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
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4、指导观察观众。
①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
②先观察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5、指导观察背景。从图上周围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
( 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6、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
三、范读本节课课文
刚才,我们同学观察并说了图意,那么本节课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本节课课文朗读一遍。
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门轻声读本节课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看看本节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
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本节课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本节课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一段
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看图,说说为什么本节课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喜爱踢球这项活。)
3、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
4、齐读第一段。
三、看图,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对照本节课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
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
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
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的守门员,)
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
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
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
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5、齐读第二段。
四、看图,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
“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
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犕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雪被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发展语言为主线,注重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脑、动口、动笔”。而这一编排特点也恰好体现了大纲对。
本教材“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的要求。因而,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本册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本篇课文是一篇儿童散文,它是继一册《雪娃娃》之后的又一篇有关雪的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在洁净美丽的白雪覆盖下的冬景,一个神奇犹如梦幻般的境界。课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包含着两个自然科学知识:“小雪花给麦苗盖上了雪白的被子”说明厚厚的积雪能保持地温,抵挡寒风和霜冻对庄稼的侵袭;“雪被子下面,麦苗们做了两个快乐的梦”,揭示了“瑞雪兆丰年”的自然规律。这篇课文可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6个生字(麦、苗、盖、呼、淘、哨)教学1—2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第3自然段,进行听说训练,掌握相应的生字新词。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朗读训练。
而本课时即第一课时的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即让学生做到“三动”,以学生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本课时教学目标
(1)初谈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麦、苗、盖、呼、淘、哨”6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暖呼呼”的意思。
(3)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明白“雪被子”能保持地温这一科学道理。
(4)培养合理的想象力。
学会6个生字,新词;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丰收的道理。
2.教学难点
麦苗为什么觉得暖呼呼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生字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即集中读拼音,分散教学字义,并运用部件分析法,熟字比较法教学生字字形。运用启发式提问、图文结合、句子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掌握内容,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
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看,生字“淘”的正确书写要重点指导。新词“暖呼呼”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积雪能保持地温,二年级的小朋友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以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4.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思路:
谈话引题激趣——听录音初感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l、2自然段——复习巩固
1.谈话引题激趣。
小朋友,冬天到了,你觉得大自然中什么景色最美?下雪的时候,你们常常干些什么?雪不但洁白、美丽,对庄稼还很有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雪被子》。运用谈话法揭题,自然、简洁、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2.听录音初感课文。
利用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从而产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自学课文生字词。
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初读课文,利用拼音学习新字;
(2)划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的意思。
(3)看出字,说字形。
(4)想—想:课文写谁喜欢什么?
这—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让他们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让学生在自己读、看、比较、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字词的音、形、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检查自学情况。
(1)看卡片读生字。
学生易读错的字 shào (哨) mèng (梦) fēng (丰),
多音字jiē(结)多读几次。
(2)记字形。
比较法:“麦”与“表”相比较,“苗”与“猫”比较
动作演示法:盖
部件分析法:呼——口十乎,哨——口十肖
笔顺分析法:“淘”字右半边的笔顺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文、教师出示句式:课文主要讲(谁)喜欢(什么)?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让我们教师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又让学生有充分动口的机会,既掌握了新知,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学习课文l、2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并找出共有几句话。
(3)比较句子:小雪花飞,落在麦地里。
小雪花满天飞,轻轻落在麦地里。
哪句好?运用语句比较,体会语感,启发想象,然后进行朗读指导,“轻轻”应读得轻些,“满天飞”应读重音,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感受课文的美。
(4)“暖呼呼”是什么意思?小麦苗为什么会觉得暖呼呼的?利用投影片(抽拉片)讲解科学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更易接受。
(5)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导背诵,这样教学体现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习第二自然段
(6)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7)比较句子 可是吹不动可是怎么也吹不动
运用语句的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淘气”是什么意思?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对雪被子的厚和麦苗喜欢雪被子的理解。
(9)朗读第二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跟录音读,配乐读,小组赛读,最后齐读,循序渐进,使全班同学都会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复习巩固。
(1)读生字卡片,复习6个生字的字形,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防止学生在读音、书写上出现错误。
(2)小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佼学生再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3)作业。
a.比—比,再组词。
麦( ) 苗( ) 苗( ) 哨( )
表( ) 猫( ) 羊( ) 悄( )
b.抄写6个生字。
这两题作业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字形,提高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熟记生字、新词,理解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温,使麦子长得好而丰收的道理,我采用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作文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写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2、教师小结: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例文,认识采访活动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小结: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
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4、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这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作文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作文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结合讨论,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2、学生读文,教师指导修改。
3、教师小结: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________,再选择________,然后将重点材料写________,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写作文。
2、指名口述,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练习写稿。
板书设计:
习作2
确立中心
选择材料
展开想象,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母亲的爱无微不至。但是,有这么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就查,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3、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再同桌说一说。
三、品位重点句段,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下你认为最能让你感动的句子,然后把不明白的问题和你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2、文章当中母亲有一句话我想我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了。你们觉得这位母亲狠心吗?/article/说狠心的讲出狠心的理由,说不狠心的,也请讲出不狠心的理由来。
要求:证明你观点的依据需从文章当中去找,可以是文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明。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发言时要有礼貌。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的句子: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soft/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4)引导学生在辩论的时候理解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犹豫后悔担心/sjbwz/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
3、同学们讲得很好,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慈祥的,都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这位母亲之所以能够狠下心来,也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孩子。而且在这磨练的过程中,受到最大煎熬的恰恰就是母亲。
爱的方式多种多样,课后就请同学们读一读110页口语交际里的阅读材料,想一想,你和父母之间有哪些小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1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4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