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7 17:18:55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

  [内 容 提 要]罗素曾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也是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学习。根据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主张,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善问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善问既包含教师的问,又包含学生的问。

  [关键词]语文教学、善问、创新

  罗素曾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也是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进行创新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创新不是发明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而是在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的过程中求新、求异、求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靠教师的引导。采用什么方法引导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问题和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象科学家发现知识那样,亲自去发现“知识”和结论。故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善问是开启学生心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的善问既包含了教师的问,又包含了学生的问,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使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心中高悬,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去说、去写,从而使问题得以创造性地解决。

  教师的善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著名四位教学专家德波诺曾经指出:“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须的已知信息。”所以教师的善问应表现在大胆地、富于创造性地巧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师要冲破课后练习的樊笼,在课文结束时设计“爬山虎的脚和它的生命就什么关系?”这样既可对教材中用已有的信息进行重组,又可以挖掘出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教师的善问要讲求“五性”。

  一、启发性

  启发性,即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用砸破缸的方法救小朋友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状态,心里或许还想着司马光了不起,如果教师峰回路转地设计:“除砸缸外,是否还有既可救人又可留缸的方法呢?”这一问,将学生的思维又推向了一个高潮,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二、拓展性

  拓展性,即教师设计问题要为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美国著名创新思维学生迪伯诺指出:“四维的.目的不在于正确,而在于有效。”教学要着意培养学生的正是这种“有效”思维,即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去设计问题,为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去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希望孩子象花生那样做一个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人后,可设计“父亲为什么不希望孩子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好看,而又有用呢?”这样设问既可让学生对文中的信息进行重组,又可挖掘出平时头脑中积累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评判标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此时学生往往能发表出一些新颖的、独到的见解。

  三、想象性

  想象性,即教师设计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是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小学生是最富于想象的了,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能激发小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问题。如,教学《凡卡》一课可设计“凡卡甜美的希望实现了吗?”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可设计“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了吗?”教学《狐狸和乌鸦》可设计“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乌鸦后悔吗?”这样设计问题,学生可根据课文中的信息以及平时头脑中所积累的表象,进行创造想象。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不是求同,而是求新、求奇、求异,在这样一个驰骋想象的积极思维过程中,学生心智也就得到了开启。

  四、趣味性

  趣味性,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富有趣味,情趣盎然。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可设计“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将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借”箭,而不是造箭。再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可设计“为什么田忌只调换马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呢?”“为什么齐威王却没想到调换马出场的顺序?”设计这种富有情趣的问题,往往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虽然有的学生表达的不是那么准确,可在这争先恐后地表达中,学生的心智得到了开启。

  五、挑战性

  挑战性,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前,可设计:“在第一课中老师带领同学们游览了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谁能带领老师游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呢?”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得,最后通过讲述由桂林山水的见闻来展示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挑战性的设问效果往往比一板一眼地去引导要好得多。

  创新性教学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然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实施创教学还表现为学生善问。这就是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但是,由于“师道尊严”,“应试教育”长期禁锢着教师的思想,教师已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地位,学生已习惯于一味崇拜老师,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抱着接受——再接受的心态。而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小学语文教师,必改变这种局面,大胆地把语文“面”扩出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在,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使语文课堂变成一种真正“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在“民主”的课堂中“善问”。而要让学生善问,作为“导者”的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一种学生敢问的教学氛围

  要使学生敢问,就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创设这种关系,教师就必须善待学生,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合作的伙伴,处处关心学生,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特别是对于有缺点和失误的学生,不要粗暴地加以批评和指责,而要循循善诱,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课堂上尽量使用诸如“你还有什么需要帮助吗?”“你还有什么想问老师吗?”等这样一些尊重学生的语言,激发他们多思、善思。课后能与学生情同手足,打成一片。这样,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随之产生。有了这种关系,师生之间的“墙垛”就会自然拆出,在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也就能毫不忌讳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敢问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 (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 (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第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解决了这2大问题后,老师提出了第4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引起了误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先请学生读了两句介绍非洲和南极的句子;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气候十分寒冷。

