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 马哲唯物论考点概括

时间:2021-08-20 17:00:34 考研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冲刺 马哲唯物论考点概括

    复习点拨

考研政治冲刺 马哲唯物论考点概括

  作为考生,无论复习到什么程度,在临近考试时都不免会感到心情忐忑,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因为“学无止境”,对于即将面对的试卷,你会有意无意地把它设想的过难,从而感到心中无底。其实,以“考研哲学”论,考试的内容和难度都是“有底”的。

  它考什么?就是考对2008年考研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涉及的有数的一些常见的哲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考对一些重要的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首先要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当然也包含知识性的内容,但主要的不是讲知识,特别不是叙述性的讲知识。而是讲世界观。怎么讲的?就是讲一些大本大源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都是用文字表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原理”,而且表述的时候都是成套的。我们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复习,现在正应该把它们梳理一下。

  它怎么考呢?绝不是横空出世地乱来,而一定是理论结合实际。当前最大的实际,最重要的实际,全部都体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中。十七大报告的理论建树较之以往可说是前所未有,内涵之深刻,观点之丰富,提法之新颖,既使是专业理论工作者亦会感到目不暇接,青年学生岂不望文兴叹。然而,从考研哲学这一科来说,考点其实有迹可循。它不会是直接考对十七大报告中具体文字内容的识记,而是将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观点提炼出来,选择与今年的考试大纲的哲学知识点相符合、相重合的内容,运用适合的、新鲜的或典型的材料命制选择题和分析题。

  因此,我们考生现在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有针对性的系统梳理。即依托系统性,建立针对性。如何体现针对性和系统性?就是以2008年考试大纲规定的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系统为基础,以对于十七大有关精神的把握为重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以对主观性试题的重点复习为突击方向,带动对包括客观性试题在内的考试内容的全面梳理。

  具体地说,就是要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强化能力。

  全面把握并不是不加分析地地毯式轰炸,面面俱到并不叫全面,全面是指建立系统和框架,在此基础上把我们复习的东西有机化,在原理和原理的关联中掌握原理,在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中把握概念。

  突出重点,重点就是指哲学的考点――基本概念(客观性试题的考点),特别是基本原理(主观性试题的考点)。基本原理正是哲学的理论逻辑运行的载体。所谓突出重点,就是突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具体地说,就是要突出那些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某些理论难点和疑点,以及已经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

  强化能力,掌握了原理,还要会运用。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

  审题的能力,集中表现为在题干上抓住考点(题眼)的能力。分析题目的能力,即迅速准确地把握题目材料的逻辑线索和考点原理的关系的能力。

  答题的.能力,答案切入的角度,答案的展开和丰富、层次感和形式化。

  一般而言的答题步骤和要求:

  ①锁定考点――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

  ②原理阐述――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

  ③展开分析――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

  ④简短结论――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

  答题的形式化要求:

  ①论点突出――“立片言以居要”,主旨句醒目地写于段落开头。但不一定下画线。

  ②层次分明――适度多分自然段,牵引阅卷人视线切入点,变一目十行为一目一段。

  ③轮廓清晰――前有考点原理,中有论证文字,后有基本结论。

  脱离针对性的系统性,难以形成战斗力;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性,就难免陷入盲目性。只有将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起来,才能高效、稳妥、主动地开展复习,立于不败之地。

    唯物论考点概括

  一、哲学基本问题原理

  1.原理的定位和基本表述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做出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

  其基本表述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对于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2.原理作为理论线索在整个哲学考试体系中的贯穿

  ⑴思维和存在(第一章)

  ⑵物质和意识(第一、二章)

  ⑶主观与客观(第二章)

  ⑷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第三、四章)

  ⑸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第三章)

  ⑹反映论和先验论(第四章)

  ⑺历史和逻辑(第四章)

  ⑻实践与认识,行与知(第五章)

  ⑼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第五章)

  ⑽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第五章)

  ⑾经济和政治(第五章)

  ⑿经济和文化,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五章)

  ⒀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第五章)

  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六章)(有需要说明的特殊情况)

  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第六章)

  ⒃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六章)

  ⒄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第七章)

  ⒅必然和自由 (第七章)

  如上所列,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在第三章中未直接出现,但潜在地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

  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由这两个原理构成了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都具有决定被决定,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性质。(但需要注意,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确实属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具有特殊性,它们并不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物质性,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关系虽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其性质也是物质性的。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并不是物质与意识,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决定被决定,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第六章第三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3.原理作为解题方法的运用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不仅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更重要的,它是考试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其基本思路:以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为根据,首先正确地定位出物质性的和意识性的东西。据此区分出它们或第一性或第二性的地位,本源或派生的关系。其次,根据它们的关系性质确定它们之间的决定性或被决定的地位,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即以第一性的东西决定第二性的东西,以本原的东西决定派生的东西;并以第二性的东西反作用于第一性的东西,以派生的东西反作用于本原的东西。

  这个套路对于上述18项中除去⑸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⑹反映论和先验论这两项之外,都是适用的。⑸⑹两项角度不同,它们并不是实体关系或属性关系,而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贯彻到辩证法和认识论这两个领域的对立表现。因此,它们虽然也算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但谈不上是决定或反作用的关系。

  在解答客观性题目时,以这种方式作为理解问题的切入点,判断答案又快又准。

  在解答主观性题目时,以这种方式作为切入点,把握问题高屋建瓴,组织答案举重若轻。

  4.原理的

【考研政治冲刺 马哲唯物论考点概括】相关文章:

2014考研政治马哲考点预热 唯物论08-02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题型考点:唯物论12-28

考研政治基础 马哲之辨证唯物论09-19

考研政治冲刺 认识论考点概括12-13

2015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部分复习要点10-25

考研政治马哲基础复习之辨证唯物论05-13

2013考研政治 马原理唯物论考点分析01-10

2013考研政治冲刺 辩证法考点概括12-04

2013考研政治冲刺 历史观考点概括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