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涌动“实习潮”
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在哪里实习”成为学生之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七八月份到各大企事业单位走访一圈,你会发现“实习生太多”的感叹不绝于耳……巨大的就业压力将不管有没有进入正式实习期的大学生卷入实习的洪流,也带来不少新问题———
找一家实习单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实习 陷入传销陷阱
在石桥铺一家公司工作的朱祥有些心神不宁:在山东一家销售公司实习的弟弟接连打来电话要钱,一会儿说生病了,需要钱看病,一会儿又说要缴实习费。朱祥隐隐觉得弟弟的实习有些问题。
上周四的下午,朱祥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个自称是弟弟实习那家公司的人打电话来说,必须在3天之内汇4000元钱到公司账户上,不然他的弟弟就回不来了。跟朋友们一商量,朱祥确信弟弟是遇上了传销骗局。
朱祥的家在江西农村,弟弟6月在家乡念完中专,就和几个同学约着去了山东,说是到一家药品销售公司实习,做业务员,表现好的话,3个月以后就能进公司工作,每月固定底薪1000元,还有提成。在遍地都是大学生的今天,对于中专毕业的弟弟来说,能找到如此待遇的工作并不容易。
弟弟走后的第一个月,只给朱祥打过一个电话,声音听起来很亢奋,说自己在那里一切都好,工作很顺利,同事之间也很和睦,朱祥放下了心。8月以后,弟弟开始频繁给自己和江西农村的父母打电话,说来说去内容只有一个:要钱。
第一次弟弟要父母给他2000元,说在山东病得很重,恐怕得住院,经济状况并不好的父母赶紧和朱祥商量,朱祥二话没说,汇了2000元给弟弟。很快,弟弟又打电话来说需要3000元钱,理由是单位说要缴实习费,朱祥开始起疑心,尽管父母再三催促,还是拖着没把钱汇出去。
现在回过头一看,朱祥才明白,先是弟弟被那些带他去“实习”的人骗了,然后和成千上万陷入疯狂传销迷乱的人一样,弟弟先找家里人来“练手”。当第二次要钱被哥哥拒绝后,他和一起去的另外一个同学商量着演了那出“拿钱赎人”的戏。
万幸的是,弟弟还没有被“上线”完全控制住人身自由,在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回到了江西。可朱祥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接到那个救人的电话,我急得差点当时就报警,再连夜赶到山东去。大家都知道,现在工作不好找,对我弟弟这样学历不高的人来说,有人给他们实习的机会会很珍惜,但是那些人打着实习、赚钱的名号骗人去搞传销,还有没有良心啊!”
重实习 增加就业砝码
朱祥的弟弟被人用实习的幌子骗去做传销也许只是不多的个案,但是由实习引发的故事绝对不止这一个。
就业压力大,使大学生实习成风。早几年,实习还只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熟悉工作内容的一个普通程序,如今大部分实习则演变为学生们迫于就业压力,而提前开始“竞争上岗”的方式。
晓杰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放暑假就开始催促在重庆的父母帮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同学们都要去实习,如果我不去,找工作的时候人家看你没有工作经验和实习报告,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晓杰所学专业要找对口的实习单位有些困难,最后,他来到九龙坡区信访办。和大部分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实习生一样,晓杰第一周干的事是看报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又什么都不懂、不会,想帮忙都帮不上,所以只有尽量不给老师们添麻烦,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慢慢学习。”
单位的人对晓杰不错,从第二个星期开始,要去乡镇、街道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把他带上。晓杰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个专业,在学校主要是学理论,在实习单位虽然只接触到皮毛,但是很务实,这些体会以后肯定有用。”
当晓杰体会着实习的快乐时,马涛还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实习鉴定。马涛是重庆大学的自考生,虽说明年毕业时拿的也是本科文凭,可含金量远不及统招的本科毕业生。所以马涛觉得自己可以到一家商业银行实习,已经是件很幸运的事,要知道早在放暑假前一个多月,食堂、宿舍的公告栏和校园网站的论坛上,已随处可见“求实习”的招贴。
马涛因此很勤奋乖巧:早上6点多钟就起床,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妥帖,从沙坪坝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解放碑上班;在办公室里,他不多言不多语,老师们手上的零碎活统统抢着干;遇到加班,他会留到最后,万一有人需要帮忙可以搭个手。“实习了两个多月,我瘦了好几斤,真不是乱夸张,比念书累不知道多少倍。可是你知道嘛,现在就连实习都要托熟人、找关系才能得到机会,有的同学实习的地方,实习生比老师还多。我想,就算现在自己辛苦点,可以给单位留个好印象,说不定一直做到明年就能留在那里工作。”