  在非洲,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气候非常炎热。

  通过读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和非洲。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填空)

  企鹅非非从(寒冷的南极)寄冰给狮子洪洪。狮子洪洪在(火热的非洲)收到的冰遇(热)变成了水。

  狮子洪洪从(火热的非洲)把水退回给企鹅非非。企鹅非非在(寒冷的南极)收到的水遇(冷)又变成了冰。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最后我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请学生分角色完成课后“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拓展,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子生字,认识反犬旁,虎字头两个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

  3、培养识字的兴趣、学习多种识字方法,提高生活中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最喜欢看什么动物?今天,老师把动物园里的动物请到了我们的班级,你们想知道都有哪些动物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看大屏幕)

  教师说每一个动物的特征,大家猜猜它是谁,(生:猜)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更加有兴趣地进行学习

  二、看图识字、了解形声字特点

  (一)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了它的名字,那你们想不想学写一下它们的名字呀?

  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二小板书:识字二(1)

  ①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读一读这些动物的名字。

  ②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把这些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读、领读)

  (设计意图:通过拼读、音节认识汉字使学生使汉字,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汉字的方法,为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同学们读的这么好,我们来给这些小动物分分类好吗?首先我们找一找,家畜队的成员名字都谁?

  (生:狗、猫、猪)

  飞鸟队成员的名字(生:燕子、鸽子、大雁)

  昆虫队成员的名字(生:蜜蜂、蝴蝶、蜻蜓)

  野生动物队成员的名字?(生:老虎、大象、狐狸、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

  每个队的成员我们分好了,那请同学们来读一读:飞鸟队的名字,

  生:读师:昆虫队的名字生:读师:家畜对的名字生:读。

  ③那请同学们找一找各个代表队中动物名称的汉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家畜队的名字的!

  生:与反犬旁有关

  师:那昆虫队的名字与那个偏旁有关呢?(生:虫字旁)

  (师:野生动物对的“狐狸、熊猫的猫和猴”字也都是反犬旁的,也就是说家畜队和野生动物队的名字都与反犬旁有关,而代表昆虫队的字大家都以虫字旁有关,而飞鸟队的成员,燕子和大雁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鸟。)

  (三)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出词、齐读)

  (根据本课的汉字量大,字笔画偏多的特点,先让学生借助以往生活经验识字,在通过读一读、分一分、找一找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发现各类动物名称如字的结构特点)

  三、学会观察、练习书写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这些小动物,它希望我们帮助它谢谢他们的名字,(齐读、指名领读)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要求会写的7个字,(出示:狗、猫、鸽、猴、虎、鹿、象)一齐读一读。

  从结构上分,我们先来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有(狗、猫、鸽和左中右结构的猴字)

  2、在学写这几个字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偏旁:反犬旁。

  ①字形稍长,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中,第一笔撇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第二笔找找同学说一说它的`笔画名称和它的位置,生:答

  师:对了、弯钩的弯度不要太大,从田字格的左上格起笔往下来,第三笔撇写在弯钩的中间,一小撇说出笔画的名称。

  ②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伸出右手(板书)犭:反犬旁一共三画。

  ③同学们谁发现反犬旁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偏旁部首相似呢?生:是提手旁。

  ④那就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写出2个既正确又美观的反犬旁,注意写字姿势。

  ⑤现在让我们来学“狗”字,先观察一下它是什么结构的字,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反犬旁加个句子的句字读作狗,和老师一起书空,再来数一数这个字一共有几划,右上格中,第五笔横折钩,应稍向里倾斜一点,里面的“口”字小而偏,小竖落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⑥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狗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记住每一笔的位置了吗?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写两个“狗”字,注意写字姿势。

  ⑦我们再来看“猫”左右结构的字,反犬旁加苗字读作猫,也使左窄右宽,谁能说一说这个字我们怎样才能写得漂亮呢?生说:下面的田字稍偏些。

  ⑧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猫请同学们注意每一笔的正确位置在田字格里写2个猫字。

  ⑨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左右结构的字,鸽子的“鸽”字右边是鸟字,也就是说鸽子的个字是鸟类,是形声字。我们在书写时应注意那一笔的写法呢?谁看出来了?

