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31 08:40:5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主要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6、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7、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由4课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单元共分为4课。1.植物和我们2.果实和种子3.根和茎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2肥沃的土壤

  3土壤的保护

  3植物和我们

  4果实和种子

  4果实和种子

  5根和茎

  5叶和花

  6认识固体

  6认识固体

  7把固体放到水里

  7认识液体

  8认识液体

  9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9使沉入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0今天天气怎么样

  10气温是多少

  11雨下得有多大

  11今天刮什么风

  12气候与季节

  12自由研究

  13观察

  14测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53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六、各周次教学进度安排:

  1、我看到了什么,开学注册···············1课时

  2 、校园的树木,完成练················2课时

  3、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2课时

  4 、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

  5 、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2课时

  6、寻访小动物···································1课时

  7、蜗牛······································1课时

  8、完成相应的练·······························1课时

  9、期中考试

  10、蚂蚁、金鱼··································2课时

  11、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

  12、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1课时

  13、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1课时

  14、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和陶瓷····················2课时

  15、給身边的材料分类、水····························1课时

  16、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1课时

  17、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1课时

  18、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2课时

  19、期末考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三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好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精品教育资料文库。

  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

  本单元精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设计意图: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设计意图: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设计意图: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一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硏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第5单元《观察天气》设计意图: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

  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在科学教育的过程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虽然探究式科学教学是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但由于儿童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采用比较简单的形式,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

  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而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整个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回顾和分析科学家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于对自然的观察提出问题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问题、作岀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方面。以要素形式来提出,提示我们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流程的顺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动中都涵盖全部八个要素,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问题不一定是由学生自己提岀来的。但是,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那么他们今后面对问题时,就有了自主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必要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并发展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等科学方法,这些被称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科学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来逐个培养,而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逐步得到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的技能,是科学教入学的重要目标。

  本套教材以专项学习的形式,设置“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与程师那样”单元一起形成两个面向的专项技能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年级

  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单的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高。专项学习的选题,选取有利于凸显清晰的探究过程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动的过程要素及其关系。对学生认识探究活动过程要素的教学,并非仅在本专项学习中进行,应该渗透在全年段教学过程中。因此,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并在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认识本套教材专项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基本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步骤同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是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来统领的;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

  年段以后,进一步增加了查阅文献。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下雪以后,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工业盐”的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三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的方法,通过对比“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够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案,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结论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证据)来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分享交流时要结合证据介绍结论以及在交流质疑时也要提出证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对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设、处理信息,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些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二年半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跳跃性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C—}—11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C—}—11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

  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动物的生命周期/第6课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只是学习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的生命周期/第7课我们的生命周期中渗透“保护身体健康的法律意识”。在“温度与水的变化”/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磁铁/第6课指南针”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猜猜猜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三年级第一单元。包括四个知识点,

  1、猜猜看。

  2、猜对了吗。

  3、猜猜猜。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风啊,你吹吧”是第二单元,包括三个知识点,

  1、起风了。

  2、风的测量。

  3、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神奇的指南针”是第三单元,包括两个知识点:

  1、神奇的.小针

  2、有趣的磁铁游戏。

  3、磁铁的妙用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水和盐的故事“是第四单元,

  1、把盐藏起来。

  2、水落“盐”出。

  3、沉与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电与我们的生活”是第五单元,包括四个知识点:

  1、生活离不开电。

  2、电灯亮了。

  3、小心!有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地球真的不动吗”包括两个知识点:

  1、白天与黑夜。

  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

  本单元包括三个知识点:

  1、科学,生活的朋友。

  2、科学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展望美好的未来。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银行

  本单元包括两个知识点:

  1、漂移的大陆。

  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在“磁铁/第6课指南针”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11、在“磁铁/第6课指南针”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七、全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猜猜猜

  1、猜猜看……………………………………………1课时。

  2、猜对了吗……………………………………1课时。

  3、猜猜猜……………………………………1课时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1、起风了……………………………………………2课时

  2、风的测量……………………………………………1课时

  3、可爱又可恨的风……………………………………………2课时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1、神奇的小针……………………………………………2课时

  2、有趣的磁铁游戏……………………………………………1课时“磁铁/第6课指南针”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3、磁铁的妙用……………………………………………1课时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1.把盐藏起来……………………………………………2课时2.水落“盐”出……………………………………………2课时

  3.沉与浮……………………………………………2课时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1、生活离不开电……………………………………………1课时

  2、电灯亮了……………………………………………1课时

  3、小心!有电……………………………………………2课时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1.白天与黑夜……………………………………………2课时

  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2课时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

  1.漂移的大陆……………………………………………2课时

  2、我也能当科学家……………………………………………2课时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检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编写者将知识、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发并呵护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周期性的和无周期性的。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结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种植活动互相结合。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植物的一生做较深一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也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一些科学方法。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方便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

  二、教学建议

  1、教材插图很多,但文字太少,用提示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探究,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为此,教材采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来实现这一思想。这就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做” ,即重过程而轻结果,尽量不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有关的结论性知识,尽可能使结论由学生自己研究后得出,充分体现“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2、要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课的容量较多,很多课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建议减少每课的容量,一课时只能研究一个到两个问题,太多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研究的实验材料可根据实情做适当的选择与调整。

  3、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究落到实处。

  4、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充实人、发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环境,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体中,不仅让学生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等,还让学生感受科学作为生活过程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科学人文环境,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终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5、有些单元在时间安排上要调整:由于气候的原因,把《观察与测量》安排在第一单元进行教学,《固体和液体》安排在第二单元,这时教学进度到了四月份,天气转暖,可以把《土壤与生命》安排在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安排在第五单元。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25~2.27 预备课 2月25日开学