轻实习 只因偏离本意
尽管用马涛的话来说,他身边的人对实习连“脚指头都抓紧了”,在进行学生实习现状调查的过程中,记者还是发现,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对实习并不“感冒”。就读于重庆工学院的何琦和她当律师的父母便是如此。
复印材料是实习生常干的事。按照学校的安排,明年6月就要毕业的何琦已经正式进入实习期,她却没有像班上其他同学那样找个实习单位,边实习边寻找工作机会,每天只是呆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记者问她有没有实习的想法,何琦说:“其实以前一直都有,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早就告诉我们,要多实习、好好实习,以后才好找工作。大二那年暑假我还自己找了一家外贸公司实习,老师们都夸我挺能干的。可因为公司有些事情上手比较容易,老板觉得你可以应付一些日常工作以后,经常会单独派工作给你做,到后来,我在那里根本就是一个不领工资的劳动力。”
何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也认为这样的实习确实偏移了本意,是利用孩子们求职的迫切心理,把他们当成免费劳动力。何琦的父母还告诉记者,由于法律上只有试用期这一说法,对于实习生权益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涉及,干着正式员工工作的实习生得不到劳动合同的保护,也是他们不勉强女儿出去实习的原因之一,“等她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再说”。
还有一些不愿意再实习的学生则抱怨,现在不少单位抓住暑期学生们实习心切、不计报酬的心态,在实习过程中让他们做一些较为简单、反复的工作,“就像一个机器人,做不用动脑筋的事情,什么都学不到。”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过的美术系学生小张说,“老板根本不让我参与广告设计,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校对其他人做的标志,看看是不是符合格式要求,这样的工作小学生都能做。在办公室常常没事干,坐着看报纸又不好意思,实在闲得发慌就帮大家端茶送水抹桌子,抢着出去买办公用品。”
实习生的工作免不了夹报等杂事。一家机械制造厂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王信仪分析说,之所以会出现企业要么把实习生当成廉价乃至免费劳动力、要么用“端茶倒水”的活儿应付实习生的情况,根源在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实习制度,常常出于与学校或个人的关系接受了实习生,却没有仔细考量过对实习生的安排、使用等问题,使得学生们在单位里的身份很尴尬。
管实习 学校单位犯难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80万;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空前庞大的338万。而2005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其中的500万要确保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只剩下400万个提供给所有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学生们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实习大军中去。
“这里面不乏学生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功找到好工作,可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西南政法大学团委的张老师说,“比如有的学生盲目寻找实习机会,使得一些人和机构有机可乘,他们布下形形色色的实习陷阱,以收取‘实习抵押金’、‘办公损耗费’等费用的名义骗取钱财。还有的学生为了上课期间继续实习,不能在校园里安心读书,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张老师说,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实习,假期滞留在学校,给校园管理增添了不少难度,“辅导员、班主任们假期都不敢松懈,就怕学生出状况”。
大学生渴望在实习中学到真本领。与此同时,单位方面也有话要说。在石桥铺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的郑先生坦陈:“不要只责怪我们对实习生不厚道,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实习生的到来会对单位原本的工作步调带来影响,且不说耗费的办公用品、水电,要抽出人力带他们上手就是个问题,难免会耽误工作进度、质量。其次,单位花费人力物力将实习生培养成熟手,绝大部分人都会将这些工作经验作为到更好的单位求职的“砝码”,而不会选择继续在实习单位效力,无形中给这些单位带来损失。而很多单位认为实习生最不可取的地方在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为了有更光彩照人的实习鉴定书和更好的就业机会,只愿意去好单位、大单位实习,却忘记了实习更重要的目的是积累工作经验,慢慢融入这个社会。
