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4 08:32:1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热)

小学语文教案1

  【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色通道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菊花之美,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菊花之美,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发的高洁品质。在教学时,我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新奇的氛围中入境悟情,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对象分析】

  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如果采用平淡枯燥的教学手段必定使他们感到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的有声有色,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达到以“趣”促学,唤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情景图:

  (排队南飞的大雁、火红的枫叶、盛开的菊花)

  导语:同学们,不知不觉秋天到了。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你们瞧,成群的大雁往南方飞去了,树上的枫叶变红了,这个时候公园里的`菊花也开了,菊花开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2、揭示课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菊花》吧!

  (板贴课题,齐读课题)

  [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孩子们面前展现一幅美丽的秋天风景图,巧妙地为孩子们营造秋天的氛围,让他们不经意地进入课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学习课文的殿堂。]

  二、自主读书,合作检查

  1、课文是怎样描写菊花的,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赢门票比赛,要进公园看菊花就要会读下面的生字,只要生字读准了,就可以得到门票了。

  (课件出示:⑴带拼音的生字。⑵去掉拼音的生字。)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兴趣是的老师”,巧设一个赢门票比赛,激活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在师生检查正音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景体验,美读课文

  1、过渡:

  你们真了不起,都得到了门票,拿好门票,我们出发吧!

  2、(多媒体出示五颜六色的菊花图片)

  公园到了,你瞧,公园里的菊花美吗?

  (板贴美)

  3、你能说说菊花哪儿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菊花?

  (多媒体出示)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4、你还见过哪些颜色的菊花?这么多颜色的菊花在一起,你能用一个词来赞美它们吗?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菊花颜色,然后再用一个词来描绘菊花颜色之多正是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和拓展。“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语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5、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菊花,你能把这些美丽的颜色读出来吗?

  (指名读)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全力打造一个美丽的、音乐的、幻想的、创造的世界,让学生在这个世界中自由驰骋、自由想象、自由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感情进一步到位。]

  6、公园里的菊花不光颜色多,还各有各的姿态呢?你能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菊花的姿态吗?

  (多媒体出示)

  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好看极了。

  [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拓展练说菊花的姿态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菊花美丽的印象。]

  7、参加比美的菊花可真多呀,我们来数一数:

  ⑴(课件出示菊花由少到多的3幅图)

  我们先用“朵”来数,一朵朵的菊花真漂亮呀!菊花越来越多了,怎么办呢?送你个“丛”字,继续数吧!菊花更多了,同学们范难了,一丛一丛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来数了。

  ⑵公园里的菊花多不多呀?是呀,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课件出示,老师范读,声音逐渐变高)

  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菊花的多吧!

  (学生齐读)

  [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引导学生探究多幅画面的比照,从而更好的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8、过渡:前段时间,天气突然变冷了,寒风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是这些正开放的菊花有没有穿衣服?你觉得菊花怎么样呀?

  (学生回答,板贴)

  不怕冷

  多勇敢的菊花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多媒体出示)

  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学生练读)

  9、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公园门口,舍得离开菊花吗?那就让我们再回头欣赏一番吧!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把课文第二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多媒体播放音乐)

  [在品文、入境、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再次感情朗读,能进一步升华情感体验。]

  10、学习三、四段:

  看到这些迎着寒风怒放的菊花,爸爸是怎么说的?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你能学着爸爸平时说话的样子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吗?

  听了爸爸的话,你觉得菊花怎么样呀?

  (让学生交流感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看完菊花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你能用上下面的两个句式来表达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

  “因为,所以我喜欢菊花。”和“我喜欢菊花,是因为。”

  [学完了课文,总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些东西,设置以上说话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回顾全文。]

  2、同学们这么喜欢菊花,老师就送给你们一首菊花的儿歌吧。

  (课件出示)

  菊花

  秋风吹过来,菊花朵朵开。

  红的红来白的白,黄的紫的真可爱。

  小朋友,笑哈哈,手拉手儿看菊花。

  这朵花瓣像豆芽,那朵花瓣像头发。

  菊花美,菊花香,小朋友们都爱它。

  [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

  3、现在你对菊花有了什么认识?除了菊花你还想夸夸谁?