  生说:第二笔,捺变点,左边的“合”字小一些,右边的“鸟”字稍宽一些,不要太大,一定要紧凑些。

  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

  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的笔顺:板书“鸽”

  ⑾再请同学们来数一数这个字有多少画?生:数11画

  ⑿我想考考同学们“鸽”字的第二笔是什么?

  生:答点

  师:第十笔是什么?

  生:“竖折折钩”

  师:同学们太棒了!那就让我们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田字本上写两个鸽字吧。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猴”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⑴生:左中右结构,这个字我们可以通过结构来记忆这个字,记住中间的单人一定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不要写的太宽,要紧凑一些,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

  ⑵请大家仔细观察猴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在你的本上写两个,大家也可以记记反犬旁加个姓侯的侯。

  4、⑴我们学完左右结构的字呢?在来看以看虎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半包围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新的偏旁部首,虎字头。第一笔竖一定要卸载竖中线上,然后一小横。第三笔是结构,千万不要写成横折钩。第四笔撇要长些。第五笔横要向右倾斜,写在横中线上,然后是竖弯钩。

  ⑵请同学们说笔画名称和老师一起书空虎字头。

  板书:虎字头

  请大家在田字格中练写虎字头。

  ⑶虎字头下面加个什么字,就读虎?

  生:几字

  师: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几字稍宽些,横折钩一定要写的舒展些。

  ⑷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一起和老师书空。

  ⑸在田字格中练字,谁能说一说和虎字有关的成语。

  ⑹小鹿的鹿字也属半包围结构的字,请同学们说一说应注意哪一笔?特别是第二笔横向上倾斜。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鹿,第三笔撇要长。中间部分的笔画是横折,竖竖横,下面的“比”字要稍宽些。款横竖才是一小撇,最后一笔竖弯钩一定要伸展开,和老师一起书空。

  小鹿、小鹿抬起头,看看谁的小鹿没抬头,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写两个鹿字。

  最后一个大象的象,是上下结构的字,刀字头不要太长,这个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哪一笔呢?弯钩不要太大,不要写成横折钩。

  最后一笔的捺一定要写的舒展。

  和老师一起书空,请同学们用最标准的姿势写两个象字。

  好了,同学们,这些字我们都学习完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吧!拿起你手中的田字格本来读一读(领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占格、做到间架的结构合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写字能力)。

  四、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展示。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每个字的重点,按正确的写字姿势去写,就能写出既正确又漂亮的字。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二的有关动物方面的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会认识许多字,希望大家能留心观察,不仅写的工整漂亮、还要学会运用。同学们记住了吗?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鼓励学生的积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和阅读中大量的识字,不断提高汉字的能力。)

  板书识字二(1)

  犭:反犬旁虎:虎字头

  gǒuhǔ

  狗虎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一类生字,10个二类生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熟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

  2、区别形近字。

  3、认读一类字,正音。

  教学难点:

  1、指读,开火车分句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一)学习生字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之中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送:半包围结构

  字义:1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2赠送3送行,陪伴人到某一地点

  扩词:送信 欢送

  归:左右结构

  字义:1返回,回到本处2趋向3归并合并4由属于5珠算中称一位数的除法。

  扩词:归国 物归原主 归本 还原

  众望所归

  官:上下结构会意字反义词:兵

  字义: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登记以上的公职人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

