物质说成是消极的、被动的。所以,如果要在两个本原中再确定“终极本原”,二元论最终会倒向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不能归结为其中的某一形态或某一层次。世界的统一性是在客观实在性基础上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必然会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马哲一元论和二元论辨析

  一元论是指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一元论”一词是18世纪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C.沃尔夫创造的。

  考研马原部分个别地方提到了一元论、二元论,教学实践中,也总有一些学员问起。并且一元论、二元论这个问题,还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有一定关系。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一并谈一下。

  一元论: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观点。它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强调物质性、精神是对物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需要注意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表现为:

  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关于二元论: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但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在马原教材中,我们还会遇到“真理一元性”问题: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真理。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这个问题是认识论中的问题,不是本体论中的问题。

【考研政治马哲一元论和二元论辨析】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马哲训练题04-08

考研政治点睛 马哲的逻辑框架09-13

考研政治马哲 复习要点全面总结11-08

2015考研政治复习规划:从马哲入手10-20

2015暑假搞定考研政治马哲意识观10-25

2012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分析01-04

2012考研政治 马哲考试特点及复习要求01-05

考研政治 马哲易混淆知识点09-15

2014考研政治马哲20大必考原理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