  [既巧妙渗透思想内涵的教育,又拓展思维迁移说话。]

  五、作业设置

  1、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最喜欢的菊花画下来。

  2、喜欢说的同学把你看到的菊花描绘给家长和朋友听。

  3、你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齐搜集菊花的资料。

  [分层布置作业,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特点。]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2.在讲述民间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重点)

  3.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师准备:

  单田芳的评书《温酒斩华雄》的视频。

  学生准备:

  搜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读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这些民间故事生动、有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你还了解了哪些民间故事?

  生1:我上网找到了《白蛇传》。

  生2: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生3:我听过一个民间故事,叫作《田螺姑娘》,非常有趣。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个民间故事会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查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了解情况,为新课做准备。

  二、方法指导,学讲故事

  师:在讲故事时,我们除了要把故事的内容讲清楚,还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如何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例如,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们如何把这个情景讲生动呢?

  生1:可以加上他们见面时的对话,说一说两个人当时都说了些什么。

  生2:可以加上牛郎和织女见面时的表情、动作。

  生3:可以把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具体描述一下。

  师:原来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都会使故事更生动、更吸引人。同学们真是讲故事的能手。再想象一下,如果讲述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偷偷跑到人间,与牛郎结婚过日子时的情景,可以有什么好办法把故事讲生动呢?

  生1:可以想象王母娘娘当时愤怒的表情,讲述和模仿出来,让听众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2: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做一做王母娘娘当时的动作,把听众带入到故事情境中,仿佛自己就在现场一样。

  师:在讲故事时,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真是好方法。我们来看一看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是如何绘声绘色讲述故事的。(播放单田芳讲述《温酒斩华雄》的视频)

  师: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1:当讲述到人物角色的语言时,可以模仿人物说话的口气,听起来惟妙惟肖。

  生2: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也要和故事情节紧紧相关,使人觉得讲述者既是讲故事的人,又仿佛是故事中的人。

  生3:加上恰当的动作,一下子就牵动了听众的心。

  师:是呀,看来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共同交流课文中的两个情节,寻求讲故事的方法。以课文为例,进行方法指导,为独立讲故事做好铺垫。同时观看视频,更直接地领会讲故事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交流评价

  师:我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在听别人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认真倾听别人讲故事,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

  生2:可以一边听一边想,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生动、更吸引人,等对方讲完故事,给他提出合理的建议。

  生3:可以学习别人讲故事时表现出来的优点,学习好的讲故事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听故事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故事后,给讲故事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讲,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

  (生在小组里讲故事,生生之间进行评价)

  师:请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来讲故事。

  (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

  师:听了这位同学讲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她讲的这个故事很生动,我被孟姜女坚定不移、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如果她能把孟姜女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如经历了怎样恶劣的天气,又渴又饿时的表现再展现出来,这个故事就会更感人了。

  师:你真善于倾听,能够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同时又在细节上提出建议,很好。

  生:孟姜女哭时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讲故事的同学可以适当地描绘一下这些表情和动作,会让听故事的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你真棒!想出了具体的办法。还有想讲故事的同学吗?

  (生讲述《田螺姑娘》)

  师:听了这位同学讲述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1:这个故事讲得很精彩。特别是谢端寻找田螺姑娘时与蚂蟥精的对话,他模仿了说话人的语气,使人听得很入迷。

  生2:他把一些重要的细节讲得很细致。如田螺姑娘的模样,田螺姑娘做饭时的情景,这些细节使这个故事更有吸引力。

  师:掌握了这些方法,故事讲述起来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小组代表继续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讲故事、学生代表讲故事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代表讲述故事时,通过师生评议,再一次巩固讲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故事真是精彩!这些民间故事是口头相传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让我们继续去搜集这些故事,把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学生讲故事的兴趣较为浓厚,能够乐于去把自己了解到的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同时,在经过方法指导后,出现了非常出色的“故事大王”,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方法,绘声绘色地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故事的同学在感受到民间故事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掌握这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是因为它不怕寒冷。

  教学重点、难点:

  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养成教育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看菊花》,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花,什么花呢?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瓣儿红,瓣儿黄,斗狂风,战严霜,秋风一起扑鼻香。

  谁猜l:l:i出来了?(指名回答。板书:菊花。指名读。齐读。)

  2.(出示书上的第一幅I图。)今天我们要跟随小作者和她的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在菊花前面补写:看。)(出示卡片:公园。)

  指名读:看菊花、公园。

  3.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吗?(出示书上的第二、三幅图。)能看着图把眼前看到的菊花说一说吗?(随机在相应的颜色处贴生字卡片: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①小朋友们,瞧,这些菊花的颜色真漂亮。能看着图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读准确吗?注意读好轻声。(学生练读。)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适当点评。)