  字谜:没有各个管。

  扩词:官方 官司 官员 官腔 官逼民反 官运亨通

  折:左右结构形生字

  字义:1折断 2损失 3弯曲 4佩服 5转变方向

  字谜:撕去中间/一边接,一边断,接起来,还是断。

  扩词:折合 折回 折旧 折扣 折中 折子 百折不挠

  胡:左右结构形声字

  字义:1我国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2乱,无道理3文言表示疑问的词,为什么、何故

  扩词:胡同胡子胡儿二胡

  如:左右结构

  字义:1依照 2像,相似 3到,往 4连词

  扩词:如果如今

  树:左右结构

  字义:1木本植物的'总称2种植、栽培3立建立

  梨:上下结构木部形声字

  字义:1梨树2梨树结的果实

  字谜:封山育林/木制犁断

  扩词:梨花 梨树 梨园 梨汁 白梨

  (二)学习二类生字

  (三)小结,熟读古诗

  本节课选的这四行诗主要是写景。作者不仅把风雪严寒的西北景象,写成春意盎然的南国风光,而且用“千树万树”这样广阔的景物设喻,显得气势磅礴,在读的过程中,要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四)采用多种方式读诵古诗。

  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

  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2、再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4、说说你读了这段有什么问题吗?

  5、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沙”“浪”“泪”让学生用记部首的方法记字形。“走”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来记字形,多种方法认读,了解字意,进行扩词练习。

  6、指导用虚宫格写“丫”“才”。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好句。

  2、读课文,说说你还有那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读生字新词。(出示写有生字的幻灯片。)

  2、指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2、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3、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

  4、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5、指名读这段,看谁读得好;

  6、识记“雪、贝”,了解“贝”的字理演变,扩词并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浪花为什么会跑去又跑来呢?你觉得它像什么?

  4、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

  5、指导朗读。(“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6、识记“去”,并指导用虚宫格书写“泪、贝、去”。

  7、让我们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来齐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读课文,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画一画你心中的浪花。

  反思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第23课《看浪花》,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完全撒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去,嘿嘿!让他们有一个真正做学习主人的体验。

  导课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分组合作,完成我提出的学习任务。

  1、认读生字;

  2、解决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3、仿写一小节,并画一画你们心中的浪花。

  接下来的时间就全总交给孩子们了。对于分组合作学习,他们并不陌后,但让他们填写研究记录表,这可是第一次。在以前的学习中,上了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练习填写,现在,我拿给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能用好吗?我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怕他们浪费了这表格哟。

  时间、课题、组别、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小组发言代表,时间不长,孩子们就填完了,他们可比以前那部分学生聪明多了,我没说,他们就会填了。不过,是不是真正会用这表格,还得看他们后面的学习情况。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才进步了一半。唉,两课时完成本应一课时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让孩子们做学习主人的代价。如果孩子们在这样的合作中学会学习,我想还是值得的。

  下午第二节课,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我则密切关注着。十多分钟过去了,一萱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接下来,子佳小组也完成了,再接下来,是伊诺小组,再再接下来,哟,让不清了,二十分钟后,有8个小组完成任务,他们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3个小组没能完成。

  我先是检查生字。一圈下来,2个小组各有一名孩子认读有困难,其他孩子顺利过关。随后,我检查孩子们第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读着,孩子们认真听着,嘴里时不时地发出“啊”、“呀”的声音。读完8个小组的,我请孩子们评价。他们第一个选出子佳小组的,宗琛小组也榜上有名。嗯,8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完成不错,这也算是收获吧,也算是收获不小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理解词语扫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极(jí)非(fēi)洲(zhōu)。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

  (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

  (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

  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

  (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

  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

  (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

  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

  (1)拼读生字“热”

  (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bīng

  寄冰

  (1)谁来拼读课题?

