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1-09 10:49:59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以德立校,明德立人”的办学宗旨而努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3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九个村庄。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目标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我是小学生啦祖国的生日美丽的秋天我爱我的家冬天来了五个单元。

  五、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友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友探索的兴趣。

  六、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七、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3、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4、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6、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7、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生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未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并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在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已有经验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的事实或资料,自主学习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形式包括小组探究活动和全班汇报,小组成员可以随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不断变化、自由组合。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备注

  1

  2.28—3、6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

  3.7—3.13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

  3.14—3.201—2谁轻谁重

  4

  3.21—3.27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

  3.28—4.31—4给物体分类

  6

  4、4—4.101—5观察一瓶水清明假期

  7

  4.11—4.17机动

  8

  4.18—4.241—6它们去哪里了

  9

  4.25—5.11—7认识一袋空气劳动节放假

  10

  5.2—5.8

  科学阅读1

  11

  5、9—5.15

  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

  5.16—5.22

  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

  5.23—5.29

  2—3观察一种动物

  14

  5.30—6.5

  2—4给动物建个家六一、端午节放假

  15

  6、6—6.12

  2—5观察鱼

  16

  6.13—6.19

  2—6给动物分类

  17

  6.20—6.26

  科学阅读2

  18

  6.27—7.3

  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情况分析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

  1、走进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3、我们来观察;

  4、学会运用工具;

  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

  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2、美味的'水果;

  3、蔬菜长在哪里;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

  1、各种各样的文具;

  2、铅笔和彩笔;

  3、常见的尺子;

  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

  1、凉爽的秋天;

  2、寒冷的冬天;

  3、温暖的春天;

  4、炎热的夏天。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7人,21个男生,16个女生。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体验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2、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体会团结力量大。

  3、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一班,学生为名。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们的地球”主要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科学发展史)以及对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等。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班风。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

  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

  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

  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

  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

  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12

  2、玩泥巴13

  3、沙子与粘土14单元复习15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16

  5、玩转小水轮17

  6、盐和糖哪儿去了18—9单元复习1机动1课时10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111

  8、这里面有空气吗112

  9、空气是什么样的113单元复习114

  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

  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5

  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6

  12、动物·人117—18单元

  复习1机动1课时19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5人,他们的有效注意只有8—10分钟,很多学生还不懂课堂的规矩,不懂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对感兴趣的问题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学生在幼儿园里、家庭里都有经验多少接触过……教师要耐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表扬好的提问、倾听、回答等习惯。还要注意通过问话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探究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玩玩具等活动,引导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用眼看身边事物的颜色与形状、用耳辨别各种声音、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与干湿、用鼻闻物体气味、用舌尝物体味道等活动,来感受物体外部特征及现象,初步学会运用感官去认识周围事物。并综合运用观察、比较与分类法进行探究活动,学会用简单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物体或现象的信息进而得出结论的意识。

  3、通过认识和使用放大镜、削笔刀等工具,初步认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会运用简单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结合身边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4、科学探究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课内充分参与活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课外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参与家庭实验探究,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材分析

  本套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富先进行整体建构;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本册书共有5个单元,共计16课。《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第一单元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方法单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来认识事物。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用感官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四单元借助水让学生发现和多有趣的现象;第五单元初步了解实用工具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继续遵循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想中学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配合科学教研组举办的创“海洋知识多少”吉尼斯纪录活动,将继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科学小知识问答,小知识大学问,培养学生读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19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优秀11-01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1-13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2-15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篇02-15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篇)02-23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篇03-30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06-16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