  (2)这儿的菊花真多,聚在一起,真是一个菊花的世界。小朋友们,你们能看着图,读好这三个词吗?(随机贴出生字卡片: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4.公园里的`菊花不光颜色美,而且花儿多得简直成,孺了花的世界,小作有化宿纲化者把他看花的经过全写了下来。你们能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第一组:第一自然段。

  (1)什么时候,谁带小作者去看菊花的?(教师边说边在“看菊花”前画上)

  (2)指名回答。

  (3)学生再练读。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爸、妈这两个字轻声。)

  第二组:话许多一点儿也不怕冷开放。

  (1)在公园里,小作者听了爸爸的话。(出示卡片:话。)了解到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出示片卡:他们正迎着卡片:许多。)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出示片卡:一点儿也不怕。)。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出示卡片:开放。)你能读准这些字的音吗?(学生练习。指名读。教师适当点评。)(教会学生断长句)

  (出示句子: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学生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教师适当点评。)这些菊花迎着深秋的寒风开得那么旺盛,那么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出示卡片:舍不得离去。)

  (2)学生练读。(教师随机点评。)齐读。

  (3)含有这些生字词的句子会读吗?(出示句:大家都很喜爱它。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教师适当点评

  3.整篇文章能读通、读顺吗?(学生练习,在练习时可分自然段朗读。)

  三、教学生字“公、开、放、不”。

  1.(出示卡片。)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自学书上第二题。(练习书空。指名练习。)

  (2)提示注意点。

  开:撇为竖撇。

  放:左右相等。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看菊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菊花》。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

  (1)能去公园看菊花,该有多么的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姑娘,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表述,教师点评。)

  (2)(出示句子: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就用你们刚才说话时神情、语气来读好这句话。(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教师点评。)

  2.精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三幅图。)

  (1)为什么小作者觉得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请小朋友们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再看看图,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检查。

  (3)为什么小作者觉得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你们能看着图说一说吗?(指回答。)

  (4)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随机出示卡片或句子。

  ①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小朋友们细细地读,看谁能读出菊花颜色的多。(范读。自读。指名读。)

  ②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读好这三个词,让人感觉菊花一朵又一朵聚在一起,简直成了菊花的世界。(范诜练读。指名读。适当点评。)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菊花不怕寒冷。)读好这句话。

  ③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句子带拼音。)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人们不忍离去的心情?(自读。指名读。教师点评。)

  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着图,介绍公园里的菊花,好吗?

  ⑤菊花好看极了,听爸爸说菊花,使“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这是为什么呢?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

  (2)为什么“我”会觉得菊花更好看了?(指名回答。)

  (3)谁能读出爸爸亲切的语气?(指名读。)

  三、教学生字“许、点、也、听”。

  1.(出示生字卡片。)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2.自学书上第二题。(练习书空。指名练习。)

  3.注意要点。

  许:左窄右宽,横折提,第五笔横略长。(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点:四点的一点往左,三点往右。

  也:第一笔横折钩要稍稍抬起。

小学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小学语文教案5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反思: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中心讲述了妈妈用一株蒲公英开导我,让我认真准备,演好次要角色的故事,说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就会像蒲公英一样美丽。

  从文章结构上讲,文章以“金色的蒲公英”为线索,将妈妈对“我”的爱这一“的`情感线”连缀起来,根据这一线索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讲了每天中午“我”都和妈妈一起度过;第二部分是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写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精心准备台词,但由于登台时忘了词,被老师更换了角色,内心很痛苦。妈妈用一株蒲公英来开导“我”,使“我”受到启发;第三部分是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写“我”认真准备角色,演出获得成功;第四部分是第十五自然段,写“我”珍藏着枯萎的蒲公英,那是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在教学中,路边普通的普通的蒲公英开始引入课文,如果在平时,学生可能没注意过路边普通的蒲公英,未能欣赏过它的美丽,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母亲的用情至深。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题——妈妈的爱,教学时注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文章语言上讲,细致入微、如述家常的语言特点使得妈妈的形象在这篇文章中显得特别鲜活而生动,令人钦佩,她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机械的说教,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而像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充满着智慧和温馨。还通过“严肃、鼓励、不厌其烦、欣慰、意味深长”等词语,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在课文总结时,还应该适当的渗透写作方法。从文章写作特点上讲,妈妈教育女儿采取的方式是借物喻人式的,而这篇文章以“金色的蒲公英”为题,也有着借事喻理的意图。作者正是要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这一人生哲理与读者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果敢的判断》一课出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8册第13课。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的意见,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而夺取大赛桂冠的事。说明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都是叙事类文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需要在教学中重点把握。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来源于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学生很少有参加大型比赛的的经验,对于突发情况的应对经验也十分有限,这对理解小泽征尔的果敢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篇文章是一篇理性较强的文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本课时中通过建立上下文的联系、语言点拨等方法,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往往是零散的,老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标点,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过程,以及他为什么能作出果敢的判断。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同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出示判断内容,引导质疑