  (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一起来拼读。

  (3)“寄”是生字,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寄:结构记字法(宝盖头+奇)。

  师:这个“奇”字不陌生,它是奇怪的——奇;也是奇妙的——奇。宝盖头下加个“奇”就是——(寄;寄冰的寄)板书:寄冰

  “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2课(补齐课题12)——齐读课题。(寄的是冰,很特别吧!)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板书: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2、交流问题:

  出示狮子洪洪、企鹅非非

  出示:南极非洲

  3、企鹅非非住在南极,南极——冰天雪地,(板书:冰天雪地)非常——寒冷。

  狮子洪洪住在非洲,非洲——炎热干旱,(板书:炎热干旱)。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一)学习第1、2节。

  1、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板书:为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一、二两节就能知道了。

  出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他想:“冰是什么样子呢?”

  洪洪/给南极的企鹅非非/寄了一封信,希望非非/给他/寄一块冰来。

  (1)自己读读,不加字不漏字、按停顿符号正确朗读。

  (2)这儿有个生字:“块”:谁会拼读,三拼音,齐读。

  (3)读读词语:块作为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块)冰

  (4)师:冰可以一块一块地数。课文中提到的这3种物品该怎么数?让我们来拼拼读读记记。

  出示:一(封(fēng))信一(个)箱(xiāng)子一(袋(dài))水(开火车直接读)

  (5)小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数法。

  2、老师请两个人分别来读这两小节?

  学生朗读,评价:你能按标点停顿,把句子读通了!

  你把洪洪非常希望看到冰是什么样的感觉读出来了!拼读“希望”。

  一起读读。

  3、现在谁知道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

  4、狮子洪洪生活在炎热的非洲,从没见过冰,企鹅非非就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怪不得洪洪要非非给他寄冰”呢!这个问题我们读懂了!

  (二)学习第3、4节。

  1、那么,满怀希望的洪洪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板书:结果?)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3、4节。

  (1)这两段话很长,里面还有几个生字,要读懂得先来做个游戏:拼音节读生字

  收(shōu)到退(tuì)了回去扫(sǎo)兴

  (2)这个生字是:收它的偏旁是(反文旁)

  谁来书空?收

  看看书上笔画框里的字,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写的?

  (3)生字会读了,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两节。

  (4)请读(读得真不错,老师也给你一个大拇指!)

  2、交流问题:你们读懂了吗?洪洪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出示卡片: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1)是啊!你们读懂了:

  教师指着媒体引读:

  师:过了几天,洪洪收到了南极的一个箱子,以为是从没见过的冰,这个时候他一定十分(高兴)(读),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板书: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觉得很“扫兴”(读)。“扫兴”的意思就是原先高兴的情绪好像被谁用扫帚一扫而光。所以高兴、扫兴是一对反义词。

  (2)于是,他又写信给非非,信上这样说:

  我让你寄冰来,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自己读读———标点变色(这里有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你能读出语气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3)我听出来了,洪洪觉得很失望。

  (4)洪洪挺生气的。(他还把箱子退回)

  板书:退回

  3、而企鹅非非收到洪洪的信后,被弄糊涂了

  出示: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1)读读词语:糊涂

  (2)什么叫“糊涂”?换词语———不明白、奇怪

  (3)练习朗读:把非非心里的想法读出来。(而且是一块厚厚的冰)板书:一块厚厚的冰(自己读读—请读———齐读。)

  4、男生当洪洪,女生当非非。

  它俩为什么一个生气,一个糊涂?

  问题出在哪?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们吧!

  借助板书小结:(你们说的对,企鹅非非从南极寄了一块冰给洪洪,而非洲的气候十分炎热,冰遇热变成水,所以洪洪打开箱子,看见的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于是他又把水退了回去;南极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袋水遇冷变成冰,所以非非打开箱子里看到的还是冰。)

  5、课文中没写到非非是怎样寄冰的,你能从寄冰的结果猜到企鹅非非是怎样寄的?(没有保温措施)

