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5-01 18:58:0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1.教学任务分析

  1.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依赖性强,接受能力一般,灵活性不够。因此本节课采用低起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热情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教材分析

  1.2.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5》,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别地要体现它是一种特殊函数,通过列表,图像,通项公式来表达等比数列,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体现了数列的本质和内涵。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一种常用数列,即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另一种常用数列,即等比数列的相应知识,我认为本节教材对于进—步渗透数学思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素养均有较好作用。众所周知,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之一,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尤为重要,有关数列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归结为这两种基本数列加以解决的:而且这两途中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要求教学中高度重视,并有新的突破,拓展和引深。

  1.2.2 教学任务和目标

  教学任务分析:通过观察、归纳、猜想、类比等思维品质,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以及具体的知识运用及实际应用。

  本堂课内容的编者按:首先注意前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加强对比和类比,展示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和和指数函数的对应等深化过程,使得后进生部有发言权,优生也不乏味,从而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其次体会研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简单归纳方法:特殊→一般,重温数学家发现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思维活动过程,沿着数学家寻求真理的足迹,再现与前人类似的.创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慨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品质素养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1.2.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的形成与深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是:等比数列概念深化:体现它是一种特殊函数,等比数列的判定、证明及初步应用。

  2.教材教法和学法分析

  2.1教材的处理

  鉴于学生已基本上掌握数列概念,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有利因素),但于由学生对教师,书本对于依赖,独立探索的信心和能力尚显不足(不利因素),故应稀释、放大、拉长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展示深代过程和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过程教学法。讲完课本例1、例2,例3,把等比中项的概念安排到第二课时教学。本节着重体现等比数列概念形成的过程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

  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

  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

  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

  三、巩固、提升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

  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

  2、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提高练习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3)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4)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对号入座”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

  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

  3、老师喊“所有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须马上出列排成一排。

  4、排错者(非18的因数者却出列,或者是18的因数者却没出列)该组扣一分。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4。

  五、组织学生下课

  1、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2、组织学生分批下课。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下课;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下课;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下课。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本事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本事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进取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定期开展团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异常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改善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本事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划02-07

数学的教学计划01-04

数学教学计划12-29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07-05

数学教学计划04-26

数学教学计划06-12

数学教学计划11-15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4-30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4-04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