  1、齐读课题,说说字典上是怎样解释“果敢”一词的

  板书:13果敢的判断

  2、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出果敢判断的.内容。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当你了解了小泽征尔的判断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小泽征尔断定是乐谱错了?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个判断的?

  他做出这样的判断后,会发生什么?

  他为什么会这么坚定的认为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果敢的判断?

  小泽征尔是怎样做出判断的?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小泽征尔的判断质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学习。

  二、了解判断背景,知道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的。

  过渡: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那咱们就先来看看,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1、读第2自然段,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从哪些地方看出的,用括号括起来。

  2、学生交流。

  引导:(1)“前三名决赛”说明什么?

  (2)什么样的指挥家可以进入到最后的决赛?

  (3)“全神贯注”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4)对“世界一流”、“国际水平”你怎样理解?

  随机板书:乐队 指挥 乐谱

  3、先填一填,再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你对这场比赛的理解

  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时,他()挥动着指挥棒,以()指挥家风度,指挥着()的乐队演奏()的乐曲。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赛水平的了解,知道这是一场世界一流的指挥家大赛,为下文理解小泽征尔面对压力果敢的做出判断埋下伏笔。

  三、梳理判断过程,体会小泽征尔是怎样做出判断的。

  过渡:在这样的国际比赛中,小泽征尔居然说乐谱错了,他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呢?

  梳理过程,理清层次。

  1、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比赛过程中小泽征尔都有哪些表现?(在文中圈画出重点词)

  发现(不和谐)。

  重奏(仍觉不自然)。

  考虑再三(坚信)。

  2、在这一过程中,小泽征尔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发现(不和谐)。

  以为乐队演奏错了。

  重奏(仍觉不自然)。

  乐队没有错。

  考虑再三(坚信)一定是乐谱错了。

  品读词句,体会人物。

  小泽征尔考虑再三,才作出了最终的判断,他到底考虑了什么?

  1、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

  2、学生交流。

  预设:引导学生从乐队、指挥、乐谱三方面进行考虑。勾连板书

  乐队没错。教师追问: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小泽征尔居然敢停下来重新演奏,这意味着什么?(勇敢、自信……)

  指挥没错。教师点拨:作为世界一流的指挥家,参加这样的决赛,他坚信自己不会有错,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一定是乐谱错了。

  可是,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错。教师引导。

  ①“郑重声明”的本意是什么?

  ②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郑重声明”的含义——在如此庄重的比赛场合,发表的的重要意见。

  ③“郑重声明”对小泽征尔的心理有什么影响?(体会压力)

  ④面对“郑重声明”小泽征尔是怎样做的?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体会小泽征尔的不附和、勇敢、自信、果敢……)。

  发现(不和谐)。

  以为乐队演奏错了。

  重奏(仍觉不自然)。

  乐队没有错。

  (郑重声明:乐谱没错)

  考虑再三(坚信)一定是乐谱错了。

  3、整理思考过程,训练表达(先自己说,再指名说)

  填空归纳

  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不是()错了,因为();不是()错了(),因为();因此,一定是()错了。

  3、此时你又会怎样评价小泽征尔呢?

  随机板书:勇敢、自信。

  4、面对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

  此时,加入怎样的标点符号,才足以表达小泽征尔当时的果敢,再读一读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板书:果敢。

  设计意图

  学生梳理的过程,就是了解段的内容、理清段中层次的过程,也是了解小泽征尔判断的过程。对“考虑再三”、“郑重声明”等词语的品读,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感悟小泽征尔的果敢、自信。为进一步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奠定基础。

  四、探究夺冠原因,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过渡:小泽征尔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就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夺冠。小泽征尔明明否定评委,说乐谱错了,为什么还能夺冠?