  五、说话练习,总结课文。

  1、在你们的帮助下,洪洪和企鹅都明白了道理,消除了误会,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到底该怎样寄冰呢?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洪洪收到冰呢?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科学小常识,我们要细心观察,爱积累的孩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这样教学,学生会觉得容易些。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菠萝、钥匙、气味、香甜、粮食、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总分的句式,及含蓄、艺术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秋天的雨的课件

  板书设计:

  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的颜料 美丽、丰收、欢乐

  藏着气味

  吹起小喇叭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寓情导学。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秋天。秋天来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一番吧!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师出示词语

  (1)谁愿意领读这些词。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一起纠正。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秋天的雨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生说。师板书:是一把钥匙

  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气味

  吹起小喇叭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读。

  三、精读课文,品析内容。

  (一)、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总给我们阵阵凉意,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学生说体会,教师指导读。

  (2)男女生读。

  (二)、体会五彩缤纷。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来。一会儿汇报。

  1、出示画面(一)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个别读、全班读。

  2、出示画面(二)体会描写枫树的句子。

  (1)学生自主体会读。

  (2)学生做上动作再读一次。

  3、出示画面(三、四)。

  (1)师引导学生观看画面,拓展语言,体会丰收的词:海洋、你挤我碰。

  (2)个别读。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三)、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到了,不光庄稼丰收了,水果也丰收了。

  (1)师引读学生想象秋雨里还会有什么味道?

  (2)重点理解勾住。

  (3)秋天的雨多香啊!带着这样的体会,美美地读。

  (四)、吹起小喇叭,体会欢乐。

  (1)师生互动读一读。

  (2)学生自主感悟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2、齐读最后一段。

  五、做自己喜欢的一项。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背诵本课喜欢的段落。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秋天的雨反思

  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的漂亮。”------小朋友都争着回答,还有的幼儿会用优美的话来说呢。

  孩子们的记忆力很不错,看了一遍课件之后,有个别孩子就能答出:“把黄颜色给了谁?(银杏)”,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是很足,但看了生动形象的课件之后,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是孩子们在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理念: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个基本点是指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3、情感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3)培养学生喜欢童话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自主预习:预习课文和生字

  提练主线: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二、合作探究

  (1)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 上讲台表演(戴头饰)

  (3) 讨论:夏夜多美美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我说夏夜美

  1、请同学们分小组说,先在组内说,可以拿作品介绍给小朋友,然后指名到前面说。

  2、评一评

  3、发奖品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观了以学生发展为体的新课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一、动画的设置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朗读中,学生选自已喜欢的句子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欣赏、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句子的理解(两个拟人句、一个问句),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2、让学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三、教学难点:

  1、课文最后一个问句的理解。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感情朗读词语和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课文

  小朋友,喜欢虹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5课《虹》,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2、复习旧知

  五、学习课文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经常会下雨吗?

  (2)下雷雨前,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那雷雨过后呢?你们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动画图)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感觉怎么样?(自由说)

  2、学习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第1小节(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谁想来读读、指名读。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4)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来读读。

  B、说说你们从这个句子读懂些什么?

  C、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们肯定很开心,山和树会说些什么?想想这时你就是山,你就是树,你想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可以站起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内容:两篇主体课文《老树的故事》和《一粒种子》,一篇自读课文及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识字30个,写字13个.

  2.熟练的用学过的认字法认字,检查和交流偏旁表.

  3.练习用词造句,练习问答句,注意问号和句号.

  4.能背诵《老树的故事》,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续编老树的故事.

  教学难点:续编老树的故事.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老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识字15个,理解课文的内容,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为老树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那些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

  (1)你怎么知道这是一课老树?

  (2)老树为什么笑?

  (3)什么样的小鸟在老树上安家?

  3.学生自读课文.

  4.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准.

  5.推荐读的最好得到前面读.

  6.齐读课文.

  三.认识生字.

  课件展示课文,把生字的颜色设定位红色.

  1.请几位同学读生字.

  2.找出生字的“邻居”,他们还能与谁交朋友?

  3.出示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说说自己记生字的好方法.