“来实习时就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我们很难看清楚他们真正的人品和能力,而且很多人在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现无法留下,便开始对工作敷衍塞责,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如此一来,我们对实习生自然缺乏热情。”郑先生说。
你引导我实习他受益 共同搭建规范实习的平台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实习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以美国为例,“最宝贵的是人才”是大大小小美国公司的共识,他们乐于把实习生看作潜在资源,将实习看作宝贵的人员考察机会,以评估实习生成为正式员工的可能性。每逢寒暑假,除了微软、GE、贝塔斯曼等知名公司会面向各大高校招募实习生,组织优秀的学生到公司实习,通过这一渠道发现更多的人才,就连一些中小企业都乐意为学生实习报销部分交通或住宿费,或按工作时间付薪,在初级职位的聘用上,公司也多会倾向于曾在本公司实习过的候选者。
所以对许多美国学生来说,一旦通过实习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毕业后可相互选择。即使和谋职毫不相关,实习作为有价值的岗位培训依然被美国学生所青睐。即使公司不提供任何薪酬,很多学生也愿意为一个可贵的锻炼机会倒贴路费、住宿费,甚至花钱寻求合适的实习项目。
一些正规的实习中介因此应运而生。一家名为华盛顿实习项目的公司专门为院校学生安排在首都华盛顿的实习,每个学生须缴纳3040美元以享受从简历润色到实习安排的一系列服务,公司则安排专门导师负责整个实习项目的衔接,确保实习效果。如今,这家公司已将其学生客户成功安排到了国会图书馆、美国商会、美国财政部、NBC电视台等部门和公司机构实习。这种实习中介颇有商业味,操作上也更像是收费的职业培训,但美国学生们对此并不反感,用人单位也比较信赖经其筛选的实习生。
可是在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制度,学校、企业之间没有互相配套的“实习市场”,导致大学生实习出现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难题。市社科院的专家指出,大学生应当正视实习的意义,政府也很有必要在人才市场建立实习制度,其中,政府扮演好中间人的角色尤为关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在向学生推荐实习单位的同时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学生,以提升学生实习的针对性和效率,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实习制度的示范作用。只有政府、学生、企业三方一起努力,你引导、我实习、他受益,才能推动“实习热”进入良性循环,营造“理解实习、尊重实习、鼓励实习、保护实习”的良好氛围。
考虑到建立实习制度需要一个过程,有专家提议,在规范的制度建立起来之前,建立大学生实习指导机构乃是当务之急。据了解,北京市现在已经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指导中心,今年该中心正式启动了建设首都大学生实习基地工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前为就业做准备,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充分选择和考察适合自己的人才,同时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以及解决临时用人和兼职工等问题。对于申请单位,就业指导中心会予以审核,通过后该单位可以正式挂牌为“首都大学生实习基地”。对于希望参加实习的大学生,指导中心要求他们填写《首都高校学生实习证书》,由中心核实并备案,再向企业推荐用人,学生在企业实习结束后,企业需要在实习证书“实习记录”一栏中填写学生表现,并且盖单位公章或用人部门专用章,作为高校学生在就业之前参加实习活动的证明,给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提供参考。此外,上海市团委也发起了“大学生见习计划”,要求上海市的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江苏太仓市则与各大型企业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
由于实习尚缺乏法律的保护,还有专家建议及时跟进与实习相关的立法,《劳动法》应该对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所规范,例如学生在校时实习,如果出了问题学校将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学生毕业后实习就变成了一种市场行为,一旦出了问题,就应该依据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