  1、自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2、“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这”指的是什么?

  3、再读读这句话,“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

  4、回顾课文内容:小泽征尔为什么能作出这样正确的判断?

  要点: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指挥经验。

  有胆识、很慎重、自信。

  不附和、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

  5、谈启示。

  要点: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理性思考,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意识到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自信心。

  6、回顾课前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设计意图

  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小泽征尔能够做出果敢的判断的原因并有所感悟。

  作业:

  搜集名人故事,读后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果敢的判断。

  勇敢自信……指挥乐队乐。

小学语文教案7

  【教材简析】

  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

  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出示诗歌)

  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

  小结:

  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结合所学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反馈交流: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理解全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主要写了“摇花乐”这件事。

  ⑴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这句话说明桂花树样子很一般。)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这句话描写了桂花树的叶子和花朵,表明桂花并不鲜艳,也不够明显。可是,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树,不显眼的.小花,它的香气却“真是迷人”。)

  ⑵ 第二部分具体地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这一段文字写了四层内容:

  ① 桂花开放,母亲担心台风刮来。

  ② 桂花盛开,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③ “我”帮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A、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B、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C、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D、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④ 摇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叶中泡茶,有的可用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部分中,“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⑶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较,再一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①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自由发言)

  交流体会: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2、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感情读文,深化情感

  五、句式练习,加深体会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扩散思维,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怀念童年 介绍故乡的桂花

  回忆“摇花乐”的情景

  思念故乡 再忆童年往事

小学语文教案8

  【题目】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

  (3)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4)要有适当板书

  图片

  【简案示范 】

  金色的草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如:盛开、玩耍、 一本正经等。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线索,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用心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美,体验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难点

  探究蒲公英“变色”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见过的草地会有哪些颜色?你见过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变色的草地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这《金色的草地》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学生先自读,教师再示范读,强调重点字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导入中提出的问题:这片草地在一天之中变了几种颜色?为什么这片草地会变色?(这个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用心认真读课文,在第3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原来这片草地会变色,是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上导致的.,花瓣张开时,草地变黄色,花瓣合拢时,草地变绿色。)

  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呢?根据理解,来说说你的看法,从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神奇、会变色、带给我们快乐的草地……)

  (2)二读课文

  在初步感知到这片草地的神奇之后,学生伴随着配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在这片神奇的草地上,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找到并朗读第2段,体会这片草地给作者童年时期带来的快乐。)想象一下,这片草地还可能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因此,作者的童年生活,也正因为这片金色的草地而变得 。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提问: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草地仿佛已经变成了作者的好朋友,形影不离,给作者带来了童年乐趣。大自然可真是有无穷的奥秘啊!)

  3.巩固练习

  想一想,用几句话替作者来赞美一下这片神奇的金色草地吧!

  4.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大家参观了金色的草地,以及它神奇的变色超能力,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善于探索大自然的美。

  5.布置作业

  课后,给你的小伙伴讲讲你眼中大自然的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吧!

  四、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想想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锡林郭勒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读读记记。

  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4、想想:课文主要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哪些特点?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词,回顾课文内容:以拉幕的形式一组一组出示词语、句子。

  光芒草滩牧民宝镜铃铛花山丹丹花

  广阔欢腾矫健安闲满眼绿色一碧千里

  铺向覆满挥舞骑马撒欢儿捉迷藏

  1.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2.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3.各种各样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2、3两句中有一个多音字:散(sǎn)落、散(sàn)发)

  4.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过渡:

  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吗?

  好,快快打开语文书找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找出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板书:广阔美丽

  欢腾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理解感悟:

  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现在我们先轻声自由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你能分别找出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吗?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你们找的的一样吗?对不对?

  在白板上用红圆圈圈分别圈出野草、湖水、野花三个词语

  指导朗读: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绿得广阔!绿得美丽!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读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带给我们广阔美丽的感觉吧!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还从哪儿描写草原的广阔美丽?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再出示对比句:草滩上嵌着湖水。

  “嵌着”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嵌着”指什么?出示图片:这是一洼什么?这又是什么?这有多少湖水

  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让你想到了什么?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湖水的神奇与美丽。指导朗读句子。

  野草和湖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课文又是怎样来具体描写野花的?指名读一读书中句子。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说的三种花,指图解释。

  只有这三种花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在白板上把“各种各样”这个词用红笔画上括号。

  学生欣赏欣赏课件中野花组图,谈感受。

  过渡: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并指导朗读。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描写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自然段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再看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里的广阔而美丽。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把他背下来。

  (二)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1)认识过渡段

  出示句子:(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请同学们看课文,这句话是文中的哪个自然段,齐读

  师:这句话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又把我们引到了下文,很自然的把上下文连起来了。你们猜猜下面该写什么了?