  5.出示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齐读课文.

  2.提问小朋友对老树说些什么?

  3.讨论: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4.鼓励学生创新:为老树编故事.

  五.背诵课文.

  1.自己试背课文.

  2.“开火车”背诵课文,一人背一节.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学得很棒!

  板书设计:老树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挂图、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初步了解并会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入课文

  (1)教师随手抓起一张废纸(准备),揉成一团随便扔在地上,接着问:小朋友们,老师刚刚做了什么?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但是老师刚刚看到有些小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第18课。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48页。同时在黑板上揭题,齐读课题。学习“纸”字(请看幻灯片),带读,注意翘舌音,右边比较难写,老师板演,学生书空,并数笔画.应注意的难点是:强调"纸"字下面没有点,可以用"地下没有木屑"来帮助记忆;末笔是一个斜钩。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桌下的纸团是从哪里来的?请小朋友们合上书本,先听录音。在听的时侯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朋友的故事呢?

  (2)放录音,结束后,指名回答以上的问题,得到答案后,出示课文挂图。

  (3)那么丁丁、小刚和冬冬各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在读的时候要按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记生字。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1)丁丁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1节,指名读第1节。

  ①要求回答提出的问题.

  ②学习生字(请看幻灯片)

  a、“完”:带读,跟读,指名读(板书:田字格中教师书写),说说间架结构.

  问:做完作业的"完"是什么意思?

  b、“作业”:(步骤同上).“作”字还要注意平舌音;“业”注意笔顺(学生看田字格下“业”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c、“成”:(步骤同上).难点是读音(翘舌)和笔顺,末笔是点.

  ③齐读这一小节.

  (2)我们来看小刚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2节.

  ①要求回答上一个问题。

  ②学习带读字“踢”(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

  ③齐读这一小节。

  (3)那么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二节。

  ①回答。②学习生字“脸”(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③齐读第3小节。

  4.巩固生字和新词

  (1)出示生字和新词卡片,抽读(纠正),带读。

  ? ? ??(2)书写指导,重点是“纸,业,成”。

  5.作业:朗读并抄写课后的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排、中”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生字。会人种笔画:横折、横折钩和3个偏旁:山、木、艹。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方法:

  采取朗读法和情境法授课。

  五、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有感而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形象性、鲜明性的特点,蒋形、声、色、义、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悠扬的`民乐声中,欣赏优美的江南风光动画,借此理解课文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

  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认12个生字,3个偏旁。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文动画。

  2、板书课题后由学生质疑。

  (1)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课件演示竹子捆在一起形成竹排的动画,认识“排”字。

  二、初读课文:

  1、看书听老师示范读。

  2、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课文,评价。

  三、认识生字:

  1、在文中找出生字,做上记号,读一读。

  2、小组开火车读,纠正字音。

  3、游戏“运西瓜”教师: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运上车,送到城里吧!不过每个西瓜上都有字,要想办法记住它。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指名汇报,将西瓜放上汽车。

  四、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1、自由读,在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2、指名小组合作学习,读文、展示、质疑。

  3、学生边看懂画,边朗读课文。

  4、小结:江南鱼米乡多项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五、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读出喜悦、欢快、赞美之情。

  2、指名读,小组度,齐读、

  3、看课件、引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

  将课文背给同桌听,会背的奖励一颗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练习说话,教学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出示要掌握的字词)

  1、自由认记

  2、拿下自己认识的字带全班同学读

  3、同位交流认字情况,互相帮助,认识生字

  二、练习用“ABB的什么”格式说词语

  三、指导学生写字

  1、教学基本笔画“横折”

  2、老师示范书写,学生说笔顺

  3、学生跟着老师在田字格写字

  注意“日”的第二笔是横折钩

  四、做“我在画中游”的游戏

  请同学出示所拍相片,说说自己游览的地方的美景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指导学生认真写铅笔字

  3、通过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材分析重点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

  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挂图电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年新开始,老师祝愿所有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二、学习课文

  (一)11面插图

  1、看图思考问题:

  图上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专心倾听,勇于发言)

  学生齐读

  2、问:为什么在听老师讲解、提问和听同学发言时要用专心的态度?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

  (2)是尊重老师和同学的表现

  3、学习除了认真倾听还需要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谁能说说为什么?