  2 2.28~3.6 观察 测量(1)

  3 3.7~3.13 测量(1) 认识固体(1)

  4 3.14~3.20 认识固体(1) 把固体放到水里

  5 3.21~3.27 认识液体(2)

  6 3.28~4.3 把液体倒进水里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7 4.4~4.10 单元总结 我们周围的土壤 清明节放假

  8 4.11~4.17 了解土壤 肥沃的土壤

  9 4.18~4.24 土壤的保护 单元总结

  10 4.25~5.1 果实和种子(2) 期中考试

  11 5.2~5.8 根和茎(1) 劳动节放假

  12 5.9~5.15 根和茎(1) 叶和花(1)

  13 5.16~5.22 叶和花(1) 植物和我们(1)

  14 5.23~5.29 单元总结 今天天气怎么样

  15 5.30~6.5 气温有多高(2)

  16 6.6~6.12 雨下得有多大(2)

  17 6.13~6.19 今天刮什么风 气候与季节 端午节放假

  18 6.20~6.26 单元总结 期终复习 期终考试

  19 6.27~7.3 7月1日放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0C-}-110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现实与生活。

  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

  12.19~2.23始业教育

  22.24~3.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

  33.2~3.8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茎越长越高

  43.9~3.15开花了,结果了我们的大丰收

  53.16~3.22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

  63.23~3.29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

  73.30~4.5蚕的生命周期其他动物的横名周期

  84.6~4.12我们的生命周期

  94.13~4.19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04.20~4.26水结冰了冰融化了

  114.27~5.3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

  125.4~5.10水的生态变化我们知道的磁铁

  135.11~5.17磁铁有磁性磁铁的两极

  145.18~5.24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55.25~5.31指南针做一个指南针

  166.1~6.7机动

  176.8~6.14复习

  186.15~6.21复习考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9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

  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

  1、猜猜看

  2猜对了吗

  3、猜猜猜;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

  1、起风了

  2、风的测量

  3、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

  1、神奇的小针

  2、有趣的磁铁游戏

  3、磁铁的妙用;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

  1、把盐藏起来

  2、水落“盐”出

  3、沉与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

  1、生活离不开电

  2、电灯亮了

  3、小心!有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

  1、白天与黑夜

  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

  1、漂移的大陆

  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0

  《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7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实验安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第四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4、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3、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科学课程内容也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3、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5、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

  2、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

  3、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

  4、我们的大丰收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5、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

  6、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

  7、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

  8、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9、水结冰了冰融化了

  10、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

  11、水的生态变化我们知道的磁铁

  12、磁铁有磁性磁铁的两极

  13、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4、指南针做一个指南针

  15、其他动物的横名周期

  16、机动我们的生命周期

  17、总复习

  18、复习考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涉及温度的测量和水的三态变化。磁铁单元从我们知道的磁铁开始,来了解磁铁的两极和作用,制作指南针。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从上个学期的成绩来看,主要是班级的学生特点不一样,有的学生比较活跃,相对来说思维也是如此,再加上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

  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

  变化的简单规律。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一)课堂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3.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问题,做到有秩有序,该做实验的时候认真做,该听讲的时候不能开小差。在教学中,觉得是重点的,要求学生划线,或做其他记号,及时背诵和复习。

  4.作业本能做到及时批改,及时校对,及时订正。(二)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扩展阅读: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2、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3、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4、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5、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过程与方法:

  1、养蚕并对蚕的一生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对蚕的生长发育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2、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蚕及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规律。

  3、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归纳和比较它们生命周期的相同和不同。

  4、从自己的生长经历和对周围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观察比较中,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必要。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3、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背的。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

  4、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主要材料清单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1课时,机动、整理1课时,合计8课时。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教学准备】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它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卵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由《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护》四课构成。本单元与《固体和液体》同属于一个系列,都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种植一株植物”。本单元的编排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观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体验收获的快乐,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性活动学会观测、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们》、《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四课构成。

  《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主动地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隐性化处理的单位,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和《把固体放到水里》两课;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包括《认识液体》和《把液体倒进水里》两课;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本单元教材共有5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其次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三课。介绍观测以及记录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并教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记录。最后、引导认识季节特征,即《气候与季节》。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便利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第二部分,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土壤与生命的有关内容可以适当推后,与第三或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调换。因为春节后温度低,土壤中的生物还没有苏醒,这部分内容后移能观察得更全面。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5、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根据所需内容进行研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六、实验教学安排表

  单元名称课题实验名称实验材料备注

  土壤与生命

  了解土壤

  研究土壤成分

  研究土壤种类

  纸巾、土壤样本、烧杯、水、搅拌棒;

  烧杯、塑料杯(底部穿孔)、放大镜、水

  肥沃的土壤

  做一个肥料袋

  土壤、水果皮、菜叶、水、烧杯、铲子、蚯蚓等

  植物的一生

  果实和种子

  观察种子内部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条件

  镊子、放大镜、浸泡过的种子;

  透明的瓶子、纸巾、水、烧杯、待萌发的种子、塑料小匙等

  根和茎

  观察茎内部构造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与岩石”、“电的本领”、“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地球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土壤进行观察与研究,了解土壤的种类。在探究中搜集、欣赏岩石,从中体验自然美。

  第四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动物入手观察,了解他们的特点,学会珍爱生命,养成爱护小动物的习惯。

  第五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手段揭开雨点有关的相关探究。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杠杆尺、水槽、磁铁、弹簧、土壤、各种小动物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2、通过到附近的农田、菜园、花园里观察土壤的活动,认识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的种类和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土壤的重要意义,知道爱护土壤,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3、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4、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1-15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2-22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1-08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12-11

小学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1-12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01-17

科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精选5篇)02-28

新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9-02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1-14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