  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我们一起来自学第四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用心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场面描写表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汇报交流

  这么欢腾的场面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视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完指名说一说

  过渡:草原上这些充满生机的人和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动物,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构成了一幅大草原欢腾的画面,令人陶醉。谁能用欢快地声音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同学们让我们把大草原那美丽、欢腾的场面永远记在心中吧!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2、(点击白板视频连接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里的民族风情。今天这次愉快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歌声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广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四、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选做:自己或者和小伙伴合作画一幅草原美景图。

  板书:

  锡林郭勒大草原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欢腾动物人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生词,重点理解互相唱和、身手不凡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读。

  3.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创设情景,帮助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快乐,学习鱼贩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学会制造快乐。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体验鱼贩创造的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鱼贩为什么能快乐生活的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教学准备:

  收集查阅有关派克市场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赠送名言,质疑激趣

  1.赠言:今天夏老师来到咱们班上课,带来一段名言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请看内容:

  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普通鱼贩

  2.质疑: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孩子进行批注。

  预计问题:生活亏待自己是什么意思?生活本身是指什么?把苦日子过甜是什么意思?普通鱼贩说的话也能叫做名言?

  3.揭题:孩子们真会思考,你们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题目叫《鱼市场的.快乐》。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一)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这段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二)释疑悟道

  1.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联系上文我们先解第一个问题:以前,大家整天都在抱怨什么?请你谈谈

  请你将每天换一个词,来谈谈。

  换成早上一进市场,鱼腥味扑鼻而来,就开始抱怨:

  换成客人少的时候;客人不愿买的时候;天热时,鱼又坏得快;

  师引述:总之,都是别人的不是,都是老天的不公。这样我们理解了生活亏待自己意思。

  2.你认为他们的抱怨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期望太高。

  3.这样抱怨下来,生活改变了吗?想要的依然没有,得到了糟糕的心情。

  4.这时,他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你知道吗?讲解与其不如选择后者。

  5.把苦日子过甜的理解用组词法:苦:痛苦、苦恼、苦闷、辛苦,然后谈自己的理解。

  6.练读:改变了心态,当鱼腥味再次扑来时,他们觉得只有鱼味,没有腥味,这是因为

  当顾客不愿掏钱买鱼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品种太少,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于是

  当夏天,鱼容易坏掉时,他们想

  7.鱼贩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引读于是,他们不再抱怨

  8.从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笑声一串接一串,创意一个接一个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地在工作吗?

  三.体验快乐

  (一)体验快乐

  1.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写鱼贩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句子。

  2.全班交流。

  3.指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A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极好的

  你读了这名话后体会到什么?(有趣,好玩、很愉快)把这种感觉送句子中去读。

  B大家互相唱和

  你体会,他们在怎样唱怎样和?师生情景再现方式生唱师和,师唱生和,练读句子。体会到这种做游戏一样的工作使人心情愉快。

  C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

  抛鱼接鱼的动作熟练,优美,可以表演具有观赏性。

  每个想出了许多吸引顾客的招数:

  角色扮演小姑娘来到商场,嗲声嗲气地招徕;

  D鱼贩常常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

  E鱼贩已经习惯了给

  小结:鱼贩们不仅是售货员,还是演员、调解员的,心理咨询员。

  (二)小结:鱼贩们的新奇招数一个接一个,带来笑声一阵又阵,引来客人一批又一批,赚得钞票一张又一张所以说: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的奇迹。这奇迹是工作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快乐,这奇迹是买鱼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奇迹是把市场变成风景点,成了游客观景的好地方。这奇迹还是(批注在书上)

  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这市场里去?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

  四、学写名言、制造快乐

  一个普通的鱼贩说的出话,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成为名言。那我们也能说出这样的说出这样的名言来的,教师先来一句:唱着歌生活。

  你行吗?可以在落款处加上:未来的XX家XXX。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登鹳雀楼》

  2、今天我们要学习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青松》

  3、板书课题

  4、简介陈毅

  二、初读指导

  1、师范读

  2、自由试读,画出生字词

  3、出示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1)揭示生字:雪 压 挺且

  (2)联系上下文,结合看插图,初步理解雪压挺的意思

  (3)指名试读第一二句

  4、出示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化是融化的意思

  (2) 待到的待读第四声,意思有A对待B招待C等待D需要E打算等,在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中,待的意思是等待

  (3) 各自试读,指名朗读第三四句。

  三、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2、你已经基本理解了意思还有谁能联系课文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来讲讲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读第三四行诗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2) 这是不是仅仅指青松来说的?