  4、教师讲述因为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而使自己进步很快的'小故事。

  (二)看椭圆型小图,回答问题

  1、谁能说说我们怎样专心倾听、勇于发言呢?

  观察同学神情;

  听老师讲课或听录音,要一边听一边思考

  教学过程有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问

  注意听同学的发言

  2、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上课,什么地方做得好,还存在哪些不足。

  (三)训练举手发言

  1、上课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请小朋友们看第三幅图,说说我们该怎样发言。

  2、在讨论中,老师相机点拨:

  (1)发言要先举手,让学生像图中小朋友那样练习举手,但动作不必强求整齐划一。

  (2)发言时,站姿要正确;说话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速不快不慢;表情要大方、自然。

  3、一位小朋友在发言时,其他小朋友应该怎样?

  要认真听,要边听边想。在听他发言后,可以举手补充或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专心倾听、勇于发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要点:

  巩固复习生字词,学习课文二、三两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难认的字边读边书空。

  2、抽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节。

  上节课我们讲到丁丁想把纸团扔到桌下,后来纸团滚到小刚的脚下,小刚看见纸团后,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读下面的课文。

  1、齐读第二节。

  2、讨论以上思考题。

  3、“悄悄的”是什么意思?小刚为什么踢纸团的时候,要“悄悄的”?(“悄悄的”在课文中是偷偷地、不声不想的意思。小刚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了不让别人发现。)

  4、齐读第二节。

  小刚把纸团踢到了冬冬的课桌边,动动看见了纸团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读第三节。

  三、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纸团最后怎么样?(纸团最后由冬冬捡起来,扔进纸篓。)

  3、丁丁和小刚为什么脸红了?他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丁丁和小刚看到冬冬把纸团捡起来,扔进纸篓,就更觉得自己错了,所以脸红了。丁丁和小刚当时会想:冬冬做得对,我错了,我今后要向冬冬学习,也要讲卫生,不能乱丢纸团。)

  教学生字“脸”,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左边月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捡”。)

  4、齐读课文第三节。

  四、指导朗读全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上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两遍,本届课的一个写四个。

  六、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2、思考题课后2、3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课文,看图想象说话,并进行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原来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改为“小刚看见纸团怎么做?”)

  二、全文。

  1、读第一节。

  纸团是哪儿来的?(要求用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丁丁扔纸团)

  2、读第二节。

  小刚看见纸团怎么做的?

  (板书:小刚踢纸团)

  3、读第三节。

  纸团最后怎么样了?(板书:冬冬捡纸团)

  4、课堂作业第4题,做完后指名读一读。

  5、丁丁、小刚、冬冬谁做得对,为什么?(板书:××√)

  6、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

  三、看图想象说话。

  1、看图,说说图上谁是丁丁,谁实效缸,谁是冬冬?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看图想象说话。

  看图,说说丁丁把纸团扔在地上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图,说说小刚看见纸团,又把纸团踢到冬冬课桌边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图,说说冬冬去捡纸团的时候,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可多让几个小朋友来说。)

  四、行为指导。

  1、香蕉皮、西瓜皮等果皮、果壳应扔在哪儿?

  2、别人把废纸或其他脏东西扔到你桌下面,你怎么做?

  3、你看到别人桌子底下有废纸,怎么办?

  五、课堂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听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18、课桌下得纸团

  丁丁扔纸团×

  小刚踢纸团×

  冬冬捡纸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1-06

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园地六》教案01-18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03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荐】03-0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06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02-23

小学一年级语文《早操》教案01-31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02-05

【热】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2-07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精】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