  (3) 小结:通过写青松来赞颂跟青松一样的人,要经得起恶劣环境的锻炼和考验

  4、朗读全诗

  5、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6、各自练说,同桌互说,指名当众讲诗的意思

  四、课堂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和字,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且( )( )化( )( )

  2、比较下面的两组字,再分别组词

  且( )花( )青( )睛( )

  直( )化( )情( )晴( )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化:左边是撇不是横

  压:注意横的长短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且,第五笔的横最长

  3、描红练习

  二、朗读指导

  1、指导停顿

  2、小结:讨论停顿处理

  3、研究基调:赞美青松

  4、练习朗读,指读评议

  三、背诵指导

  1、熟读全诗,自己试背

  2、练背指背

  四、课堂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板书: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景(所见)不怕重压,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情(所想)高尚纯洁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1)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字形。

  2.学会正确认读i u ü 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并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重点难点重点:i u ü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读准i u 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懂得i上标声调时,不写小圆点。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a,o,e。

  二、教学单韵母i及其四声。

  1.看图说话引出i 。

  图上画着阿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板书:iI

  教师范读。

  2.启发学生看图,记形.

  3.指导书写。

  4.教学i的'四声。

  你发现i标上声调字形有什么变化?

  三、同法教学单韵母u ü及其四声。

  四、复习巩固。

  卡片认读带调的i u ü,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开火车读。

  回答。

  看口形,听发音,认真仿。

  学生编顺口溜记形:1加小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

  书空,念顺口溜:先写竖,再写点,iii。

  在四线格内抄写。

  念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四声。

  多种方法练读i u 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2 )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朱 佳

  教学目标1.学会y w两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会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ü

  二、教学声母y w。

  1.谈话引出y,并板书。

  2.示范好y的发音。

  3.指名读。

  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2 i u ü第(3)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徐月芬

  教学目标1.复习i u ü y w及yi wu yu。

  2.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 wū yú和音节yā。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教学单韵母ü及其四声。

  1出示投影引出ü。

  2教师范读

  3教学ü的四声。指名试着读ü的四声,及时纠错。鼓励学生编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说说:一条鲤鱼吹泡泡。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

  (2)可爱的小红嘴

  (3)淘气的小家伙

  (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板书:

  25.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小学语文教案14

  主要内容:

  课文讲是毛泽东、齐白石、郭沫若三位当代名人争一幅画的故事。反映了几位名人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敏捷的才思和鲜明的个性。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感受人物丰富的.知识与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展示领袖和名人的共性以及各自独特的个性。

  重难点解析:

  三个人的共同特点:互敬互重、才思敏捷,酷爱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地底蕴

  (从三位的相互称谓、争画的过程、争画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毛泽东:风趣幽默、纯真。

  郭沫若:灵活机智、善于应对。

  齐白石:执著和童真。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又是一篇较难读懂的课文。因此要求学生读懂课文、教师抓住课文。就是要求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及事情的来龙去脉。教师要重实际出发。

  能力素质训练:

  (1)词语填空。

  ()不自()()的目光

  一()不()()的时候

  ()夺天()()的小鸟

  ()出()外默默()

  心()神()悄悄()别()一格深深()

  (2)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栩栩如声

  匠心独运天衣无缝心领神会

  (3)摘抄喜爱的句子。

  参考资料:

  1、教师教学用书。

  2、星级教案。

  向你推荐的资料:

  《毛泽东诗词选》《斯诺眼中的毛泽东》等。

  人物简介:

  齐白石:(1864——1957)中国著名画家,纂刻家。原名齐纯芝字渭清号白石。曾被授于“中国人艺术民家”称号。

  郭沫若:(1892——1978)中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小学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习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习情况。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习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 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五、 课外学习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冬冬读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8-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4-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